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兵1857

    蕭何制定的制度是西漢初年的基本建國綱領就相當於現在的憲法,曹參接替蕭何做丞相,1、西漢初年政局穩定,工作重心是發展經濟,制度穩定是當時國情。2、曹參當丞相時間不是太長,上有呂后專政,也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3、曹參是一個守成性的執政土的,也較保守。

  • 2 # 青言論史

    沒有哪一種制度是完美到了一字都不能改的程度,任何制度都有它的缺點和弊端。但是曹參不改,卻被認為是比較正確的政策,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曹相國很清楚,自己的水平就在那裡,自己沒有蕭何那麼有能力。蕭何定下來的制度雖然不完美,但是實踐證明已經是當時執行的非常好的一套制度了。

    如果曹參要改革,那就一定得拿出比蕭何更好、更對國家有裨益的政策出來,可是曹參拿得出來嗎?不知道,但他覺得自己應該沒這能力。既然沒有這個能力,那何必去改變呢?要知道,如果改的好固然是功德無量,如果改的不好,不但他自己要揹負罵名,更要對國家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啊!

    所以有的時候,蕭規曹隨不一定就是懶政和不作為,對於自己沒有能力做得更好的東西,不如按照它自己發展的規律讓其發展。中國歷史上,明君賢相,不少都只是不折騰而已。

  • 3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蕭規曹隨不僅為西漢初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開了個好頭,打了個好基礎,而且在歷史上也獲得一致讚譽。這並不是蕭何制定的政策完美到了極致,也不是說曹參懶政不作為或無能無作為,而是說大政治家對當時國社會形勢社會發展有一致性,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西漢初年,經過秦未戰亂,社會政局不穩,經濟衰退,人民急需安定和發展生產。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國家都需休養生息,在這種大形勢下蕭何制定了安定國家,發展經濟,休養民生的大政策是符合國家利益,人民心願和社會發展的。曹參是和蕭何同時代的戰友,對當時的社會形勢是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曹參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他會遵循正確方針路線前進,而不可能另搞一套,朝令夕改,亂作為。同時,曹參既然和蕭何同朝為官,而且都是劉邦手下的高階官員,在蕭何考慮治國方略,制定大政方針時,很可能就有曹參的意見,說不定有些政策就是他二人共同商定的。二人共同執行,堅持到底也是情理中的事。

  • 4 # 我要讀讀書

    謝邀。漢朝初年,百廢待興,皇家儀仗都無法湊齊四隻相同顏色的馬。曹參、陳平採用道家的理念治世,戲謔點說其實是不治世。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變化越少越好,因此蕭規曹隨就出世了。不是說不用改一字,是不想改變。這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權宜之計,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無論誰的規都可變。希望上述不長不短的答覆能令您滿意。

  • 5 # 夏榮年

    蕭規曹隨,顧名思義!

    蕭何作為西漢初年最傑出的政治家,深知經過數百年的諸侯間的混戰和最後的兼併統一戰爭,國家已經疲弱不堪(當時連皇帝坐駟馬車,都找不到毛色一致的馬,大臣只能坐牛車),國家亟需休養生息,蕭何制定了比較寬鬆的律法,鼓勵百姓安居生產,全國很快就變得富庶豐饒(倉庫裡錢不用,串錢的繩子都爛了,糧食的都堆到露天)。

    蕭何死後,曹參接任,曹也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他看到舉國昇平,海晏河清,對蕭何原來的政策法令就不作更改。

    皇帝看曹接任後整日在家喝酒清閒,急了,叫曹參的兒子問曹參,曹參訓斥兒子說:蕭丞相制定這麼好的律法,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的能力還不如蕭丞相,能守住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再作更改?!

    (題外話),我們現在制度就是參照了曹參的思想:國家要發展,切記保持政策的延續性,時代的切合性;朝令夕改,亂政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公英有開白花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