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前行DUAN
-
2 # 瞻星記
最推崇的當然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莫屬。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是蘇軾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的時候。
此時的蘇軾已經和弟弟蘇轍7年未見,蘇軾和蘇轍兩人的感情有多深,怕不是現在的我們能想象的,兄弟二人互相扶持,尤其是蘇軾一生流離坎坷,弟弟可以說給了他很大的精神依靠。
他曾在獄中寫下“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詩句以遺子由,蘇轍也曾請求用自己的官職為兄長贖罪。
治平三年(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回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隨後因為和當權的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蘇軾被迫離京,輾轉到各地為官。他曾要求調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以便能和蘇轍多聚聚,卻始終未能如願。
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到密州,和弟弟相聚的願望仍舊未能實現。
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的中秋,他和弟弟蘇轍已經有7年未能團聚,看著天上的明月,乘酒興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這一輪明月不僅照耀著古往今來無數的人,也彙集了太多人的無限美好的憧憬。
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可能無法和家人團聚,但是隻要在這個時候抬起頭仰望那輪明月,想到自己和家人此時都在同一輪月亮下,彷彿離家人就更近了一些。
-
3 # 梅山425
我最崇拜蘇軾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這是一個真理,又有詩意。今年共賞明月,明年也許空看明月不見人。
-
4 # 郭沉默是金
中秋月/故鄉
平明東方行
晚興南來鳳
家是故里好
月是鄉關明
/過過尤不及
-
5 # 東哥愛分享
我最喜歡的是這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嬋娟指的是嫦娥,在這裡面指的是明月。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指的是既然人的離別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只要親人健在,就可以透過對明月的這樣一個相思,來表達兩個人之間的這樣一種心願。
所以但願人長久打破的是時間的概念,而千里共嬋娟打破的是空間的概念,讓明月共同突破時空的概念,來表達兩個人之間的美好的願望。
-
6 # 山中月2
詠月名句 歷久覓新
天上明月盈虧圓缺,這是自然現象;人生一世聚散離合,這是一般規律。然而千百年來騷人墨客卻把許多自然現象賦予情感,青天明月便是詩人筆下的情感“寄託物”。歡樂時說它情思相通,美它贊它;憂鬱時說它不解風情便怨它責它。試析以下詩詞中的傳世名句,是不是這麼回事呢!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古詩十九首》)
女子閨中思夫,憂愁不能入睡。她卻埋怨空中明月太亮,斜射入窗照進了她的羅帳。月光皎潔導致她夜不能寐,所以責問“明月何皎皎”。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
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五代《敦煌曲子詞》)女子姻親不遂,遇到了負心漢白眼狼。她心情不爽,看見天上的月兒也不明亮,更深人靜不能入睡。她倒是希望夜風快些吹散月邊浮雲,讓月光照見負心人,要他無地自容。所以有時人們會抱怨月不朗心不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比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秋風辭》)秋風涼爽,秋月皎潔也會勾起詩人的思念。思念誰呢,是對曾經相聚而今已散之人的思念,不是一般人定是情中人。所以在月明之夜才會感覺到“此時此夜難為情”!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
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溫庭筠《夢江南》)千萬般的恨意,只因丈夫在天涯。水面清風吹落花,天空一碧悠悠雲,韶華易逝盼歸人。原來是思婦懷遠,愁怨太深。她也要拿月亮瀉憤:“山月不知心裡事。”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呂本中《採桑子》)思婦恨遊子,常年飄轉不定。為什麼不能像江樓明月,無論從東到西,還是從南到北,形影相隨不分別。可是當她看見“江樓月”圓了又缺了,仍不見遊子歸來。短暫的月圓卻是長久的月缺,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月圓人團圓呢?世間只因人多情,天上明月也難當。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從何時就有?端起酒杯問問青夫。當月亮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掛在雕花的窗前,照著無法入眠的人。明月不該心含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好在作者很理性明智:人有悲歡離合的境況就正如月有陰晴圓缺的迴圈轉換,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難以周全。不管是別離人、未團圓之人,只要平平安安,相隔千里萬里也能共享這美的月光。
蘇軾對中秋月雖然也有情感上的寄託,但他能理智地認識事物,飽含哲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離合悲歡。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這也是典型的望月懷遠。今夜的月兒皎潔、明亮,人們昂首欣賞;不知因望月而興起的秋情深思會落在哪一戶人家?中秋望月,勾起秋思。思什麼?思親思友思故鄉是最常見。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
月光明亮,星兒稀疏。是不是這個理兒?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鉤。”
(白居易《暮江吟》)觀察一下,比喻妥貼,言之在理?
“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今人服不服?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懂天文地理者,請到此走幾步!
……
名篇名句,常讀常新。
-
7 # 秋風叢桂
關於詠月的詩詞不勝列舉。古往今來,天上的月亮寄託了人們太多的情懷,今天,我推崇自己寫的一首小詩,雖然文辭粗淺,但聊表心意!
《秋月》
靜夜半輪秋,清溪月下流。
花殘聊點綴,雨過背山休。
柳葉眉
-
8 # 閱讀與思維
在古代詩詞中,月亮是最常見的意象之一。月亮給人以美感,是高潔的,是美的象徵,正如《詩經·國風·月出》中寫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亮亦寄託著詩人無限的情思,有對故鄉的懷念,也有對親人的思念,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詩詞中,月亮有很多的別稱,如玉盤、月輪、玉弓、桂輪、嬋娟、玉蟾、玉鉤、銀鉤等。而詠月的詩詞不計其數,名作佳句亦很多,我非常欣賞以下幾句詠月的詩詞。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同樣的一輪明月,本無差別,而杜甫卻說故鄉的月亮更加明亮,凸顯了杜甫對故鄉的濃濃思念之情。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這兩句詩意境非常的美,皎潔的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生動表現了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宛如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令人悠然神往。
3、“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從天山升起,李白將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遼闊壯觀,磅礴大氣,讓人難以忘懷。
4、“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兩句詩非常的深情,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阻隔,但月亮成為連線彼此的紐帶,遙寄著相思之情。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冉冉升起;你我天各一方,此時此刻望著同一輪明月,心中有著無盡的思念。海上、明月、天涯這三個詞語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面,意蘊深遠,回味無窮。
-
9 # 閒來話文史
■《望月懷遠》全詩的大意是,海上緩緩的升起了明淨的月亮,此刻在天涯兩端的有情人,一同仰望天空,共賞明月。有情的人們被思念纏繞,更覺月夜漫長,徹夜難眠。熄滅蠟燭,只為憐惜這美麗的月光,披衣而起,感到露水冰涼。遺憾的是不能手捧月光送給你,還是在睡夢中與你一起歡聚吧。
-
10 # 申卜元
唐、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首著名詩是我比較崇拜的一首
經典古詩詞之一。
【靜夜思】是表達遠客思鄉之情
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
出明鏡醉人秋夜的意境。
大詩人李白這首思鄉之作,被稱
為"千古思鄉第一詩",感動了
古今無數他鄉流落之人。頭上的
明月,心中的故鄉,真是別有一番
滋味在心頭!今天,我們讀來仍然
是百讀不厭,令人回味無窮,流傳
不衰。
回覆列表
關於詠月的詩詞不勝列舉。古往今來,天上的月亮,寄託了文人墨客太多的情,承載了凡夫俗子太多的意。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表達了身在異鄉,在外漂泊的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則刻畫出中秋佳節人們團圓的情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展現出一幅海上生明月的優美畫面。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最推崇的就是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這首詞行雲流水,清新灑脫,“人有悲歡離合”是一種社會現象,生活情景;“月有陰晴圓缺”,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規律,這種事自古都難以周全。人生難免有挫折,但作者筆鋒一轉,最後一句積極向上的美好的祝願將整首詞推向了高潮。由景入情,入木三分,蘇軾不愧為一代文豪,詩詞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