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在中國的歷史上,歷來有俗諺:“富不過三代,窮不出五服”的說法,這也可以被稱為“家族盛衰迴圈定律”。

      三代不用解釋了,祖到孫三代。五服是指同一個高祖的嫡、堂兄弟之間的親戚範圍。在農村經常聽到攀親戚說:“咱倆可是親得很吶,不出五服哩!”是橫向關聯。五服不是指縱向,縱向則謂‘五代’了。

      窮不過五服,五服範疇內不可能家家都窮,除非在中西部極其貧困落後地區!

      三代粒積 一代傾空

      ‘粒積’就是累積的意思;‘傾空’則是花光的意思。‘三代粒積,一代傾空’指的是祖先世代辛苦蓄存累積下來的財產,卻被一代的兒孫給花得一文不剩。

      人在困苦或是初創業的時候,為了生存下去,多半會省吃儉用,想辦法累積財富。因為他們親身體驗到那種艱困的感受,所以更加珍惜地去保留自己所努力的成果。而子孫們卻是一生下來便享有富裕的生活,無法瞭解祖先們創業的艱辛,很容易奢侈,甚至揮霍無度。久而久之,家產就會被花光。所以,古語說:‘富不過三代’。雖是在嘲諷他人的不知節制所造成的落魄;同時也在警惕人們奢侈的下場。

      一說:富不過三代指富人在古代限於衛士條件每代可生三個兒子,第三代有9個孫子。原先爺爺良田千畝。分家後變成每家百畝。放在古代百畝田地已泯然眾人矣(每畝每年產40斤小麥),一年得4000斤小麥。一個人一年要吃400斤小麥(古代幹活多食量大),一家5口人。吃掉2000斤小麥。其餘小麥交稅以及賣掉換生活用品。僅能維持溫飽。遇到災年。活不下去。賣掉土地換糧食。第4代賣掉土地,徹底變成無產階級變成了僱農。窮不過5代。古代男女比例,140:100。有錢人娶好幾個老婆加小妾。窮人娶不到老婆最後斷子絕孫。

      一說:宋代的科舉考試之中,有規定高官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蔭任出仕。比如來說,假如您的父親在宋朝是一品官,那你就直接當四品官,你兒子也直接當七品官,那你的孫子就只能當小官(薪水少)。經過這次迴圈才可以考科舉。所以有富貴不過三代之說。

      以史記"表"中,漢代之分封王侯為例,除了少數劉姓宗室之外(經過七王之亂),很少傳過兩代三代,晚景淒涼族親共戮者眾。以卷二十"西漢列侯列表(功臣侯)(武帝始封)"為例,七十七國中,超過三代,每一代人名和生辰皆清楚者,加上祖先們不是被追封者,幾乎沒有。

      或許你會認為現在中外很多人是官三代,官四代,很多人是富三代,官四代。但是,較之芸芸眾生,仍屬鳳毛麟角者。重要的是,讓自己先成為官一代,富一代吧?!

      在中國的歷史上,歷來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這也可以被稱為“家族盛衰迴圈定律”。對此“定律”的道德解釋是,富家子弟多半是紈褲子弟,是敗家子,其實這並非是普遍真實的。

      因為人力資本的家庭再生產假設更容易得到證實。從繼承製度上對此“定律”進行解釋似乎更加可信:中國傳統的家庭財產繼承製度與歐洲國家有很大不同,也與中國的皇位繼承製完全不同,它不是聚集財產和權力的“長子繼承製”,而是分散財富和權力的“兄弟分家制”。這種“兄弟分家制”的功能類似於現代國家的“遺產稅”,似乎是一種國家的設計,它不允許一個家族的力量無限擴大,可以與皇權和國家抗衡。對於家族的盛衰來說,創業人去世後的“分家”,往往成為產生內隙、內訌和由盛變衰的轉捩點。在一些家族企業悲壯的盛衰史上,我們仍可以看到這一“定律”在起作用。所以,歷來大家族規避和抵禦衰落風險的根本辦法,就是不“分家”,因為“分家”就意味著產權和社會關係的重組。

      所以,富不過三代除了守成不易之外,另外財產的繼承與分家制度亦有極大的關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樁漲房租引發的命案,租客殘忍行兇造成3死2傷已被刑拘,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