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
地理篇:
江蘇區段長江中下游北岸,介於南京與上海之間。
成陸歷史:
由天目山餘脈孤山的江水阻擋作用,泥沙淤積而成陸,初為江中小型群島,群島相連線為沙洲,是為馬洲,由於地轉偏向力作用,泥沙淤積北岸,最終於明天啟年間與江淮平原相連。
相連後靖江、泰興兩地民眾紛紛越過北江故道,到對方沙灘開墾沙地。為爭奪土地,雙方械鬥,頗多傷亡,鬧到南直隸。省道臺立即召集常州府、揚州府有關官員,會同靖、泰兩縣縣令,至實地勘察,決定兩縣以北江故道為界。靖泰界河開挖後曾多次疏浚,今全長57.83公里。
界河西面與泰興相對,東面與如皋相望,平均河面寬100米左右,目前為界河兩岸的農田提供了豐沛的水資源。
靖江南部三面環江,從西往東分別對著常州、江陰與張家港。
歷史脈絡篇:
靖江建縣歷史549年,曾有馬馱沙,又名驥沙、驥江、驥渚、馬洲、牧城、陰沙、牧馬大沙、等別名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前成陸,屬於延陵縣暨陽鄉。設吳國毗陵典農校尉(二級政區)
吳赤烏二年(239)為吳王孫權牧馬之洲,屬毗陵郡
晉太康二年(281),屬毗陵郡暨陽縣(今江陰市)
宋朝,為江陰軍的陰沙
元代屬江陰州
明洪武二年(1369)隸江陰
明成化七年(1471),以“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為由奏分江陰之馬馱沙,為祈盼馬馱沙從此河清海晏,安寧太平,成化帝同意設縣,賜名靖江。“靖”,安定太平;“江”,江邊城邑
明崇禎七年(1634),靖江、泰興兩地民眾為爭奪土地,雙方械鬥,頗多傷亡,鬧到南直隸。省道臺立即召集常州府、揚州府有關官員,會同靖、泰兩縣縣令,至實地勘察,決定兩縣以北江故道為界
明清兩朝,靖江隸常州府
1913~1927年隸蘇常道
1949年1月28日,靖江解放。屬於楊泰專區
1983年3月由揚州市代管
1996年7月19日,泰州設立,代管靖江
靖江
地理篇:
江蘇區段長江中下游北岸,介於南京與上海之間。
成陸歷史:
由天目山餘脈孤山的江水阻擋作用,泥沙淤積而成陸,初為江中小型群島,群島相連線為沙洲,是為馬洲,由於地轉偏向力作用,泥沙淤積北岸,最終於明天啟年間與江淮平原相連。
相連後靖江、泰興兩地民眾紛紛越過北江故道,到對方沙灘開墾沙地。為爭奪土地,雙方械鬥,頗多傷亡,鬧到南直隸。省道臺立即召集常州府、揚州府有關官員,會同靖、泰兩縣縣令,至實地勘察,決定兩縣以北江故道為界。靖泰界河開挖後曾多次疏浚,今全長57.83公里。
界河西面與泰興相對,東面與如皋相望,平均河面寬100米左右,目前為界河兩岸的農田提供了豐沛的水資源。
靖江南部三面環江,從西往東分別對著常州、江陰與張家港。
歷史脈絡篇:
靖江建縣歷史549年,曾有馬馱沙,又名驥沙、驥江、驥渚、馬洲、牧城、陰沙、牧馬大沙、等別名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前成陸,屬於延陵縣暨陽鄉。設吳國毗陵典農校尉(二級政區)
吳赤烏二年(239)為吳王孫權牧馬之洲,屬毗陵郡
晉太康二年(281),屬毗陵郡暨陽縣(今江陰市)
宋朝,為江陰軍的陰沙
元代屬江陰州
明洪武二年(1369)隸江陰
明成化七年(1471),以“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為由奏分江陰之馬馱沙,為祈盼馬馱沙從此河清海晏,安寧太平,成化帝同意設縣,賜名靖江。“靖”,安定太平;“江”,江邊城邑
明崇禎七年(1634),靖江、泰興兩地民眾為爭奪土地,雙方械鬥,頗多傷亡,鬧到南直隸。省道臺立即召集常州府、揚州府有關官員,會同靖、泰兩縣縣令,至實地勘察,決定兩縣以北江故道為界
明清兩朝,靖江隸常州府
1913~1927年隸蘇常道
1949年1月28日,靖江解放。屬於楊泰專區
1983年3月由揚州市代管
1996年7月19日,泰州設立,代管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