-
1 # 小情緒嗡嗡
-
2 # 南陽小洋
其實異位發酵床是糞汙資源化的浪費,且重金屬富集問題很難解決但出現的問題很多,最多的問題就是“死床”問題,使用幾個月就出現了不發熱、發熱溫度低、甚至無法使用,但有的養殖場異位發酵床極少出現上述問題。造成很快死床的原因如下:
1.墊料太薄
標準的墊料厚度要求1.2-1.8米,這樣就有一個較大的底部儲溫區,這樣持續高溫才是基礎。但現在很多異位發酵床墊料厚度才0.6-0.9。
2.翻耙深度太淺
標準的翻耙深度是0.9以上,這樣的翻耙深度能夠將表層的糞尿與高溫區域的墊料混合,從而達到快速發酵持續高溫,並且將熱氣水分散發出來。
3.菌種不專業
專業的發酵床菌種數量至少要達到10種以上,一些非專業的菌種胡亂地配幾個在其中,甚至可笑地說其中有光合細菌(根本不需要也活不了)等。其實讓發酵床產生高溫的核心菌種是熱帶假絲酵母、放線菌等。可是我們市場上的大部分所謂的“菌種”其實都極少有這些菌種,特別是液體的菌種;另外發酵床臭味和氨氣,如果是翻耙的時候產生較重的臭味和氨氣,那一定是菌種不行,說明菌種中沒有硝化細菌、側式芽孢桿菌等;而如果腐熟發酵不徹底或者速度慢,一定是沒有加入 米麴黴、黑麴黴、假絲褐黴菌等。異位發酵床看起來簡單,但需要的處理菌群是非常複雜的,一些人往往拿所謂“EM菌”、將芽孢桿菌與普通酵母菌混合就所謂的是發酵床菌種了,很快就發現了不持續產熱、氨氣與臭味不能消除等問題。鑑別菌種是否專業的簡單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菌種配製,然後看看能不能持續高溫,翻耙時氨氣臭味。
4.四周沒有封閉
異位發酵床要求四周透明封閉,頂部採用大棚透明材料並適當安排排氣縫隙等。但現在很多隻頂部採用了透明材料,四周並沒有封閉,導致無法形成高溫蒸發(低溫季節尤為重要)。
5.噴淋糞汙到墊料上操作不規範
噴淋糞汙進墊料上的深度不能穿透底部30釐米的儲溫層,但大部分隨意噴淋,不僅穿透儲溫層,導致儲溫層被破壞(墊料溫度快速降低),墊料含水量快速超過60%以上,雖然有迴流槽模式,但再次升溫困難。因此,一定要採取少量多次的模式噴淋、底部必要時增加增氧管等才會減少死床機率。
-
3 # 三農天下185
雖然異位發酵床模式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重金屬富集、墊料難找成本高問題沒有解決,但目前許多地方還是在大量推廣異位發酵床技術來解決養殖場的環保問題。甚至被強制推廣,養殖場不採用就給透過環保等。其實異位發酵床模式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最後才選擇的養殖場環保解決方案。
異位發酵床也叫舍外發酵床、離舍發酵床、場外發酵床等,從2012年助農推廣發酵床開始,目前此項技術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確實為一些養殖場解決了環保問題。
其實異位發酵床是糞汙資源化的浪費,且重金屬富集問題很難解決
但出現的問題很多,最多的問題就是“死床”問題,使用幾個月就出現了不發熱、發熱溫度低、甚至無法使用,但有的養殖場異位發酵床極少出現上述問題。造成很快死床的原因如下:
1.墊料太薄
標準的墊料厚度要求1.2-1.8米,這樣就有一個較大的底部儲溫區,這樣持續高溫才是基礎。但現在很多異位發酵床墊料厚度才0.6-0.9。
工作良好的異位發酵床
2.翻耙深度太淺
標準的翻耙深度是0.9以上,這樣的翻耙深度能夠將表層的糞尿與高溫區域的墊料混合,從而達到快速發酵持續高溫,並且將熱氣水分散發出來。
3.菌種不專業
專業的發酵床菌種數量至少要達到10種以上,一些非專業的菌種胡亂地配幾個在其中,甚至可笑地說其中有光合細菌(根本不需要也活不了)等。其實讓發酵床產生高溫的核心菌種是熱帶假絲酵母、放線菌等。可是我們市場上的大部分所謂的“菌種”其實都極少有這些菌種,特別是液體的菌種;另外發酵床臭味和氨氣,如果是翻耙的時候產生較重的臭味和氨氣,那一定是菌種不行,說明菌種中沒有硝化細菌、側式芽孢桿菌等;而如果腐熟發酵不徹底或者速度慢,一定是沒有加入 米麴黴、黑麴黴、假絲褐黴菌等。異位發酵床看起來簡單,但需要的處理菌群是非常複雜的,一些人往往拿所謂“EM菌”、將芽孢桿菌與普通酵母菌混合就所謂的是發酵床菌種了,很快就發現了不持續產熱、氨氣與臭味不能消除等問題。鑑別菌種是否專業的簡單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菌種配製,然後看看能不能持續高溫,翻耙時氨氣臭味是不是極少。
專用的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複合菌種”就比較市場上一般的菌種效果就非常明顯,且成本低廉,市場售價都是120元/包左右,1包使用100立方,3個月左右補充1次。效果見下圖
專業菌種能夠持續產生高溫加快水份的蒸發
4.四周沒有封閉
異位發酵床要求四周透明封閉,頂部採用大棚透明材料並適當安排排氣縫隙等。但現在很多隻頂部採用了透明材料,四周並沒有封閉,導致無法形成高溫蒸發(低溫季節尤為重要)。
四周封閉能夠促進室內和墊料溫度,上側面透氣口水汽蒸發
5.噴淋糞汙到墊料上操作不規範
噴淋糞汙進墊料上的深度不能穿透底部30釐米的儲溫層,但大部分隨意噴淋,不僅穿透儲溫層,導致儲溫層被破壞(墊料溫度快速降低),墊料含水量快速超過60%以上,雖然有迴流槽模式,但再次升溫困難。因此,一定要採取少量多次的模式噴淋、底部必要時增加增氧管等才會減少死床機率。
簡單地總結和操作
有的人說,我的異味發酵床在開始使用時是可以的,但幾個月後就越來越不行了,是什麼原因?
其實就是上面所說的原因,開始為什麼感覺可以?是因為開始墊料是乾的,能夠吸附大量的水份,且乾溼度也比較好,都能夠產熱,但很快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墊料提高到1.2-1.8米厚度;翻耙深度提高到0.9-1.2米,推薦使用專業的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複合菌種”,市場售價都是120元/包左右,1包使用100立方,3個月左右補充1次,成本低廉
-
4 # 新農人助力
雖然異位發酵床模式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重金屬富集、墊料難找成本高問題沒有解決,但目前許多地方還是在大量推廣異位發酵床技術來解決養殖場的環保問題。甚至被強制推廣,養殖場不採用就給透過環保等。其實異位發酵床模式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最後才選擇的養殖場環保解決方案。
異位發酵床也叫舍外發酵床、離舍發酵床、場外發酵床等,從2012年助農推廣發酵床開始,目前此項技術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確實為一些養殖場解決了環保問題。
其實異位發酵床是糞汙資源化的浪費,且重金屬富集問題很難解決。但出現的問題很多,最多的問題就是“死床”問題,使用幾個月就出現了不發熱、發熱溫度低、甚至無法使用,但有的養殖場異位發酵床極少出現上述問題。造成很快死床的原因如下:
1.墊料太薄
標準的墊料厚度要求1.2-1.8米,這樣就有一個較大的底部儲溫區,這樣持續高溫才是基礎。但現在很多異位發酵床墊料厚度才0.6-0.9。
2.翻耙深度太淺
標準的翻耙深度是0.9以上,這樣的翻耙深度能夠將表層的糞尿與高溫區域的墊料混合,從而達到快速發酵持續高溫,並且將熱氣水分散發出來。
3.菌種不專業
專業的發酵床菌種數量至少要達到10種以上,一些非專業的菌種胡亂地配幾個在其中,甚至可笑地說其中有光合細菌(根本不需要也活不了)等。其實讓發酵床產生高溫的核心菌種是熱帶假絲酵母、放線菌等。可是我們市場上的大部分所謂的“菌種”其實都極少有這些菌種,特別是液體的菌種;另外發酵床臭味和氨氣,如果是翻耙的時候產生較重的臭味和氨氣,那一定是菌種不行,說明菌種中沒有硝化細菌、側式芽孢桿菌等;而如果腐熟發酵不徹底或者速度慢,一定是沒有加入 米麴黴、黑麴黴、假絲褐黴菌等。異位發酵床看起來簡單,但需要的處理菌群是非常複雜的,一些人往往拿所謂“EM菌”、將芽孢桿菌與普通酵母菌混合就所謂的是發酵床菌種了,很快就發現了不持續產熱、氨氣與臭味不能消除等問題。鑑別菌種是否專業的簡單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菌種配製,然後看看能不能持續高溫,翻耙時氨氣臭味是不是極少。
專用的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複合菌種”就比較市場上一般的菌種效果就非常明顯,且成本低廉,市場售價都是120元/包左右,1包使用100立方,3個月左右補充1次。效
4.四周沒有封閉
異位發酵床要求四周透明封閉,頂部採用大棚透明材料並適當安排排氣縫隙等。但現在很多隻頂部採用了透明材料,四周並沒有封閉,導致無法形成高溫蒸發(低溫季節尤為重要)。四周封閉能夠促進室內和墊料溫度,上側面透氣口水汽蒸發
5.噴淋糞汙到墊料上操作不規範
噴淋糞汙進墊料上的深度不能穿透底部30釐米的儲溫層,但大部分隨意噴淋,不僅穿透儲溫層,導致儲溫層被破壞(墊料溫度快速降低),墊料含水量快速超過60%以上,雖然有迴流槽模式,但再次升溫困難。因此,一定要採取少量多次的模式噴淋、底部必要時增加增氧管等才會減少死床機率。
簡單地總結和操作
有的人說,我的異味發酵床在開始使用時是可以的,但幾個月後就越來越不行了,是什麼原因?
其實就是上面所說的原因,開始為什麼感覺可以?是因為開始墊料是乾的,能夠吸附大量的水份,且乾溼度也比較好,都能夠產熱,但很快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墊料提高到1.2-1.8米厚度;翻耙深度提高到0.9-1.2米,推薦使用專業的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複合菌種”,市場售價都是120元/包左右,1包使用100立方,3個月左右補充1次,成本低廉。
-
5 # 老吳趣談
我是老農,在這裡談談我個人的觀點,供參改。
現在科技也發達了,新產品,新名稱也多了,作為老農民來講,有很多知識,也確實跟不上趟了。但是,有些是很實用的,比如良種改造,新型農業,無土液體種植,確實比過去先進了很多,這叫老一代的農民不得不佩服。但是,也有許多虛無飄妙的東西,從理論上覆雜化,搞的老農民亂無頭緒。
作為老農民,只會按原始方法種地,講究實效,不講理論性的東西。對於異位發酵床來講,不就是將舍內的糞便匯出發酵嗎?怎麼理論上搞的怎麼複雜化呢?我真不明白為什麼?
作為老農,我只知道我們這裡,從過去到現在還是老辦法,就是將雞舍或豬的糞便匯出,利用空閒場地攤開曝曬,待半乾以後堆積拍實表面,用土和泥封閉,過幹需要為加水,保持溼度,也沒用什麼塑膠薄膜覆蓋,糞照樣發酵的很好。為什麼現在就複雜化呢?真不可思議,也許理論高了,知識多了的緣故。SPA,co2,NpK什麼的農民不懂,還是越實際越好。
-
6 # 紅鳥英語講學
不知道為什麼會讓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英語比較懂,這個,不行額!
回覆列表
1、墊料太薄
2、翻耙深度太淺
3、四周沒有封閉
4、噴淋糞汙到熱料上操作不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