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惜墨如金”應該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脂硯評價說的,雪芹是惜墨如金,一字不肯浪費;另外一種是說曹雪芹對有些人物的描寫比較少,感覺是那種虎頭蛇尾的惜墨如金。
先說第一種。行文的事情,該詳的詳,可略的略,有話便長,無話便短。
比如一個端午節,他只用了八個字:蒲艾簪門,虎符係臂,後文也只補了一句“爭粽子”,再無俗筆費詞,已是形神具備、境界全出———什麼“描寫”呀、“刻畫”呀、“塑造”呀等等之類,俱不見其蹤影。
很多評論家都說,《紅樓夢》的一大特色是人物對話的生動,聞聲即知其人,如聞其人。但這又讓人覺得是不是“對話”所佔字數最多,各人的“發言”也很詞繁而話多,才會取得這樣的藝術感受。細細讀來,其實不是:“對話”佔的分量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多,每個人的話也絕不囉嗦,長篇大論。事實上,話語較多的只有“良宵花解語”那一回。另外,比如就連以“話多”出名的史湘雲,她說的話也照樣是十分簡練而乾脆利落的。唯有如此,方顯“語言”的神氣和精彩。鳳姐是書中口齒最厲害的了,然而她與李紈“鬥口”的情節,也不過只描寫了那麼一二“回合”便止,簡淨而有味。
真可謂於平凡之處見功夫。
另外,說說第二種情況。古語云:“真人不露相”。比如《紅樓夢》對妙玉的描寫是惜墨如金,在曹雪芹的筆下,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妙,前八十回中僅僅在“品茶”、“聯詩”兩處正式露了面,人物若隱若現,給人以神秘莫測的感覺,令人過目難忘。
還有《紅樓夢》中那位周姨娘,好像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可有可無到部分人,都弄不清她的身份,不知道她究竟是賈赦的妾室,還是賈政的妾室。
那麼,曹雪芹為什麼還要寫這些小人物?難道是為了湊字數?
其實不是,我們知道《紅樓夢》是一部女性的悲歌,書中塑造了各種不同型別的女子,幾乎囊括了社會的層層面面。
這也是《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角色絕無重複,又缺一不可。這也是看似影子一樣周姨娘,在《紅樓夢》中的存在意義。
覺得“惜墨如金”應該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脂硯評價說的,雪芹是惜墨如金,一字不肯浪費;另外一種是說曹雪芹對有些人物的描寫比較少,感覺是那種虎頭蛇尾的惜墨如金。
先說第一種。行文的事情,該詳的詳,可略的略,有話便長,無話便短。
比如一個端午節,他只用了八個字:蒲艾簪門,虎符係臂,後文也只補了一句“爭粽子”,再無俗筆費詞,已是形神具備、境界全出———什麼“描寫”呀、“刻畫”呀、“塑造”呀等等之類,俱不見其蹤影。
很多評論家都說,《紅樓夢》的一大特色是人物對話的生動,聞聲即知其人,如聞其人。但這又讓人覺得是不是“對話”所佔字數最多,各人的“發言”也很詞繁而話多,才會取得這樣的藝術感受。細細讀來,其實不是:“對話”佔的分量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多,每個人的話也絕不囉嗦,長篇大論。事實上,話語較多的只有“良宵花解語”那一回。另外,比如就連以“話多”出名的史湘雲,她說的話也照樣是十分簡練而乾脆利落的。唯有如此,方顯“語言”的神氣和精彩。鳳姐是書中口齒最厲害的了,然而她與李紈“鬥口”的情節,也不過只描寫了那麼一二“回合”便止,簡淨而有味。
真可謂於平凡之處見功夫。
另外,說說第二種情況。古語云:“真人不露相”。比如《紅樓夢》對妙玉的描寫是惜墨如金,在曹雪芹的筆下,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妙,前八十回中僅僅在“品茶”、“聯詩”兩處正式露了面,人物若隱若現,給人以神秘莫測的感覺,令人過目難忘。
還有《紅樓夢》中那位周姨娘,好像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可有可無到部分人,都弄不清她的身份,不知道她究竟是賈赦的妾室,還是賈政的妾室。
那麼,曹雪芹為什麼還要寫這些小人物?難道是為了湊字數?
其實不是,我們知道《紅樓夢》是一部女性的悲歌,書中塑造了各種不同型別的女子,幾乎囊括了社會的層層面面。
這也是《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角色絕無重複,又缺一不可。這也是看似影子一樣周姨娘,在《紅樓夢》中的存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