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因為嬰幼兒初期的學習,就是習慣性學習。

    嬰幼兒初期的習慣性學習

    嬰兒初期的學習稱為習慣性,今天才兒坊分享關於習慣性的相關知識。

    習慣性:資訊加工和記憶的早期證據

    習慣性是指當同一刺激反覆出現時,我們不再注意它,或不再對其做出反應的過程。它與適應和熟識截然不同,是嬰兒早期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形式,也是記憶發生的重要標誌。習慣化可以被視為透過學習對那些熟悉的、沒有新鮮感的刺激不再感興趣的過程。習慣化在嬰兒出生以前就出現了:當把一個按摩器放在媽媽的腹部,27~36周胎兒的活動最初會變得很活躍,但很快就會停下來(產生習慣化),彷彿他們已經認出振動是一個熟悉的感覺。

    但是我們怎麼排除嬰兒對熟悉的刺激不再做出反應是因為疲勞呢?當嬰兒對某一刺激習慣化之後,還經常會產生去習慣化,也就是說,他們會注意到稍有差異的刺激,甚至做出激烈的反應。去習慣化說明嬰兒的感覺接受器並沒有疲憊,嬰兒確實能夠區別熟悉與不熟悉的刺激。

    習慣化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裡迅速發展。4個月以前的嬰兒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對刺激產生習慣化;而5~10個月的時候,他們可能只需要注視刺激物幾秒鐘,當刺激物在此出現時就能夠認出這是熟悉的事物,並且,他們能夠將這個記憶保持好幾天,甚至幾周時間;10~14個月的某段時間裡,嬰兒不僅能對事物產生習慣化,而且能對相互聯絡的物體產生習慣化。例如,讓嬰兒觀察一個放在顛倒的容器上的玩具,嬰兒將會對這種支撐關係產生習慣化,隨後會很長時間盯著另一種容納關係看——在這種關係結構中,同一個玩具被放在正向放置的相同容器上面。這種快速習慣化及對事物的關係產生習慣化的發展趨勢無疑與大腦皮層感覺區域的成熟有關。隨著嬰兒大腦及感覺的繼續成熟,嬰兒加工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並在這種情況下都能夠察覺到刺激物的各種特徵及其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嬰兒習慣化的速度存在個體差異。一些嬰兒的資訊加工水平非常高,他們能夠迅速識別重複出現的感覺刺激,並且對所經歷的事件的遺忘速度非常慢。而其他嬰兒的資訊加工水平則相對較低,他們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熟悉一個刺激,並且很容易遺忘。這種學習和記憶的早期個體差異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預測能力,6~8個月時便能快速習慣化的嬰兒在2歲時能更快地理解和使用語言,而且在兒童期的智力測驗中,會比習慣化速度慢的同齡兒童得分高很多。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習慣化速度測量的內容包括資訊加工速度、注意、記憶及好奇心,而這些也是智力測驗所測量的複雜心理活動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基礎。

    動物的習慣化

    蜘蛛第一次聽到音叉的聲音時會迅速躲避,次數多了,就不再躲避了。類似蜘蛛這樣,動物受一種訊號的反覆刺激,反應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稱為習慣化。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學習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核輻射物質在太平洋地區可能釋放出來,對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