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水遊木
-
2 # 思想人99638797
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心態?
人區別於自然界生命,除了一個生理系統,還有一顆複雜多元的內心,這個“內心”就是心態。
這裡,把多種支配人生存行為模式的感覺、慾望及意願,在執行中對應人每一個支配點的理論上的稱呼,可統稱為心態系統元素,或者說是心態系統成分內容。
從人內心心理支配的趨勢上看,感覺慾望和意願有著多元,也就是說人行為模式的執行有多個對應的心態系統元素,把心態系統多個元素歸納為幾個單元系統(或單元板塊)也就有了必要,心態多元構成了一個具體的“自我”。從人的行為支配上看,雖然存在多個支配點,但人的內心上有主有次,有輕有重,也有彼此牽制出現支配越位或支配不力…心態支配就是自我支配。
心態元素繁多構成了一個旁大的自我係統,支撐著多個單元同時並存。由此與人生理系統交融,共同作用於人。 鑑於人心態元素屬於多種感覺和慾望,彼此交替輪換支配,或彼此交織互動,由此支配著人有了行為模式,即為心態支配。
心態元素的繁多,不妨從感覺、慾望或意願的本能性、相似性、從屬性、現實依賴性及非現實寄託性,從心態整體的角度來歸納排列成為幾個大單元,這就有了心態七個單元。也就是心態大系統中的七單元板塊。有本能欲、情感、心智、自尊心、責任擔當、情結-習好、理想信仰…人的自我支配就是心態的多元支配,多元有主次,也就有心態了重心(心態主體)和心態次體之分,也就有了人行為的主體支配和次體支配之說…在心態多元交織共同的支配中,主體總是主導次體,也決定了次體支配總是讓位於主體支配…
心態問題,通俗的看,是人內心慾望和意願(構成動機)主張的問題;切入心態系統上看,就是具體單元成分(即心態元素)支配人自我行為的問題,以及彼此輪換分主次的關係問題。因為人類的某一具體行為,都可以看到某一的心態元素在相應左右和牽制。
人類的自然行為,一開始就脫離不了為自身生理需求的相應行為舉動,這種始於自然性的慾望、感覺和意願,在心態總體中就可以擬定為一元本能系統(或者說本能板塊),也可以說是“自我”本體,因為“自我”的原始中心就是這種本能支配在體現…由此也可以認識到,本能是為“自我”原始滿足(或者說生存的基本滿足)服務的,其他單元也是基於本能發展起來的,“自我”在後天伴隨智慧拓展的同步發展壯大中,也就不斷地湧入了新的內容,即後天拓展而生成的心態元素,有了系統的心態元素,才能構成人的真正“自我”,研究人的“自我”問題,就是一個探索心態多元的問題。
在此可以擬定,人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對應著一種心態主張,具體的說,就是存在某一種相應的心態元素作相應支配。心態元素的多元決定了“自我”的多元,但這並不是說,著心態所有的單元板塊,會是等同於本能體的利己功能,始終為利己服務,而是說所有的單元板塊及其相應元素,都有支配自我行為的主張,但不一定與自我本體同步。也就是說,“自我”存在“本我”與“外我”之間的切換。在一個心態多元大系統中,心態主體把握“自我”重心,也可以說心態主體就是“自我”主體,談“自我”就是談心態多元…
也可以看到,在心態多元中,一個人本能成分(即本能慾望和意願)成了心態總體中決定性主體,即自我行為表現多為“自我”本體舉張,此時人的行為表現即為“本我”狀態。
人不同於動物,就在有了後天的智慧,也有了原生情感在後天的縱深化和系統化,比如母子情在自然界動物世界常見,人類有智商才洐生了一個旁大的親情、人情、鄉情、追憶思情等等。人類的智慧促進了“自我”維護的系統縱深化,系統化發展,也就有了相應的“自尊心”和“責任感”,比如:人年幼時就會在依賴大人的獲得中,懂得了迎合,也知道了自己被讚美的肯定,也在這種依賴的配合中盟生一種存在表現(維護),這種自我表現維護,也是幼兒的自尊心形成。
只是人年幼時人識覺悟不成熟,在與社會的互動中,有了存在形式的比較,有了自我存在“形式”的張顯,有了自身在乎的“形式表現”之心,這是幼稚的虛榮心。長大了部分人“形式表現”有了減退,有依然存在,而更多的是有了自尊形式的縱深跨越。比如技能拓展表現,挑戰能力的表現,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表現…
這足以顯示“自尊心”的具體層次,其內容都是維護人“自我”的存在表現。而虛榮心(或面子觀點)只是維護人的存在形式表現,而自尊心的深層次內涵是維護人的能力創造和影響的自我存在的價值表現。虛榮心就是幼稚的自尊心,或者說虛榮心是自尊心生成拓展之初的外在表現(不是本質表現)。就心態多元(如情感、責任擔當)主張具體元素對應點來說,相應層次舉例應是舉不勝舉…
人因為有了環境的侷限和個人經歷的偶然性,也有了個性習好或情結(即情結習好單元)的形成;有人自我意識的發展,有了生存規劃和遠景目標,也就有了人生未來希望的寄託空間(理想信仰)。
心態是多元的,多種慾望源於自我本體,壯大於後天的經歷感悟,很多內容又完全脫離了自我本體,甚至與本能意願背離或相剋。
鑑於人與自然界的動物一樣存在一個生理系統,這裡不妨邏列一個對照表(如下):
生理大系統 →消化丶呼吸丶血迴圈丶神經丶生殖丶免疫等單元系統。
心態大系統 →本能丶智慧丶情感丶自尊丶責任擔當丶情結-習好丶寄託(理想信仰)等七個單元(板塊)系統 。
由此可以看到,生理系統和心態系統兩者的總和,才得以回答了什麼是人!人的心態系統(或者稱自我係統)與生理系統之和,構成了人生命實體。
-
3 # 東部翠綠海天牛
我們總是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真正理解、懂我的人,也常常因此而感到痛苦,總是不滿別人自以為是的對我們當面或背面評頭論足,也許也會礙於人情世故避而不談他們早已烙印在心裡的標籤或是人設。無論好壞我都因為他們言辭句要裡的我是陌生可笑的,我能臆想著他們臆想出來的我是如何的面目全非。由此我只有坐眼旁觀,沉默以對,我沒有辦法把自己剖開,把每個細節都展示在任何一個人的面前,可惡,竟然也沒有辦法對別人的看法、想法做到毫不在乎,甚至為了投其所好趨炎附勢的看待自己,冷嘲或是熱捧自己。可是明明知道無論是從別人的口語相傳,還是自己的認知感悟都不應該去在乎別人眼光和輿論,應該要堅持“做自己”,堅持“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的呀!奈何,自己實在也是俗不可耐的人,儘管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我”一定是個大怪物吧,我常常這樣想,想到這些的時候也會覺得非常難過,覺得很是遺憾,覺得其實也無所謂了……
-
4 # 天生愛吃螃蟹
結論:“心態”的好壞,和“慾望”的強弱有關。
舉例說明:
1.你如果特別看重某次考試,它關乎你能不能獲得保送的機會(而你非常非常希望被保送),那你就會患得患失,考前緊張,考中容易失誤,要是考的差還會特別消極。
但,如果你不根本就不care保送的機會,你覺得憑自己的實力能考一個更好的大學,那你對待這場考試就會平常心,考試的時候也是冷靜的正常發揮,對考試結果也很佛系。
所以,越是重視,我們就越是害怕(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害怕自己後悔、害怕會留遺憾)。
真正想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就必須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可以是給自己留一些餘地和退路,也可以是減少對事情的期待等等),很多事都是想清楚了就不怕了,不怕了自然心態好。
-
5 # 遊弋的蝦米
心態,是一個人處理自己內在認知以及和外界環境互動時所遵循的標準。
理解心態有很多角度。這裡我們只從正常和異常心態的區別做一點探索。
正常的心態正常的心態,是健康的心態。
1、內在認知很健康。
這裡說得認知健康主要是指不固著於某種信念,能夠理解人和事的雙面性,能夠認識到與自己的關係和與外界的關係始終處於一種流動和變化的狀態,可以依靠自己或者藉助外界的力量對出現的問題逐漸進行自我調整。
例如,有的人在戀愛中受挫,就會把這種挫敗感投射到以後的戀愛關係中,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感情。這就是一種認知上的固著,這種固著讓人的防禦機制過度放大,對人與人的關係逐漸失去信任。
2、外部相處很和諧
老輩人經常說:誰也不能只開著天窗過日子。說得就是人在社會上生活,需要與外部環境適度的融合。
健康的心態,是指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既需要環境的支援,又不過分去依賴環境。
有些人為了爭取和諧的關係,無限度的對環境進行討好,又或者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資源控制環境,在壓力下暫時形成看似和諧的局面。這些都是不正常心態趨勢做出的反應。
異常的心態這裡說的異常心態,是指內在信念固著於人格的某一種極性上,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改變。
1、人格的兩極性出現問題。
每個人的人格都有兩極性。例如愛和恨,喜悅和哀傷,急躁和溫和等等。
如果人格固著於某一極性而失去了對另一個極性的體驗,一定會出現心態的異常。
2、內在極性出現問題,會逐漸導致外部關係出現異常。
外部關係往往是內在心態的反映。
心態總是處於愛的狀態的人,或許是一個樂於付出的好人。但是我們要看到,這種付出的行為是往往是單向的。付出的方式、接受物件的需求,都決定了這種付出的價值和意義。
一個母親很愛自己的孩子,願意為自己的孩子犧牲一切,並不代表這份付出會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康、有幸福感的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由的,有自我探索、選擇和體驗的權利。過分的愛會剝脫這份權利。
同樣,一個總是心裡裝滿恨的生命,在與外界的接觸中,給人的體驗往往是冰冷和消極的。這種冰冷常常會像一個黑洞,吞噬掉周圍的愛和熱情。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種異常心態的人,即使是你的親人或者摯友,如果你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建議也不要貿然付出你的愛心試圖去拯救他。因為與異常心態的人相處,往往付出的愛越多,付出的人就會感覺越無力。
小結:與異常心態的人相處與異常心態的人相處,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尤其是面對自己摯愛的親朋好友。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愛。
保護自己的方式包括
1、清晰我你的邊界。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需要對方自己負責的。
2、為對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例如諮詢或就醫。
3、遠離
這種方式似乎比較殘忍。尤其是對親密關係而言。但如果對方的心態異常到已經危急他人的生命,我們是否還要堅持做這個異常心理人的殉葬者呢?
遠離並不代表放棄,為這種心理提供專業的矯正服務,應該是專業的人從事的工作。這是愛自己、也是愛他的選擇。
-
6 # 形意心理學_創始人_解憂
所謂“心態”,即是“性格特徵和看待事物的認知度”的由內而外的反映。
性格特徵的功能性和作用:
性格決定著人生看待事物的認知度和情緒型別;
性格決定著人生面對事物的態度;
性格決定著人生處理問題的執行力;
性格決定著人生為人處事的能力;
性格決定著人生經營人際情感和維護感情的能力;
性格決定著人生的幸福快樂或煩惱憂愁的指數;
性格決定著人生對他人或事情的喜好和反感等……
-
7 # 文仔53700261
心態顧名思義就是
心中對待整個世界與社會的態度
心裡對於周遭人的態度
也是自己對於任何人事物的內心態度
-
8 # 白仲言說心理
心態其實是多方面,多層次內容結合之後產生的一個複雜現象,關於怎麼理解,你不妨把它簡單的理解為想法和態度結合。
我們說一個人心態好往往又與樂觀,開朗聯絡在一起,但是又不完全一樣。心態好的人在遭遇某種不幸時,會往好的方面去想,是想法而外在表現得樂觀,持樂觀態度,這是態度;心態不好也是類似的。
但可能簡單的理解為想法和態度又是不太妥帖的其實,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狀態都是別人無法精確掌握的,心理活動是複雜的,心態的整個過程,我們大多都只是注意到了它的結果表現得樂觀或悲觀,但是過程是難以把握的。
-
9 # 龍龍好
認知心態是在先前的各方面條件之後使自己心態發生各種變化,其主要心態要靠自己調解,不僅僅保持好心情與深呼吸,最重要的是懂得原諒別人原諒事情,心態不好大多是因為別人或事物讓你生氣甚至產生仇恨等等,只要你想通了原諒別人或事物,你就其實原諒了自己,走向更深層次感。有一位母親,他兒子只是與別人對望了一眼,被望了一眼的那位叫了三個朋友把他兒子打死了,四人全被抓,等開庭審判這四位年齡十九二十歲的年輕人時已有五個多月了,這位母親選擇了原諒他們,當時在法庭給了他們每個人一個擁抱。因為在這之前五個月當中這位母親每晚想著就是怎樣殺死這四個年輕人,可是她做不到也不能做,當她選擇原諒時,擁抱完過後一切都平靜了,兒子雖不在了,但母親要繼續生活啊!生活在悲痛當中等於心態與身心都不健康!
-
10 # 飛龍掌血老鬼
心態,顧名思義,就是用心對待事物的態度。實際上是主觀意志自我認知的一種表現。
道家說,心態決定命運。也就是說,當面對事物時,你的出發點怎樣的來解決食物與事物之間發生的矛盾。這個是個人的智慧決定的。例如,一個很窮困潦倒的人,但是心地很善良,很有愛心。他看見一個人摔倒在路上,其他人都不敢去扶起來,就他於心不忍去扶了一把,摔倒的人為了感激他,給了他一筆錢,從此是他不在窮困。這就是因為他對待事物總抱著美好的心態,而改變命運。
佛家說,有什麼觀念就有什麼結果。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因為他雖窮,但觀念很美好,所以會得到好的結果。
心態同時也是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那個角度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結果。《馬克思哲學》創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中說“一切事物都分兩面性,矛盾的主體往往會影響客觀實際的存在”
所以,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模式看待同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回覆列表
比如錢包丟了,心態好的人會說,幸虧只是丟了點錢而已,只要是身份證丟了,手機丟了,或者被拿到搶劫了就危險了。真幸運。
心態不好的也許會,剛取得錢,我一個月工資沒了,還沒交房租呢。坑死我了,怎麼這麼倒黴,這不一個月白乾了嗎?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日常生活中,心態不好,容易崩潰的人往往是對於某些事情本身或者結果,後果太過於在意,並且容易向負面情緒方面思考。
心態的好壞更像是人的一種思維模式,思維習慣。
丟錢的例子當中 ,心態好的人想了很多更可怕的結果 ,透過這種比較 ,在內心中把當前的結果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透過這種方法可以降低自己的負罪感 ,挫敗感 ,甚至可以自己欺騙自己,創造僥倖心理來安慰自己,把不幸變成幸運。
相反,心態不好的人 ,他的金錢丟失後 ,他想到的是為這一個月工資而所付出的辛苦付之東流 ,這一個月工資所要去抵償的房債也無法支付 ,他的內心可能就是損失了工資,同時又損失了房租 ,從感覺上來說給自己造成了雙層打擊 。
兩種想法都是正反饋 ,只不過方向相反,一個越來越高興,一個越來越痛苦。
心態其實就是你看待問題本身的方向,角度和價值的輕重
好的心態完全可以透過思維訓練慢慢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