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野武將

    從戰力上講,十字軍其實是繡花枕頭,打硬仗的能力很弱。

    就戰力而言,比起同時期宋軍要差一大截。具體比較之前,我們可以看看兩者和蒙古的戰績就知道了。蒙古進入中東、東歐,以後基本所向披靡。進攻南宋則多處受挫,襄陽一役,雙方對峙長達五年之久。相形之下,南宋軍的戰鬥力應在當時中東、東歐軍團之上。十字軍裝備與戰力,其實並不比波蘭、匈牙利軍強多少——所以所以匈牙利還能兵臨維也納城下。同時,十字軍在中東其實並沒有實打實的決定性勝利,慘敗倒是不少。簡單換算一下的話:

    蒙古軍 > 南宋軍 > 東歐、中東軍 ≈ 十字軍

    下面以1187年哈丁戰役的十字軍為例,具體分析一下十字軍與南宋軍的實力。

    1. 兵力規模

    此戰十字軍規模兩萬人上下,具體編制:

    1,200名重灌騎士3,000名輕騎兵500名土耳其弓騎兵15,000名重灌步兵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騎兵佔25%,重騎兵佔6%,比例並不很高。

    同時期南宋四川前線關外駐軍,有名籍者9萬7338人,馬1萬3142匹。如果一人一馬的編制,騎兵可以佔到13%。實際作戰不可能一人一馬,但有名籍者也是兵力的最大估計,實際上也要少許多。粗略估計一下的話,總兵力60000左右,騎兵最多可以編出10000人。換而言之,騎兵佔16%。

    這個簡單的對比可以告訴我們:

    我們一直覺得南宋軍缺少戰馬,機動力受到相當侷限。但這是相對於女真、蒙古而言的。十字軍的情況其實差不多,戰役機動能力其實比南宋更差。之所以能夠長途進入中東,只是剛好有地中海,可以透過船隻,從海上輸送。一旦進入內陸,面對馬木留克等騎兵部隊時,往往陷入被動。

    2. 核心裝備

    當然,十字軍的核心在那6%的重騎兵,也就是遊戲裡常見的法蘭克重灌騎士。從人到馬全副武裝的騎士,其實更多是13世紀以後,比武大會上的騎士形象。12世紀的十字軍騎士,大體上馬匹並沒有防護。大多數人全身穿鎖甲而已,如下圖:

    這樣一來,防護水平就大打折扣了。不過,可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進入乾旱炎熱地區以後,馬匹的體力也面臨相當的挑戰。減少騎手與馬匹的防護,大概是也是為了減少馬匹的負重?

    更重要的是,十字軍騎兵大多裝備長槍、長劍、手盾,騎射根本不是他們的強項——哈丁之戰中,土耳其弓騎兵負責穿插騎射,西歐的其實負責突擊。這樣一來,所謂精銳重騎兵,不僅防護有限,攻擊手段也非常單一。遇到拒馬、箭陣的時候,就有很大麻煩——參照英法百年戰爭時的法軍。

    北宋後期,重灌騎兵已經非常發達了。《武經總要》對騎兵鎧甲就有非常細緻地記載:

    因此,即使在十字軍最強的重騎兵方面,宋代騎兵也遠遠勝出。

    當然,我們都知道,宋軍的長處並不在騎兵,而在於弓弩。北宋時,500人的重步兵單位,弩兵可以佔到80%。在宋軍強弩之下,以重騎兵、重步兵為主的十字軍,很難有還手之力。

  • 2 # Homunculus1

    對戰的結果? 好吧 假設:十字軍方面/當幾次小規模戰役接觸後 十字軍意識到這個國家巨大且有錢物質且異常豐富可以說前所未聞科技文化高度發展!這個國家有幾十萬常備兵 而且可以接受基督教!

    北宋方面/小10萬之眾雖麻煩卻也無傾覆之憂 居然與波斯人蒙古人等勢不兩立! 以利可驅! 然後招募十字軍 中原興盛基督教 大宋至少續命50年 華人口基因結構被改良……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多人種國家

  • 3 # 正二位都承旨

    信仰和財富:衛國和奮戰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在進行著猜想和比較。對工資、對理想、對事業、對愛情,這種生活方式自然會轉移到對歷史事件上來。承旨在以往的問答中也遇到過許許多多對歷史事件的猜想,例如“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是否能夠成功進入中國”、“古羅馬軍團是否打得過漢軍”、“近代中國的朝代換成明朝是否能夠避免淪為兩半社會”等等。不得不承認,這些腦洞大開的猜想確實很新鮮。那麼這裡有人也許有疑問了,猜想的結果有沒有真實性?關於這點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今天,承旨帶大夥論證的猜想就是“十字軍東征是否可以打敗宋軍”。文中的觀點也許不是你認同的,你如果有自己的見解,可以在下面留言,但是有一點,不能惡噴,謝謝!

    由於問題原創者沒有給出特定的限定條件,所以承旨就忽略諸如“後勤、國力、地理位置、將領”等因素,僅從軍事實力的角度去分析兩者間的區別。宋軍則以宋太宗時期的軍隊為參考物件。(因為太宗時期是北宋軍事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太祖時期傳承後周遺風,不能完全代表宋朝)

    一切從實際出發,只有知道了兩者的歷史背景,我們才能窺伺出真理。以下是十字軍和宋軍的簡單介紹。

    十字軍

    十字軍(The Crusaders),由天主教士兵組成的軍隊,曾參加十字軍東征,士兵都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以教宗為首的教會上層教徒是十字軍東征的思想鼓動者和總的策劃者。他們利用宗教狂熱極力擴大羅馬教廷的政治影響,企圖將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併力圖透過掠奪東方國家領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領地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破落的騎士階層也為發財致富的機會所吸引,他們成為十字軍的主要成員;大封建主力圖擴大自己的領地和增加收入,並夢想在東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國家。另一方面,十字軍的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信仰和慾望是支撐十字軍奮戰的關鍵因素。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永遠不要低估人類對信仰和慾望的追求強度。因此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我們可以看到十字軍不顧一切地攻打耶路撒冷,哪怕付出了陣亡20000名步兵和5000名騎士的代價。同時,十字軍並不是統屬一致的軍隊,它只是一個泛稱,十字軍是以西歐封建領主和騎士階層為領導的、以信仰天主教計程車兵為主體的多元化軍隊,而這也從側面顯示了十字軍內部嚴重的排程問題。

    十字軍在作戰時通常會以重灌騎兵的集團衝鋒來衝散敵軍的陣型,然後用步兵收縮包圍將其殲滅的戰術。在著名的“蒙吉薩戰役”裡,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鮑德溫四世領導的十字軍就是利用這種方法將薩拉丁的20000穆斯林軍隊打敗的。十字軍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騎兵、步兵和工兵。各兵種間相互配合,以尋求軍隊的整體協調性。

    【1】騎兵

    12世紀的西歐嚴格意義上而言,輕裝騎兵基本很少出現。也許是騎士階層的崛起和冶煉技術的進步原因,重灌騎兵在西歐各國眼中始終處於非常高的地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法蘭西重灌騎兵。由於重灌騎兵理念的貫徹,作為具有西歐軍事風格的十字軍,重灌騎兵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十字軍重灌騎兵通常裝備有一頂帶護鼻的錐形頭盔、一套重達30磅且長及膝蓋的鎖子甲、一把長劍、一面由木頭和皮革製成的風箏盾牌。一些富裕的騎士甚至會給自己的戰馬和武器套上精美的飾物。而在這些騎兵中,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團體,例如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僧侶騎士團,這些團隊裡的騎士恪守美德、鋤強扶弱,同時也是職業軍人,擁有強悍的戰鬥力。(早期的騎士團還是不錯的,但後期就越來越利益化)

    【2】步兵

    步兵是十字軍的主體,也是戰場上維持戰線和對抗敵軍的重要部分。十字軍的步兵通常由輕步兵和重灌步兵組成,當然,也存在小部分是質量一般的僱傭軍和民兵。輕步兵多是遠端單位,他們有的是弓箭手,有的是弓弩手。弓箭手使用的是最傳統的短弓,也會帶兩三根標槍,他們身著單薄的麻布衣和兜帽,好一點的會有皮甲,裝備有箭兜、短柄匕首和罐裝瀝青(希臘火)。弓弩手的裝備比弓箭手的要好上許多,中世紀的西歐各國軍隊普通使用弓弩,因為相比於弓箭,弩箭的威力要更大,而且更容易射穿身穿重甲的敵軍。這些弩有著一把短小但有力的弓,安裝在一個刻有放箭凹槽的奇身上,弩身上裝有扣住弓弦的抓鉤以及釋放抓鉤的扳機。弓弩手將弩箭豎在地上,用腳踏住弓身,以雙手回拉弓弦;然後插入一支短而重的弩箭,瞄準並扣動扳機。弓弩手一般裝備有鐵質鍋帽、皮甲、腳踏輪式弩機、匕首和箭兜,他們習慣排成雙線陣列交替射殺敵軍。

    重灌步兵是主戰力量,他們也是狂熱的信仰者。這些步兵通常配發有頭盔、鎖子甲、短劍或短斧、長矛、長盾。另外,十字軍重灌步兵就像弓箭手一樣,作為城堡守軍以及在進攻或防禦城鎮、城堡中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3】工兵

    由於古羅馬帝國的軍事技術遺產,12世紀西歐軍隊的攻城器械是較完善的。十字軍的工兵擅長製造三種攻城器械,即扭力投石器、弩炮和攻城巨塔。/ 扭力投石機是利用重質木材做框,在靠近前面的地方緊縛一股扭緊的繩索。製造者將一根活動木槓的一端固定在扭緊的繩索之中,而木槓的另一端則吊著一個拋射袋。操作者將吊有拋射袋的一端拉向木框的後部,以增強繩索的扭力,用拉鉤固定之後,將石頭放置在拋射袋之內。然後,他們解脫拉鉤,使活動木槓放石頭的一端解脫。扭緊繩索的扭力使木槓成上前曲線運動,其運動速度之快足以將石頭按一個很高的射角拋射出去。/ 弩炮由一張可用絞盤拉開的大弓構成,它發射弩箭或巨大的羽箭,力量巨大、彈道低伸、精度較好。雖然它不能射穿城牆,但是攻城者和守城者均可用它射擊距離較遠的小型目標。/ 攻城巨塔也叫移動塔樓,是用木頭、皮革、麻繩、鉤鐵組合而成的攻城器械。攻城巨塔通常會被推進至能夠在敵人的城牆上放下吊橋的距離,然後進攻者迅速爬上塔樓,經過吊橋發起攻擊。同時弓箭手或弓弩手則守衛在塔樓頂部,射擊城牆上的敵軍防禦者。

    【4】戰術

    在上文的簡介裡承旨有提及十字軍的作戰戰術,即“騎兵衝鋒、步兵頂上”。其實十字軍的戰術是有一個階段性發展過程的。早期的十字軍缺乏對戰場形勢的準確判斷,在面對敵軍騷擾時,只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且似乎對引以為傲的重灌騎兵不太自信。在公元1097年,首批十字軍突入到突厥領土時,突厥輕騎兵藉助快速的弓馬優勢,給予對方不小的損傷,而十字軍騎兵只能做著驅趕對方騎兵的無用功,憑藉信仰和勇猛,猛打猛衝的戰術受到了質疑。然而來自西歐的統帥們很快就吸取了教訓,在公元1099年抵達敘利亞時,十字軍透過徒步弓箭手的固定優勢配合重灌騎兵移動的合成作戰方法,接連殲滅了數支突厥軍隊,而且十字軍經常使用埋伏戰和突襲戰來平衡戰場優勢。這點在公元1177年的蒙吉薩戰役裡非常體現。年僅16歲的鮑德溫四世在沙蒂永的雷納德的配合下,率領600聖殿騎士和3000步兵,在“真十字架”反射的Sunny照耀下,出乎意料地衝入正在行軍的穆斯林軍隊中大砍大殺,由於此前輕視了這支部隊的實力,薩拉丁付出了超過18000名士兵傷亡的慘重代價,以至於很長時間都不敢輕易入侵耶路撒冷王國。只不過在對比後期十字軍的各種戰鬥(拉丁戰役、太巴列戰役等)後,承旨沒有看到十字軍戰術的繼續完善,他們依然依靠的是狂熱信仰和勇猛進行戰鬥。

    【5】十字軍東征總數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軍隊的數量在某種程度上是決定一場戰鬥勝負的因素之一,畢竟要靠人去搏殺嘛!十字軍東征前後總共經歷了9次,而在這9次中,人數最多的當屬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軍,總數約10萬人。這點軍隊在北宋君臣眼裡可能微乎其微,因為宋軍的兵力在太宗晚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已經高達八十萬人,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宋太宗自“高梁河戰役”慘敗歸來後,為加強皇權,進一步分化武將兵權,將各地精兵大批收歸中央,從而造成了“老弱者眾,緩急又不可用”的積弊(選自《天章閣對策》)。面對10萬如狼似虎、高呼“為主而戰”和搶奪財富的十字軍,宋軍真的能夠有效抵擋得住嗎?宋軍真的能在野戰中擊退十字軍嗎?承旨認為很兇險。

    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改元建隆,後透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但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宋神宗時透過熙河開邊收復河湟,宋徽宗時期於青海北部置隴右都護府,並重金贖回幽雲七州。宋朝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採用分化事權方式,宰相職位由多人擔任,還實行官銜與實際職務分離的官吏任用制度,這些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有人認為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經濟文化繁榮。鹹平三年(1000年)GDP為265.5億美元,佔據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北宋時期,因推廣占城稻,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北宋時期對外關係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東亞同北韓和日本關係交流密切,在東南亞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強了聯絡,同時還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

    作為拱衛王朝得軍事力量,北宋軍隊的存在是必要的。中國曆代王朝的軍隊,或多或少都有一種傳承和學習,宋軍也不例外。北宋的軍隊脫胎於後周。眾所周知,後周軍在中國歷史裡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後周世宗柴榮才能夠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收復二州三關故地。宋軍也是典型的多兵種軍隊,分有步兵、騎兵、弓弩兵。

    【1】宋軍步兵

    宋軍的步兵承擔了戰場作戰的80%的壓力,毫不誇張的說,宋軍是以步卒定天下的。關於這點奇特現象,其實追溯起來也無可厚非,因為石敬瑭割讓了幽雲十六州給遼國,致使宋朝喪失了抵禦遊牧民族的有利疆界,同時也失去大部分生產軍馬的地區(比如河套平原和陝北一帶),在寬闊的平原上,只能依靠步兵的肉體來對抗遊牧騎兵,因此宋軍步兵的單兵裝備是歷代最好的,也是最重灌的。宋軍精銳步兵通常配發有一整套重型札甲(步人甲)、一頂重盔(有的帶面具)、宣花斧或麻札刀、長矛、附上鐵片的盾牌。這裡順便提醒一下,他們裝備的步人甲是由1825枚甲葉組成的鎧甲,重達39斤12兩,古時候的一斤是12兩左右,可見其厚度。

    【2】宋軍騎兵

    雖然很不情願提及,但承旨也有責任讓大夥有所瞭解。上面承旨說過,產馬地的喪失,令宋軍騎兵的數量和質量都大打折扣。太祖太宗時期,由於前朝遺留的家底,宋軍騎兵的戰鬥力是很可觀的,宋太祖在後周時就擔任過掌管禁軍的殿前都點檢,征戰時常常帶領騎兵衝鋒陷陣。可是在往後的歲月裡,大大小小的戰事不斷減少著這幫精銳騎兵,高梁河一戰更是徹底打光了,後期重新組建的騎兵完全比不了他們的前輩。宋軍騎兵只佔數目七分之一,騎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無馬。只不過宋軍騎兵雖然戰鬥力平平,但裝備還是不錯的,朝廷有錢嘛!當然待遇好很多。騎兵普遍裝備有一套帶皮套內襯的札甲(重約15~23kg)、一頂紅纓頭盔、戰刀或長柄刀、長槍、木製皮盾。宋軍的騎兵擅長使用長槍,因此槍的種類繁多,以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為主。這些造型各異的長槍,是為了有效刺穿和鉤破遼、西夏的重灌騎兵身上的鎧甲。宋軍騎兵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人數約為10萬人左右,而且大部分駐紮在開封府(東京)和北疆一帶。在真宗朝時,曾有殿前大臣提出要擴大騎兵數目,以求抗衡遼國勢力,但不久便遭到牴觸,有官員揚言“計一騎之費,可贍步軍五人”,因為宋代官員有騎馬特權,擴大騎兵數目會降低民間馬匹的流通,損害了文人階級的利益。

    【3】宋軍弓弩兵

    平心而論,有宋一代,中國的科技事業是蒸蒸日上的,很多堪稱是黑科技的發明層出不窮,其中就有弓弩這一項。宋軍中的弓弩兵是極強的,佔了宋軍六成以上。因為有了科技的加成,弓弩兵使用的武器威力都很大。在弓箭一面,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宋軍士兵用的弓主要有四種,分別是黃樺、白樺、黑漆、麻背四種,箭矢也有鳳羽箭、三停箭、鐵羽大鑿頭箭、烏龍鐵脊箭之分。而在弩一面,宋軍弓弩兵通常會使用兩種弩,一種是神臂弩,一種是床子弩。神臂弩射程可達370多米,可遠距離貫穿重甲,而14~15世紀的不列顛長弓,最大射程也不過區區200碼而已。床子弩屬於重型武器,它一般會部署在城牆上,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用來點殺敵軍單位。床子弩的射程最高可達500米,在著名的“澶州之戰”中,宋軍的威虎軍頭張環就是利用床子弩,一箭射殺遼軍大將蕭達覽,令遼軍士氣大挫,迫使澶淵之盟的達成。至於弓弩兵的裝備,承旨沒能找到合適的資料,僅知道他們配發有一套重29斤8兩射人甲和一頂范陽盔。

    【4】宋軍戰術

    談及我們華人的戰術歷史,承旨可以很自信地挺起胸膛,露出八塊腹肌(說笑而已哈)。早在春秋時期,我們就有了《孫子兵法》,到了後來的秦漢、三國、隋唐和兩宋時期,又出現了《六韜》、《武略》、《黃石公三略》、《李衛公問對》、《武經七書》等一批高質量的兵書。華人喜歡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擅長開展謀略戰是中國軍隊的特色。太祖太宗都是出色的軍事家,因此這個時期的宋軍戰術側重於迅猛進攻、大幅度縱深推進。在滅南唐戰役中,太祖趙匡胤發兵10萬三路討伐,面對長江天險的阻礙,宋將曹彬、王明率數千精兵奇襲南唐岸防軍,硬是開闢了一處據點,迫使南唐軍後撤,使大部隊得以順利過江。類似這種戰術的史實屢見不鮮。然而還是那句話,宋太宗的軍事改革積弊,嚴重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其中軍隊作戰必須按照中央制定好的陣圖進行,這點在承旨看來無異於墨守成規,古板又無能。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豈能以輕信紙上陣圖?這點和十字軍倒是很相似。

    【5】宋軍總數

    北宋軍隊的總數,自宋初年到宋仁宗慶曆年間,有升有減,但趨勢上是不斷攀升的。宋太宗時期,為防範北方遼國的南侵和報復,太宗下令“充兵邊塞,以御契丹兵鋒”。八十餘萬的宋軍看似雖多,可是此時的宋軍質量卻是在下降。老兵損失殆盡,新兵缺乏經驗。樞密副使寇凖曾言:“養兵雖多,多而無能”。另外在《歷代名臣奏議》卷219中,範鎮也提出“老弱怯懦之人,遇敵則先自敗亡,非獨先自敗亡,適所以為驍壯之累”,雖然他是仁宗朝的官員,但我們可以從中窺伺出宋軍在太宗時期的種種端倪。所以,不要以為單靠人數就單純的碾壓對方,兵精且多,才是最佳的,而宋軍顯然很吃力。

    承旨的觀點

    透過上文大篇幅對十字軍和北宋軍隊的介紹,承旨認為,若是單純從軍事實力上來看,十字軍獲勝的機率要大一點,理由有兩點:其一,除非宋軍守城,若是打野戰,連遼、西夏騎兵都打得很吃力的宋軍面對歐洲重灌騎兵的衝鋒,潰敗是遲早得事情;其二,十字軍憑藉的是強烈的征戰慾望,因此戰鬥力是很高的,而宋軍憑藉的是軍事科技和龐大的人數,意志力和戰鬥力沒有十字軍強。當然啦!如果考慮“後勤、國力、地理位置、將領”等因素得話,宋軍佔上風,但僅以軍事實力對比,宋軍是處於下風的。

    結尾

    每一段歷史都是每一段回味,以史為鑑方能行萬里路。東征看似偉業,其實也是一場災難,對於當事國而言。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維護自己得權力,我們尊敬歷史上那些為國奮戰侵略者的人們,他們是民族精神的詮釋,也是當今中國所需要的。我是明庭刑部承旨,會不定期為大家帶來最新鮮有趣的歷史諮詢,我們下期再見,88.

  • 4 # 略懂股票的張某某

    現在的人吃飽了,事情真多啊,整天天馬行空的想象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不上班啊,不用工作了?這種無聊的問題,還有這麼多人去回答。拜託各位。能不能像我一樣成熟點麼。

  • 5 # 蒼穹之愉

    北宋的軍事實力在大多時候確實存在問題,但是從北宋周邊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可以看得很明白——

    1、周邊不斷崛起的遊牧民族政權,每一次崛起到衰落西遷,對西方的國家造成的巨大壓力和影響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西方的歷史學家自己也這麼說。

    2、北宋雖然軍事上存在嚴重的問題,但也不是一無是處,從多年的南北對峙把北方耗垮,雖然自身也受到傷害,但仍然存續。另外從科技、農業和經濟方面也是當時有宋一朝繁盛無匹和未被歷史淘汰出局的重要原因。

    因為打仗永遠是考驗科技、經濟和後勤保障水平的綜合體現,戰術層面再強大,戰略錯誤是無法取得勝利的。而十字軍東征別說到不了北宋的邊境可能就被你七大爺打發了,或者女直接待了,再或者是回鶻、党項接待,即使到了北宋邊,對於這些不速之客,結局不難想象。因為在這之前和之後的歷史很說明問題:安息、月氏、匈奴、柔然、突厥、塞爾柱無一不是西方的上帝之鞭,而東方是這些牧民軍政的怨念和曾經的家鄉。

    最後補充一下,以西方當時的生產力、技術水平和經濟、農業水平,他們的甲冑永遠沒有同時期中國軍隊配備的軍械牛逼。這個別看影視作品,可以看看歷史文物。

  • 6 # 是李光頭啊

    耶路撒冷都打不下來的十字軍,憑什麼和宋朝打城戰。蒙古打宋都用了幾十年,十字軍這種集盜賊,賭徒,酒桶,貧農等烏合之眾組成的垃圾軍團憑什麼。

  • 7 # 大明雄魂

    我滴媽呀,就十字軍那點破戰鬥力,別說到宋了,還沒到西夏估計就被碾成渣了。小編大概是被現在的電影弄迷糊了,以為中世紀歐洲騎士有多牛逼。一個基本事實就可以說明問題。拿破崙1.65米的身高在當時是正常法國男人的普遍身高,北宋挑選騎兵的最低身高是1.75米。十字軍中最有野性的條頓騎士團,在蒙古軍面前連個渣都算不上。所以,別弄不弄就拿冷兵器時代的歐洲來和東北亞瞎比劃,無論是什麼古希臘、古羅馬還是十字軍,在東北亞各民族(包括中國),全都可以被當作戰五渣看待。

  • 8 # 文學沙漏

    這選題都是扯淡!吃飽了撐得琢磨點別的事情不好嗎?

    你說關公和秦瓊誰能打?

    這都是無聊的問題,有那功夫看看書,走走路不好嗎?

  • 9 # 不滅再現

    宋軍事裝備有優勢,但如果歐洲和宋接壤我對宋一點信心都沒有,宋對武人的打壓太過了,軍人身份底下倍受歧視和欺凌,這種軍隊打了勝仗不會得到什麼優勢,打了敗仗就是一瀉千里。

  • 10 # 逆水迎風1

    近來,一些關注歷史的朋友,總提出一些新穎的想法。這個問題的提出也很有想法,個人也對這個問題也很關心,就談談個人的想法。這個只是假設,當不得真,只是與一些朋友相互交流思想而已,如能附庸“以文會友”的風雅,本人就倍感榮幸,臉上都不是貼金,簡直就是鑲嵌鑽石了。不多說了,入正題。

    十字軍和我北宋兩個軍事團體孰優孰劣的對比分析

    兩個軍事團體的對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兩個系統的對抗。(不涉及十字軍從歐洲來華夏途中是否受到沿途軍事團體的干擾,談論僅限十字軍和北宋軍隊)涉及到對抗的時間,地點,直接的軍事戰鬥人員,軍事團體的指揮將領,軍隊對對抗所在地的氣候適應能力,後勤保障,持續的作戰能力等,個人就自己知道的這些先做一些簡單的對比分析。

    一.時間及地點

    這裡大家可以理解為中國所說的天時和地利。個人認為,在這方面,北宋軍團佔優。這一點對勝負的影響有限。

    二.軍團的指揮將領

    由於十字軍所攻打的地域與北宋所處的地域均不相同,此外北宋的地域遼闊,這裡就認為軍團將領的影響力對戰爭的影響力相同。如果糾結在將領的影響力,隨機性太大,完全不會有結果的。

    三.戰爭對抗地的兩軍的氣候適應能力

    這裡假設對抗地就在我北宋的地域,之所以假定在此處,說來汗顏,北宋很少有向外擴疆略土的記錄,幾乎都是處於守勢。兩個軍團在對抗地的氣候適應能力,個人認為北宋佔優。但還那句話:這個能力對戰爭的影響還是太小。

    四.後勤保障

    後勤保障是現代戰爭決定因素之一。不過在北宋時期,後勤保障就遠沒有現代戰爭那麼重要了。要和我爭論後勤保障對北宋時期戰爭的影響,請自己回去看看蒙古人是怎麼遠征的。或者你可以簡單的把十字軍代換成蒙古人就好。以戰養戰,吃的糧草就地取材,搶掠就是一個主要糧草來源。有人也許會說,十字軍以肉食為主,那你就參看中國歷史上的五胡亂華吧,類似雙腳羊啊什麼的還是有的。反觀北宋的軍隊,在自己家裡有時搶掠的事反而不會做。吃的糧草就算是雙方平手吧。

    軍需的兵器,這個在戰爭中損害也大,這個在消耗戰和連續作戰的時候影響大。不過反觀北宋時期的宋軍作戰風格,或許有些失望,北宋基本上處於守勢,主動攻擊的次數不多。個人可以預測的是,主動開戰權基本上在十字軍一邊。所以,軍需兵器十字軍可以在維護好之後再行開戰。軍需兵器雙方對比,平手吧。

    五.軍隊戰鬥力對比

    這裡的軍隊戰鬥力包括軍隊整體的機動性,武力值,兵器武力加成,相互作戰支援,戰鬥意志。但不包括戰略層面的對抗。

    這一關鍵指標的對比簡直讓人崩潰。如果有十萬十字軍入侵北宋,我作為一個漢人,簡直太崩潰了。崩潰的原因如下:北宋和南宋時期,流傳一句話:金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如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問度娘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就假設十字軍的戰鬥力指數和金人相同,那麼北宋軍隊遇上後幾乎就是被碾壓,或許連個像樣抵抗都做不出來,會不會望風而逃,也是很難說的。北宋時期,中國經濟相對同時期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簡直就是個土豪。但就是因為經濟發達,也成了各處強盜的獵物和肥肉。由於經濟的發達,國民的作戰意志很弱。參看現在的中東某土豪,連個胡賽武裝都搞不定,何況,土豪的武器幾乎是碾壓胡賽武裝的。我們再回到北宋時期,那時候的武器對戰爭的影響遠遠小於現代。這裡鄭重宣告:我沒有貶低中東土豪的意思,也沒貶低我漢族眾多先輩的意思。完全就事論事。

    從我們先輩流傳下來的“金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可以明顯的看出,我們的先輩在戰鬥意志的比拼中已經完全處於被碾壓的處境,也就是完完全全的“心敗”。心都敗了,何談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比拼。本人查過歷史,這句話都出現在了北宋的朝堂之上,就是有官員拿這句話作為自己戰敗的藉口,儘管,這名官員被朝堂之上的同僚所駁斥,但也從側面反應出這種認知,在為數不少的官員中持有這種觀點,否則他不敢在朝堂之上說出這句話來的。官員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普通百姓了。

    綜上所述:如果北宋時期,有十萬十字軍入侵,我大宋王朝是否可以抵擋。我得出的結論相當的崩潰。短時期內,北宋或許就是捱打的份,長期可以對抗的話,十字軍或許就好被完全消耗殆盡,當然,我大宋王朝也必然付出慘痛的代價。記得近代中國和日本開戰,開戰初期,我中華民族就是在各個戰場接連失敗,當時也有類似的傳言:日軍不過萬,過萬不可敵。不排除這話是日本鬼子自己搞出來壯膽,嚇唬我中華民族。但節節敗退的事實我們也要正確看待。

    最後留幾句話:我希望我們能團結一心,保家衛國,富國強兵,少幾句牢騷,多幾分幹勁。不要再出現什麼的“金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悲哀歷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醋、檸檬、百香果和橘子這些酸的東西會出現回奶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