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大饃是北方豫東一帶的過年習俗,送大饃有個傳說,說是有個莊,莊裡老兩口就一個獨生閨女。這閨女人好,又孝順,二老很疼愛她。閨女到十八歲時,爹孃給她找個婆家,第二年臘月初十,閨女就被婆家娶走了。可是閨女出嫁沒多長時候,二老就得了病。閨女聽說二老有病,心裡很掛念。第二天用麵粉做了父母愛吃的饃,用籃子提著上路了。
從婆家到孃家有十幾里路,中間還隔著一條河,跨河有—座石撟。那橋據說是當年王翔臥冰求鯉魚的地。王母娘娘為使天下多出孝子,就把王翔變成一條神鯉魚在這條河裡游來游去。這時,閨女覺得累得慌,就坐在橋旁邊歇著。不一會閨女好象聽到撟下有說話的聲音:“閨女閨女, 饃饃太小,沒有紅棗,病不能好。
閨女很驚奇,再仔細聽聽,啥也沒聽到,閨女心想,可能是自己耳朵出了毛病,沒在意,來到孃家,瞧罷二老,就回婆家了。二老的病還不見好轉,臘月二十那天,閨女象第一次那樣又去瞧看二老,又在橋旁邊休息。—會兒撟下又說起話來:“閨女閨女,饃饃太小,沒有紅棗,病不能好。”這一回,閨女可真聽清楚了。
橋下兩次說話,閨女感到很蹊蹺。來到孃家,沒敢對爹孃說,吃罷飯,去找旁院的一個大娘,把兩回路上經過說了一遍。大娘聽後,想了好一會兒,安排閨女說: “乾脆這樣,撟下面不是說饃饃太小嗎,你做個大的,不是沒有紅棗嗎,你把饃饃裡包幾個紅棗。”按照大娘的安排,正月初二這天,閨女做了好幾個很大的饃,裡面包紅棗,又把好幾樣好吃的東西放在籃子裡,象前回那樣去瞧看二老,不一會兒,來到橋邊,這一回再也沒聽到撟下面說話。當她來到孃家的時候,二老的病沒有好轉。可吃了閨女拿的大饃,不到半月,二老的病全好了。
從這以後,每年正月初二,閨女總是做幾個大饃給二老送去,表示自己對二老的孝心。後來,出嫁過的閨女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得病,也都學著這個辦法給二老送大饃。一傳十,十傳百,於是豫東皖北這一帶都開始送大饃了,以致這種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大概就是送大饃的來歷。
所以在豫東一帶女兒晚輩要去孃家拜年必須拿大饃,所有直系叔伯都要送一個的,大饃說通俗點就是大點的饅頭只不過裡面會加一些棗之類的,吃的話,可想而知也並不好吃,但是那是出嫁女對孃家的孝敬之舉,越大越贊,禮物可以沒有,大饃必須有,這是古時流傳下的風俗,也是女兒嫁出去之後和孃家延續關係的重要一環。
拿大饃是北方豫東一帶的過年習俗,送大饃有個傳說,說是有個莊,莊裡老兩口就一個獨生閨女。這閨女人好,又孝順,二老很疼愛她。閨女到十八歲時,爹孃給她找個婆家,第二年臘月初十,閨女就被婆家娶走了。可是閨女出嫁沒多長時候,二老就得了病。閨女聽說二老有病,心裡很掛念。第二天用麵粉做了父母愛吃的饃,用籃子提著上路了。
從婆家到孃家有十幾里路,中間還隔著一條河,跨河有—座石撟。那橋據說是當年王翔臥冰求鯉魚的地。王母娘娘為使天下多出孝子,就把王翔變成一條神鯉魚在這條河裡游來游去。這時,閨女覺得累得慌,就坐在橋旁邊歇著。不一會閨女好象聽到撟下有說話的聲音:“閨女閨女, 饃饃太小,沒有紅棗,病不能好。
閨女很驚奇,再仔細聽聽,啥也沒聽到,閨女心想,可能是自己耳朵出了毛病,沒在意,來到孃家,瞧罷二老,就回婆家了。二老的病還不見好轉,臘月二十那天,閨女象第一次那樣又去瞧看二老,又在橋旁邊休息。—會兒撟下又說起話來:“閨女閨女,饃饃太小,沒有紅棗,病不能好。”這一回,閨女可真聽清楚了。
橋下兩次說話,閨女感到很蹊蹺。來到孃家,沒敢對爹孃說,吃罷飯,去找旁院的一個大娘,把兩回路上經過說了一遍。大娘聽後,想了好一會兒,安排閨女說: “乾脆這樣,撟下面不是說饃饃太小嗎,你做個大的,不是沒有紅棗嗎,你把饃饃裡包幾個紅棗。”按照大娘的安排,正月初二這天,閨女做了好幾個很大的饃,裡面包紅棗,又把好幾樣好吃的東西放在籃子裡,象前回那樣去瞧看二老,不一會兒,來到橋邊,這一回再也沒聽到撟下面說話。當她來到孃家的時候,二老的病沒有好轉。可吃了閨女拿的大饃,不到半月,二老的病全好了。
從這以後,每年正月初二,閨女總是做幾個大饃給二老送去,表示自己對二老的孝心。後來,出嫁過的閨女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得病,也都學著這個辦法給二老送大饃。一傳十,十傳百,於是豫東皖北這一帶都開始送大饃了,以致這種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大概就是送大饃的來歷。
所以在豫東一帶女兒晚輩要去孃家拜年必須拿大饃,所有直系叔伯都要送一個的,大饃說通俗點就是大點的饅頭只不過裡面會加一些棗之類的,吃的話,可想而知也並不好吃,但是那是出嫁女對孃家的孝敬之舉,越大越贊,禮物可以沒有,大饃必須有,這是古時流傳下的風俗,也是女兒嫁出去之後和孃家延續關係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