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玖柒零898
-
2 # 龍支子
在北京,明清兩朝皇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坐落於北京古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南端,因其位於紫禁城和皇城的正前方,故又稱“前門”。
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原名為“麗正門”。明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四年(1439年),明英宗朱祁鎮為加強京師的防禦能力,大規模擴建了北京城垣,在京城九門增修了甕城、箭樓、城壕、橋閘等軍事防禦設施,形成了“四門、三橋、五牌樓”的格局,工程完工後將“麗正門”更名為“正陽門”,一直沿用至今。正陽門之名取自“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為抵禦蒙古俺答汗部對京城的襲擾,明世宗下令修築外城,“新築京師外城成,上命正陽門外名永定,崇文門外名左安,宣武門外名右安,大通橋門名廣渠,彰義街門名廣寧”(《明世宗實錄》),至此,正陽門便正式成為京師內城的正門了。
正陽門自明初至清末前後四百七十多年,因戰火及火災,曾多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又多次修復,最後一次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箭樓被毀。
後經清末、民國時期的多次修繕,建國後再修,就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正陽門了。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開始對外開放。
-
3 # 執斧談史說事
正陽門在現在的北京市,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古老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北京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現代的正陽門
正陽門原名麗正門,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時期。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在攻破金國位於現在北京市的首都中都城後,將之大肆洗劫一空並一把火將這座繁華的都城焚燬。後來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又定都於此,可是原來的都城已被焚燬,所以不得不在金國的中都城遺址附近興建新的都城元大都。
明成祖朱棣
為此朱棣發動全國工匠在原來大都的基礎上大力營造擴大北京城,把原大都麗正門往南遷移了800米到今天正陽門的位置,一開始沿用元大都時期麗正門的舊稱。後來在明英宗時期對其進行大力改造並改名為正陽門。此後在明清兩朝以及民國和新中國又經過多次的修繕最終變成今天的樣貌。
古代的正陽門
總得來說正陽門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之一,同時見證了明清兩朝的興衰和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日新月異,逐漸走向了偉大民族復興之路。因此正陽門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回覆列表
正陽門,原名為麗正門,又俗稱大前門,是明清北京內城的正南門。
其位置: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偉大毛主席紀念堂南邊。
那正陽門有什麼樣的歷史呢?
1、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19年;在1421年的時候完工,命名為麗正門。
2、明朝正統四年,就是公元1439年,修建正陽門箭樓。
3、1988年,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4、1991年,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參觀。
正陽門,取名之意是: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至今經歷了600多年的風雨;正陽門是明清兩朝的智慧結晶。它的建築形式及結構完美體現出了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的藝術風格,彰顯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