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珊

    讓學生學會閱讀古詩文

    一、掌握用法和意義多樣的詞

    主要了解這類詞在什麼條件下起什麼作用,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詞語。

    (一)之

    1.第三人陳代詞,用在動詞之後作賓語,相當於“他(們)""她(們)“"它”. 如:聞之,欣然規往。

    2.結構助詞,有三種用法。

    (1)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限制、修飾或同一的偏正關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字。 如: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黔婁之妻有言。

    如果是指同一類的人或事物,那就表示同一性的偏正關係,這種“之”字可譯成“這樣”、“這種”或“這些”。 如:有良田美池之屬。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2)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之成為主謂短語,作句子的一個成分。如;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前人之述備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無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有些複句在第一個分句的主語和謂語中間加入助詞“之”,使句子喪失了獨立性,它就成為複句中的偏句。如: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3)用在表示時間的詞或某些動詞的後面,湊足一個音節,它沒有實際意義。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悵恨久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用在前置賓語之後,如: 何陋之有。

    3.動詞,相當於“去”“到”。如: 輟耕之壟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祠中。

    (二)以

    1.介詞,組成介賓短語,用於動詞前後,有以下幾種用法:

    (1)表示工具,相當於“用”。如: 以刀劈狼首。

    (2)表憑藉,相當於“憑”。如, 不以千里著稱也。

    (3)表原因,相當於“因為”。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4)引進處置的物件,相當於“把”。如: 是以人多以書假餘。投以骨。

    2.連詞,連線兩個動詞(短語),有以下幾種用法。

    (1)表示前一動作是後一動作的方式方法,可以譯為“來”。如: 俯身傾耳以聽。

    (2)表示順接(兩個動作相繼發生),可譯為“就”“然後”等。如: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連線兩個形容詞,表示二者的並列關係,可將整句譯為“又……又……”如:夫夷以近,則遊著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三)其

    1.第三人稱代詞,有兩種用法。

    (1)用於名詞之前作定語,相當於“他(她、它)的”。如: 亦不知其姓也。

    (2)作句中主謂短語的主語,相當於“他(她、它)”,如: 親舊知其如此。不知其能千里也。

    3.指示代詞,相當於“那”。如: 其岸勢如犬牙差互。

    (四)而

    1.連詞,有以下幾種用法。

    (1)用在形容詞之間,表並列關係。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用在動詞之間,表順接(先後)關係,可譯為“就”或“然後”。如: 記之而去。

    (3)用於狀語和動詞之間,表修飾關係。如: 雜然而陳者,太守醉也。

    (4)錶轉折關係。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5)表遞進關係。如: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2.助詞,用於時間詞之後,增加音節,無義.如: 久而乃和。暮而歸。

    (五)於

    1.介詞,組成介賓短語,用於動詞(短語)前後,有幾種用法。

    (1)表示動作發生處所、時間,相當於“在”。如: 飲於河渭。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2)表示動作的起點或趨向,相當於“從”“到”等,如: 雖然,受地於先王。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權其更衣,追肅於宇下。

    (3)引進動作的物件。相當於“向”“對”等。如: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不慼慼於貧賤。

    (4)用在形容詞之後,表比較,相當於“比”。如: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乎”和“於”作為介詞一般可以通用。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二、掌握有特殊作用或表示特定意義的詞

    主要是牢牢記住這些詞各自的作用或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詞語。

    (一)代詞

    1.人稱代詞。表第一人稱的有:我、吾、餘、予。表第二人稱的有:汝、爾。表第三人稱的有:其、之。

    2.指示代詞。表近指的有:此,斯、是、之。表遠指的有:彼、其。

    3.疑問代詞有:誰、孰。“誰”是代人的疑問代詞,“孰”可以代人,也可以代物。何、胡、曷、安、焉等代物,可譯為“什麼|”“為什麼”等。

    (二)常見的否定副詞

    常見的否定副詞有:不、弗、末、毋、勿、莫、非、否等。

    (三)常見的古今異議詞

    常見的古今異義詞有:“兵”字在上古主要指兵器。“池”字主要用來指護城河。“憤”字在上古是憋悶的意思,如“不憤不啟”。“館”字的基本意義是客舍,相當於現代的招待所或賓館。先秦時,“國”字常用來指諸侯的封地。“國”字在上古還有首都的意思。“憐”字的常用意義是愛。“勤”字的基本意義是辛勞、辛苦。“窮”字在古代主要是“極”、“盡”的意思。“去”字上古最常用的意義是“離開”。古代的“勸”是勸勉、奬勵的意思。“樹”字在上古經常用作動詞,是種植、栽種的意思。古代“睡”字的意義比現代要窄,只指坐著打盹兒。古代“走”字的基本意義是“跑”。

    三、掌握詞類的活用

    主要了解哪類詞在什麼條件下活用成哪類詞,活用成什麼用法,活用後該怎麼理解。

    (一)名詞用作動詞

    有些名詞可以作動詞用,在句子裡充當謂語。一個句子裡如果沒有動詞或形容詞,其中有的名詞,就可以講通的時候,這個名詞就可能是作動詞用了。如“腰白玉之環”。

    1.名詞活用為一般用法的動詞

    具體可以從下列幾方面來辨認。

    (1)代詞(通常是“之”)前面的名詞往往作動詞用。如: 試再囊之。

    (2)緊接在副詞(特別是否定副詞)後面的名詞,往往作動詞用。如: 不蔓不枝。百姓敢不簞食壺漿。客初至,不冠不襪。

    (3)當一個名詞用在介賓短語充當的補語前面,句中又沒有別的動詞時,這個名詞往往作動詞用。例如: 相與步於庭。秦伐韓,軍於閼(yù玉)與。

    (4)當一個名詞在能願動詞後面,句中又沒有別的動詞時,這個名詞往往作動詞用。如: 狼不敢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5)一個句子裡有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偏正關係,句中又沒有別的動詞,其中有一個名詞作動詞用。例如: 一狼洞其中。大楚興,陳勝王。皆指目陳勝

    (6)前面有“而”字的方位詞,往往作動詞用。例如: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7)“而”將名詞和動詞連線,構成並列關係,名詞用作動詞。如: 罍而歌者。

    2.名詞活用為使動用法的動詞

    名詞放在賓語的前面,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可譯為“使……成為……”。如: 稍稍賓客其父。縱江東父兄憐而王(wàng旺)我,我何面目見之?

    3.名詞活用為意動用法的動詞

    名詞放在賓語的前面,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可譯為“以……為……”。如: 父利其然也

    (二 )形容詞用作動詞

    句子裡沒有動詞,形容詞和前後名詞不構成主謂關係或修飾關係,形容詞可能用作動詞。

    1.形容詞的活用為一般用法的動詞

    可譯為相應的動詞或短語即可。如: 京中有善口技者。此教我先威眾耳。(大家)苟富貴,無相忘。

    2.形容詞活用使動用法 的動詞

    形容詞放在賓語前面,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具有的性狀,可譯為“使+賓語+形容詞。如: 以樂其志。忿恚尉,令辱之。唐雎不辱使命。

    3.形容詞活用為意動用法的動詞

    形容詞放在賓語前面,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狀,可譯為“以……為……”如: 漁人甚異之。

    形容詞有時用作名詞,在句子裡充當主語和賓語。如:將軍身被(pī,同“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泰。

    (三)動詞的活用

    1.動詞活的使動用法

    主語代表的人或事物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可譯為“主語+使+賓語+動詞”。例如: 且秦滅韓亡魏。項伯殺人,臣活之。

    2.動詞的為動用法

    主語代表的人或事物為了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如: 等死,死國可乎?

    四、掌握構成特殊的結構和句子

    瞭解這些結構或句子構成的條件和表達的意義思。

    (一)常用的固定結構

    1.者字短語

    “者”通常連線在動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性短語之後,組成“者”字結構,和所連線的詞或短語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短語,含有“……的”、“……的人”、“……的事情(東西)”、“……的情況”等意思。如負者歌於塗(tú,同“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所字短語

    結構助詞“所”放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的前面,和這些詞或短語一起組成“所”字結構,成為一個名詞性短語,含有“所……的人”、“所……的事物”的意思。尋向所志,遂迷。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莫如以吾所長,攻其所短。

    (二)名詞作狀語的句子

    動詞前面的名詞,如果把它當作主語在意義上解釋不通,這個名詞就是用作狀語了。有以下幾種作用。

    1.表示比喻。這是拿用作狀語的那個名詞的動態來描繪它所修飾的那個動詞所表示的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像……似的”。 一狼犬坐於前。斗折蛇行。其岸勢犬牙差互。有狼當道,人立而啼。

    2.表示一種態度。這是把動詞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當作狀語用的那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來對待,“象對待……那樣”。例如: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3.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可翻譯為“在……”“從……”。如: 道渴而死。欲隧入以攻其後也。躡(niè聶)足而窗窺之。

    4.表示動作施行時憑藉的工具,可翻譯為“用……”如: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běn本)運於渤海之尾。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5.在動詞前面方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可翻譯為“向……”。如: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6.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翻譯時,將表示時間的詞換成相應的雙音詞即可。如: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7.時、日、月、歲等表示時間的詞作狀語,可譯為“時時、按時”和“每……”“一……比一……。如: 學而時習之。主人日再食。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三)表示判斷句子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不用判斷詞,而是用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句子的謂語後面加語氣詞“也”。例如: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浙江之潮,天下之偉也。

    2.在主語前面加“者”或“也”。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在主語後面加“者”,在謂語後面加“也”。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

    4.在謂語後面加“者也”。如:予謂菊,花中隱逸者也。

    5.“者”“也”都不用,也可以形成判斷句。如:荀卿,趙人。

    5.古代漢語表示否定判斷,是在判斷句的謂語之前加上“非”。如:公非長者。

    古代漢語也常常出現“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常用來作判斷句的主語。如:是吾寶也。

    (四)表示被動句子

    有一些句子,主語是動詞謂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有以下幾種形式。

    1.在動詞前面加表示被動意義的助動詞“見”“為”“被”等。如: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賢能為之用。胥之父兄為戮(lu路)於楚。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àng棒),能無怨乎?

    2.動詞後面加介詞“於”,以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 天下苦秦久矣。(“苦秦”為“苦於秦”之省略)。兵破於陳涉,地奪於劉氏。

    3.用“見……於……”的句式表示被動。如: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4.用“為……所……”的句式表示被動。如: 有敵船為火所焚。是狼為虞人所窘(jiǒng炯),求救於我,我實生之。

    (五)賓語前置的句子

    在一定的情況下,賓語可以移到動詞謂語的前面。

    1.在疑問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疑問代詞,或賓語前面有疑問代詞作定語,這個賓語通常放在動詞的前面。如:計將安出?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宋何罪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

    疑問代詞作賓語,甚至在介賓短語中,它也放到介詞的前面。如:王問:“何以知之?”

    2.在否定句中,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賓語一般放在動詞謂語的前面。如:時人莫之許也。弗之怠。城居者未之知也。

    五、掌握翻譯和賞析古詩詞的方法

    (一)掌握古詩文的今譯方法

    今譯古詩文講究信、達、雅。信,就是譯文要符合原意,不宜差得太多。達,就是語句要通順暢達,

    整段整篇文意連貫,聯絡緊密。雅,就是譯文要雅正嚴謹,符合書面語的風格。

    1.今澤的步驟

    (1)通讀全文,大體弄懂意思,講的什麼人,或什麼事,或什麼道理。

    (2)逐段翻譯。先弄懂段落大意,段意與整篇意思有有聯絡,講的是人的一個側面或事件的一個階段,或道理的一個層面,不可能毫無聯絡,更不能互相矛質。

    (3)逐句翻譯。根據句中詞語的意思(可能與現在的意思不同),聯絡整段意思來思考。如個別詞語意思不明白,可根據段意揣測,說個大概。不能偏離段意太遠。

    2.今譯的具體做法

    (1)換。將原文中的詞語換成今天使用的詞語。

    (2)補。將句中缺少(省略)的詞語補充出來,使語意明確順暢。

    (3)調。調整句中詞語的順序,使句子通順,語氣連貫。

    (4)留。人各、地名、國名、時間、數字或古今同義詞可以原文照寫或將單音詞改為雙音、多音詞即可。

    (5)讀。翻譯完後將譯文通讀一遍,看是是否通順,前後文意思是否連貫一致,如果覺得有遊離全篇意思之外的地方或文意有明顯缺失,可能有地方翻譯有大的錯誤,需從新考慮。

    給古詩文斷句打標點,比今譯還要難,其步驟同今譯 大抵相同,關鍵是要先大抵弄懂全文和各段的意思,然後看這個意思是怎樣一句一句地表達出來的。如果是古詩詞還要考慮詩詞的特點,如行數,每行的字數,對仗,押韻等。

    (二)古詩文詞句的賞析

    古詩詞詞句的賞析,側重於表現手法。主要指出詞句用了什麼手法,這樣用在表現內容、抒發情感和增強感染力等方面發揮了怎樣作用,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等。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綠”由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的動詞,極大地增強了表現力。第一,與“到”“滿”等詞比較,增加了資訊量,除了有“到”“滿”的意思,還展示了春到之後江南大地發生的變化,到處變得一遍碧綠。笫二,更具體,更富有畫面感。一個“綠”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江南大地滿是綠水青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又如李清照的《如夢令》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句中用了反覆和反詰等手法,鮮明地展示了詞人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表現了詞人對卷簾人不合實際的回答的強烈不滿,更抒發了她對風吹花落,好景不在的極度傷感;對家破國亡,夫去妻單,顛沛流離,孤苦無依

    的處境的強烈不滿。詞句具有極強的衝擊力,感人肺腑,令人扼腕。

    (三)整首詩詞的賞析

    1.從內容方面賞析

    (1)刻劃人物為主的詩詞,先指出詩詞塑造了一個具有什麼性格(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氣質風骨等)的人物形象,然後抓住重要詞句,具體說明從哪些方面刻畫了人物的性格,最後總說,人物形象豐滿,性格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描繪景物為主的詩詞,先指出詩詞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畫,然後具體說明詩詞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景物特點的,最後總說,景物描寫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賞心悅目。

    (3)抒發感情為主的詩詞,先指出詩詞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然後具體分析是從哪些側面來表達感情的,最後總說,詩詞表達的感情真真切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2.從表現手法方面賞析

    (1)工筆白描。指出詩人用質補的的語言,細膩地描繪人物、景物、情感等,使形象顯得真實具體,親切感人。

    (2)濃墨渲染。指出詩人用濃重的筆墨和多樣的表現方法,從多方面來描繪形象,使之栩栩如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側面烘托。指出詩詞從哪些側面和透過哪些事物來突出什麼人或物的什麼特點或心情,使其鮮明突出。

    (4)反面襯托。指出詩詞是用哪種相反的事物來突現此事物的某一特點的,從而使這特點刻劃得入木三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對此鮮明將哪兩種事物進行對比,使人或事物的特點,形成強烈反差,給人的極大的震撼。

    (6)動靜結合。指出透過寫動態和靜態,從多方面表現了事物的特點。

    (7)虛實交融。指出詩詞既描繪現實的事物,又虛構想象的景象,豐富了內容,強化了感情。

    3.從修飾手法方面賞析

    主要分析詩詞用了哪些修釋法,各自起到什麼作用。

    (1)比喻。指出詩詞用什麼比什麼,使形象的特點顯得具體形象,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2)擬人。指出詩詞把什麼當作人來描寫,使形象更生動,更親切感人。

    (3)誇張。指出詩詞把什麼加以誇大,因而突出了形象的什麼特點,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4)對仗。指出哪幾行詩句用了對仗,不僅描繪了人或事物的特點,而且讓詩詞顯得節奏整齊,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5)排比。指出哪些句子用了排比,表現了事物的那些特點,表達了什麼樣表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也可以把內容和表現方法結合起來賞析。

    示例:

    1.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這首詞用濃墨重彩從多方面塑造了太守這個愛國老英雄的藝術形象。上片主要是敘事,下片著重抒情言志。敘事為抒情言志做鋪墊,抒情言志拓展深化了敘事。敘事部分著力刻畫人物外表:外貌——攜帶獵犬獵鷹,穿戴錦帽皮衣,英姿勃勃,威風凜凜。行動——千騎捲過平岡,準備親自射殺虎狼,氣勢如虹,所向披靡。抒情部分著重寫內心:心胸更開闊,膽氣更豪壯,雖然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仍然期盼殺敵報國,建功立業。老當益壯,壯志不已。老英雄的形象栩栩如生,歷歷在目。 長短句交錯,誇張的合理使用,典故的巧妙穿插,強化了人物形象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情懷,又凸顯了詞作的豪放風格。

    2.李清照《憶江南》賞析

    詞作以簡潔質樸的筆觸,抒發了詞人悽苦憂傷的真實感情。上片寫外在:夜幕降臨,風住花落,滿目淒涼。環境描寫烘托出人物淒涼的內心世界。接下來,透過人與物的對比,勾畫了詞人生世的不幸,家破國亡,賢夫早逝,幸福生活煙消雲散,一去不返。觸景傷情,肝腸寸斷,痛不欲生。下片寫內心:聽說雙溪春色如畫,本想前去泛舟散心,然而,好興致瞬間消逝,無限憂愁湧上心頭。最後,發揮想象,化虛為實,以誇張手法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憂愁轉化為可以車裝船載的實體,凸顯了主人公愁重愁深。問君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真真切切,感人至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群出現大量呼吸困難的雞,鼻子堵了,有鼻涕,有的眼睛腫了,眼睛還流水,請問這是什麼情況?感冒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