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問題222

    中國傳統的四大養殖貝類包括牡蠣、縊蟶、蚶類和蛤仔。

    1、牡蠣:牡蠣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蠔的養殖,中國分佈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蠔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牡蠣是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製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也叫蠔或海蠣子。

    2、縊蟶:縊蟶一般指蟶子,蟶子是簾蛤目竹蟶科瓣鰓綱軟體動物的通稱,又稱蟶子皇、聖子、竹蝗、蜻。貝殼長,近柱狀或卵圓形,兩殼相等。中國盛產蟶子,南北沿海多有分佈。蟶子肉可鮮食,也可加工製成蟶乾、蟶油等。中國養殖歷史悠久,以福建、浙江產量最大,並有人工養殖。

    3、蚶類: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 、毛蚶等。毛蚶屬海產經濟貝類。分佈於西太平洋日本、北韓、中國沿岸。在中國,北起鴨綠江,南至廣西都有分佈,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水區資源尤為豐富。生素B12含量較高的食用貝類。

    魁蚶:大型蚶,殼高達 8釐米,長 9釐米,寬 8釐米。殼質堅實且厚,斜卵圓形,極膨脹。左右兩殼近相等。背緣直,兩側呈鈍角,前端及腹面邊緣圓,後端延伸。殼面有放射肋42~48條,以43條者居多。放射肋較扁平,無明顯結節或突起。同心生長輪脈在腹緣略呈鱗片狀。殼面白色,被棕色絨毛狀殼皮,有的肋溝呈黑褐色。殼內麵灰白色,其殼緣有毛、邊緣具齒。

    血蚶學名“泥蚶”。海南人就稱它為血蚶,廣府人稱它為“螄蚶”,潮汕地區的人們則習慣單稱為“蚶”。蚶屬於軟體動物的“瓣鰓類”。它的介殼形狀,作心臟形,兩殼質厚而隆起,左右同形,表面有壟溝,如瓦屋稜,約有三四十條,均由殼嘴而散射。

    毛蚶:成體殼長4-5釐米,殼面膨脹呈卵圓形,兩殼不等,殼頂突出而內卷且偏於前方;殼面放射肋30-44條,肋上顯出方形小結節;鉸合部平直,有齒約50枚;殼面白色,被有褐色絨毛狀表皮。

    4、蛤仔:蛤仔,動物界,屬簾蛤科,具有藥物價值。生活於近河口沿岸和潮間帶淺泥沙灘。蛤仔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蛤仔屬的統稱。中國近海發現有菲律賓蛤仔和雜色蛤仔2種。其生態習性相似,僅外部形態特徵和分佈區稍有差異。

    擴充套件資料:

    1、在人工控制下貝類生長繁殖的生長過程。貝類一般為草食性,主要攝食藻類及有機碎屑等,餌料基礎豐富。河口內灣一帶營養鹽含量高,能生長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徑流及注入的城市汙水中常帶有大量有機質,成為貝類豐富的食物源,是貝類養殖的理想場所。

    2、淺海養殖貝類不需投餌,可養海面遼闊;灘塗養殖一般也不需耗資建立養殖地,放養苗種後一般1~2年即可採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貝類養殖已成為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主要養殖貝類的國家有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及中國等。已養殖的貝類有近百種,主要有牡蠣、貽貝、扇貝、縊蟶、泥蚶、蛤仔、鮑等;也有淡水蚌養殖。

    3、20世紀70年代以後,有些工業化國家在沿岸水域汙染嚴重或缺少淺海灘塗的情況下,利用陸上人工塘試養貝類,依靠投餌和迴圈過濾水系統精養牡蠣,使貝類養殖發展到全人工化階段。此外,貝藻套養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場地及器材,又使兩者產生互利的生態效益,如中國的貽貝或扇貝與海帶套養,褶牡蠣與紫菜套養等,均達到增產目的。馬來西亞實施的對蝦、泥蚶混養,效果也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計程車GPS車輛管理定位監控排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