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勇的少年大俠

    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典故是“子貢贖人”。

    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做子貢,子貢是一個魯華人,而魯國則有一條法律是關於贖回流落在外的華人的,這個法律規定如果有人把流落在外的魯華人贖回來的話,由此產生的費用可以由國家來報銷,但是這個子貢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就沒有去領應得的報酬,但是他的老師孔子就認為他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一旦他開了這個先例,就會導致很少有人再去贖回魯華人了,因為如果去找魯國報銷則會顯得自己道德不如子貢高尚,而不去報銷又會有很大的損失。

    一般認為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不應該把個人的私德拔高到社會的公德層面上,這樣就會使得人們逐漸疏遠道德。而我在這個故事中則看到了一些另外的東西。

    首先,人的本性是有點“自私”的,但是這種自私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也是生存的需要,而這種生存的需要時高過一切所謂“道德”的約束的,所以我們可以講究道德,但是永遠不要試圖把道德和人的本性需求對立起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是一定會追隨本性的。

    其次,道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經濟基礎才真正的決定上層建築,正如馬克思主義中所體現出來的一樣,我們不是因為統治階級對人民不好,不道德才起來推翻他們的,而是因為他們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為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我們才需要推翻他們,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現實基礎,我們才能匯聚起強大的力量來獲得革命的成功,而單靠道德上的譴責是遠遠不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語鳳什麼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