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者風明
-
2 # 紅楓紫森
喜歡,特別喜歡讀他的雜文,辛辣的文筆,總給人一戰鬥的精神,有一種隨他筆而動的感覺。他的那些小說,讀起來很平淡,沒有文豪,也沒雅趣,卻挖掘出人們深藏的靈魂。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他的作品從課本中移出,——他的文筆而樣的獨持。
-
3 # l682o3o5O
魯迅先生是將原本醫學上的解剖知識深刻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再到人性劣根徹底地剖析開來,華人們有的便恐血了,有的便膽怯了,有的僅迴避起來不敢正視,這便是我?這便是組成我們的肌體?思想?意識?這真是太恐怖的了!
魯迅的文字,非常好,我蠻愛看,讀起來有一種快感,又有一種美感,充滿了生命的溫熱,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當然,文字的美好只是文學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詩意與智性。魯迅的雜文沒有詩意,但他的散文詩和一些短篇小說是有詩意的,有一種獨特的審美格調。那是一種暗灰色的詩意,帶著一點點神經質。這種詩意是很有味道的,心情悒鬱時讀了尤其會覺得有共鳴。但這種詩意並不純粹,不能使人的靈魂得到淨化,並感覺到寧靜和喜悅。那樣的詩意在木心的詩文中可以看到,而魯迅是不具備的。話說回來,灰色的詩意到底也是詩意。五四作家,能將作品寫出詩意的,寥寥可數,比起來,魯迅就顯得很精彩了。
而且魯迅並不止於詩意,他亦是詩意與智性兼具的。如果說,具有詩意的作家已經很少了,那麼在詩意之上又俱備智性的,則更是少之又少。以汪曾祺為例,他的語言猶如清澈的泉水,淡而有味,瀟灑、輕靈又樸素,可謂爐火純青,比之魯迅毫不遜色,而且文字中有一種詩情畫意和天真的童趣,詩意的純粹性還高於魯迅,但卻美中不足地少了一點智性含量,因此在總體上,他的深度和力度就比不上魯迅了。
魯迅的智力與學問毋庸置疑都是很高的,按理說,他應該能進入形上境界,達到哲人的高度。可是實際上,魯迅並未達到那樣的高度,縱觀魯迅的作品,很難說其中有多少哲學意味,雖然他的思想是深刻的——所以他的文字才能那麼犀利,總能一針見血——但他的深刻卻大多停留在現實的層面,並不能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這可能是因為魯迅在性情上缺少那種沉思的品質,沉不下心來思考,所以他才會像木心說的那樣——剛開始懷疑,就找到了信仰。
再談一下魯迅的雜文。現在看,魯迅的文學才華並沒有充分展開,他把太多心力浪費在時評雜文上了,這是令人可惜的。倘若他少寫些雜文,多寫些小說,在藝術上無疑會有更大成就。
魯迅的雜文,讀起來很是痛快,寫得又犀利又刻薄又好玩,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但到底不是藝術品。而且他那些雜文許多是帶有攻擊性的,寫這種文章難免會帶著情緒,為求痛快而犀利,因此難免有失之武斷、強詞奪理之處,尤其是後期的一些文章,簡直可以說霸道。所以讀魯迅的雜文,有時也會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