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感謝您邀請!淺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書法是是否應該回歸傳統?書法為什麼要一定迴歸傳統。今天我們玩的藝術書法,無論怎麼寫就是不耐看,怎麼看怎麼醜。因為是不講筆法不講規矩任筆為體,是寫不出好的作品的。要想寫出美妙絕倫的書法來,一定要用筆法技法技巧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來。今天我們藝術書法一定走不通最終還是會迴歸傳統。其實迴歸傳統是書法唯一出路。自古以來書法有幾次偏離軌道後來還是迴歸傳統了。如元代趙孟頫當時由於他的主張書法還是迴歸傳統了。

    所以還是要老老實實修煉傳統書法,今天書法藝術是流傳不下去的。金典書法為什麼能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最主要是有學習價值,臨摹價值。所以才能流傳下來。我們今天的書法能夠供後人學習臨摹嗎?顯然是做不到的。又怎麼可能流傳呢?又何來價值呢?誰買誰倒黴。今天的書法已經被某些人綁架了。不過迴歸傳統是遲早的事。其實創新還是必要的,但為了創新丟掉優秀的東西是不可取的。我是江上人感謝關注!自創毛澤東《僕運算元詠梅》望指出不足。互相學習互相切磋互相交流才能有進步。永無止境修煉永遠在路上。

  • 2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書法的傳統是什麼?還是說什麼是傳統書法?

    書法是有傳承的,大多數人練習書法都是依循傳統。

    先要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書法的傳統,傳統書法?

    楷書行書草書是有傳統的,技法源頭和審美標準都是來自王羲之。

    因為篆書通常特指小篆,也就是秦相李斯規範的秦篆,結構嚴謹筆畫單一,變化非常少,非常侷限。換個角度看,小篆更像是現在的字型設計,而不是寫出來的字。

    小篆開始對字的結構進行了摸索,但是基礎筆畫還沒有開始探索。隸書取代小篆,因為書寫時候比較自由,小篆是大秦帝國的嚴謹,而隸書在兩漢時期各種“五花八門”。

    隸書的碑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姿態,千姿百態。統計隸書名碑,隸書的特點就是探索筆畫的可能性。

    篆書(小篆)和隸書,按照現在有些非傳統的“書法家”來說毫無書法藝術性。但是這些“書法家”,偏偏喜歡說取法篆書和隸書。

    書法真正意義上得到認證,唐太宗大力推崇王羲之開始的,這個時候書法定於一尊。

    王羲之之前當然有些楷書行書草書的書法家,但是隻有唐太宗和王羲之相遇的時候,書法好的標準才確定。因為唐太宗喜歡書法,整個唐朝的書法水平是歷代最高的。

    楷書四大家三個在唐朝,書法家隨便抓。唐朝時期的文人,字都不差。整個唐朝奠定了書法的一個底。

    依循唐時的審美的書法就是傳統。所以我們當代很多書法家跳過唐朝,往前面追,各種神奇的字。

    上面是前中國書法家協會沈鵬的字,下面前中國書法家協會張海的字。

    他們的字依循傳統了嗎?傳統並沒有在篆書隸書建立。

    一人有感

    篆書整個書法史只有三個留名的大家,一是創始人秦朝時期李斯,二是唐朝時期的李陽冰,還有清朝的鄧石如。為什麼只有三個人,因為小篆的侷限性。

    至於隸書,只有名碑沒有名家,千姿百態的探索期,沒有標準。

    我個人覺得,小篆是書法史的起點,隸書是自我摸索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審美的建立是唐太宗大力推廣王羲之開始。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3 # 魏保良

    古人與今人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蘊以及書寫狀態等等都已不同,所以我們對於傳統應該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

    什麼叫回歸傳統?唐代各大書法家都學王羲之,那他們有沒有迴歸王羲之?宋四家都學顏真卿,那他們有沒有迴歸顏真卿?趙孟頫舉起復古大旗,使書法迴歸晉唐,那結果呢?其實他們都形成了各自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風格。

    那麼對於迴歸傳統,我們就應該辯證的去看待了。學書法不可以無視傳統,也不可以死磕傳統,無視傳統就如同無本之木,屬下下流甚至根本就算不得書法,過分強調傳統,最終也會淪為書奴。

    對於傳統的繼承首先我們應該以時代的眼光去審視傳統,在傳統經典中提煉出有益於當代書法發展的因素,為當代書法服務。如此迴歸傳統才是正途。

  • 4 # 小然然的生活

    現在的書法家多了,相關書畫藝術的組織機構也多了起來,正因為所謂的江湖書畫家忽悠了一腔熱血的藝術愛好者,使得大家對自己的藝術風格有所改變,藝術價值投資失利的陰影,促使投資者該出手時就出手變成了等待與觀望。如今的書畫市場遲遲不見覆蘇,迴歸傳統大勢所需。養眼的、有大眾點評的佳作必然是楷書作品。楷書在書法家們說來這是書法的基礎,簡單易學,人人能寫,但如今楷書佳作市場上為什麼少之又少了呢?

    原因一:浮噪的市場經濟讓大家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丟下了費時費工的楷書,可謂一幅好楷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大於一百幅行草所用的時間和精力,但價值遠低於一百幅行草類的作品價值回報。

    原因二:寫好楷書不是大家口口聲聲說的那麼簡單,楷書作品容不得半點瑕疵,不像行草和篆書之類的,畢竟懂得人少,大眾別說點評了,有時連字都認不出來,什麼寫的錯與對,好與壞,有無異議只有行家可以點評和鑑賞了,不寫楷書為江湖書畫家藏了很多秘密。

    原因三:科技發展迅速,電腦字型楷書的影響,你寫的再好也沒有電腦打印出來的整齊化一,往往在大家點評楷書作品時聽到的是:這個字寫的好,和電腦打的一樣樣滴!

    文化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認為美育更能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書法藝術因其抽象性、寫意性、抒情性與自我性,更為純粹地顯現出美育陶養感情的特徵。書法藝術區別於繪畫的主題表達性與文學的政治傾向性,其個人化、內心化、普及化的藝術特徵與信仰無涉、與政治無關。與其他藝術形態相比,書法藝術更有普及性,只要會寫漢字就會寫書法。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文化精神卻日顯蒼白,因而更需要書齋文化,更需要書法藝術。

      毫無疑問,在當下,提倡“書法養生法”、“全民書寫”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所以說,現代中國,不僅僅是書法家、書法教育家、理論家和書法學習、愛好者需要書法,現代的人們人人都需要書法!

    

  • 5 # 自幼習武只為發揚

    認為初中生練習書法是很有必要的。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之一,源遠流長。

    一、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達到一種不驕不躁心態,遇事不慌不忙。我們練習毛筆字,就是為了自己能在書寫的過程中,沉的住氣,使自己能夠安靜下來。是一個訓練耐心的一個過程。

    二、練習書法可以使字寫的更加漂亮。

    初中生這一階段,字跡工整清晰,顯的尤為重要,尤其是初三的學生即將面臨著中考,更是顯示出字跡的重要性。因此初中生練習書法,可以使自己的字跡擁有自己的筆風,久而久之,再書寫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就好看了起來

    三、練習書法可以變的冷靜、沉著。

    初中生這一階段,屬於青春期,正是一個叛逆期,遇事比較衝動,急躁,容易腦子發熱膨脹。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可以使自己冷靜下來。能夠使自己變得更加的沉著,學會思考。

    四、練習書法能夠培養一個良好的特長興趣。

    現在的科技比較發達,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了許多的弊端,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容易收到種種誘惑,所以練習書法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興趣特長,防止沉迷網路,難以自拔。

    書法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的文化藝術寶庫中仍然獨放異彩。練習書法對孩子心智的鍛鍊,習慣的養成都大有裨益。因此,初中生練習書法是很有必要的。

  • 6 # 聞道深般若

    書法再要回歸傳統怕是很難了。

    當然,題主所說的傳統,我猜是指以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為代表的晉唐書風吧。

    可為什麼說書法很難再次迴歸晉唐書風的傳統呢?

    回顧書法發展史,有兩次“迴歸傳統”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一次是元代書法第一人趙孟頫所倡導迴歸魏晉書風,結果元代享朝93年時間太短,加之蒙古人統治之下的漢族地位低下,民不聊生,漢文化幾近衰亡,哪裡會有人追隨趙孟頫呢!

    另一次是明代早期的書畫大家、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他再一次試圖引領混亂的文人書法迴歸晉唐書風,只可惜明朝早期是個文化多元和開放的時代,他振臂一呼,卻反響了了,甚至他自己年邁之後都不再堅持“傳統”,學著黃庭堅,長槍大戟也耍了起來。

    當今書壇,百花齊放,審美趣味更是多元,很難再次“迴歸傳統”啦

    書法發展到了今天,已經不再是權貴和文人士大夫怡情遣興的小眾文化,廣大人民群眾個個都是有文化、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了,懂書法、會書法、愛書法的人滿布華夏,其中專家學者、書法家和評論家都多得數不勝數,已經不可能有一個人具有影響書法再次迴歸傳統的影響力啦。

    再從邏輯上說,書法迴歸傳統也無所謂應該不應該。有些人的書法一直都在傳統中,從未離開半步;有些人從來不削傳統,張牙舞爪闖江湖,一樣混的風生水起;也有些人幾十年修得傳統功力十分了得,但說放下就放下,反手玩起行為藝術,同樣也是人中龍飛、紙上鳳舞。

    我們這個時代,書法已失去了實用功能,完全進化為一種藝術形式,而作為藝術形式,最忌刻板,眾口一詞、眾人一面則是倒退,不是發展,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傳統就是傳統,我相信它不會消失,它會繼續深植於我們的書法審美觀念中,深植於書法家一筆一畫的起落中,在書法往前發展的滾滾洪流中,無論到哪個時代,都會有它的存在。

  • 7 # 抱庸詩書

    迴歸傳統大可不必,但決不可以隔絕歷史、數典忘祖。比較合理的態度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開拓創新。

    (一)繼承傳統的態度要邏輯思辯。迴歸傳統本身就是很泛泛的一種說法。元人趙孟頫與其後的董其昌力主迴歸傳統,直取晉人特別是二王筆意,其時所謂的傳統就是魏晉書風。而在今天看來,明人甚至清人書法也經成融入了傳統書法,新陳代謝、與時俱進,書法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這個傳統,指的是晉韻,還是唐法,抑或是晉韻?明清的館閣體,於今日看來,也是頗具傳統意味的嘛。某學者日前曾言,“藝術本身就是隨工具與科技進步而不斷變化的”,書法又何嘗不是呢。

    (二)繼承傳統並不是要拒絕創新。傳統的精神需要傳承賡續,但不能一味守成守舊,自沉於古人舊窠。王國維曾說“一代當有一代之文學”,書法亦然,一代當有一代之書法。很多朋友一提到創新就嗤之以鼻,“先把古人字寫好再談創新吧”,這不是認真對待問題的態度。唐楷大家把字寫成王羲之了嗎,當然沒有,照樣創立唐楷之法。蘇黃米蔡寫過王羲之了嗎,當然沒有,還不是開創了一代“宋意”?所以,談論書法不要畏懼創新、忌諱創新,創新是一切藝術得以存續的生命之源。

    (三)繼承傳統要富有時代眼光、具有時代氣度。因循守舊不是藝術,是文化遺產。書法藝術要發揚光大,就必須面向時代,對世情敞開懷抱。文以載道,書法反映的也應是時代的人文精神,也需要有揚有棄、接納收容。書法有理論的書法,但更是實踐的書法,因此從書寫工具到書法形式,從書寫內容到章法佈局,都可以嘗試創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只要具有合理性,你今日不受待見的作品日後未必不是“珍品”,因為許多年後,你也變成了遙遠的古人。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8 # 翰墨書道

    書法學習和繼承要回歸傳統,而書法創作則要筆墨隨時代。

    沒有繼承的創新只能是空中樓閣。書法在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已經形成的一套相對成熟的書法風格和理論體系。這些體系就像物理定理哪樣經典。如果我們拋開經典傳統而獨闢蹊徑,自開新路是不可能的。書法藝術要想創新時代或者說自我風格,首先要做的就是繼承。繼承經典是我們現代書法創作的基礎。如果脫離這個原則,書法就不是書法了。從最基本的文字或書寫來說,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或規範,文字或書寫也是沒有實際的社會意義的,只能是鬼畫符。

    書法的學習必須迴歸傳統,這是毫無意義的,只有不得迴歸傳統,才能借古而推陳出新。變化出一個自我。我們的書法也就有了本體。

    書法為什麼要筆墨當隨時代呢?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門藝術沒有了進隨時代的生命力,其結果是不堪設想的。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實際上時間一切事物都是在繼承中不斷髮展演變的,不斷去適應新的時代和環境的。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只有滅亡的悲劇,藝術同樣如此。

    如何緊隨時代呢,不斷在繼承經典的繼承是上融入現代是藝術理論或文化思想,就能夠讓藝術在繼承中保持常新常變。

    所以書法迴歸傳統的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迴歸傳統是需要,在迴歸傳統的繼承中出新也是必須的。迴歸傳統不是照搬,一成不變的遷移,而是在繼承中創新時代。

  • 9 # 墨客在途0化旭

    書法本來就是由優秀傳統逐步積累而發展起來的,今天提出是否要回歸傳統問題,說明在中書協主導創新者的領導下,官方書法已經嚴重偏離了傳統。事實上書法愛好者主流一直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探索出新,對棄古創新之流嗤之以鼻。書法由結字、用筆、用墨、佈局等綜合而成,只有具備了字法、筆法、墨法、章法者才是書法。吼亂射盲耍等,已經嚴重背離了書法的基本規範和要素,非凡不是創新,更是對書法的惡意扭曲傷害。棄古創新是邪路,傳承出新才是正道。

  • 10 # 甸原富利

    自秦漢晉唐以來,文人墨客都已毛筆書寫,所以,誕生了許多名家、大師。他們對中國文字書法的各方面,已經研究到極致了,我們後生晚輩能學好已是不易了。現在手機網路的普及,打字的多了,動筆的少了,可能有許多字都不會寫了。還是先用心繼承下來,再談發展吧!

    多臨臨古帖吧!

  • 11 # 手機使用者52486101539

    既要傳承,也要創新,才能發展。離開傳統,就沒有創新。醜書對傳統危害最大,必須立即清除,書協是推行醜書的首犯,應當解散。

  • 12 # enjinyao恩金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不可能離開傳統觀念的。因為中國漢字字形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造型。受漢字文化的印象,中國書法根本脫離不了傳統觀念。除非漢字文化取消!

    當然在書法創新的課題上,從古到今不乏有識之士。不過,獲得成功者,寥寥無幾。

  • 13 # 一葉小舟82704

    書法既要回歸傳統,又要創新發展。所謂的迴歸傳統,而不是單純地回到過去。所謂的創新發展決不能走邪路。好傳統是要發揚光大的。當今重要的是:在繼承中創新發展,又在創新發展中體現繼承。

  • 14 # 天腳印跡

    為這個問題為什麼書界一直在吵鬧在扯皮,看來從書協開始下到每一個學書法的人都是些小打小鬧的人,心無大格局,眼本平常觀,說穿了書法是什麼。就是寫字,每一個寫字的人都在傳統之中,因為字是先賢所創。而自書法的歷史來看,又無時不在創新之中。如果沒有創新,唐楷四大家就不會有四大家了。現在的一些大師們動不動就講法度,學書人從一開始從行進在法裡,度則是根據自已的心性在作變格立異。我認為書法文化的發展要以老百姓的審美為基礎,要撇開江湖,民間,官閣等的界線,要以老百姓的認,識,察,辨為傳統基調,才能平衡所謂的傳統和創新之爭。本人是民間文化的推祟者,不雅不俗,自我感覺良好,永在傳統創新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經常發生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