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愛攝影的小漁

    攝影基本技巧三要素

    在攝影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人拍照咔嚓咔嚓,一分鐘幾十上百張照片,是絕對的高產量,可是拍回來才發現,滿意的照片寥寥無幾。最基礎的攝影技術往往是最容易忽視的。

    拍攝位置、拍攝角度和拍攝景別是攝影中的三個基本要素,我們拍的照片都無法離開它們。只要靈活運用三要素就能讓照片脫穎而出,擺脫死板的構圖與視角。

    要素1.拍攝位置。拍攝位置大體分為正面拍攝、側面拍攝、背面拍攝。拍攝前我們需要拍攝物件本身及其前後左右,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位置拍攝。

    要素2.拍攝角度。拍攝角度基本可以分為平視、俯視、仰視。拍攝前需要嘗試不同視角觀察拍攝物件,選擇最合適的視角。

    要素3.拍攝景別。是指拍攝物件在整個畫面中所佔的比例,大體分為遠景、近景、特寫。拍攝前,需要觀察拍攝物件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選擇一個自己合適的景別,景別可以透過用不同焦段和拍攝著前後移動位置來實現。

    下面具體例項來解釋攝影三要素的應用。

    拍攝位置容易判斷,重點介紹拍攝角度和拍攝景別。拍攝角度:平視,相機視軸與視平線平行的拍攝角度,平視往往被用得最普遍,也最缺乏新意,相對而言,仰視、俯視最容易拍出創意的照片,照片也更容易出彩。

    拍攝角度,仰視的魅力1,畫面中的地平線較低,能夠獲得更加簡潔的背景。2,拍人物時,由於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人會顯得高大而有氣勢。可誇張物件的騰空、跳躍等動作3,可避開拍攝物件周圍相對雜亂的背景。

    俯視的魅力:俯視被稱作為上帝的視角,指的是照相機的視軸向視平線下方的拍攝角度。其魅力在於1,開闊的視覺效果。2,以地面為背景,使得場景更簡潔悅目。3,俯視能視人像,物體顯得渺小,可是人臉變小,而變得更加美麗。

  • 2 # 廣州千衛攝影

    我們將會把目光投向攝影中最基本以及最重要的一些知識。首先本章節會先講述幾個基本概念,接下來把重心放在今天的兩個重要部分:影響曝光的三個引數以及景深的概念。最後,我們會以兩個與畫面效果有關的知識結束。

    有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每天的學習裡,我們都是採用先易而難最後再易的方式進行。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已經掌握了重要的知識。

    一、鏡頭的焦距

    焦距在物理中是指透鏡中心到平行光聚集點的距離;而在攝影中,是指當對焦在無窮遠時,鏡頭中心到感光器成像平面的距離。因此,只要知道鏡頭的焦距是怎樣影響拍攝效果的就可以了。圖2-1就是不同焦距拍攝。

    從圖2-1中可以看到隨著焦距變大,畫面的範圍逐漸變窄,同時遠處的房子也變得越來越大。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焦距的數字越小,則拍攝的範圍、角度越廣(或者說物體在畫面裡顯得很小)。而焦距的數字越大,則拍攝的範圍、角度越窄(或者說物體在畫面中顯得更大或者被拉得更近)。

    二、等效焦距

    我們把鏡頭上標註的焦距定義為絕對焦距。絕對焦距是不會隨著相機的改變而改變的,它反映了鏡頭本身的物理特性。而等效焦距這個概念的出現是因為不同相機有著不同大小的感光器。簡單來講,相同的鏡頭裝在不同大小感光器的相機上,照片拍出來的範圍會有區別。

    怎麼來量化不同大小感光器帶來的這種差異呢?

    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全幅相機的感光器大小一般在36mm*24mm左右,如尼康(Nikon)D3x,尼康(Nikon)D700,佳能(Canon)1Ds Mark III,佳能(Canon)5D Mark II。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的非全幅(APS-C畫幅)相機的感光器大小大約分別在24mm*16mm和22mm*15mm。我們將全幅相機(感光器大小為36mm*24mm的相機)作為衡量標準。也就是說:

    所有能裝在全幅相機上的鏡頭,等效焦距等於絕對焦距;而鏡頭在所有其他大小感光器相機上,等效焦距等於絕對焦距乘以一個固定的係數。

    舉個例子,鏡頭裝在尼康(Nikon)的非全幅(APS-C畫幅)相機上,如D300s,D90,等效焦距約等於絕對焦距乘以1.5倍;鏡頭裝在佳能(Canon)的非全幅(APS-C畫幅)相機上,如7D,60D,等效焦距約等於絕對焦距乘以1.6倍。意思就是這些鏡頭裝在非全幅(APS-C畫幅)的相機上,拍攝出來的畫面範圍等效為一個更長的鏡頭在全幅相機上拍攝出來的範圍。圖2-2中的幾張例圖可以很容易的幫助理解。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200mm的鏡頭在APS-C畫幅機器尼康(Nikon)D90上拍攝到的範圍與一個300mm鏡頭在全畫幅機器尼康(Nikon)D700上一致。

    一般來說:

    拍攝角度接近180度的鏡頭稱為魚眼鏡頭;等效焦距小於20mm的鏡頭稱為超廣角鏡頭;等效焦距從20mm至35mm的鏡頭稱為廣角鏡頭;等效焦距從40mm至60mm的鏡頭稱為標準鏡頭;等效焦距從75mm至150mm的鏡頭稱為中焦鏡頭;等效焦距從150mm至300mm的鏡頭稱為長焦鏡頭;等效焦距大於300mm的鏡頭稱為超長焦鏡頭。

    三、對焦

    對焦又叫聚焦,是讓某一個我們想要的點足夠清楚的過程。相機的對焦分為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兩種。

    正確對焦後,我們想要的點會足夠清楚。與此同時,所有過這個點並且與相機感光器平行的平面都會足夠的清楚。我們稱這個足夠清楚的平面為對焦的焦平面。讓我們還是透過圖片來解釋。請看圖2-3:

    對焦示意圖(2-3)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相機對焦在白棕小熊的眼睛時,除了白棕小熊清楚之外,小熊腳下的水泥平臺也有部分清楚。這些清楚的地方位於同一平面。

    最後留一個問題,以考察大家對對焦平面概念的理解程度。

    焦平面考察圖(2-4)

    問題:如圖2-4,你有幾個朋友需要拍攝合影,如果不考慮畫面構圖而只需達到讓他們同時清楚。請問攝影師應該站在什麼位置進行拍攝?A). 1B). 2C). 3D). 都可以

    答案是D都可以。只要把相機平行對著這幾位朋友,讓他們在與相機平行的同一個平面上,當對焦在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時候,其他的幾個朋友也都會因為在焦平面上而清楚。您答對了麼?

    四、快門速度

    在講完上述三個簡單概念之後,我們要進入今天的第一個重點:影響曝光的三個引數。分別是快門速度,ISO值和光圈值。

    上一章在講述測光體系的時候,我們已經將快門速度,光圈值和ISO值進行了類比。在此我還要再重複一次這個類比。同樣的,下一章我們在講述測光之前,會第三次重複這一話題。這有可能會讓大家厭煩,但是這三個知識非常重要,因此我會用不斷重複的方式讓大家對其有深刻的印象並把這些知識深深的記在腦海中。

    如果我們把相機接受曝光比作一個正在接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的桶。光圈值可以簡單理解為鏡頭開口大小,就好比水龍頭開口大小,也就是單位時間裡面的出水量。擰得緊水勢就少相當於光圈值小,擰得松水勢就猛相當於光圈值大。快門速度是感光器(膠片)感光的時間,就好比開啟水龍頭的時間。時間長桶裡的水就多,時間短桶裡的水就少。我們在桶下面再放一個大盆子,然後在桶上鑿一個口。如果我們考慮的是盆子裡的蓄水量而不是桶裡的,那麼就不單與水龍頭的水勢以及時間有關了,還與桶上鑿口的大小有關,這個就類比為ISO值,ISO值是指感光器(膠片)吸收光的能力。如果桶鑿的開口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盆裡的水自然會更多。反之,桶鑿的開口小,盆裡的水就會少。

    那麼,什麼是快門呢?快門就是相機上控制感光元件有效曝光時間的裝置。快門分為兩種:老式的相機會把快門裝置做在鏡頭上,稱為鏡間快門;而現在的相機一般都會把快門做在感光元件的前面,稱為簾幕快門。

    相機快門速度的選擇有很多。如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而現在流行的單反相機,快門速度的範圍則更大。最慢能夠達到30秒,最快能夠達到1/4000秒甚至1/8000秒。接下來我們進行問答式的學習,此方法的學習可以使大家對這些重要的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假設你拍攝了兩張照片。前提是:拍攝所處環境完全一樣,拍攝畫面範圍完全一樣,拍攝引數不同的僅僅是這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

    問題1:一張用了1/4秒,而另一張用了1/8秒。這兩張照片哪張會亮一些?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1/4秒時間比1/8秒要長,所以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自然1/4秒的照片會亮一些。

    問題2:既然1/4秒的照片會亮一些,那它比1/8秒的照片要亮多少呢?

    這個問題比上一個要難一點,但其實仔細想想也容易得到答案。1/4秒等於2個1/8秒加起來。所以拍攝一張1/4秒的照片就相當於拍攝2張1/8秒的照片然後疊加。那1/4秒的照片自然比1/8秒的照片要亮一倍。

    問題3:一張用了1/2秒,而另一張用了1/8秒。這兩張照片哪張會亮一些?

    自然是1/2秒要亮一些.。

    問題4:1/2秒的照片會比1/8秒的照片要亮多少呢?

    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不知所措,到底是亮2倍,3倍還是4倍呢?其實答案是亮3倍,因為1/2秒等於4個1/8秒。也就是說,1/2秒的照片是1/8秒照片亮度的4倍,即亮3倍。所以,下面我要介紹一個新名詞給大家。

    在攝影裡面,我們一般不說亮多少倍,而是說亮多少檔。我們習慣說:1/4秒比1/8秒要亮1檔,又或者說大1檔;而1/2秒比1/8秒要亮(大)2檔;同樣的道理,我們說1秒比1/8秒亮(大)3檔。

    大家有沒有發現檔位的規律呢?很簡單: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2倍,我們說A比B亮1檔;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4倍,我們說A比B亮2檔;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8倍,我們說A比B亮3檔;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2n倍,我們說A比B亮n檔。即:

    每當快門時間加倍,我們稱快門速度亮(大)了1檔;每當快門時間減半,我們稱快門速度暗(小)了1檔。

    現在單反相機的快門有:1/8000秒,1/4000秒,1/2000秒,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2秒,4秒,8秒,15秒,30秒。在這些快門中,每相鄰的兩個快門都相差一檔。我們把這些快門速度稱為整數檔快門速度。除了它們之外,相機還有很多快門速度,比如1/125秒和1/250秒之間就會有1/160秒以及1/200秒兩個中間檔。1/125秒,1/160秒,1/200秒,1/250秒之間相鄰的兩個相差1/3檔。

    這些快門裡有3個地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從1/8秒到1/15秒,另一個是從1/60秒到1/125秒,最後一個是從15秒到8秒。毋庸置疑,他們之間真的都是相差一檔的。為了方便大家記憶,相機廠商把本來應該是1/16秒的快門寫成1/15秒,把本來應該是1/120秒的快門寫成1/125秒,而把本來應該是16秒的快門寫成15秒。有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本來應該是16秒,結果只拍了15秒,豈不是會暗很多?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管是15秒還是16秒,拍攝出來的畫面亮度應該是很相近的,用肉眼是幾乎無法分別的。有興趣大家可以試試。

    相機上,為了方便,一般把少於1秒的快門,比如1/125秒直接顯示成125,把1/15秒直接顯示成15。千萬不要錯誤的認為15就是15秒!那15秒在相機上是怎麼表示的呢?相機會用15”表示15秒。

    最後,我們要講一個十分有用的小技巧。大家先把相機的曝光模式調到手動曝光模式(M)檔或者快門優先模式S(Tv)檔。在這兩檔下,撥動撥輪將快門調到1/500秒。接下來,請大家朝著一個方向撥動撥輪三下。

    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會發現快門速度變成了1/250秒或者1/1000秒。至於變成了哪個與你撥動的方向有關。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聰明的你應該看出來了,不管是1/250秒還是1/1000秒,與1/500秒相差都是一檔。相機的預設設定是每撥動撥輪一小格,變化是1/3檔。如果朝著一個方向撥動三次,變化是1檔。

    這個規律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幾乎應用於每個引數。不管是快門速度,還是我們待會要講的ISO值和光圈值(有的相機裡面ISO值只有整數檔的除外),甚至是我們之前講過的曝光補償。待會在講光圈的時候,我想你能更深切的感受到這個規律的優勢。

    B門和T門

    若需要拍攝大於30秒快門的照片,又應該怎麼操作呢?雖然有這種需求的題材對於剛開始接觸攝影的人來說並不多。在相機上提供了兩種特殊的快門來解決長時間曝光的需求。這兩種快門分別被稱為B門和T門。

    B門的快門時間是從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開始計算,直到手鬆開快門的那一刻結束;

    T門的快門時間是從第一次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開始計算(這時手可以鬆開快門,相機依然繼續曝光),直到第二次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結束。

    有了這兩種快門,攝影師們便可以拍攝出許多長時間曝光的佳作了。比如:

    長時間曝光作品1 作者M7han,等效焦距17mm,ISO100,光圈f/22,快門1/2s,2檔中性漸變鏡,3檔減光鏡。

    長時間曝光作品2,等效焦距20mm,ISO100,光圈f/32,快門120s,2檔中性漸變鏡。

    那怎樣在相機上設定這兩種特殊的快門呢?一般的數碼單反相機,B門是在全手動(M檔)曝光模式下,位於30秒快門之後。當快門一欄顯示BULB時,表示啟用了B門模式。高階一點的相機,B門可在“曝光方式選擇撥輪”有單獨的一欄,位於M檔旁。而現代的數碼單反相機沒有T門的設定。有朋友會問,如果沒有T門,是不是意味著想要拍攝大於30秒快門的照片必須一直用手按住快門不放?其實相機廠商早就為大家考慮過這個問題,於是製造出一種高階的快門線。當按下其上的快門按鈕之後,可以往上推一下把快門按鈕卡住。什麼時候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再把快門按鈕拉出來,讓其自然彈回。

    B門除了在拍攝大於30秒快門的照片中必須使用之外,在拍攝某些特定題材時也是不二選擇,比如拍攝煙花等。

    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往往被大家忽視,其實它的重要性體現在每一次拍攝中。我先說一個經常會遇到的狀況。大家有沒有把照片拍模糊過的時候?我們看看例圖2-7:

    抖動示意圖(2-7)

    大家恍然大悟了,這不就是我經常拍出來的嗎?再回想一下,是不是在傍晚,晚上或者在家裡更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每當你看到美麗夕陽的時候;每當你看到壯闊夜景和湖面燈光倒影的時候;每當在家裡看到可愛寶寶在玩耍的時候!你掏出相機,按下快門看到的不就是類似這樣的照片麼?所以究竟該怎麼避免總是在你最興奮的時候給你潑冷水的模糊照片呢?

    當手持相機拍攝,快門速度慢於一定的速度時,拍出的照片就會很容易出現類似圖2-7的狀況。這個其實很容易理解,快門速度慢,手持相機就一定容易抖動。想要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就需運用到安全快門的規律:

    當快門速度快於安全快門時,拍出的照片會有很大的機率不模糊。安全快門一般等於等效焦距的倒數。

    假如我們拿著一臺全副相機尼康(NIKON)D700,掛著一個尼康(NIKON)24-70mm/f2.8的鏡頭。當用24mm拍攝的時候,安全快門是1/24秒。用70mm拍的時候,安全快門是1/70秒;又比如我們拿著一臺非全副的相機佳能(CANON)7D,掛著一個佳能(CANON)24-105mm/f4的鏡頭。當用24mm拍攝的時候,因為等效焦距等於24mm乘以1.6倍,大約是40mm,那麼安全快門就是1/40秒。而用105mm拍的時候,因為等效焦距等於105mm乘以1.6倍,大約是170mm,所以安全快門就是1/170秒。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出幾個小問題考考大家,也算是穩固下安全快門的知識:

    問題1:使用全副相機尼康(NIKON)D700,掛著 尼康(NIKON)24-70mm/f2.8的鏡頭,用50mm焦距進行拍攝。快門速度如果是1/30,1/50,1/80秒,哪幾張會容易模糊?

    問題2:使用非全副相機佳能(CANON)7D,掛著佳能(CANON)24-70mm/f2.8的鏡頭,用50mm焦距進行拍攝。快門速度如果是1/30,1/50,1/80秒,哪幾張會容易模糊?

    問題1的答案是1/30會容易模糊。而問題2的答案是1/30與1/50會容易模糊。您答對了麼?

    在購買鏡頭的時候,可能商家會推薦具有防抖功能的鏡頭。防抖功能在鏡頭上的標識為。

    這種產品的特點是手持拍攝時不太容易發生圖中的抖動。因為它們會專門有一個抵消相機震動的部分。一般來說,一級防抖的鏡頭可以使安全快門增高2檔。如在全副相機上使用200mm長焦鏡頭進行拍攝,若此鏡頭具有一級防抖功能,那麼它的安全快門就由1/200秒變成1/50秒;而有二級防抖的鏡頭,可以使安全快門提高4檔。這些都是相當實用的!

    關於安全快門我最後想說一點,當我們使用超廣角(也就是等效焦距在20mm以下的這些鏡頭)或者使用帶防抖的鏡頭時,可能計算出來的安全快門會比較慢。不過我實際操作的經驗是:

    在任何情況下,手持相機進行拍攝的快門速度儘量不要慢於1/30秒。

    五、ISO值

    和以前使用膠捲一樣,ISO值就是用來衡量感光器吸收光能力的。ISO值越高,代表著感光速度越快。回到剛才的類比,ISO值就好比桶子鑿開口的大小。鑿的口子越大,盆裡的水就會越多。如圖:

    ISO值最常見的有:ISO 50,ISO 100,ISO 200,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3200等。這些ISO值每相鄰的兩項之間都相差了一檔。比如ISO 200比ISO 100亮一檔,ISO 800比ISO 1600暗一檔。和整數檔快門的概念類似,我們把這些ISO值稱為整數檔ISO值。

    ISO值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大家注意。就是當ISO值設定得比較高時,照片的噪點和顆粒將會很明顯的增加。如圖2-9:

    瞭解完快門速度和ISO值之後,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假設我現在拍攝了兩張照片。前提是:拍攝所處環境完全一樣,拍攝畫面完全一樣,拍攝引數中不同的僅僅是這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和ISO值。:

    問題:如果其中一張照片拍攝的快門速度是1/100秒,ISO值是ISO 200;另一張的快門速度是1/50秒,ISO值是ISO 100。這兩張照片哪張會亮一些?

    第一張照片的快門速度1/100秒比第二張的1/50秒要暗一檔,但是它的ISO值ISO 200卻比第二張的ISO 100要亮一檔。所以這兩張照片的亮度其實是一樣的。這個問題告訴我們:

    不同曝光組合的照片也可能可以達到相同的亮度,只要這些照片的各個曝光引數之間的差距相互抵消。

    我們把這個定律尊稱為曝光的互易率,又或者是曝光的等效性。它在數碼相機上是完全適用的(在用膠捲拍攝的時候可能會不符合)。

    光圈值

    現在我們要講述影響曝光的三個引數的最後一個:光圈值(簡稱為光圈)。在學習光圈值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接受我循序漸進的講授方式。對於這種比較複雜的概念,我不要求大家一次性就能記住它,而是分幾次慢慢的消化吸收。今天我只希望大家記住兩點即可。在後面的幾章裡此書還會不斷重複提到它,對加深大家的記憶具有很大的幫助。

    光圈值在鏡頭上標記為“f/”加上一個數字。第一點我需要大家記住的就是下面圖。

    光圈示意圖

    圖中是一個鏡頭的橫截面示意圖。其中黑色的部分代表鏡頭可以透光的區域。而白色的部分代表著鏡頭的擋光葉片。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f/”後面的數字越小,鏡頭的開口越大;“f/”後面的數字越大,鏡頭的開口反而越小。比方說,f/1.4比f/4開口要大,f/4又要比f/8開口大。在實際中,我們把“f/1.4”念做“1.4的光圈(值)”或者“光圈(值)是1.4”,把“f/4”念做“4的光圈(值)”或者“光圈(值)是4”,把“f/8”念做“8的光圈(值)”或者“光圈(值)是8”等等。並且,我們會說“1.4的光圈比4的光圈大”或者“光圈8比光圈4小”。不要光記這些說法,試著結合圖2-10來記憶這些語言和概念會更有效果。

    第二點需要大家記住的是:整數檔光圈值。在寫出整數檔光圈值之前,請大家先回憶下整數檔快門速度與整數檔ISO值。

    整數檔快門速度:1/8000秒,1/4000秒,1/2000秒,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2秒,4秒,8秒,15秒,30秒。

    整數檔ISO值:ISO 50,ISO 100,ISO 200,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3200。

    從上可以發現,快門速度和ISO值相鄰的兩檔之間都是倍數的關係,並且數字越大拍出的照片越亮。這也是我把快門速度與ISO值放在一塊講解的原因。而接下來要講的整數檔光圈值卻完全不同。

    整數檔光圈值: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與快門速度和ISO值相比可以發現:其一光圈值中的數字越大反而拍出的照片會越暗;其二光圈值相鄰的兩檔之間並不是倍數關係!

    第一點我們在剛才圖2-13中已經講過了。對於第二點,相鄰的兩檔光圈值會有什麼樣的關係呢?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到: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還有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從紅色字的部分可以看出:

    有倍數關係的光圈值並不是相差一檔,而是相差兩檔。相鄰的兩檔光圈值相差的是1.4倍!

    下面我教大家如何記憶這些整數檔光圈值。首先我們要記住f/2,f/4,f/8,f/16,f/32。與此同時,還需記住這些光圈值相差的並不是一檔而是兩檔。那麼它們之間的整數檔光圈值是多少呢?我們記住起始的一個f/1.4。剩下的應該是1.4的倍數,比如2.8=1.4*2,5.6=2.8*2,11=5.6*2,22=11*2等。再按下面的方式排布起來,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以上是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不是很簡單?

    在大家記住了這些整數檔光圈值之後,我想提醒大家,你們還有一個強有力的武器:

    相機的預設設定是每撥動撥輪一小格,變化是1/3檔。如果朝著一個方向撥動三次,變化是1檔。

    這個規律對光圈值也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用手動曝光模式(M)檔或者光圈優先模式A(Av)檔來進行檢測。在這兩檔下,撥動撥輪將光圈值調到f/8。接下來,朝著一個方向撥動撥輪三下。你一定會看到光圈值變成了f/5.6或者f/11。

    光圈值影響曝光的示意圖

    這個規律的好處就是,如果哪天你忘記了這些複雜的檔位關係,只要輕輕的撥動撥輪三下,就一目瞭然了。

    景深: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今天的第二個重點:景深以及影響景深的三個引數。首先來了解景深的概念。

    當物體聚焦清晰時,從該物體前面的某一段距離到其後面的某一段距離內的所有物體也都是相當清晰(相對來講)。相當清晰的這段從前到後的距離就叫做景深。

    請看示意圖:

    景深示意圖

    我們對焦在白棕小熊,但是可以發現,前面的暗綠色小熊,後面的粉色小熊以及彩色小熊都很清楚。所以畫面中,雖然絕對清楚的平面只有對焦平面,但是相對清楚的範圍卻可大可小。影響景深的一共有三個引數,分別是:光圈值,焦距以及對焦距離。光圈值剛剛講過;焦距在本章的第1節有提到,反映拍攝畫面角度的引數;而對焦距離(很多人剛開始會把它和焦距弄混淆)即相機底片平面與焦平面的距離。三個引數影響景深的方式我們可以總結為: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小;對焦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不用急著記住它們,先讓我們看圖。

    圖中所顯示的是光圈值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焦距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圖中所顯示的是焦距影響景深的示意圖,為了讓大家能清楚的看到物體的虛實情況,特將中心部分截圖放大,顯示在圖中:

    焦距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圖中所顯示的是對焦距離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與曝光的三引數不同的是,影響景深的三個引數根本沒有辦法找到類比記憶的例子,不過不要擔心,我給大家推薦另一個記憶的辦法,在此,我想以實驗的形式給出。

      實驗:首先大家拿出一張白紙,白紙上面寫上幾行字。如圖:

    景深三個引數記憶實驗

    我們的要求是,在紅“7”清楚的前提下,怎樣讓其他這行的字都儘可能的模糊。這是我在課堂上和大家玩的遊戲,開始的時候,大家會拍出各式各樣的照片,比如圖2-17,經過十分鐘的努力嘗試後,有的學生得到了這個實驗的正確答案。圖2-18是我拍攝的比較接近要求的圖片,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拍出各式各樣的照片

    景深三個引數記憶實驗成功圖:

    大家是否在家也拍出達到要求的圖片了呢?接下來對這個實驗作出分析:因為前提需要紅“7”清楚,所以對焦點一定是選在紅“7”上,這點毫無疑問。除此之外,實驗要求讓與紅“7”一行的其他字儘可能的模糊,說明一定要達到景深最小的效果。

    回顧下剛才講到的影響景深的三個引數,我們需要設定最大的光圈,最長的焦距以及最近的對焦距離。最大的光圈和最長的焦距很容易,在相機與鏡頭上直接設定即可。那麼最近的對焦距離呢?操作的方式應該是先把相機湊近到不能對焦。然後慢慢的往後挪相機,同時不斷嘗試對焦,直到剛剛好可以將紅“7”對清楚為止,就是該鏡頭對焦距離的最近極限了。經過一番研究之後,同學們都把相機和鏡頭設定到了景深最小。疑問又一次出現了!圖2-17中的c和d圖就是按照最大光圈,最大焦距和最近對焦距離設定的。但是與紅“7”一行的字卻清晰無比,特別是d圖,整張紙好像都很清楚。這是為何呢?原來儘管我們把相機鏡頭設定到了最小,但是好比d圖,因為拍攝角度是從上往下,整張紙其實都在焦平面上了。所以在實際拍攝中,想達到背景模糊,除了設定相機的光圈大點,焦距長點,對焦距離近點,還必須讓對焦物體與背景遠一點。看看圖2-18,我選擇了一個與紙幾乎平行的低角度,而且沿著紅“7”所在那一行字的縱向進行拍攝。這麼做的原因就是要讓每個字離焦平面的距離能最大化!分析完這個實驗,我再留兩個問題給大家:

    問題1:拍一個美女,拍完之後美女說照片裡面她很美,但是背景太清楚了,她想要那種背景模糊的感覺。請問你有幾種辦法?

    答案是:增大光圈,拉長焦距,減小與模特的距離(減小對焦距離)以及讓模特和背景遠一些四種方法。其中增大光圈,拉長焦距和減小與模特的距離都是直接減小景深。而最後一個方法,讓模特和背景遠一些,並沒有改變景深,而只是讓背景與焦平面的距離增加而已。

    問題2:拍一個美女,拍完之後美女說照片裡面她很美,但是背景太模糊了,她想要那種背景稍微清楚點的感覺。請問你有幾種辦法?

    答案應該正好與問題1相反,減小光圈,減小焦距,增加與模特的距離(增大對焦距離)以及讓模特和背景近一些。

    在講述完影響曝光的三個引數以及景深的概念之後,我們今天課的重點知識已經講解完,如果你仍對這些概念比較模糊,回顧本章的內容並配合一些實踐,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你更加了解拍攝的原理。

    色溫與白平衡

    不同的光源會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色溫是用來衡量不同顏色光的概念。用一些直觀的圖來解釋:

    陰天,色溫高,畫面偏藍

    晴天,色溫正常,畫面顏色準

    落日,色溫低,畫面偏黃

    白熾燈,色溫更低,畫面更黃

    從圖中可以總結出:

    陰天或者是晴天裡的陰影中(比如高樓的陰影下),光的顏色是偏藍的。晴天下,光的顏色是比較白的(即不偏藍也不偏黃)。夕陽下,光的顏色是偏黃的。落日下,光的顏色是偏黃的,並且比夕陽下要更黃一些。室內白熾燈泡,光的顏色比落日更加黃。

    我們把顏色偏藍稱為色溫偏高(或者偏冷),把顏色偏黃稱為色溫偏低(或者偏暖),而把類似太Sunny這樣白色的光稱為色溫正常(或者色溫標準)。

    以前在使用膠捲時,對色溫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不過現在因為數碼相機的普及以及強大的數碼後期,色溫的校正可以更多的依靠電子技術。相機上有關調整色溫的按鈕,我們稱之為白平衡(WB, White Balance)。我一般習慣將其設定為自動白平衡(AWB),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拍攝出環境特有的光線顏色是比較好的。比如夕陽的紅色,很難想象花了幾個小時等待美麗的日落,而只是為了得到一張白色光線(色溫正常)的照片。不過在陰天拍攝的照片,卻可以設定陰天白平衡或者後期把照片調黃一點,因為大多數時候人們不太喜歡藍色調的照片而更傾向於讓照片色調變得暖一些。

    反差

    反差是照片的另一個指標。一般照片分為低反差,中反差和高反差。下圖2-20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反差照片的特點。

    低反差(圖a)

    中反差(圖b)

    高反差(圖c)

    從圖中可以看到,圖a整體偏灰,畫面中沒有太多很白和很黑的區域,大部分的亮暗都相差不太明顯。我們把這樣的場景稱為低反差場景,把這樣效果的照片稱之為低反差照片。圖b相比圖a就顯得有立體感了,因為照片中的顏色對比要比較強烈一些。我們把這樣的場景稱為中反差場景,把這樣的照片稱為中反差照片。圖c中有大部分白色和黑色,其他的顏色卻比較少。這種照片的效果看起來更加強烈,甚至有時候會顯得不夠柔和。我們把這樣的場景稱為高反差場景,把這樣的照片稱為高反差照片。

  • 3 # 零後999

    主題,和寫文章一樣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申吟。色彩搭配,運中近景的選擇,焦點的選擇都要服從主題。要另闢溪徑,可借鑑不可模仿,無論什麼題材都不能舉起像機啪啪啪回到家裡刪刪刪。耍動腦筋去構圖,選擇角度,現場那些東西與主題無關的人為的去掉,耍突出主題需添點什麼。拍出與眾不同的,能吸人眼球的作品。

  • 4 # 夢想室

    攝影的要領很多,但基本要領是把握好光和影的關係。

    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夠看到東西,都是因為有光,Sunny,燈光,星光等等,光被遮擋,則有了影;有了光影,我們才知道物體的大小,才感知到遠近,才捕捉到氛圍,但凡我們看到的大片,在光和影的搭配上一定做得相當到位。

  • 5 # 視覺SHOW

    攝影基本要領

    1.橫平豎直。

    保證相機橫向水平,縱向垂直。取景器內如有網格線,比較容易保證水平和垂直,若果沒有,可借用取景器邊界。由於相機內往往沒有水準儀,通常採用自然標準來保證,如水平面、地平線都是水平的,建築物的橫向邊緣也往往是水平的,電線杆、建築物縱向邊緣往往是垂直的。通常情況下,水平比較容易實現,而垂直往往必須作出妥協,因為對於一般的攝影愛好者或旅遊紀念拍照者,使用的相機往往不具有鏡頭移軸功能,在拍攝高大建築物或自然景物時,必須俯仰相機來把景物納入視野,此時,不能保證垂直。最好使用三腳架。不用三腳架時,兩臂要貼緊身體,雙手握相機,自然放鬆,不要為了拿穩,狠抓相機。最關鍵的是按下快門那一刻,往往產生顫動,此時,屏住呼吸,自然放鬆,最好是在心跳的兩次間隙之間按下快門(老道的狙擊手的做法,對攝影愛好者很難很難)。快門的擊發過程通常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鎖定曝光引數(手指能感覺到在按快門的過程中間有一個小阻礙,很輕),第二個階段就是正式曝光階段。一般的經驗是不要一下完成兩個過程,這樣快門按鈕行程比較長,手容易發顫,先完成第一個過程,然後輕輕完成第二個過程。如何保證輕輕,還是手槍射擊的經驗,有心瞄準、無心擊發,全部精神放在觀察全域性取景上,手指在無心中輕輕按下。

    2.聚焦準確

    一幅攝影作品要有一個眼點(不能有多個眼點,否則就會分散觀察者的注意カ),就是最吸引眼球的那個部分,聚焦就要聚在這個部分上,如拍攝人物時,人物的眼睛,拍攝風光時,胡楊林中一棵蒼勁的胡楊,水面上的一個小船,油菜花中的一個農婦等。對於自動聚焦相機,你需要把自動聚焦區框在眼點上,對於手動相機,可以直接聚焦眼點。

    3.兼顧全域性

    聚焦完成後要進行取景,聚焦後,把快門按鈕按下一部分(即第一階段)鎖定焦點和曝光引數,然後在取景器內環視全域性進行構圖,要做的是:1)、保證橫平豎直,2)、眼點位於合適的部位(不要在正中,在偏離中心點的1/3部分比較合適),3)、保持畫面平衡,不能畸輕畸重,4)、儘量避開不必要的雜物,如旅遊景點攝影時人比較多,儘可能避開不必要的人出現在畫面中。一切OK,就等最後擊發快門了。

  • 6 # 名字就要越長才越好聽

    攝影的五大要素:

    一是製作,重點放在拍攝對比;

    二是鏡頭焦距;

    三是構圖;四是透視法,與繪畫不一樣的相機透視法;

    五是景深。

    在拍攝前需要思考的地方:

    1、趣味中心點;

    2、光線;

    3、和拍攝物的關係;

    4、概念的聯絡;

    5、培養藝術風格。

    不能拿著相機隨便拍,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 7 # 張傑73565876

    攝影最基本要領是懂得用光,跟繪畫一樣,光是畫布,相機是畫筆,沒有畫筆畫不出畫,同樣沒有畫布也畫不成畫。熟練的操作自己的裝置,掌握用光的技巧,再去談佈局

  • 8 # 修傑SHOW

    最基本的就是,快門,光圈,iso搞懂他們的互換關係!還有就是充分了解你相機的功能,第一步現拍清楚曝光準確,那三者可以互換關係搞懂

  • 9 # 紅塵映像

    攝影最基本的要領,是人的思想、思想、思想重要的事說三遍。話說最近下雪,一看光線不好,白茫茫一片,拍啥?想起了郎靜山大師,水墨畫來一副。起個名吧《束縛》,人生在世,想掙脫束縛還是比較艱難的~

    好了言歸正傳,除了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光線了,攝影被稱為用光的藝術,沒有光,一切都無從談起。路燈照亮了樹掛,才有了美麗的線條,漆黑一片,那是作案現場,對吧。有了光,更需要發現,攝影不像繪畫,錯過了,就拍不到了。繪畫我可以後期~雖然只是個背影,我還是不要去打擾她了,就當有一名紅衣少女經過。當然,這些畫面是手機自動模式拍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就是構圖。

    攝影最基本的元素,也就是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隨便玩吧,反正數碼相機膠捲不要錢。大光圈、慢門、低感都試試,看哪種引數能表現你的思想,完善你的作品。

    對焦不用說了吧,目前虛焦要變成一種時尚,怎麼說也得有清晰點吧。對不準焦,拍不清回去手上綁沙袋子練端相機~最後一點,相機只是輔助工具,不要太較真,夠用就行,拍好了是功夫,不是造化,拍不好是偷懶,不是機器不好。尋找適合你拍的主題才是最重要的。

  • 10 # 南方之南

    這裡說的是最基本!

    攝影最基本的前提是什麼?清楚!

    一張照片,如果不清楚,一切無從談起。

    這裡的清楚,是指主體清晰,與焦外的虛化是兩個概念。

    既然照片要清楚,那麼攝影最基本的要領是什麼:相機要穩、對焦要準!

    相機穩,是照片清晰的基本條件,這就是很多大師不辭辛苦到那兒都帶著三角架的原因--保證相機的穩定!除了三角架,手持相機如何確保相機的穩定是攝影的最基本的基本功!

    手持相機,姿式要對(如上圖),掌握些技巧,再加上長時間的練習,一定會練成“鐵手功”。

    對焦要準。特別是主體不在畫面中央時,更要關注對焦的正確性。如果是靜止或者是運動速度不快的主體,強烈建議採用單點對焦。

    對焦正確,相機穩定,一張清晰的照片就有基本條件,一張照片清晰了,才有資格再去考慮什麼構圖、思想、主題等“更為複雜”的事情。

    最後再多說一句,還是跟照片的清晰度有關的,那就是安全快門。在手持相機的時候,快門速度一定不能太慢,安全快門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引數,即使你有非常厲害的“鐵手功”,也最好不用讓快門速度低於安全快門。乍一看可能還可以,一放大就傻眼了,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不起,打擾了”,下一句該怎麼回覆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