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雨後青山秀

    孔子之所以稱讚管仲,是因為孔子認為齊桓公能夠稱霸於諸侯,與管仲的輔助密不可分。而且,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不是依恃武力,而是憑著仁德的力量,顯示了管仲的大仁,值得稱讚。

    孔子稱讚說:管仲輔相桓公,稱霸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還受到他的好處。假如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著頭髮,衣襟向左邊開,淪為落後民族了。

  • 2 # 中華善德網

    們兩個人都是有巨大成就的思想者,且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平滅天下之亂,讓家國百姓歸於安寧。所不同者,管仲實現了自己理想,孔子沒有。

    雖然孔子說:“苟有用我(執政)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事實是,孔子五十二歲時升為魯國大司寇,攝相事,可三年後被迫出走魯國的時候,魯國不但沒有出現大治景象,反而桎梏了國民的思想、拖滯了經濟發展,使這個曾稱霸春秋時代的魯國一蹶不振,在整個戰國時代再難稱雄。故有人說:孔子治殘了魯國。

    而回觀管仲,他三十八歲出任齊國宰相,治齊四十年,不但建立了完備且成熟的思想體系,使本來貧弱的齊國民富國強,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還透過北戰山戎、尊王攘夷等手段,成功安定了天下的混亂局面,更阻止了外族的入侵,保護了華夏文明。對此,孔子也不無讚許地稱:“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即:要是沒有管仲相齊國而安天下,華夏文明就會因外族入侵而滅絕,我們就會退化成披頭散髮、反穿衣服的野蠻人了。

    既然管仲這麼成功,為什麼後人不崇管仲而尊孔子呢?為什麼千百年來他一直被歷史刻意淡化呢?

    原因只有一個,管仲不是完人,他才智雖高,卻行有“微瑕”。

    就做人而言,首先孔子就輕視管仲,認為管仲在齊國任宰相期間,接受了齊桓公饋賞的三處家產仍不知足,還大肆囤積財產,生活不知節儉,用人不知一個官員可兼任多職以節約開支,甚至還與國君比排場--國君用屏風擋在門外,管仲也用屏風擋在門外;國君宴飲來訪之國君,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臺,管仲宴飲也有那樣的土臺。所以孔子評管仲曰:管仲不知節儉、不懂禮數,如果管仲這樣做也算懂禮之人,那還有誰不知禮呢?當然,這只是孔子的一面之詞,在“諸侯封疆而有國,大夫封邑而有家”的先秦時代,真實的管仲,奢而不腐。管仲之所以這麼做,其實背後藏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具體內因,筆者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單獨解析。

    就做學術而論,與“處處較真卻脫離實際”的空談理論家相比,管仲“直指人性且過於實用”的學術風格也是一種“瑕疵”。因為從封建王朝統治者的角度考量,不論是管仲其人,還是《管子》其書,內中所蘊藏的經世治人大智慧,一旦有人掌握,便會成為阻礙其統治,甚至推翻其封建統治的“大毒瘤”,所以歷代王朝自然要對其刻意雪藏。至於為什麼是雪藏而不是銷燬?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統治者要理世治人,也必須要從管仲和《管子》中吸收營養。

    史書往往由沒有實踐經驗的文人寫就,他們只羨水上蓮,不崇泥中藕。評價歷史人物時總不自覺的隔一層有色眼鏡,甚至會夾雜嫉妒、利益等人性陰暗的成分,所以在他們眼中,孔孟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才是恆對,老莊的“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才是恆好,完全不考慮人性中最本能的“臨事方知一死難”現象。而以這種脫離實際的學術思維看,管仲自然有很多瑕疵。當然,照此標準度量,世上恐怕亦無完人。

    盲目地在一點一滴上較真,是做不成大事的。對比管仲與先秦諸子,雖然管仲在後人心目中的名望雖不如老子、孔子高,但他無疑仍是最出色的一位。因為諸如韓非、墨翟,甚至孟軻、莊周等,他們基本上都是遊說列國,透過販賣學術博取一定知名度的文化浪人,只有管仲將學術作了成功的實踐,且獲得了善終。也正因此,《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曾以管仲為例,並引申對比了一些先賢說:“古之將相,疵咎實多……然子夏(漢代宰相)無虧於名儒,浚衝(竹林七賢之一)不塵乎竹林”。

  • 3 # 楊朱學派

    孔子可不是單純稱讚管仲。而是既讚頌,又批判。

    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感,大大增加了齊國的號召力。

    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侵衛,衛師敗績,遂滅衛。齊桓公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保護著衛文公及衛國遺民在曹地重新建國。

    衛文公勵精圖治,終於使衛國成為春秋時期的二等強國。

    在管仲的附著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管仲為捍衛華夏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孔子又同時批判管仲生活過於奢侈。管仲利用手中的權力,把齊國十分之三的財政收歸己有。生活極度奢侈。

    這與管仲的出身有關,管仲出身庶人、貧窮。嚮往奢華的生活。

    在孔子看來,管仲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機板供電8+2相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