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建興六年(公元223),諸葛亮正式展開了對魏國的北伐,這是第一次北伐,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可就當形勢正好時,街亭守將馬謖卻不顧諸葛亮的多次叮囑,拋棄街亭而守孤山,導致蜀軍的咽喉之地街亭卻被魏軍攻下,諸葛亮不得不放棄這次北伐的戰果,此後蜀國失去了北伐魏國最好的機會,之後的幾次北伐沒有一次能夠有第一次北伐的成果,可以說馬謖背上後世罵名是一點不冤的。
21
回覆列表
  • 1 # 牛一的股海人生

    要知道馬謖並不是一個軍事白痴,不然諸葛亮也不會把他當作心腹更不可能把防守街亭這樣的重要任務交給他了,馬謖在早期對南蠻作戰時就已經展露了自己能力,他建議諸葛亮對付南蠻要以“心戰為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街亭之戰中,馬謖屯兵孤山其實也有他的目的,但是這些目的卻都不符合當時街亭戰場上的實際情況。第一個目的就是居高臨下。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街亭之戰中,魏軍騎步五萬人,而蜀軍主力正在攻打祁山,馬謖的兵力嚴重不足,因此他才會想據山而守,如果魏軍膽敢進攻,蜀軍居高而下,以逸待勞還可以打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但是馬謖卻錯估了一個重要的事情,當時的諸葛亮根本不需要馬謖打什麼反擊戰只要馬謖能夠拖住魏軍主力就行了。當時的蜀國正在猛攻戰略要地祁山,祁山守將高剛已經有投降之意了,諸葛亮只需要馬謖夠撐到蜀軍主力回援,而馬謖卻想用街亭之戰作為自己軍事上的一個亮點,打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最終卻自食苦果。第二個目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士兵退無可退自然會爆發出高昂計程車氣和驚人的戰鬥力,馬謖自然也有這樣的想法: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但是馬謖卻又沒有考慮到,項羽、韓信都是沒有辦法而為之,而他則是自斷後路主動把水源放棄。要知道街亭又名街泉亭,是有泉水的,本來蜀軍依靠泉水完全不必為水發愁,如果當道紮營的話蜀軍就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張郃為了救祁山不得不進攻。而馬謖主動放棄水源,據守孤山,就相當於把主動權拱手讓人了,張郃把水源一斷,就變成馬謖不得不進攻了,為了置之死地而後生而把戰略主動權拱手讓人只能說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馬謖據山而守的目的,其實在兵書中都能找到一些影子,但是他卻只知道照搬兵書而不考慮戰場的實際狀況,如果他能夠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再加上王平的輔佐,那麼守住街亭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如果能夠守住街亭,穩固隴右,那之後的作戰就有了更大的贏面,克復中原也不是沒有希望。但街亭的失守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北伐失敗,魏國也把防禦重心從東吳轉移到了蜀漢,蜀漢失去了北伐曹魏最好機會,馬謖即使是死也彌補不了他的罪過,背上千古罵名也是活該。

  • 2 # 歷史笑春風

    在夷陵之戰後,劉備把蜀漢的大批軍隊人才損失殆盡,自己也因此病死在白帝城。臨終前,他託孤於諸葛亮。而諸葛亮也不負眾望,他在接受託孤重託後,加緊訓練軍隊,穩定政局。在平定南方的叛亂後,諸葛亮就準備進行北伐。在建興五年,諸葛亮率領軍馬進駐漢中,上奏了著名的《出師表》,表明了自己的意願。六年春,諸葛亮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是這樣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經過的: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 ,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透過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完全出乎曹魏意料之外。因此在剛開始取得了出敵不意的效果,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降了諸葛亮。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但是,在接下來的階段,曹魏的皇帝曹叡親自鎮守長安,並調遣曹魏的精銳中央機動軍團張郃部,共計五萬步騎兵,增援隴上。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派遣馬謖為先鋒,與張郃決戰。但是,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節度,處置軍隊不當,被張郃大敗,使得諸葛亮進無所據,被迫撤退。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關鍵性的一戰,這一戰的失敗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這一仗,在《三國志馬謖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在《三國志張郃傳》中 則是這樣記載的:

    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

    這樣我們可以從雙方的記載中對街亭之戰的輪廓瞭解個大概,馬謖駐守街亭違背諸葛亮的指示,這個指示就是下據城守街亭。而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反而依阻南山,使得張郃得以斷了馬謖的汲道,使得馬謖不戰自亂,被張郃打得大敗。

    從戰術的角度來看,馬謖的失敗可謂咎由自取,無可辯駁。

    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場戰鬥,就會看出一些其他的東西。作為一軍的統帥,諸葛亮的身上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責任呢?

    首先,是用兵上的問題。諸葛亮兵出祁山,是想先佔領隴東高原,然後再依託隴上的人力物力,居高臨下進取關中。但是,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出兵一個月後張郃兵團才趕到隴東。在這段時間裡,面對極度空虛的關隴地區,諸葛亮的效率並不高,並沒有迅速搶佔戰略要點。也沒有對曹魏的增援有足夠的認識,造成了軍事上的被動。

    第二,既然要佔領隴上高原,就必須先阻塞曹魏的援軍之路。這條道路是最為關鍵的關隴道。這條孔道長几十里,一端是固關,一端是隴坻。如果控制住這條隴道,那麼就保障了隴上的軍事行動。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諸葛亮居然沒有去搶佔這個最重要的軍事目標。多達六萬的主力在隴上無敵人的地帶進行著武裝大遊行。致使張郃所部毫無困難的衝過隴道,直搗諸葛亮的腹心。這是諸葛亮最大的失策。

    第三,隴道要點沒有佔領,諸葛亮就把目光投向了街亭。街亭遠不是那些不懂地理的人所說的,是所謂的要塞。它只是個五總路口,地理平坦,四通八達。這樣的地方,以山地步兵為主的蜀軍,面對步騎混編的張郃集團,是極難守住的。

    第四,諸葛亮違眾任用馬謖,造成大家不服,將帥不和。馬謖是有能力,但此人缺乏歷練,初次領軍,就把這樣艱鉅的任務交給他,是不恰當的。大家對這個參謀出身的將領陽奉陰違,在關鍵的時候軍心很容易崩潰。

    第五,馬謖缺乏戰鬥經驗,有畏懼之心。所謂上山,並不是馬謖說的,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而實際上是馬謖畏懼曹魏找的藉口。雖然說諸葛亮後來說在祁山蜀漢的軍隊多於曹魏,但是,曹魏五萬人馬是集中使用的,而諸葛亮的六萬大軍是分散的。馬謖的軍隊數量肯定不如張郃。質量也不如張郃,這仗對於馬謖來說已經是必敗之局。因此,膽怯的馬謖才不顧諸葛亮的交代,上了南山,企圖依託地利對抗張郃。

    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馬謖上山是有著他的考量的,但是,在當時的不利條件下,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馬謖,即便是不違背諸葛亮的交代,也是難以取勝的。

  • 3 # 小輝聊三國

    最近我研究了這個問題,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吧

    其一:劉備去世前託孤諸葛亮時就曾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我覺得劉備並無統兵之能,卻有識人之能,劉備早就看透馬謖此人,可是諸葛亮並沒有聽劉備之言

    其二: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也是考慮再三,因為蜀中大將均被派出,而街亭又是要道,因此派馬謖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劉備夷陵之敗,損失了太多的人才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馬謖自幼飽讀兵書,理論多過於實踐,認為街亭道口守一月不難,便狂妄自大,在山上紮營,卻沒有打仗的經驗,沒有水源,沒有糧食,街亭之敗便成必然

  • 4 # 飛哥講歷史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要搞明白題主的問題,就要清楚一下以下問題

    第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

    請看上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趙雲、鄧芝軍作為疑兵,由斜谷道北攻,迷惑魏國,自己親率大軍向岐山發起進攻,迅速佔領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也就是說,此時魏國已經跟自己的涼州切斷了聯絡,只要給諸葛亮足夠的時間,涼州從此將屬於蜀國

    此時的蜀國,僅僅擁有益州一州之地,想要統一天下,物資方面就供應不上,涼州雖然地方不大,卻盛產好馬,對蜀國來說正是燃眉之急

    第二,街亭的重要性

    街亭這個地方,不僅僅是這三郡的連線點,更是類似於涼州門戶的關鍵所在,失去它,蜀軍如果不退回岐山,將是腹背受敵

    諸葛亮殫精竭慮的部署了6年,才使得蜀國再一次有了角逐天下的實力(夷陵之戰,蜀國傾盡全國之力攻吳,基本全軍覆沒),卻因為馬謖而前功盡棄,“揮淚”中多少帶著點怨恨

    第三,馬謖在山上紮營的真實目的

    街亭的重要性,整個蜀國高層都知道,以馬謖“才器過人”的名聲,自然更是瞭解深刻

    諸葛亮安排的任務是據守城邑,保證街亭不失,但馬謖想要的是一舉殲滅魏軍,將此次北伐的戰果擴大到幷州,這樣的話,蜀國不僅安穩的消化涼州(幷州可作為戰略緩衝地),更可以隨時進攻魏國

    所以他選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駐紮於南山,企圖利用地勢,一舉剿滅魏軍,可惜他遇到了張郃,一眼看出馬謖的目的,不與其正面衝突,而是切斷水源,讓蜀軍自亂陣腳

    總結一下:從馬謖獻計“平南之策”及“反間計”(七擒孟獲、挑撥司馬懿與曹睿關係)就可看出,馬謖善“軍計”是無可厚非的,可惜,計策是好計策,自己卻不是很好地實踐者,硬要把“軍計”理解為“軍事”,跑偏了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 5 # 意念領跑者

    這個問題其實簡單!

    馬謖確有其才,雖不曾展露但能得諸葛孔明賞識,絕非泛泛之輩!白帝城劉玄德曾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這句話也側面論證了馬謖確有實才,不過理論大於實踐而已!不能單獨獨當一面!

    那麼諸葛亮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這一點呢?非也孔明也深知這一點,所以讓大將王平協助!可惜馬謖深的孔明賞識,王平也忤逆不了他!

    街亭之失不過馬謖自負而已,他深通兵法圍山斷源之法也知道!為何還要屯兵山上呢?因為他想贏,他太渴望展露自己了,想要一戰成名!他知道如果此時大敗司馬懿主力,那麼北伐指日可待,如他所言從上而下勢如破竹,可是他沒想到司馬懿虛兵一路攻哪我忘了,而所有主力皆來奪取街亭,面對數十倍於己的兵力想贏太難了,更沒想到大將張郃也在,足足抵住了王平三次救援!也有一大因素他只准備了當道紮營的資源,沒有準備山上攻伐的資源,如果滾石,衝車,火球準備充分破司馬懿不難!而且諸葛亮也沒想到司馬懿另一路是虛兵,沒想到司馬懿敢主力孤軍冒進斷他後路,就算是馬謖當道紮營,憑那點人馬也絕擋不住司馬懿主力!想憑區區一萬多人馬擋五十萬大軍,根本不可能!諸葛亮也只是防範司馬懿偷襲街亭!唉!其實馬謖死的是真冤!沒辦法不斬馬謖,孔明難辭其咎!這也是諸葛亮不敢小瞧司馬懿的來源!也是為什麼不聽魏延奇襲子午谷的原由!司馬懿之才絕非浪得虛名!

  • 6 # 乞力馬紮羅1860

    項羽,韓信成功了,成了英雄。馬謖,張靈甫失敗了,被後人嘲笑。成功有成功的必然因素,失敗其實也有失敗的苦衷,圍繞張靈甫四周的增援部隊如果能在短時間形成有效合圍,形成集團攻勢,那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馬謖如果跟著王平一起山下駐守,就那麼點兵力能守幾個時辰?這讓郝昭來也不行啊,這水是夠喝了,人也早死光了,到是山下駐防,跑路可能更方便。諸葛亮北伐失敗,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承擔部分責任,馬謖就成那個倒黴蛋。他也許做了最錯誤,也是最正確的選擇……敬你是條漢子!!!

  • 7 # 好奇的小馬哥

    街亭這一仗,派誰單獨來守其實都守不住。

    首先是兵力少。當時諸葛亮也就帶了十萬人馬,親自帶主力打祁山,所以能撥給馬謖的也不會超過兩萬人,而張郃當時是帶了五萬精銳步騎殺過來。馬謖的兵力不到對方一半,如果有險可守還是有機會的。

    可看到街亭的地理形勢,估計馬謖心都涼了半截。街亭這個地方北面是山,臨近清水河,完全就是一片無險可守的開闊地帶。這樣的地形要是按諸葛亮的意思在要道伐木為柵建砦,能守多久。就算有騎兵的剋星弩(弩的有效射程50米左右),可就這點兵力,還大部分是步兵,弩兵又能有多少,根本攔不住張郃的精銳步騎。

    關鍵是也沒時間建。人家張郃的精銳步騎也是在玩“奔跑吧 兄弟”,頂多兩三天就殺到。在砍人用刀、挖坑還得手刨的年代,想在兩三天時間內在一片寬幾公里的地方建牢固的防禦工事?不好意思,那時還沒有基建狂魔哈。

    所以,“堵路口”(星際爭霸玩家最熟悉哈)這招在當時那種地形和情勢下恐怕不適用。

    堵路口不行,拖住能拖住嗎?如果馬謖不是那麼急於立功,想著背水一戰。依託當地的地形,聯合高翔部、魏延部,將張郃的幾萬人拖到諸葛亮援兵至,同時消耗對方部分兵力,還是有可能的。最起碼也不至於會損失如此慘重。至於是否能調動得了其他將領就是另一回事了,怕是得諸葛亮親自來指揮才行。正如毛爺爺說的:“初戰亮宜親自臨陣”

  • 8 # 樓蘭都護

    公元228年的春天,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關中震動,魏明帝曹睿親自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覺得這次北伐,進展順利,張郃來就來吧,只有守住街亭,這場仗的勝利指日可待啊。在守街亭的人選上,諸葛亮是有偏心的,他不選魏延、吳懿等舊將,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參軍馬謖。

    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和諸葛亮私交甚密。馬謖機智過人,愛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深為器重,每每與他談論到天亮。

    諸葛亮徵南中時,就是用了馬謖的策略,“攻心為上”,這才有了“七擒孟獲”。

    可以說諸葛亮是把馬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的,只要馬謖守住了街亭,就立下了頭功,將來諸葛亮百年之後,馬謖就可以順利接班。而且臨別之時,諸葛亮對馬謖再三囑咐,讓馬謖到了街亭一

    定要當道下寨。

    可馬謖到了戰場,這麼一看,呀,大道旁邊有座山啊,這要佔據高山,魏兵前來,我軍定成猛虎下山這勢,臣相干麼讓我當道下寨,於是領軍上山。

    張郃殺到,先是一楞,蜀軍幹麼不守在大道上,而要守在山上,不過很快明白過來,蜀軍將領一定是個庸才,這還客氣什麼,於是把山圍了,截斷水源,放火燒山。

    馬謖驅趕蜀軍下山,蜀軍個個面有難色,不敢去送死。馬謖也傻眼了,這怎麼跟書上寫的,自己想的不一樣啊。

    蜀軍大敗虧輸,丟失街亭,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失據,無法再戰,第一次北伐,失敗告終。

    諸葛亮為何揮淚斬馬謖?

    馬謖敗回本陣,說,“臣相,我知道自己錯了,你處罰我吧。”

    諸葛亮說,“幼常啊,幼常,你為什麼不當道下寨。”

    馬謖說,“臣相,我看到那裡有座山,自己突發奇想,想帶軍上山成猛虎下山之勢。”

    諸葛亮,“幼常啊,我與你情同父子,本想讓你建此頭功,可你千不該,萬不該,臨別之時,我再三叮囑,當道下寨,事到如今,唉,還有什麼好說的,左右推了出去,就地斬首。”

    馬謖說,“臣相,我還年輕,上有老,下有小,我才三十多點,你就不能讓我帶罪立功嗎。”

    諸葛亮,“幼常啊,不是我要殺你,軍法無情啊,你來看這是什麼。”

    說著把軍令狀拿出來了,馬謖一看,正是自己出發前立下的軍令狀,不再多言,知道事情無法挽回。

    諸葛亮說,“幼常,安心去吧,你的家人由我照顧”。

    其實像馬謖這樣的人才,他考慮問題永遠不會考慮正常情況,他只考慮反常情況。

    就像你問幼兒園的小孩子一道數學題,1+1等於幾?幼兒園的小朋友馬上回答,等於2,而且還會笑眯眯的跟你說,叔叔你看我厲害吧。

    如果你問一個初中生,1+1等於幾?他不會回答,還會用憤怒的眼光看著你。

    如果你問一個博士,1+1等於幾?博士會把目光投向蒼茫的遠方,推一推眼鏡架子,親切的跟你說,你這個問題問的好,這裡面有數學、符號學、現象學、影象學等一系列學科內容,你能出點經費嗎,咱們立個項,研究一下,1+1到底等於幾。

    馬謖就是那個博士。

    馬謖的失敗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私心。

    街亭戰敗,宣告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以後的北伐再也沒有取得比第一次更大的戰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靈復興的機械兵怎麼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