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中茅店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還記得歷史書上這句話嗎。說這句話說明開始李自成的起義軍群眾基礎還是很好的,可到了後期再看看李自成起義軍的所作所為,以攻佔北京城後為例,雖然當時李自成要求軍隊嚴守紀律可很快大順軍就本性暴露,在北京城內燒殺搶掠,先是要求高官富戶交銀子到後來還要求百姓交錢,不交錢就搶。其次到處濫殺無辜,僅劉宗敏在北京城一個多月就殺了上萬人。第三就是強姦婦女,李自成大順軍在北京城內大肆姦淫婦女。以上可以看出大順軍已經失去民心了,這是敗亡的一個原因。還有李自成的起義軍戰鬥力不行,早知道起先圍剿他和張獻忠的朝廷軍隊都是二三流的軍隊就這還把李自成和張獻忠打的到處跑最後差點就被全端了。後來是由於明朝自己消耗的不行又要抵抗清軍又要打起義軍兩邊扛不住才被滅亡的。因此就軍隊素質怎麼能和清軍去打,明朝一流的軍隊和清軍對抗對沒有優勢。這是李自成快速敗亡的第二個原因。李自成在攻佔北京城後,由於覺得天下已經穩了,貪圖享樂的思想蔓延起來了,同事對於南方還未臣服的地方沒有采取妥協談判的手段使他們歸順大順政權,也沒有派軍隊南下威脅南方勢力,雙管齊下,又打又拉或許會有效果的。這是戰略上的失敗,也是李自成快速敗亡的第三個原因。

  • 2 # 張唐傑691

    我覺得李自成他根本就沒有長遠的規劃,不像朱元璋那樣怎樣打天下,如何守天下,怎麼治理國家,如何約束手下文臣武將,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規劃。

    李自成在打下北京的那一刻,他完全鬆懈了,他覺得自己贏了,但事實恰恰相反,他離勝利還很遙遠,因為他馬上要面對一個比明朝更強大的新對手清軍。當時的八旗軍有20萬,大順軍雖然號稱百萬,但軍紀渙散,戰鬥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從軍事上講清比大順更強。大順軍一路東征非常順利,並不表明他們就很強大,這是因為明朝用來防守李自成的軍隊都是些二三流部隊,而且戰鬥意志也不強,至於明朝的一流部隊嘛,大多被清軍消滅了,現在就剩下吳三桂的5萬關寧鐵騎。李自成想要守住長城防線,必須拉攏駐軍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防清軍進攻山海關。吳三桂連孤城寧遠都能堅守得住,守山海關這個工事完備的堡壘,是讓人放心的。除此之外長城的另外幾個關口也要派重兵防守,這樣的話清軍要打進關內就沒那麼輕鬆了。

    但李自成在幹什麼呢,他跟他的大順軍已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京城裡胡作非為到處搜刮,連小老百姓也沒放過,弄得民心盡失。雖然他也拉攏過吳三桂,但他對吳三桂在京城的家人非常不好,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泡了,吳三桂的父親也被關了起來,吳三桂在京城也有不少眼線,對李自成的倒行逆施非常清楚,便改變主意不與李自成合作,後來李自成殺了吳三桂的父親,吳三桂對李自成充滿了仇恨和鄙視,後來他乾脆約了多爾袞一起在山海關對付李自成,最終大順軍的精銳與關寧鐵騎在山海關大戰一場,由於山海關是用來防守關外的,對於關內的進攻,作用發揮不出來,大順軍靠人數上的優勢稍佔一點點優勢,正在雙方打得精疲力盡,傷亡慘重的時候,多爾袞率領數萬八旗軍殺了過來,一舉將大順軍擊潰,從此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一蹶不振,快速消亡。

    李自成不重視民心,不重視山海關,不重視吳三桂,快速失敗是難免的。其實吳三桂不是天生的漢奸,在山海關大戰前他可是一個天下聞名抗清大英雄,拉攏他抵抗清軍的可行性很大,但李自成必須得做到穩定民心,軍紀嚴明,善待吳三桂的家人,並給吳三桂較高的地位和利益,但李自成一樣也做不到,硬是把吳三桂推給了多爾袞,他不脆敗,天理難容。

  • 3 # 閒時讀史

    大順政權失敗的原因很多,下面列舉幾個主要的原因,難免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1.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

    有人把這稱為“流寇主義”。早期農民軍人數較少,勢力單薄,面對明朝官兵的圍剿,不可能固守一城一地,只有採取流動戰術,忽東忽西,在運動中尋找殲敵時機,在運動中儲存自己的實力,這是無耐之舉。隨著起義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起義隊伍中,一呼百應,挺進河南之後,所過無堅城,明軍皆望見而逃,農民軍也處於明顯的優勢情形。這種情形為農民軍建立根據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李自成等領導人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攻破城池,仍然棄而不守,繼續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忽視政權建設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後,大順政權雖然在襄陽等地建立了根據地,但是在政權建設上嚴重不足,無法鞏固統治,不能使之成為大順政權鞏固的根據地。

    2.戰略上出現錯誤。

    經濟上,“追贓助餉”是重大的決策失誤。李自成在西安頒佈“掠金令”,進入北京後設置了“比餉鎮撫司”,專管“追贓”。徵餉的標準是“內閣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以下,各以千計。”這種從地方到中央的“追贓助餉”產生了嚴重的後果。首先,追繳物件人為擴大,超出了標準中的範圍。拷掠物件不僅是官員和富商,還有一些“不富者亦謂富人”,不僅有貪官還有清廉之官。其次,手段殘酷。“逼獻財富,極刑拷掠。”“凡拷掠百官·······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這樣使一些本來準備投靠大順政權的明朝官員心灰意冷,而已經效力於大順政權的前明官員也決意伺機而逃。最後,拷掠也驚擾地方,人心惶惶,直接影響了政權的穩固和統治秩序。

    政治上,缺乏戰略眼光,沒有為大順政權長久統治設計出一套有效的政治制度,沒能及時總結和分析大一統的形勢,沒有認識到東北滿清勢力是自己的主要對手,對於吳三桂勢力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李自成部將劉宗敏霸佔陳圓圓說明了他們對吳三桂的力量估計不足,過低估量吳三桂的影響,才做出這等可嘆之事。一系列的政治戰略的錯誤,孤立了自己,埋下了滅亡的隱患。

    3.地主階級的背叛。

    地主階級是農民階級的天然敵人,但是在舊王朝即將崩潰之時,地主階級中的部分人也不會抱殘守缺,做舊王朝的殯葬品,而是轉變態度,主動參加到農民起義的隊伍中,力圖成為新政權的創業者,從革命勝利中分一杯羹,成為新政權的領導者,以保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明末農民起義也是這樣,地主階級一開始是極力反對農民起義軍,但是隨著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明王朝迴天無力,旦夕崩塌的時候,北方的地主階級改變了對李自成農民軍的看法和態度,“不復目以為賊。”從以前的負隅頑抗變為執香迎導,一些地主知識分子還主動加入了農民軍,農民軍正月初八從西安起兵,到攻破北京才七十天,所過七十餘州縣,無不開門迎接。

    地主階級後來為什麼又背叛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呢?首先,農民起義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要體現農民階級利益的,在“均田免糧”中,難免會損害到一些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次,上面提到的“追贓助餉”錯誤決策使得地主階級深感“如罹湯火”,“人人飲恨”。他們從大順政權的支持者又轉變為最危險的背叛者。

    4.滿清入關,致命一擊。

    清人入關之前就已經注意到中原地區的農民軍力量,並制定了對應的策略。皇太極認為清與農民軍鬥爭的物件都是明政府,不應該過早與農民軍作對,應藉助農民起義軍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後,多爾滾攝政,他繼續拉攏、利用農民軍。清軍的態度使大順軍領導人產生了麻痺思想,隨著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驕傲情緒日盛,以為推翻了明朝政府就可以萬事大吉,安坐天下了,忽視了對清軍的防禦。而清朝對大順軍卻有明確的政策,得知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清朝及時修改了戰略,主要敵人從明朝變成了李自成的大順軍。清朝積極拉攏漢族地主階級,利用他們和大順政權的矛盾,分化瓦解農民軍。同時出動軍事力量直接攻擊農民軍,乘大順政權立足未穩突然進攻,如吳三桂和李自成的軍隊大戰山海關時,清軍的突然出擊令農民軍猝不及防,李自成大敗而走,清軍進入北京。大順政權的失敗與清兵入關這一外患有著密切的關係的。郭沫若先生說:假使沒有外患,李自成的大順朝必然是成功了的。鄭天挺先生說:從後來的事態發展可以看出,李自成如果統一了內地,縱使清兵入了關,他一定還要迫使他們退出去。但是清朝沒有給大順政權機會,清軍的迅速入關,打破了李自成的美夢,這就是歷史的宿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輸電損耗2000公里只有6%,還要修運煤鐵路,直接輸電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