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28411711268

    肩窄雖然主要是骨架問題,但感覺自己明顯肩窄的通常是瘦子。因為不算瘦的人肩部還是相對有點肉的,視覺效果沒這麼差。而瘦子肩窄容易顯得整個人很細,像一根麻桿。

    把肩部練寬對身材的影響有多大?看看下面這個哥們:

    同一個人,經過訓練增加肩部維度後,看起來整個幾乎寬了兩倍,對嗎?

    肩部對身材的影響就是這麼霸道。所以肩部雖然只是一塊小肌群,我在以往寫的增重訓練計劃中,依然將肩部跟胸背腿等大肌群並列,優先訓練,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但骨架是無法改變的,並沒有任何訓練能“將骨架練大”。所以改善肩寬的方法,只能透過練大肩部的肌肉,從視覺上達到肩部變寬的目的。

    一、肩部肌肉有哪些?

    而肩部從肌肉劃分來講,主要是三角肌和斜方肌上部。

    斜方肌上部就是脖子旁邊兩塊,一般沒特殊情況,不需要專門去訓練,免得練大了腫起來顯得溜肩。相反,訓練三角肌時還需要儘量避免斜方肌過分借力。

    而三角肌的訓練則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練肩」,三角肌由前束、中束、後束三部分構成。

    將三角肌練飽滿,特別是三角肌中束,那麼在正面的視覺效果上,你的雙肩就會比以前寬一截,整個人也顯得更壯,更“橫”。無疑這對瘦子來說簡直是最直接的增壯裝逼利器。

    剛翻出了一張我以前剛開始健身不到兩三個月的新手照片,184身高100斤出頭瘦成骨頭,但對比一下,肩部先有點起色了,可以看出三角肌對身材的視覺影響有多大。

    二、三角肌的運動方式

    前束:使肩關節前屈並略旋內;

    中束:使肩關節外展;

    後束:使肩關節後伸並略旋外。

    你要是看上面不好理解,那就講通俗點,以你們平時做的動作為例,主要的功能是這些:

    將你的肘部彎曲,手臂形成一個L形。這時候以肩關節為軸心,擺動你的手肘。

    收縮三角肌前束,手肘往拳頭方向移動;

    收縮三角肌中束,手肘將會向外抬起來;

    收縮三角肌後束,拳頭往手肘方向移動。

    所以當你做推舉、臥推等動作時,當你推起重量,你是將手肘往拳頭方向移動的,所以主要是三角肌前束在收縮。當然肌纖維分佈是複雜且重疊的,前中後束並沒有區分這麼清晰,進行推舉訓練時,三角肌中束纖維也會被募集使用,只不過沒有前束用的多而已。

    這裡涉及到一個小技巧。如上面所說,三角肌收縮是以肩關節為軸,控制肘部的擺向。所以你在做推舉或平舉類動作是,特別是平舉,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他們集中精力將雙手握著的啞鈴,將手掌位置平舉到目標高度,以為這樣完成了動作。

    正確方式應該是:將手肘的位置平舉到目標高度,注意力要集中在手肘,而不是手掌。至於手掌的位置,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說實話問題不大(一般手掌要比手肘低一點更容易感受發力)。

    三、三角肌怎麼練更有效?

    三角肌是羽狀肌。羽狀肌的特性是爆發力強,但耐力較差,對中小重量高次數訓練更敏感。

    如果只採用常規的大重量低次數法則去訓練,三角肌的反應可能會沒預期中好。很多人每次練肩都4x12RM常規做組,拿個三十磅的啞鈴做側平舉甩上去,總是感覺肩部沒什麼反應,既沒泵感練完也不怎麼痠疼,感覺肩部很難練。

    這種情況,可以基於三角肌的特點來調整訓練方式:

    1. 肩部爆發力強,練肩第一組可以通過沖擊大重量的訓練方式,儘可能募集並刺激更多的肌纖維,使之疲勞,對提升上肢力量也有很大好處。大重量使用大型複合動作進行比較適合,例如槓鈴推舉;

    2. 肩部活動範圍較廣,前中後束可以往不同方向收縮發力,不像其他很多肌群一樣幾乎單一方向發力。所以肩部需要使用不同的動作,多角度刺激才能全面練透;

    3. 肩部耐力不足,所以使用高次數的訓練方式,徹底榨乾三角肌的耐力,能更好的刺激三角肌併產生泵感。除了經典的遞減組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將兩個肩部動作組合起來進行超級組,也能給肩部帶來足夠的刺激

    四、強爆發衝擊肩部

    當你開始練肩,在對肩部和肩袖肌群的充分熱身後,第一個選擇的動作應該是槓鈴推舉。不是史密斯機推舉,也不是其他亂七八糟的推舉機,這裡說的是拿起標準的自由槓鈴進行推舉。

    推舉是個很綜合的上肢力量訓練動作,將槓鈴從鎖骨處開始,推至頭頂最高點,很適合衝擊大重量。起始階段主要由三角肌前束和中束髮力,槓鈴位置越高,肱三頭肌發力比重也越高。

    做這個動作我建議採取坐姿,坐姿能穩固身軀,最大程度集中精力推起重量。訓練方式可以採取強力組,這樣既能衝擊大重量,也能循序漸進過度到大重量,相對很安全。

    強力組怎麼做?就是每組加重。

    充分熱身後你可以從10RM的重量開始做坐姿槓鈴推舉,完成一組後,兩邊各加一片槓鈴片。組間休息過後,繼續做下一組,這組由於加重了,大概只能做8次左右就力竭了。繼續加重量,第三組6RM,第四組3RM結束訓練。如果你打算拼一點,可以再增加一組,在朋友的保護下挑戰1RM極限重量。

    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前面不是說三角肌對高次數訓練比較敏感麼,為什麼還要上大重量?原因有兩個:

    1. 推舉水平是上肢力量的一個很好的體現,大重量衝擊能迅速提升上肢力量水平,對上半身的訓練都有好處,特別是對力量相對落後的瘦子來說,力量的提升能更好的訓練刺激肌肉,加快進步速度;

    2. 重量越大,單詞募集肌纖維的數量越多,第一組就儘可能募集更多的肌纖維,使之疲勞,後面的訓練更容易將這塊肌肉練透。

    完成大重量推舉後,通常三角肌可以開始感受到輕微的鼓脹感,但確實不太明顯。我們這裡可以再加強一下這個感覺,在推舉後馬上插入站姿借力推舉。

    站姿借力推舉跟坐姿槓鈴推舉有什麼區別?表面上看區別不大,都是將槓鈴從鎖骨處推至最高點。跟坐姿推舉相比,站姿借力推舉雙手握舉可以窄一點;下放到低位時,手肘的指向更向前(而坐姿推舉更向外)。

    由於這個動作是在槓鈴推舉一組後馬上連著做,剛上過大重量的肩部力氣消減了很多,當前的重量是推不動的了。卸掉一些槓鈴片,只用剛剛槓鈴推舉一半的重量,馬上站起來做借力推舉。

    這個動作,要求你在力竭後,再繼續多做2~5下。力竭不就是完全推不動了當前重量,必須休息了麼,怎麼多推幾下?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動作有「借力」二字。

    按正常站姿推舉的方式將這個動作做到力竭,按經驗來說這個時候做6~8下就基本力竭了,如果你耐力好,做個十多下也行,總之要力竭。這個時候你肩部力竭了,實在沒力氣再次舉起這個重量了。稍稍彎曲你的膝蓋,下蹲個10cm左右,然後迅速起身!借用腿部帶來的衝力,將槓鈴繼續舉起剩餘的幾下。

    (沒找到借力槓鈴推舉的圖,用啞鈴的圖代替下,大家自行替換成槓鈴)

    大家注意上圖的腿部動作和整體的發力方式。注意收緊腰腹,保持軀幹穩定,並且雙腳要站穩注意安全。

    完成一組大重量槓鈴推舉+站姿借力推舉的組合後,肩部已經開始膨脹的厲害。這樣的組合消耗較大,一個組合完成後,組間休息可以2~3分鐘甚至再久一些,恢復徹底一些,否則你沒力氣往下繼續衝大重量。

    共完成4組這樣的組合,你的肩部會受不了,感覺要爆炸,要的就是這樣的感覺

    五、多角度刺激肩部

    三角肌的發展趨勢很有意思,肌肉力量和發展程度,前束>中束>後束。這樣的發展趨勢其實也是跟這三個部分的使用頻率有關。

    幾乎所有「推」的動作都會用到三角肌前束,甚至主導發力。例如練胸的臥推,一個不小心就過多借力三角肌前束,練完肩部痠疼胸肌沒感覺了。生活著你抬起手臂做任何事情,基本也是往前方抬起,主要用的還是前束。

    而三角肌中束相對用的少,只有在肩關節外展時才會用到。後束使用的機會就更少了,很多健身了一些年頭的人,側面看三角肌像半個桃心的形狀,後側是扁平的,其實也是三角肌後束過於薄弱導致。

    所以在接下的肩部訓練動作選擇中:

    · 孤立訓練三角肌前束的動作可以暫時免去了,例如前平舉。前束其實你已經練的夠多了,上面的槓鈴推舉其實也是前束主導發力;

    · 飽滿的中束對肩寬的視覺效果有很明顯的作用,我們可以優先選擇能直接或間接刺激到三角肌中束的訓練動作,例如:各類側平舉、頸後槓鈴推舉、啞鈴推舉、直立划船、阿諾德推舉等,對中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

    · 後束是一塊非常小的肌肉,沒多大力氣,所以簡單的訓練就能讓後束提供充分的刺激。但也不能落下不練,一般三五組俯身側平舉就能給後束帶來足夠的刺激。

    結合三角肌耐力差,對中小重量高次數訓練更敏感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兩個動作組合成超級組進行訓練。例如阿諾的推舉+直立划船。但重量不需要太大,12~15RM的負重即可。

    這樣安排訓練動作的好處是,多角度刺激較為全面、高次數訓練容易深度刺激肩部、訓練效率更高。

    下面給幾個組合大家參考,一般訓練選1個組合就夠了。

    阿諾德推舉+直立划船

    使用12RM左右的啞鈴做阿諾德推舉至力竭後,馬上拿起12RM的槓鈴,做直立划船至力竭。以上算完成一組,休息60~90秒,繼續下一組。共四組。

    直立划船雙手握舉可以寬一些,這樣對三角肌中束刺激大。特別要注意往上拉時不要聳肩,否則斜方肌就借力嚴重了。

    史密斯機頸後推舉+單臂啞鈴側平舉

    使用12RM左右的史密斯機負重做頸後推舉至力竭後,馬上拿起15RM的啞鈴,左右手輪換各做一組單臂啞鈴側平舉至力竭。此處算完成一組,休息60~90秒,繼續下一組。共四組。

    這裡選用史密斯機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頸後推舉這個動作對肩關節壓力大,比較危險容易受傷,用史密斯機軌道固定,還有安全閥可以設定,安全很多。只需要下放至被後腦勺遮擋住槓鈴杆,就可以往上推。其次是前面的槓鈴推舉已經消耗掉大部分力氣,用史密斯機會穩定很多,更集中精力刺激三角肌,重量不需要太重。

    完成史密斯頸後推舉後,恰好可以扶著史密斯機,像上圖一樣做單臂啞鈴側平舉。單臂會比雙臂更容易感受三角肌的收縮,你可以試試。

    啞鈴推舉+斜凳啞鈴推舉

    使用12RM左右的啞鈴做啞鈴推舉至力竭後,馬上拿起15~20RM的輕啞鈴,轉過身來做斜凳啞鈴推舉至力竭。此處算完成一組,休息60~90秒,繼續下一組。共四組。

    啞鈴推舉大家估計都熟悉,雙臂外展,對三角肌前束、中束刺激不錯。這個斜凳啞鈴推舉估計你第一次見,其實也就是個簡單的變式。將斜凳調成75°左右,轉過身趴在斜凳上,這樣做推舉你會發現,更多壓力集中在中束,體驗還是蠻奇妙的。

    但由於這個姿勢對肩關節會有一定壓力,也不容易穩定,所以不宜用太重的重量。選兩個比較輕的小啞鈴,一口氣做15~20個到力竭,上推時不需要完全伸直手臂,大概感覺到三角肌擠壓就可以放下來了(上圖B的位置)。這樣迅速做一組半程的推舉動作,肩部感覺開始燃燒。

    六、徹底燃燒肩部肌纖維

    羽狀肌耐力較差,對中小重量高次數訓練敏感。我們可以在訓練的最後,透過遞減組徹底深度“耗盡”所有肌纖維。

    側平舉就是一個絕佳的動作:孤立刺激三角肌中束,對肩部顯寬非常有幫助。

    由於側平舉是孤立動作,所以不要用太大的重量。經常看健身房有人拿著30磅的啞鈴做側平舉,基本是將啞鈴甩上去,這樣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12磅的小啞鈴就足夠了,甚至更輕的10磅、8磅、5磅就完全夠了。如果你做側平舉時,不自覺開始聳肩,這就說你的斜方肌開始嚴重借力,這個重量對你來說太重了。你可以直接減掉一半的重量。

    如上圖姿勢,站姿或坐姿其實都可以,要避免身體晃動。另外要注意的是,控制斜方肌不要收縮,必須不能聳肩。如果你像上圖一樣,將尾指的位置稍稍高於大拇指,能更容易感受到三角肌的受力。

    遞減組怎麼做?可以參考我的方式(啞鈴重量根據自己情況選擇):

    1、拿起12磅的啞鈴做側平舉。我會每做一下都在最高點停留一秒,再緩慢放下,這樣對三角肌壓力更大;

    2、12磅做了快20個力竭後,換8磅啞鈴繼續做到力竭,然後換5磅啞鈴;

    3、5磅啞鈴也做到力竭後,稍稍屈膝借力,將啞鈴甩到最高點(上圖B的狀態);

    4、維持這個最高點的狀態不要動,堅持不要動,知道手臂實在撐不住慢慢放下來。

    以上算一組,休息60秒,繼續下一組。共四組。

    這麼一套下來,雖然重量不大,但是每平舉一下幾乎都是煎熬。你會充分感覺到三角肌有明顯的燒灼感,特別是最後放在最高點死撐的那幾秒,手臂感覺不是自己的。

    七、不要忽略三角肌後束

    後束雖然不是重點,但也別落下。作為最後一個動作,做3~5組,12~15RM的俯身啞鈴側平舉或俯身繩索飛鳥,都對後束後不錯的刺激。

    如果你要求高,也可以學側平舉一樣,來四組遞減組。

    八、肩部訓練安排

    搞懂上面的動作,你可以這樣安排肩部訓練計劃:

    充分熱身

    槓鈴推舉+借力推舉 強力組(10/8/6/4RM) 4組

    阿諾德推舉+直立划船 超級組(12~15RM) 4組 (也可替換為其他超級組組合)

    側平舉 遞減組(3次遞減) 4組

    俯身側平舉 12RM 3組

    這樣的訓練安排,會給你的肩部帶來非常棒的刺激。但強度也較大,經驗不豐富的同學適當減量,免得練完第二天抬不起胳膊別怪我-_-。

    斜方肌也屬於肩部,為什麼不需要安排訓練?一般肩部和背部的訓練中,多多少少會借力斜方肌,一般沒特殊情況的話,基本都已經“練夠了”。

    最後希望大家早日練出一副饅頭般的三角肌:)

    相關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考什麼證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