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了不叻

    弟弟太優秀了,實力雄厚,朝中黨羽無數。李隆基曾經誅殺韋后 安樂公主 逼死太平公主。把皇位讓給他才可以保住命

  • 2 # 錢君史話

    唐中宗詭異地死去,給陰謀家提供了契機,若成器輩,只知安之若俗。而李隆基有擔當,敢作為,終成大事,其父尚是坐享其成者。

    識時務者為俊傑,成器避位,於己,於家,於國皆有利。若不其然,前有李建成,後有太平,徒增朝庭亂階,甚至身死名滅呢。成器辭位時嘗言“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其時朝庭左右,皆平王將士,劉幽求競然君前直言,“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親之難,論功莫大,語德最賢,無可疑者。”其又一尉遲恭也。

    隆基縱表讓太子之位,成器自不敢探頭受之。

  • 3 # 尋根拜祖

    只能說,李成器有機會登上皇位,至於能不能如願,還真不好說,弄不好就又是一個玄武門事變。好在李成器有大智慧,也看慣了李家人相互的殺戮,面對功勞和勢力,都遠遠大於自己的弟弟李隆基,退讓恐怕是最明智的選擇。

    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起,李唐皇室的血,足夠淹沒了金水河,冰冷的石柱,目睹了一起又一起,李家人之間的相互殺伐。李隆基的功勳,就是建立在親姑姑,太平公主的屍身上的。李成器作為嫡長子,曾經的皇太子,他如果不讓位,是否能坐上皇位?他選擇讓位給三弟李隆基,究竟出於什麼目的呢?

    筆者個人認為,如果李成器不讓位,玄武門之變再現將不可避免,他選擇讓位,既是無奈的抉擇,更是主動之舉。

    李隆基的功勳,讓李成器黯淡無光

    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他幼年生母就被武則天殺害,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幽禁的生活。親人之間的仇殺,讓李隆基政治早熟,在親眼目睹了神龍政變後,李隆基受到了全程“教育培訓”。他很快將這個經驗用於實踐,在姑母太平公主的支援下,他發動了唐隆政變,親手將自己的父親李旦推上了皇位。

    唐隆政變對李唐政權意義重大,如果不是這次政變,大唐很有可能再次進入女主登基,天下殺伐的局面,首先遇害的就是與韋氏母女,矛盾重重的李旦父子。

    而這麼大的政治事件,竟然是在李旦不知情的情況下,由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導演!這次政變,將李隆基的聲譽送上巔峰。

    李成器雖然是曾經的太子,僅僅是因為嫡長子的身份,在為國立功方面,幾乎等於零。這一點,李成器心服口服,他曾經說,太平時期可以用嫡長子繼位,國家危難之際,當然得看功勞,我沒法跟三弟比!

    李隆基的勢力,已經尾大不掉

    功勳不代表地位,頂多輿論佔優。不過功勳背後,往往意味著實力的強大,或者說勢力強大!李隆基能發動唐隆政變,肯定不是自己單打獨鬥的結果,他那時候,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班底,這個班底的實力,連李旦都未必控制得了!

    唐隆政變後,李隆基因為功勞大,地位迅速上升,達到了可以抗衡太平公主的的地步。也就是說,朝中的大臣,半數出自李隆基的門下!

    這種狀況,跟老祖宗李世民多麼相似,甚至連李世民都得甘拜下風。相反,李成器呢?根本沒有自己的班底,他要想坐上皇位,要看李隆基集團是否甘心。

    一旦到了這種局面,恐怕連李隆基都很難左右自己的命運,他的心腹們,會推著他朝皇位走去,連皇帝都很難阻止得了。就連強大的太平公主一黨,最終都被李隆基一網打盡。李成器應該很清楚,即便三弟無心爭儲,李隆基集團都不幹!

    事實上,李旦之所以決定立李隆基為太子,跟實力派的大臣們,倒向李隆基不無關係,李旦只能順應形勢。

    哥倆的才智差異,決定了李成器被動的局面

    李成器、李隆基兄弟倆都很有文藝才能,尤善樂藝。不同的是,李成器除了醉心於藝術,真的沒有表現出政治才能。李隆基則不然,藝術只是業餘愛好,本質上他首先是政治家。

    本來李成器作為太子,更有機會接觸政治,可惜的是,他當太子時,年僅六歲。屁股還沒坐熱,就因為李旦被廢,他也跟著失去了太子之位。所以,短暫的太子經歷,對他毫無幫助,相反很容易被政敵盯上。

    當李旦復位後,展現才能的卻是一鳴驚人的李隆基,李成器給人留下的是花瓶的印象。一個是呼風喚雨的政治大佬,一個是玩弄風月的王爺,讓誰接班,恁誰都很難選擇李成器。

    李成器的大智慧

    李成器雖然沒有政治才華,他卻有自知之明,有生存大智慧。這個智慧,一方面來自家族的“血淚史”,一方面來自個人的感悟。當李旦登基,必須要定立太子時,他多次聲淚俱下地要求父親,立三弟李隆基為太子。

    李成器的這個表態,有幾分真幾分假呢?我覺得至少有八分真!李成器不善於政治,但不代表看不清政治形勢。

    首先,他能很明醒地認識到,相對弟弟,他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也沒有支援他的政治勢力,這兩條決定了他很難坐上皇位,即便坐上了,也坐不穩,最大的可能,李建成就是參照物!

    其次,他也清楚皇位除了權力,還有責任,以及代價,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付出這個代價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付得起這個代價的。李成器後期多次推辭官職的表現,正反映了,他能承擔的責任和付出的代價,跟皇位不匹配。

    最後,李成器的志向(或者說愛好),也不在政治。這個特點,既促使他放棄了皇位,也讓他放棄了參與政治,同時也給了他一個安全的個人生活。

    所以,除了坐不穩、坐不上的擔心,有點被動外,其它都是他的真心寫照。

    李隆基的兄弟情

    李成器作為廢太子,居然能一生平安,受到厚待,甚至連遭忌都沒有,也算創造了一個奇蹟!這跟李成器真心讓位有關,讓李隆基對他放心。

    同時,也跟李隆基的兄弟情深有關,歷史上廢太子的悲劇,大多因為皇帝的無端猜忌。李隆基對五個兄弟,非常有愛,相互走動,賞賜,關愛,一樣不少。大概看慣了皇家殺戮,更珍惜這份兄弟情吧。

    人們談到皇家兄弟,不免第一視角,就盯上爭權奪利,骨肉相殘,尤其像李成器這個嫡長子失位的情況,更容易引來審視的眼神。其實,皇家也是人,固然權力鬥爭很難躲得開,也不代表人人都視權力為生命。李成器的大智慧,就給後世做了一個很好的垂範,為李唐的血色,增添了一份脈脈溫情!

  • 4 # 圍爐品茗人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他將自己的太子之位讓給弟弟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因此他死後李隆基也追封他為讓皇帝。關於他為何會把太子之位讓給弟弟李隆基的問題,個人認為李成器更多是因為兄弟情誼和顧全大局而甘心讓位,他們兄弟之間的確是歷史上少見的皇家親情。

    李成器讓位的背景

    公元705年,以張柬之為首的神龍五王在各方政治勢力的支援下發動“神龍革命”。結束了武則天的統治,唐中宗李顯復位,但是唐中宗的懦弱,卻使得之後的唐王朝在短短几年間經歷了數次動亂:

    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革命,唐中宗復位。

    706年,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七公主開府置官,張柬之等神龍五王遭誣陷被貶。

    707年,在韋后母女及武三思逼迫之下的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武三思一家被殺,武氏集團衰亂。此後唐中宗出面干預下政變失敗,太子李重俊被殺。

    710年,唐中宗被韋后母女毒殺,韋后立李重茂為太子,韋后控制朝政。

    中宗死後一個月,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支援下,聯絡對韋后擅權不滿的萬騎營將領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母女和上官婉兒,盡除韋氏一黨。太平公主主持朝局擁立哥哥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

    這就是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之後,作為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面臨的政局。當時雖然他父親李旦是皇帝,但是一直以來性格同樣懦弱的李旦在政治上並不強勢。朝政大權控制在以姑姑太平公主為首的政治勢力手中,而弟弟李隆基又因為唐隆政變的功勞在朝臣中擁有一定的聲望。

    立儲困局

    李旦第二次即位後首先就面臨立儲問題,李旦有五個成年的兒子,其中李成器是嫡長子,而且己經在李旦第一次登上皇位的時被立為太子。三子李隆基則在唐隆政變中居功至偉,而且表現出果敢的個性及較強的政治能力,因而李旦在立儲問題上頗為猶豫。

    李成器:作為嫡長子,而且曾經被立為太子,李成器在禮法上是太子當然人選。但是李隆基又有功於社稷,李旦對重新立李成器為太子有顧慮,一方面他的政治能力有待考驗,另一方面擔心重演玄武門之變的故事。

    李隆基:雖然在唐隆政變中立下大功,但是李隆基無論在實力和威望上都不能和玄武門事變前的李世民相比。他只是在部分朝臣中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即使支援立他為太子的朝臣也因為禮法的影響不敢公開提出。至於權力方面當時他只是一名立下大功的皇子並無多少實權,唐朝的權力當時主要掌控在太平公主手中,因為唐隆政變幕後真正的大佬其實是她。

    最終這個困局在李成器的堅決辭讓之下得到解決,李成器堅定的認為國家處於多事之秋,應該立賢而不是立長。他的辭讓使得李旦得以堅定決心改立李隆基為太子。

    李成器是否有機會爭儲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隆基的權勢使得李成器明智的選擇退出儲君之位的爭奪。但是剛才我們已經分析了其實在讓儲之時李隆基的權勢並不太,與李世民當年挑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時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因此李成器完全有能力爭奪儲位。

    李隆基其實是個弱勢太子,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仍然儲位不穩。掌握朝政的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不斷的發起挑戰,多次公開要求撤換太子,理由就是李隆基不是嫡長子,與禮法不合。如果李成器不是真心讓位,他完全可以選擇與太平公主集團聯合,藉助太平公主集團的權勢李成器完全有可能重新奪回太子之位。

    但是李成器在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中,全程鼎力支援自己的弟弟。以至於後來太平公主為了削弱李隆基的力量,轉而要求唐睿宗李旦將李成器等人外放地方。

    李成器與李隆基的手足之情

    除了這次讓儲,從李成器與李隆基兄弟的一生來看,他們兄弟五人的感情的確不錯。這可能與他們的個人的成長經歷有一定的關係。

    相互扶持的同年:李成器與李隆基的童年都是在奶奶武則天的高壓恐怖中度過的。李成器與李隆基的母親都是被武則天賜死的,同樣幼年喪母的兩人肯定有著不同常人的兄弟感情基礎。

    五王宅的兄弟情誼:公元698年,李顯重新成為太子,李旦退居相王,因此李成器兄弟五人搬出皇宮居住。他們兄弟的住宅都相互鄰近,因而被稱為五王宅。在這裡兄弟五人相互扶持,彼此關係非常融洽。

    由此可以看出,李成器與李隆基的手足之情的確不是虛假的,因此他的讓位也更多是出於政治大局和手足情誼上出發的。不能片面的以權勢陰謀的角度去解釋他的讓位,也正因此李隆基在登基稱帝之後依舊與李成器等人保持良好的感情。李成器死後被追封為讓皇帝,而兄弟五人中的其他三個死後都被追封為太子,顯然都是高於他們本身級別的追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治療腎結石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