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93569205172

    不群,必和君子有關,否則起這樣的名字就沒有意義了。既然和君子有關,必是誤以為孔子《論語》的“君子群而不黨”,必然推匯出“小人黨而不群”,但是孔子沒有說過後一句話,因為不合邏輯。“君子群而不黨”的正確解釋是,君子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是並不以此結黨營私。“群”並非指所有的人群,否則君子就該和結黨營私者也“群”了。“群”是小團體,“黨”也是小團體,區別只在於是否結黨營私,於是“小人黨而不群”就講不通了。君子是搞小團體但是不結黨營私,怎麼可以說搞小團體結黨營私者沒有小團體呢?正因為如此,“不群”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褒義詞:1 超群出眾,不平凡。2 孤傲而不合群。韓信可以說是超群出眾不平凡的,但是韓信和君子與否完全無關。而後期孤傲不合群的屈原,因為違背了孔子對君子“群”的定義,自然也就和君子與否無關。君子是好人,好人未必都是君子,孔子心目中儒家標準的君子應該是有所作為的好人,但是道家標準潔身自好的隱士也未必就不是好人。綜上,金庸《笑傲江湖》嶽不群的“不群”二字和君子無關,因為失去了反諷意義而只能成為一個失敗的名字。——2019年4月13日上午最新思考成果

    “君子群而不黨”出自《論語》,“小人黨而不群”在《論語》的語境中是成立的,但是“不群”本身卻是一個褒義詞,漢典釋義:1 超群出眾,不平凡。《漢書》:“夫唯大雅,卓爾不群。”2 孤傲而不合群。《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因此“小人黨而不群”就有可能產生“小人結黨營私卻又超群出眾、小人結黨營私卻又孤傲不合群”的岐義,有文化的人不說“小人黨而不群”這種既無出處又有岐義的話。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傳統解釋,都說是君子不爭。但是不爭是道家的主張,所謂使民不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如果儒家也是不爭,那麼和道家還有什麼區別?因此儒家的君子必然是有所爭,而有所不爭。

    漢典矜:端莊;莊重。君子矜而不爭——《論語》。什麼叫端莊、莊重?一個餓著肚子,穿得破破爛爛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端莊、莊重的。因此只有滿足了個人的基本物質需求之後,才能在精神修養方面表現出端莊、莊重。

    墨家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儒家是先利己再利他,類似於佛家的自覺覺他。因此孔子這句“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的真實含義是:君子在滿足了基本物質需求之後(矜),就具備了不為自己而爭(不爭),而為他人利益而爭的條件。為他人而爭,但是不為小團體的利益而爭(不黨),而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爭(群)。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儒家“入世、有為”的道德追求,僅僅辨析字面含義,卻不去結合儒家的實際作為,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有蟎蟲要用什麼洗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