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塘月色傑

    水稻的種植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了。在古代種植水稻一直都是以人工插秧的方式為主,後來發明了拋秧,再後來又出現機器插秧的技術。要說哪樣好,只能說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優點。

    人工插秧:自古以來水稻都是以人工插秧為主,就是把培育好的秧苗,人工插到稻田裡,用繩拉好線,然後按線插秧,這種方法在中國延續了將近三千年,特點一是勞動強度大,一個成年勞力一天最多隻能插一畝地,效率低。二是手工插秧秧苗的深淺不一,影響有效分櫱,產量低。

    拋秧技術:20世紀,人們的一項重大發明,水稻拋秧技術,就是把培育好的秧苗隨便的拋撒在田地裡,徹底的解放了生產力,一個人一天最多能拋十畝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隨意的拋秧使秧苗得到的充足的空間,順應了自然的生長規律, 產量大大提高。

    機器插秧:後來人們又發明了插秧機,機械插秧技術是繼品種和栽培技術更新之後的提高水稻生產率的又一次技術革命。目前機器插秧技術已經成熟,但是影響機器插秧作業質量有兩大因素一個是秧苗質量,另一個是大田的平整質量。高效能的插秧機採用中小苗移栽,對大田的平整度要求高。

    機插秧採用中小苗移栽,也手工插秧比,其秧齡短,抗逆性差,但是機插秧寬行淺栽,為低位分櫱創造了有力條件,要控制好有效分櫱,必定增產,穩產。

  • 2 # 雲眾地

    隨著水稻種植輕簡化栽培推廣,人工插秧越來越少,拋秧、直播等方式面積逐年增加,機插秧也隨著機械裝置的改進得到有效推廣。那麼,水稻種植到底是拋秧好還是插秧好?各有優點,未來發展肯定是機插秧!

    當前拋秧和直播廣受農民歡迎,主要是省時省力省成本,但近年來直播田雜草越來越嚴重,導致部分地區種植成本上升,直播草害、自生稻問題凸顯。機插秧雖然也省時、省力,但插秧育苗難齊苗全苗,前幾天還有客戶來諮詢因秧苗在2葉1心時出現了生理性立枯病,導致現在苗大小不一致;同時插秧植傷較大,返青相對慢。

    為什麼不看好人工移栽?人工移栽產量好,不容易倒伏,但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種植10畝可以插,種植100畝則要請人插了!當前種植效益下降,農村勞動力轉移,請人工難、成本高,所以很多種植大戶更願意拋秧或直播,甚至機插秧。

    看好未來機插秧的發展,若配套好工廠化育秧,難全苗齊苗的問題將迎刃而解,隨著插秧機的改進,插秧栽植更均勻,插秧質量會更好,且插秧機一天可以插秧三四十畝地,更有利於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

  • 3 # 佳木斯農家三姐

    插秧也分為人工插秧和機器插秧。最近幾年在我們佳木斯地區,90%以上都是機器插秧,機器插秧具有插秧準確和效率高等特點。

    一般的久保田插秧機每天大概可插秧30畝到40畝左右,如果是大洋馬插秧機,每天大約可插秧50畝到60畝。

    機器插秧準確率非常高,如果你的秧苗育得好基本上不用補苗。

    前幾年我們這裡基本上都是人工插秧,人工插秧的好處是緩苗快不用補苗,缺點是人工的費用比較貴 ,一晌地的費用大概在2500到3千元之間

    說的人工拋秧,在我們這裡只有地理條件特別不好的地方才可以用人工拋秧

    地理條件不好指機器和人工均不能作業,沒辦法才施行拋秧的。

    人工拋秧在我們這裡是不被大家認可的,原因是,橫不成行,豎也不成行,株數也沒有準確率,哪來的高產呢?

    所以水稻要想取得高產,必須是插秧。只有保證每畝需要的株數,才能保證打出更多的糧食。

    我們這裡馬上就要進入插秧期,進入五月份以後就陸續開始插秧,現在耙地工作已接近尾聲,正在逐步進入水面封閉管理期。

    我們這裡有育苗不過月之說,也就是從播種開始到對頭一個月,小苗正好適合機器插秧。

    我是三姐,我自己家準備5月8號開始插秧,下面用圖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的秧苗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用五個字寫一個搞笑的故事,你會怎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