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第一,因為立嫡立長的原因,曹操是嫡長子,而曹植是弟弟。

    曹操一生經歷了很多的因為立世子不當,而下場很慘的例子。

    比如袁紹因為寵愛次子,而嫌隙長子。最終袁紹死後,兩兄弟水火不容,袁氏集團基本沒有了。

    還有荊州劉表劉景升,同樣因為在立世子的事情上沒有明確,同時有偏寵於次子劉琮。最終導致劉表一死,劉琮接管荊州後,大權都在蔡氏手裡,沒多久就投降曹操了。

    這些都是因為立幼廢長的,而導致的結果,曹操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可不想也像袁紹,劉表那樣。

    第二,曹植雖然文采過人,強過曹丕,但治國的能力和心機都不如他的哥哥曹丕。同時曹植又過於書生氣,有時過於狂妄。結交的都是著儒生狂士,這讓曹操很不喜歡!

    第三,每次曹操出征的時候,曹植都是大力頌揚,可是曹丕卻是痛哭流淚,曹操問為什麼哭,曹丕回答說是擔心曹操。

    這讓曹操覺得很感動,這才是父子之情。

    經過曹操的認真思考後,終於決定裡大兒子曹丕為世子。後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的爵位,沒多久就受禪於漢獻帝。以魏代漢。

  • 2 # 你懂得zyt9573

    除了曹丕是長子的緣故,還有一點就是曹植只會寫寫文章,治國和帶兵打仗差距曹丕不是一星半點,雖然曹操也喜歡曹植,但是曹操需要的是一個能把曹魏家業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的一個人,那麼這個人曹植顯然是不合格的,看到曹植想想以後的南唐後主李煜就知道了。

    曹操從最開始的一個洛陽北部尉到戎馬半生打下的諾大一個天下,最後選擇候選人不可能不謹慎,那麼曹魏這麼大一個地盤選擇誰合適,尤其是當時外面還有一個蜀國和東吳,也都是人才濟濟,雄心勃勃的一代強主。

    如果把曹植立為世子,根據曹植的個性,可能會天天召集一幫文人騷客,終日縱酒享樂;曹植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詩人,但是他對政治和治國可以說毫無建樹也毫無興趣,這麼一個人繼承了曹操的天下,可能也就是蜀國劉禪的結果。

    曹丕則不一樣,曹丕自幼跟隨曹操征伐天下,官至五官中郎將、副丞相,而且極會拉攏豪族,做事不露聲色(曹丕有肺結核,但是作為父親的曹操居然不知道),而且曹衝極有可能是曹丕給暗地裡做掉的,但是任憑曹操怎麼嚇唬,曹丕就是不承認。曹丕在位期間多次擊退北方遊牧,恢復漢時對西域的統治,政治上廢除 中常侍,並確立九品中正制;

  • 3 # 大飛熊騎士

    曹植的文采飛揚,思維敏捷,幾度在曹操的心裡,凌駕曹丕之上,差點就當了太子。然而,最後敗給曹丕,除了嫡長的名份,政治能力外,還有曹植的班底不行有關。

    曹植的班子。

    (楊修)

    丁氏兄弟:丁廙,丁儀,不過是因為老爸丁沖和曹操關係好,但是對內對外,沒有突出的功績,丁儀還是陷害崔琰和毛玠的推手。

    楊修,才智也是一流,就是脾氣和曹植一樣任性,輕率。

    楊俊,還算是能力和品格皆佳的成員,一步步升官至中尉,後又被曹丕貶為太守。

    曹丕的班底。

    支援曹丕的大臣就很多了,不過一大部分是因為曹昂死後,他成了“嫡長子”的原因。但是曹丕的有四個“老鐵”,是曹植方無法比的。

    (司馬懿)

    司馬懿:曹丕的老鐵之一,不用說了,三國頂級的人物。

    陳群:這也是魏國頂級的文臣,九品中正制就是出自他之手。

    吳質:是曹丕的謀臣之一,就是他教曹丕在曹操出征時,“王當行,流涕即可”,不要學曹植在那賣弄文采。這招很實用,和後世雍正的表現孝順如出一轍。

    朱爍:帶兵的將領,也是曹丕的智囊之一。

    另外曹丕還去請教賈詡,這是高情商的表現,相當於拉攏了賈詡,所以,他也在暗中幫助了曹丕。

    (曹植)

    相對曹丕,曹植的班子薄弱不堪,既不能約束曹植的任性,甚至幫了倒忙,曹植在軍隊中也無依靠,失敗是必然的。

  • 4 # 江上神思者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曹丕絕對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同樣也是極具才學的。史書上說,丕少時好弓馬,誦詩、論。及長,熟讀《五經》、《四書》、《史記》、《漢書》;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

    當然,僅僅從文學角度來說,曹丕不及曹植。但曹操要挑選的是能夠繼承他畢生創下來的基業,甚至要廢漢自立的一代雄主。

    曹丕在年輕時被隨父出征,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在用人方面,他的周圍也聚集了如賈詡等頗有才能的人。曹植則有些恃才傲物,不拘小節。

    曹植是合格的文人,但卻未必是合格的領導。再加上,曹丕年紀大於曹植,從長幼有序的角度,也應該立曹丕。

  • 5 # 遺產君

    曹操、曹丕、曹植是歷史上有名的‘三曹’,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都很有才。曹操讓曹丕為世子當接班人是有他的考量的。

    曹丕八歲時就會騎馬射箭,十歲時隨父南征北戰,多年的征戰生涯練就了曹丕敏銳的性格,遠大的政治抱負。但他刻薄寡恩,陰險毒辣,為一己之私可以做到六親不認,曹操對他還是心存芥蒂的。 曹植自小非常聰明,十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等等,他思想快捷,談吐自如,對於曹操的每次提問都能應聲而答,脫口成章,深得曹操的喜愛,是世子的可靠人選。但他文人氣、才子氣太濃,行為任性,不拘小節,酗酒,這些都使曹操猶豫不決,有次曹植藉助酒興擅闖司馬門,引起曹操大怒,直接將曹植否定了。 後來證明,曹操選曹丕為世子是對的,曹丕稱帝后,堅定繼承曹操統一山河的志向,堅持大權獨攬,削奪藩王權力,全力整肅朝綱,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曹丕雖說在文學上不及曹植,但他在詩、賦、文學方面皆有成就,著有{典論}。曹植後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遺憾終了。

  • 6 # 莫小邪

    曹操一生眾多子女,最出色的幾個人是曹衝、曹植、曹丕。他們都深得曹操的喜愛。

    中國有個典故叫曹衝稱象,這個曹衝就是曹操和環夫人所生,聰明仁愛,小小年紀獲得“神童”之稱。

    曹丕跟隨曹操征戰多年,文學方面處於劣勢。毫無疑問,曹植的文學才華高於曹丕。

    影視劇版本的三國演義中,曹丕和曹植勢不兩立,二人之間早年存在奪嫡事件。又有傳聞,曹植對嫂子情有獨鍾,不愛江山愛美人。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歷史人物,作為古代的文學青年,兩個人之間有一種別人體會不到的兄弟情分,曹植對於曹丕有很深的依戀,二人同父同母,都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二人有很近似的文化背景。所謂七步詩,在正史上其實不存在,至於世說新語,那是小說家之誇大其詞,不一點是真實的。

    曹植有荀彧、楊修、丁儀等人的支援,而曹丕有賈詡、司馬懿等超級謀士的支援。不過,曹植的朋友楊修雖然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是個恃才放曠之人,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這令曹操很反感。楊修身為曹植的業師智囊,幫曹植細心謀劃佈局,只為弟子能夠順利上位,成為其父的接班人。可惜,曹植文學天賦超俗,能力體現在呤詩作賦上,政治歷練與權謀手腕明顯不夠用。

    曹操曾經有意向把位置給曹植,但大臣反對,力嫡立長這是規矩。最為重要是有個名叫吳質的謀士,他給曹丕兩個萬能錦囊,專門針對曹操的“輸誠”和“置疑”。讓曹丕向曹操表達他的誠意孝心,順便給曹植設陷阱,讓曹操懷疑他。

    總體來說,曹丕年長曹植,自幼跟隨曹操左右,權謀手段大有青出於藍之勢。曹丕奪下弟弟曹彰的兵權,隨後逼迫漢獻帝讓位,可見,曹丕性情與曹操最近,城府極深,戰亂不比盛世,心善不足以平息烽火。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至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

  • 7 # 四十五度說

    “天下才共一石(即十鬥),子健獨佔八斗,吾佔一鬥,天下才共分一斗。”這裡的子健指的就是曹操的三兒子曹植。

    曹植是曹操最得意的兒子,其才情達到了曹丕無法企及的高度。他生來聰慧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寫一首絕妙的好文章。曹操也是富有才情的人,雄心壯志都以詩詞歌賦的形式來表現,比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像曹操這種人一般都欣賞和自己能力相當的人。曹操喜歡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問答,每到這個時候曹植的想法和文采總能夠讓曹操注意到他。他時常對別人誇獎曹植最可定大事,對曹植的欣賞之情不加掩飾。然而由於顧及到嫡長子繼承製以及朝廷大臣的反對之聲,如何選擇下一代的繼承人,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不定。

    曹丕雖然才情不如曹植,但他的情商絕對要比曹植高。他深知曹操對曹植的喜愛要遠遠大過自己,為了給自己機會增加籌碼,他越發對自己父親孝敬,對外謙虛謹慎,廣交良朋,讓曹操挑不出一絲毛病。曾經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曹植文思泉湧口誦一文,預祝曹操凱旋歸來,曹操聽了十分高興。曹丕腦筋轉不過來彎,一時之間急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時候他廣交朋友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他的幕僚吳質在一旁提醒他裝哭。曹操看著哭著向自己拜別的兒子,內心百感交集,一片赤誠之心要比卓越的文采更加讓人感動。

    有才氣的人一般都有稜角,曹植放浪不羈愛喝酒,相比於曹丕處處謹言慎行,曹植像一個任性的孩子。曾經有一次曹操想讓曹植帶兵出征,給他拉攏人心立功的機會,沒有想到這麼重要的機遇,曹植在出徵那天喝的酩酊大醉,錯過了時間。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後,曹操逐步放棄了本來偏心的兒子。

  • 8 # 天山在的來客

    曹操選擇繼承人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候選人的政治才能才是核心因素。

    曹植的聰明才智主要體現在文學上,但是政治才能欠缺,也沒有多少行軍打仗的經驗。曹植也是一個任性的人,平時喜歡喝酒,酒後誤事。他繼承了曹操的文學才華,卻不具備成為一個政治家的才能。

    曹丕位列文學三曹,自然文學水平也不差。重點是曹丕從小就跟隨父親一起南征北戰,實戰經驗豐富,有很強的政治才幹與軍事才能,能夠守得住家業,在曹操死後,能夠駕馭文武百官。另外,曹丕年長,在繼承大位時具有天然的合法性。

    在考慮誰為繼承人的時候,朝廷重臣支援曹丕。袁紹、劉表立幼子而亡的經驗教訓就在眼前,這也是曹操需要考慮的因素。

  • 9 # 張明揚不說話

    就不說那些誰強誰弱的老生常談了,直接上勁爆的陰謀論吧:曹植可能就是因為“親漢”被曹操所棄,而曹丕因為傾向於篡漢而被曹操挑選為繼承人。

    前輩史學大家週一良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曾寫道,曹丕曹植相爭,而曹植失敗,“與二人對曹操決意篡奪漢朝之態度恐亦有關”。曹植親近漢室的態度似乎也很明顯,在曹丕“篡漢”之後,曾“發服悲哭”。

    有趣的是,前一段熱播的劇集《三國機密》似乎也持有這一觀點,曹植本是曹操屬意的接班人,就是因為親近漢獻帝而輸給了曹丕。

    有一個“捕風捉影”的證據似乎可以側面支援“曹植忠漢說”。楊修算是曹植陣營的重要謀士,作為東漢著名世家弘農楊氏的一員,楊修身後很可能有 “忠漢”士大夫集團的影子。方北辰先生在《精彩三國》一書中曾推論說,在曹操眼中,楊修的任何表現,已不是偶發性的個人行為,而是清流士大夫集團對立情緒的反映,是一種帶有政治意圖的集團性行為,“其政治意圖至少有二:一是給眼下自己的施政制造種種不安定的因素,變相為漢室張目;二是想在自己的子嗣之間製造對立,以便在自己去世之後,分裂和瓦解曹魏的統治核心,為振興漢室做遠期的準備”。

    由此,我們或許可以推論,曹植的“忠漢”思想從哪裡來呢?有沒有可能是受到楊修的影響?楊修其實是一個深入曹家內部,對曹植洗腦的潛伏者?

    所以,當曹操洞悉了這一切之後,不僅廢掉了曹植接班的希望,而且,為了曹家的利益殺掉了楊修?

    這當然僅僅是一種猜測,但並非是信口開河。

  • 10 # 蕭武

    從年齡來說,曹丕生於公元187年,曹操去世時34歲,曹植比曹丕小五歲,生於公元192年,曹操去世時29歲,都已經成年。而且,當時兩個人都已經有兒子了,曹叡生於公元207年,曹操去世的時候已經14歲了。曹植的兒子曹志雖然生年不詳,但是推測下來,到曹操去世的時候應該也已經出生了。所以,無論曹丕還是曹植繼位,都不太可能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

    曹操考慮繼嗣問題,是在曹操晚年,到關羽北伐的時候尚未最終決定下來。所以才有過讓曹植率軍出征,救援襄陽的打算,結果曹植因為頭一天晚上酒醉,大軍即將開拔,他作為主帥尚未到達軍營,失分比較大。這時候已經是曹操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20年,這時候曹操尚未最終決定立誰為嗣。

    從性格方面來說,曹操的人格有些分裂,既有悲憫天下蒼生的一面,也有殘忍嗜殺的一面,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很文青氣質的一面。這反應在很多方面,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臨死前,曹操還惦記著他到處收羅來的的妻妾們,怕他死了之後,她們將來沒有辦法生活。

    曹植和曹丕都是名列建安七子之中的詩人,文采方面都沒什麼問題。但如果要說天賦,曹植顯然要高一些。這從曹植恃才自傲,狂放不羈的日常生活風格就能看出來。這種風格作為詩人來說沒有問題,但是要做一個政治家,而且是在天下大事未定,三國鼎立的大爭之世,曹植這種性格是不太適合作為一方統帥的。

    從曹操的角度來看幾個兒子,尤其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四個年長一些的嫡子,得出的結論是不太一樣的。曹熊就不提了,比較平庸,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來看,肯定是看不上眼。曹彰也沒有進入曹操的考慮範圍,原因就是曹彰身為王孫貴胄,但是卻喜歡自己親自衝鋒陷陣,幹粗莽武夫的事情,曹操當然也看不上眼。

    曹操人格分裂,既有雄才大略政治家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的文青的一面。如果他以文青的角度來看,顯然看不上裝得忠厚老成的曹丕,更欣賞狂放不羈、才思敏捷的曹植。但是如果從他作為君主選擇接班人的角度來看,結論就剛好反過來了。禰衡、孔融、楊修的言行舉止風格和曹植接近,但是曹操都很反感,應該也不會喜歡曹植這種風格。

    所以曹操雖然曾經有過猶豫,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曹植,選擇了曹丕,說明曹操在大事上是並不糊塗的,沒有婦人之仁,知道自己應該為自己選擇一個什麼樣的繼承人,才能更好的繼承自己的事業。作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所具備,曹操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的判斷上都是比較理智的,不會感情用事,這是基本素質。

    實際上,曹操雖然有過猶豫,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把曹丕當作自己的接班人的,無論是賈詡提示他的袁紹、劉表廢長立幼導致的嚴重政治後果,還是他對曹丕和曹植的政治能力的簡單測試,更多的都是在考察曹植是否比曹丕更適合。

    也就是說,曹丕是第一人選,如果曹植的表現更好,那麼曹植可以進入備選,如果曹植沒有透過測試,不是更好的人選,那麼就還是曹丕。只有曹植比曹丕的表現明顯優秀得多,曹植才會取代曹丕。但考察結果是曹植多次讓他失望,表明曹植的政治素質並沒有超過曹丕,而且還不如曹丕,所以還是選擇曹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招聘電話銷售為什麼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