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多情的小二哥
-
2 # 青年史學家
李衛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前些年因為一部李衛當官,這個歷史上的曾經不太出名人物火了一把,因為影視劇中人物必然會有一些文學化和戲劇化的加工,那麼李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李衛是雍正帝的寵臣,康熙末年被雍正帝看中,因而獲得重用。在雍正朝,李衛是與鄂爾泰和田文鏡並稱的三大模範督撫。李衛身上有一股狹氣,而且做人行事都比較任性,所以在官場上面得罪了很多人。李衛作為一個漢人,而且是捐納出身的漢人能夠獲得雍正帝的賞識,著實說明了他對雍正帝的忠心與忠誠。而且李衛本人也是具備很高的才能的。比如李衛在出任雲貴總督任內,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雲南鹽政開始出現盈餘,食鹽銷量也大幅增加。李衛在出任兩江總督期間,兩江的弊政逐步被清理,民風得到肅清。
不過,李衛因為性格上太過任性,自以為是,所以在官場中一直是一隻孤鳥。不僅一般的官員不喜歡他,即便是同屬雍正帝麾下的鄂爾泰和田文鏡也不容他。所以,在雍正朝,李衛就經常被彈劾,不過李衛因為有雍正帝的卵翼,所以在雍正朝李衛即便是有人彈劾,也會青雲直上。
李衛雖然性格上有些缺陷,但是李衛在為官時還是有官品的。李衛從政時期,常常顯露出嫉惡如仇的個性。比如在任戶部郎中的時候,李衛因為看不慣某位親王肆意多收錢糧,因而在戶部中單設一個書櫃,書櫃上面寫著某王盈餘,該王爺知道後再也不敢多收錢糧。
雍正帝駕崩後,乾隆帝對雍正帝在位時期的許多政策進行了調整,其中就包括雍正帝的用人政策。李衛隨之被冷落。
-
3 # 紅小豆館主
雍正的名臣李衛在歷史是確有其人的,但和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不同,他並非是雍王府裡的潛邸包衣,而是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家境富裕,在康熙末年透過捐納買了個員外郎的實缺,先是派任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調任戶部郎中,在就是在此時,他與當年的雍親王胤禛有了交集。李衛雖然讀書不多,但他與其他捐班出身的官員不同,買官並不為了發財,還有一定的政治理想和報復,在戶部任上,他就極為盡職盡責,敢於同權貴論理,甚至於為了公理而得罪王爺,這一點也很受胤禛的賞識。
不幾年,康熙晏駕,雍正登基,李衛歷任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直隸總督,只幾年,便從一個五品小官成為一品大員、封疆大吏,飛昇速度在清代歷史中是不多見的。
李衛本人也確實頗為能幹,他不是文人出身,辦差往往不按套路出牌,也更加果敢。比如在他掌管鹽務方面的時候,破格任用韓景琦,大破私鹽大梟沈氏,平定了康熙末年肆意猖獗的私鹽交易,保護了當時國家極為重要的財政來源。比如在他彈壓地方方面,捕獲了康熙晚年著名的武人甘鳳池,一舉剿滅了幾起反清復明活動。而且他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的品質一如既往,曾彈劾大學士鄂爾泰的弟弟鄂爾奇,誠親王府的護衛庫克,河道總督朱藻等。不僅受到雍正皇帝的賞識,也受到乾隆的嘉獎,終在乾隆三年時病故,終年51歲。
-
4 # 趙立波
歷史上絕對有這個
並且李衛的歷史形象與電視劇《李衛當官》頗有相近處,但只是愛罵人一方面而已。
真實的李衛出身富貴家庭,三十歲那年開始捐官做到戶部郎中,由於不喜歡錢,深得十三阿哥允祥賞識,為以後推薦給雍正埋下伏筆。
個人形象上看,李衛屬於武夫氣息極濃一類人。加之喜歡練武,胖大身材,一臉麻子,面板卻白皙,說話嗓門大,如同車軸漢子,這樣的他為以後打擊地方惡勢力提供了基礎。
個人作風上看,其愛罵人,爆粗口,說話直截了當,甚至目無上級,直呼老楊老高,從不稱呼上級官職,為此經常被告狀,如不是雍正喜歡他,早就丟官罷職了。
另外他行事高調,講究排場,出門張揚,經常受到指責。雍正甚至揶揄他小民意識,甚至收受古董也被雍正奚落。
其個人智商上,雖然沒文化,大老粗,但是思路敏捷,頭腦清楚。據袁枚記載,其讓文書代筆寫奏摺,都是口授大意,等文書記下他的話後,李衛的奏摺竟然十分精彩,不能改動。以為是天授。
李衛後來吐血,雍正逐漸減少工作壓力,在雍正一朝做到直隸總督,成了雍正手下最其中的三總督之一,也打破了清代不是科舉出身做官做大事的記錄。
-
5 # 魂舞大漠
電視劇的人物,演員塑造得太好,容易使人與真實的歷史人物相混淆,比如李衛,先後就曾有兩部電視劇拍得相當棒,《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兩部劇中的李衛演得都相當好,劇本中的李衛混混出身,滑稽而聰明,膽大而幹練,而這一形象與歷史中的真實不搭嘎,讓我們略為整理一下,也看看歷史上的李衛是個什麼形象,與電視劇相比看看究竟區別在哪。
他不是混混。相反,家境還相當殷實,出身在江蘇豐縣的一個大戶,識字無多是真的,就是不好讀書,要讀的話沒問題,家裡還是有這個條件的。也識得兩字,可能念不下去,不讀書並不代表他不上進,從小對武術感興趣,練得相當有一套,不知是家傳還是師學外人,反正史家的記載是,精湛。現在我們知道,武術本身也是一門技藝,在強身之餘,也有防衛之能,學習必要苦功夫,沒有五年以上之功練不成。李衛年輕還有一絕活,那便是善治盜,暗訪後畫下來,交給官府,並自有妙計擒之。這樣二三回後,當地官府高興,慫恿他去捐一個官,於是他就這樣當了官。電視劇中的李衛,是雍正做王爺時看他叫花可憐,仍令之伴隨左右,這個是家奴性質。
某王贏錢。李衛捐官,可能花了大價錢的,康熙五十六年捐的,分在兵部,五十八年就升做了戶部郎中。在戶部,他很快引起了朝廷注意。負責戶部的親王下令,凡收千兩以上錢糧,即加收所謂平餘十兩,引起底層負責上繳國庫官員的一致不滿,李衛幾次當面勸諫無濟於事,於是乃在入庫走廊上別置一櫃,很醒目,上寫著“某王贏錢”,這位親王覺得難堪,乃下令不再加收平餘。當時身為親王的胤禛,感到李衛不阿權貴的公義之心十分難得,合了他用人的心,登基後即將李衛擢拔為雲南鹽驛道,次年再升做雲南布政使。再次年升做浙江巡撫,雍正五年再升浙江總督,七年被加封為兵部尚書,太子太傅。李衛的官運堪謂青雲直上,一帆風順了吧。
壽命不永。李衛當官身為雍正朝三大模範之一,當官得意,只是壽命不永,活得不大,五十二歲吐血而亡,據說當時突發肝病,不得已請準回鄉調養,即回家安心靜養一陣子,看好了再回來,還未到家,就在途中去世,乾隆聞訊下諭道,“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今聞溘逝,深為悼念。”以之諡號“敏達”,生前身後倍極尊榮,活得值,死了也不屈,這一生算是值了。
這人生得如何呀?在民間記述中,他是一個個大,塊頭大,有身子力氣,臉大鼻直之人,可以說相貌不凡,只是呀,他是個麻子。
-
6 # HannibalLecter
歷史上絕對是有李衛這個人的,而且還是個開掛的人。
在《雍正王朝》,《李衛當官》中,都有對這個人物的詳細刻畫,他最大的特點是機智,忠誠,辦事能力強。而真實的李衛和電視劇裡面的其實有一定出入。
首先,李衛不是叫花子出生,而是江南的富戶子弟。1687年,他出生於江南銅山,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他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但是喜歡習武,而且人很聰明。在他10歲那年,父母亡故,成為了孤兒。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17年,這個時候李衛30歲,自己給自己捐資員外郎。也就算是沒有透過科舉就入朝為官了。
其次,李衛並沒有在什麼雍親王潛邸給他當什麼包衣奴才,康熙五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19年,李衛捐官兩年後,獲得了戶部郎中的實缺,相當於財政部謀司司長,放到今天是個正廳局級。那麼捐這個官要多少錢呢,這個是有明碼標價的,五品郎中9600兩。
康熙朝實際上有很多戰事,早期的三藩、臺灣、後期的平定西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擊敗佔擾西藏的準噶爾部,開始平定青藏,這個時候很需要錢,所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李衛有錢,給自己合法捐了個官。9600兩不算個小數目,清中後期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的四五百元,我們就算清初戰爭多,生產力落後,市場經濟不發達,一兩白銀對200人民幣,那也要192萬,即便在今天,三十出頭,隨手就能拿出一兩百萬現金的人,還是算是出生相當好了。
第三,李衛的仕途有點開掛,要知道在清朝,要麼講出生,要麼講文化,你不是什麼旗人,那麼至少也要考個進士,類似這種買官做的文盲,照理說是混不起來的,然而,無論是康熙朝,還是雍正朝,李衛可謂是平步青雲的,短短二十年內,從一個正五品,做到了尚書,直隸總督,可謂是位極人臣,封疆大吏。
李衛能夠這麼幸運,一方面是出生好,有錢,起點高,另一方面是自己很聰明,長時間從事鹽政的時候很能搞錢,而同時又遇到了銳意改革,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雍正,可謂是趕上了大展宏圖的好時機。
-
7 # 歷史簡單說
歷史上是有李衛這個人的,同時也有田文鏡,鄔思道等人,只是歷史上的李衛與《雍正王朝》有點相似,但是大體上是不一樣的,至少從出身上來說是這樣的,《雍正王朝》的李衛是個小乞丐,是個大文盲,而在歷史上的李衛並非如此。
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是江蘇豐縣人,他家裡非但不貧寒,還是比較富裕的,只是李衛讀書不怎麼用功,功名自己是考不上,所以家裡就給他捐了個員外郎,入朝後擔任了兵部員外郎,從五品。康熙五十八年,擔任戶部郎中,正五品。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李衛擔任雲南鹽驛道。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李衛升任為雲南布政使,從二品。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李衛被任命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管理兩浙鹽務,查處私鹽的買賣。雍正五年,李衛擔任浙江總督,僅僅十年,李衛就從一個員外郎的閒職,一路升至總督,這樣的升遷速度,實在是相當的罕見。
雍正七年,李衛加封兵部尚書,後加太子少傅。雍正十年,李衛代理刑部尚書,之後出任直隸總督。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李衛病逝,終年五十一歲,諡號為敏達,敏達這兩個字,就是對李衛最好的評價。
紅樓夢裡面有一句對聯叫做:“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這句話是曹雪芹對王熙鳳的評價,我們知道在賈府裡,王熙鳳把上上下下,裡裡面面的各種事情,都處理得十分完美,這個可不簡單,而李衛就是像王熙鳳這樣的人。
具有精明的頭腦,雷厲風行的辦事手段,精於人情世故,辦事掌握分寸與尺度,也就是李衛說,在做人和做事上面都十分的成功。
另外李衛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為人正直,不畏權貴,我們來看看李衛都彈劾了那些人,雍正十三年,李衛彈劾了首輔大學士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樂奇。乾隆二年,李衛彈劾了誠親王的護衛。乾隆三年,李衛彈劾了河督朱藻和他的弟弟朱蘅。
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李衛對雍正帝十分的忠誠,雍正帝在即位之前,就知道了李衛的才能,也知道李衛過於講義氣,所以經常教導勸誡。李衛雖然不是科舉進士出身,確實是一個良吏,自然會受到雍正帝的器重。
-
8 # 共享投票
有的,歷史上真實的李衛 字又玠,並不是出身於市井的小混混,而是江蘇豐縣,徐州市一家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花錢捐了一個官。《清史稿·李衛傳》載:李衛“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康熙五十八年,遷戶部郎中。”據《小倉山房文集》載,李衛在戶部供職期間幹了一件讓當時還是親王的胤禛刮目相看的事:當時分管戶部的一位親王每收錢糧一千兩,加收平餘十兩。李衛屢次諫阻都不聽,於是在走廊上置一櫃,寫著“某王贏錢”,使這位親王十分難堪,只好停止多收。雍正十分看重李衛“勇敢任事”的優點,一繼位就任命李衛為雲南道鹽驛道,次年擢升為布政使掌管朝廷重要稅源的鹽務。雍正三年 1725年 又被擢升為浙江巡撫兼理兩浙鹽政。雍正五年,李衛“尋授浙江總督,管巡撫事”;翌年,朝廷又以“江南多盜”,而地方官又“非戢盜之才”為由,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將吏聽節制。”雍正七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太子太傅,雍正十年又內召署理刑部尚書,尋授直隸總督。 李衛任浙江、直隸總督十多年倒做了幾件讓世人稱讚的好事。李衛管理鹽政不僅加強了沿海各關隘的巡緝,打擊不法商販盜賣私鹽等活動,同時還改革鹽政稅賦制度,“諸場有給丁灘者,以丁入地,計畝徵收;無給丁灘者,暫令各丁如舊輸納。”此舉,既穩定了鹽業生產,又增加鹽業稅收。
當時,因浙江人汪景琪著《西征隨筆·歷代年號論》中,影射雍正年號不吉利和禮部侍郎查嗣庭在科舉考試中取“維民年止”句為試題所犯下“大不敬”之罪,“停浙江人鄉會試。”李衛出任浙江總督後一面“文告嚴督,”一面上書朝廷“浙江士子感恩悔過,士風丕變,乃命照舊鄉會試。”李衛治理海塘成績卓著。他在海寧自翁家埠至尖山間的近百里海塘險要塘段搶築亂石塘、柴塘近2300丈,緩和了危急形勢;並且設塘兵200名及千、把總等員弁分駐沿塘常年修護。在海塘“招民墾田,於本年起科;設灶煎鹽,官為收賣;漁舟入海,給牌察驗;魚鹽徵稅,充諸項公用。”李衛剿匪十分稱職,“盜匿山澤間,詗得其蹤跡,遣將吏捕治,必盡得乃止。以是所部乃無盜”。李衛對整肅吏治也著有成效。江南督臣範時繹、按察使馬世 庇護張如雲及其黨羽以符咒惑民,李衛毫不徇情上書彈劾,使“時繹奪官,世 、空北皆坐譴,雲如等論斬。”雍正十一年,李衛不顧忌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鄂爾泰的地位和眷寵均在自己之上,公開上書指參其弟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使鄂爾奇被革職查辦。
雍正十二年,他“疏發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安州民爭淤地”;雍正十三年,他“疏劾總河帡藻貪劣”。所以,雍正對李衛的評價是“嘉許之懷,筆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顧,安肯毅然直陳。” 當然,李衛也是一個“維吾爾族姑娘”滿頭小辮子———缺點不少,諸如恃才傲物,對上司無禮,在自己的執事牌子書寫“欽用”,有時也接受禮物等。為此,雍正也曾多次告誡他“嗣後極宜謙恭持己,和平接物。川馬、古董之收受,俱當檢點。兩面‘欽用’牌,不可以已乎是皆小人逞志之態,何須乃爾。其克慎毋忽。”並且很嚴肅的警告他“書雲習與性成,若不痛自刻責,未易改除。將來必以此受累,後悔何及 ”但是,這一些,都不足以影響雍正對李衛的信任。原因何在雍正在浙江總督程元章密參李衛離任後還干預浙江事務的奏子上批道:“李衛之粗率狂縱,人所共知者,何必介意。朕取其操守廉潔,勇敢任事,以挽回瞻顧因循,視國政如膜外之風耳。”可見,雍正有知人和用人之明。 乾隆元年(1736),兼管直隸河道總督。三年病死,諡敏達。李衛識字不多,操守廉潔,任事勇敢。幕客為著《欽遵聖諭條例事宜》(與田文鏡之作合為《欽頒州縣事宜》),在浙江、直隸任內分別主持修撰《浙江通志》、《畿輔通志》。他的部分奏摺收在《硃批諭旨》中。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西湖的“湖山春社”,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出於李衛之手。當年李衛治理西湖時,修建祠堂,供奉花神和西湖之神,但其實是將自己和幾個老婆全列在裡面。李衛一生隨性,可惜這麼早就想列入仙班,所以雍正死後不久他也跟著去了。但是,我們為這些事感慨時也不能忘記李衛對西湖的功績,他的過失反倒給西湖平添了許多可愛。
-
9 # 雪穎溯史
歷史上的李衛是真實存在的,並不像電視劇演繹的那樣。
李衛是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1687年2月2日)生人,祖籍江蘇豐縣,其父是個鹽商,家境比較富裕。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納捐員外郎,從此正式踏入仕途。隨後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員外郎一職,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衛任戶部郎中一職。
雍正即位後,李衛任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為雲南鹽驛道。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雍正二年(1724年),李衛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
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整理鹽政,查處私鹽販賣。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管巡撫事。
雍正七年(1729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後因母喪,李衛回任守制,不久加太子少傅。
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不久後又出任直隸總督,命提督以下並受節制。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衛上疏彈劾步軍統領鄂爾奇營私、擾民,雍正命果親王及侍郎莽鵠立、海望按治,得以證實,雍正以鄂爾奇為鄂爾泰的弟弟而赦免了他,也因此獎勵了李衛。
乾隆元年(1736年),李衛兼管直隸總河,裁營田觀察使。李衛請以營田交諸州縣收管,分轄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統率經理。乾隆二年(1737年),上疏彈劾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安州民爭淤池。乾隆命治庫克罪,嘉獎李衛執法秉公,賜四團龍補服。乾隆三年(1738年),上疏彈劾總河朱藻貪劣,朱藻弟朱蘅挾制地方官干預賑事。乾隆命尚書訥親、孫嘉淦按律治罪,奪朱藻官,並如律治罪朱蘅。
乾隆三年,李衛病疾發作,乾隆帝派遣御醫到府診治。當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在二十餘年的時間裡,李衛歷經三朝,並且在官場平步青雲,深得雍正、乾隆信任,可見其本人並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從微末小吏到最後官至總督,成為一方封疆大吏,李衛的能力可見一斑。
-
10 # 玄坤文史
在歷史李衛這個人是真實存在過的,並且和我們在電視劇中所知道的一樣,備受雍正皇帝的青睞,因此從從政開始,仕途一路平步青雲,不斷的高升,屢任要職。
李衛的出身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的落魄,事實上,李衛家境富裕,他進入仕途,也不是直接投奔雍正手下,而是通過出錢捐了一個員外郎,去任職兵部員外郎之後,又任職戶部郎中一職,他也許是在這期間結識了雍正皇帝,並開始為雍正效力。
康熙皇帝駕崩之後,雍正繼位,他剛即位就任命李衛就職直隸驛傳道,在李衛就任途中改任雲南鹽驛道,李衛在任期間也充分的體現了自己優秀的行政能力,因此不久之後雍正皇帝將李衛升任為布政使,雍正三年,李衛迎來了第三次升職,雍正皇帝派他擔任浙江巡撫。
在雍正四年兼任兩浙鹽政使,在任期間嚴打稽查私鹽,遏制住了江浙地區私鹽猖獗的現象,並且在浙江任上,著重修建整治海塘,善於偵破案件,因此也得到了雍正的信賴,短短十年時間,從一個捐錢得到的閒官,變成了封疆大吏,然而李衛開掛的人生還沒有結束,雍正七年任兵部尚書,之後又先後擔任了刑部尚書和直隸總督等職務。
李衛到了乾隆登基後也得到乾隆的信任,但是在乾隆三年時就因病去世了。可以說李衛的一生真的是開掛的一生。
-
1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歷史上是真的有李衛這個人,他與田文鏡、鄂爾泰並稱為雍正皇帝的三大寵臣,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知名的能臣。
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家裡條件非常優越,是當地大戶。
李衛不是讀書的料,識的字也不多,他的官是買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家裡出錢給他捐了個員外郎,他的運氣不錯,不久後就進入京城做了兵部員外郎,後來他還任職了清廷的戶部郎中。
任職期間,李衛較為盡職,即使親王犯錯,他也不放過,對於權貴也是一視同仁,因而受到還是親王的雍正的賞識。
等到雍正一登基,李衛的官職就如坐火箭般躥升了。他先是被任命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被改任為了雲南鹽驛道。雍正二年(1724年),他又升任為雲南布政使,一年後,又被提升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掌管鹽政。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又升任他為浙江總督,從他入朝為官算起,這也只是過去了十年,如果從雍正上位算起那就更短了。
一個五品的員外郎用十年時間成為一品要員,除了皇帝的賞識外,自然是與他的個人能力分不開的。李衛的為官經歷可以看出,他擅長處理鹽政,在鹽務上頗有建樹。在兩浙時,他大力打擊私鹽販子,保障了浙鹽銷路,他還注重修理海塘,因而在當地的名聲很是不錯,抓捕盜犯方面他也很有一手,傳說中的知名武林高手甘鳳池就是栽在他的手裡。
雍正七年(1729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雍正十年(1732年),他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也是在同年,李衛被朝廷任命為直隸總督。任職期間,李衛不改本性,對不法的權貴,極力抨擊。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在任上徇私枉法,魚肉民眾,李衛上奏彈劾,受到雍正獎勵。
乾隆登基後,李衛的待遇也是不錯。乾隆元年(1736年),李衛被朝廷任命為裁營田觀察使,兼管直隸總河。在任上,他也是很盡職,處理得井井有條。乾隆二年(1737年),誠親王府護衛庫克犯法,與百姓爭地,李衛上奏再次彈劾,後徹查屬實,受到乾隆的嘉獎。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又彈劾河督朱藻貪汙受賄以及朱藻的弟弟朱蘅干預賑災,朱藻兄弟兩人最終因此獲罪。
然而,不久之後,李衛就病倒了,乾隆特地派了御醫去診治,最後收效甚微。當年(1738年),李衛因為病重而去世,享年為五十一歲。乾隆帝對李衛不薄,按總督例厚葬了他,賜予他諡號“敏達”。
李衛的後代也都混得不錯:長子李星垣,官至兩廣總督;次子李星聚,官至福建延建邵道;三子李星燦,官至州判;四子李星宿,官至湖北督糧道;五子李星福,官至兩江後補督閫府。孫子中李光文做過福建臺灣南路參將、李光第做過墨營守府敕授武德騎尉、李光普做過廣西信使督巡檢。
-
12 # 時光山人
李衛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的人物,他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並且深受雍正皇帝的賞識。
康熙時期,李衛捐資得了個員外郎,之後入朝為官。雍正繼位後,李衛深受雍正賞識,步步高昇,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等職。他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在位時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
粘杆處,是雍正時期創立的特務機關。粘杆處在雍正當皇子的時候,起初就是一個抓知了捉蜻蜓的服務機構,後來為了其奪權需要,逐步成為雍正刺探情報、剷除異己的秘密組織。
-
13 # 歡快書籤Ev
歷史上確實有李衛,不過李衛不是電視劇中的乞丐,而是地主家的兒子,花錢買的官職。雍正時期,李衛是雍正身邊的能臣。
回覆列表
史上實有其人,不過與影視劇中的形象出入很大。
李衛,清代名臣,歷經康、雍、乾三朝。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為官廉正,深受人民愛戴。李衛家境富裕並不是影視劇中那樣靠乞討生活。開始用錢捐了一個小官進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