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有知道李賢的嗎?
2
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跑步

    李賢(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諡文達,鄧(今河南鄧州市)人。一生從政三十餘年,為官清廉正直,政績卓著,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保、吏部尚書、大學士,廉潔奉公,政績卓著。曾奉敕編《大明一統志》,並著有著《鑑古錄》、《體驗錄》、《看書錄》、《天順日錄》、《古穰文集》等書。李賢自己感覺到受君主知遇,所以言無不盡。景帝駕崩後,將用汪皇后殉葬,因李賢的建議,這才罷了。惠帝的少子受幽禁已六十年,英宗可憐他,想赦免他,便問李賢。李賢叩頭說:“這是堯、舜之用心,天地祖宗也尊行它。”皇上於是下了決心。皇上曾祭山川壇,覺得夜出不方便,想派宦官代祀。李賢引據祖訓爭取,皇上最後終於親自去祭祀,成禮而還。李賢曾說內庫的餘財,如不用來救荒和撥給軍隊,人主必生奢侈之心,而把它們挪用來做土木工程或祈禱聲色之用。他前後所請皇上發放內庫財物賑貸恤邊的,不可勝計。按舊的慣例,地方方面之官敕令由三品以上京官保薦。李賢憂慮這樣做導致有關人員競相營私,令吏部每個職務舉薦兩個人,請皇上選用。並推之例即從此開始。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小編虎哥

    如果說于謙保住了大明江山,對大明江山有再造之功;那麼,是李賢穩定了大明政局,對大明政局力挽狂瀾。這還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明英宗御駕北征瓦剌,不料兵敗被俘。瓦剌兵臨城下,北京告急。于謙組織北京保衛戰,擁立新君明代宗,擊退瓦剌,解除了大明王朝的亡國之危。于謙一戰成名!後來被俘的英宗在徐有貞、曹吉祥、石亨三人謀劃下,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有再造之功的于謙卻被以 “謀反”罪名斬首。

    歷史真會開玩笑!

    李賢是土木堡之變的親歷者,也是奪門之變的見證人。他心裡很明白,所謂的“奪門之變” 只是小人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而發動的一場陰謀,並不是為國家社稷而考慮的。而明英宗朱祁鎮就是不明就裡,復辟後,將幾個小人視為 “功臣”,並讓他們控制了整個朝政。

    李賢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要戳穿這個彌天陰謀!他要誅殺了徐有貞、曹吉祥和石亨這幫小人!他要讓于謙沉冤昭雪!

    亂世需要忠臣,也需要能臣,李賢是兼而有之的。

    李賢處事非常平靜、溫和,不顯山不露水。“奪門之變”之變後、于謙被冤殺後,他非常圓熟地避開鋒芒,似乎和一群得志小人站在一起。徐有貞這幫小人還真拿他當心腹,但是他卻沒有把這幫人當朋友,他只有一個真正的朋友:于謙。

    事情是要辦的,時機是要等的!

    小人的團隊從來不會長久。徐有貞、曹吉祥和石亨的矛盾漸漸產生了,於是李賢成為他們

    爭相拉攏的物件。石亨想保舉李賢頂替王翱擔任吏部尚書,並藉助李賢打倒徐有貞,李賢拒絕了,因為他不想太早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石亨一看, 李賢不爭名奪利,真名士!吏部尚書王翱覺得李賢夠意思,也很感動。之後王翱卸任,他親自向皇帝舉薦李賢接班,李賢得以順理成章、名正言順接任了吏部尚書。

    李賢本本分分人緣好,而徐有貞、曹吉祥和石亨小人得志,胡作非為,越來越讓皇帝反感,皇帝決定除掉他們!第一個找來商議的,就是李賢。

    李賢聽了皇帝的憤懣之言,感覺皇帝還是沒下定決心,自己也不能兜出老底。他應酬來一句:“陛下看著辦吧。”明英宗心裡犯著嘀咕,卻下了誅殺三人的決心。

    沒過多長時間,明英宗又找李賢商議除掉徐有貞三人的事情。李賢和盤托出,把徐有貞三人發動“奪門之變”的陰謀揭穿了。他說,當時代宗皇帝病重,膝下無子,皇位馬上就再次傳給陛下了,這幾個人發動政變,只是考慮自己的擁力之功,撈一份政治資本罷了。

    英宗皇帝終於明白了!逐步誅滅了徐有貞這個“三人幫”。於是,于謙的錯殺也真相大白,並在明憲宗時得到了昭雪。

    作為首輔的李賢,在明英宗第二次執政時代,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大明王朝大明並沒有因為“土木堡之變”而被毀掉。大明王朝在李賢為首輔的能臣努力下,開始了艱難的復生之路。

    李賢立朝三十多年,大節不改,大志不移,在默默無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和于謙一樣,是功在社稷的人,是令人敬仰的人。

  • 3 # 歷史的影子

    李賢也是進士出身,才幹甚大,而且頗為清高。三楊之首楊士奇想要見他一見,李賢竟然託詞不去。正統初年,李賢是為數不多的能看出邊境的蒙古人已經漸成大禍的官員,屢次上書沒有得到批覆,還隨行去了那場著名的御駕親征。不過在“土木之變”中,李賢卻極其幸運的逃回京師,也算是福大命大。

    明代宗繼位後,李賢向他進上一份“正本十策”,勸諫皇帝要勤學、戒欲等,並且要善用火器。朱祁鈺非常讚賞,讓翰林把這封奏摺寫在御前的屏風上,以備時時自警。主持朝政的于謙也對李賢非常欣賞,讓他去巡視邊境以備積攢資歷。短短几年,李賢就從一個普通京官升到了吏部侍郎,可謂青雲直上。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復位。李賢雖然受過朱祁鈺、于謙的恩,但是朱祁鎮和掌權的徐有貞卻也很賞識他,官拜吏部尚書併入閣。但到底李賢還是有良知的,他深知于謙是什麼樣的人,而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又是什麼人,為于謙復仇成了他後來生活的主旋律。

    在奪取權力後,徐有貞就逐漸和石亨、曹吉祥這些暴發戶有了距離,而石亨等人也頗為忌憚這些文臣,天天尋思著要把徐有貞和李賢整死。而朱祁鎮對這兩個只知道撈錢撈權的傢伙極不感冒,有一次單獨召見李賢的時候問道:“此輩干政太狠,外面奏事的都要先去拜他們的碼頭,該拿他們怎麼辦?”李賢說:“陛下只乾綱獨斷即可,何必管他們這些奴才?”朱祁鎮又說:“有一次我沒聽他們的,他們的臉色立刻就變了啊!”李賢又說:“您慢慢的制約他們的權力就行了。”

    朱祁鎮覺得李賢說的很有道理,又問他:“你怎麼看奪門之變?”李賢說:“稱之為‘迎駕’就好了,怎麼能叫‘奪門’?帝位本來就是是您的,‘奪’就是說您得位不正!這件事幸虧您成功了,如果有所敗露,石亨這些人命不足惜,將把您置於何地?”朱祁鎮恍然大悟。李賢又說:“朱祁鈺當時已經沒幾天好活了,又沒有兒子,群臣遲早要表奏請您復位,何必鬧這麼大陣仗?這些傢伙又如何邀功請賞,招權納賄!《易經》有云:‘無論是開國還是繼承家業,都不能用小人’,正是這麼個說法!”朱祁鎮深以為然,命令以後再提及此事再不準提“奪門”兩字。石亨的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而李賢則在徐有貞獲罪以後一直擔任首輔,直到明英宗去世。

    扳倒了手中有兵權的石亨以後,李賢需要面對的是更加難纏的對手——曹吉祥。不過曹吉祥雖然為人陰狠刻薄,腦子卻不太好使。作為一個沒有生育能力的“男人”,曹吉祥居然在他侄子曹欽的唆使下,想要謀反,而他們要殺的第一個人不是英宗皇帝,卻是那個老是和他們作對的李賢!

    曹欽起事的時候,李賢正好在朝房值班,曹欽拿著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要他幫自己寫一封脫罪書,寫完以後卻又稀裡糊塗地把他放了。李賢趕緊抓緊時間奏上密摺請朝廷Superb人平叛,而也正是他的這一封奏摺才讓還矇在鼓裡的宮中知道曹欽要謀反,並且立即採取了措施才把叛亂平定下去。李賢打著繃帶面見英宗時,皇帝親自從御輦走下來幫他包紮傷口,當場加封太子太保。

    李賢知道皇帝信賴自己,因此在設計殺掉石亨和曹吉祥以後,他也在竭盡所能的幫助那些無辜的人。當初代宗去世時,想要皇后陪葬,是李賢竭力挽救才得以保全。朱允炆的兒子被幽禁了將近六十年,英宗想要放掉這位從祖父,但又礙於朱棣的情面,於是問李賢的意見,李賢磕頭道:“這是堯舜之君才會有的用心啊!天地祖宗一定會欣慰的!”這位從祖父才得以重見天日。

    三楊內閣以後,從未有哪一位內閣首輔能比得上李賢更受皇帝信任(于謙也比不上),而李賢不僅人如其名,更依靠著皇帝的信任救下了無數無辜的生命,說他是天順年間第一賢相,一點也不為過。

  • 4 # 滌塵索金讀歷史

    根據我個人觀點,李賢出手對付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與其說是幫助於謙,為于謙平反,不如說是李賢順應明英宗鞏固王權的意圖,把握機遇成功上位,順手為于謙後期的平反鋪平道路。為何我會如此認為,下面細細道來:

    事件始末于謙被誅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病重,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迎立太上皇朱祁鎮復位。事成之後,徐有貞誣陷於謙圖謀迎立襄王子,並向朱祁鎮表示:“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導致于謙被誅殺。

    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結局

    徐有貞

    明英宗復辟後,徐有貞被任命為內閣首輔,大權在握的徐有貞開始疏遠石亨、曹吉祥,並在明英宗面前拆石亨、曹吉祥的臺。石曹二人聯手反擊,最終徐有貞不敵二人被貶官流放,徐有貞是三人中第一個倒臺的。

    石亨

    明英宗復辟後,石亨被認定為首功,遂對其大加封賞,寵信有加。石亨因此變得驕橫跋扈,毫不顧忌的干預朝政,明英宗的決策稍微有點讓他不滿意的,他就甩臉色給明英宗看,從而引起了明英宗的不滿。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因謀反罪被抓入獄後病死獄中。

    曹吉祥

    明英宗復辟後,曹吉祥及其子侄獲得大量封賞,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與石亨二人並稱為“曹石”。天順五年(1461年),曹吉祥的侄子曹欽起兵作亂,曹吉祥受到牽連,被判處以磔刑。

    李賢的作為

    明英宗對石亨、曹吉祥兩人結黨營私,干預朝政、藐視皇權的諸多行為雖有不滿,但是考慮的自己是在二人的幫助下才重新坐上皇位,於是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有將不滿放在心中。

    明英宗非常信任李賢,於是私下問他對“奪門一事”的看法,李賢就告訴明英宗:景泰帝沒有兒子,景泰帝死後肯定是明英宗復位,因此明英宗復位不應稱奪,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完全是在利用他以謀取私利。明英宗聽後深以為然,於是下令今後不準用“奪門”二字並削奪因“奪門”有功被封官的四千多人。

    事件分析

    首先是內訌。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只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徐有貞自視才華橫溢,文官的優越性讓他看不上武夫石亨和太監曹吉祥,因此在徐有貞掌權後迅速展開對石亨和曹吉祥的攻擊,最終雙方展開激烈的鬥爭。原本文臣+武將+內侍的完美組合瞬間解體,可以說三人之間的內訌是走向滅亡的第一步。

    其次是弄權。石亨和曹吉祥二人在“奪門之變”後以功臣自居,迅速掌握了國家的權柄,他們開始變得目中無人,忘乎所以,對於明英宗對他們的再三忍讓,他們非但沒有警醒反思,反而變本加厲,這徹底觸犯了明英宗的底線,畢竟沒有一個皇帝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的傀儡,這是石亨和曹吉祥走向滅亡的第二步。

    最後是顧慮。明英宗之所以對石亨和曹吉祥二人再三忍讓,主要就是他自己也清楚,趁著弟弟朱祁鈺病重奪取皇位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他再對石亨、曹吉祥這兩個助他復辟得功臣下手,有過河拆橋之嫌,必然落人口實,使他原本就不好的口碑變得更加不堪。但是李賢的分析幫他理清了思路,讓他明白他的皇位來源是絕對符合禮法的,那麼處置石亨、曹吉祥二人就不再有顧慮。幫助明英宗克服心理障礙是致使石亨、曹吉祥走向滅亡的第三步,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事件評價

    透過對事情來龍去脈的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實李賢之所以對付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主要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個人需要

    明英宗復辟後,徐有貞掌握內閣,石亨掌握軍隊,曹吉祥掌握大內,可以說三個人聯合起來將整個大明朝的權柄都掌握在手中,李賢雖然深得皇帝信任,但是沒有施展抱負的舞臺,因此他必須要將這三個人趕下臺,才能大顯身手,達成自己的治國安邦的政治理想。

    二是皇帝需要

    石亨、曹吉祥三個人在“奪門之變”後開始變得跋扈弄權,成為朝中目無君王的權臣。這讓明英宗感受到了威脅,作為一個曾經失去過權力的皇帝來說,他深刻認識到鞏固帝位,奪回權力的重要性,因此他必須要將這兩塊“絆腳石”挪開。李賢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才能在關鍵時刻給二人予以致命一擊,歸根到底,除去石亨和曹吉祥是明英宗的意願。

    結語

    于謙平反之路:明憲宗(明英宗的兒子)成化二年,于謙的兒子于冕被赦免,他上書請求為父親于謙平反,明憲宗才親自著手為于謙平反的事情。

    政治鬥爭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對於李賢這樣一個官場“不倒翁”,他的政治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不口否認李賢於關鍵時刻給予石亨、曹吉祥以致命一擊,但是簡單的認為是在幫助於謙就不免顯得過於單純了,而且身為首輔的李賢如果有心,應該可以為于謙做的更多,但是顯然他並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