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利(Bentley)於1920年建立了自己的汽車公司,開始設計製造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運動車。1931年由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將本特利公司買下了。兼併後的本特利公司也生產豪華轎車。“羅爾斯-羅伊斯”和“本特利”兩個車名實際上似乎同一種車,只不過根據不同的使用者將兩中車做得各有特色,魅力不同而已。本特利轎車是為了滿足富有的年輕人,追求高速駕駛、尋求刺激的需要。 天才工程師沃爾特·歐文·本特利先生的賽車情結締造了賓利品牌。極盡奢華的內飾 和精良的手工製造工藝,確立了賓利與勞斯萊斯同樣的超豪華皇家風範,但是賓利更注重車的運動性,賓利車強健的體魄和矯健的身法足以證明這一點。正是這樣的氣質讓賓利脫離了萊斯萊斯的框架,以“皇家運動員”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車壇。 從1912年成立到1924年勒亡賽道上的所向披靡,再到上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瀕臨倒閉而併入勞斯萊斯,直到1998年被大眾收購,賓利飽經磨礪,但是每一輛賓利車卻都有著傳奇的經歷。 1921年,賓利出品了功率85馬力,車速高達128公里的3升車型,這是當時最快的量產汽車。這一車型被認為是當時車壇極具創新意識的產品,並且開創了效能車這一概念。這款3升車打破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耐力和速度記錄,後來,其衍生車型還為賓利歷史性地一舉奪下1924年、1927年、1928年、1929年和1930年5年勒亡24小時耐力賽冠軍,賓利從此名揚天下。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財政危機而瀕臨倒閉的賓利成為勞斯萊斯旗下的一個品牌。1933年,第1輛由賓利設計,由勞斯萊斯負責生產的賓利汽車面世,命名為“3.5升”。這款車明顯帶有勞斯萊斯的風格,在造型上是30年代非常流行的款式,但運動效能並不出色。可是對於一度消沉後重現江湖的賓利來說,這已經算是成功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賓利迎戰了新的發展機遇。1946年,賓利生產的MK6的左置方向盤車型問世,這是賓利出品的第1款左置方向盤車型,預示著賓利已經將眼光投向了國外市場。 1952年,採用勞斯萊斯“銀雲”車身,配備4.9升發動機及自動變速箱的S型轎車上市,很快便取代了R型車,成為賓利新的主力車型。 1965年出品的T系列雖然採用了勞斯萊斯“銀影”的一體式車身,但是在動力系統、懸掛系統及剎車系統上都有了很大改進。 到1970年,T系列車型開始使用6.75升的V8缸發動機。80年代T型車的換型以及渦輪增壓系統的引進,給賓利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進入90年代,賓利的車型更加豐富。其中以1991年全新設計的雙門跑車ContinentalR最為引人注目。這使賓利脫離了多年來勞斯萊斯臃腫的造型,也使其運動精神光大。 ContinentalT是賓利與大眾合併前的最後一款車型。這款車採用高效能渦輪增壓發動機,由倫敦久負盛名的車身製造商穆萊納(Mulliner)製造,車型上還添加了“個人特別版”(PersonalCommission)字樣,以凸顯其尊貴氣質,這些再一次向世人顯示了賓利的王者風範。 1998年,賓利被大眾公司收購,一度有人擔心賓利的形象會被改變,但後來推出的雅緻RedLabel完全消除了人們的顧慮,德華人並沒有改變賓利,賓利的英國皇家血統仍然純正。我們相信,在大眾的品牌旗幟下,賓利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典!
賓利(Bentley)於1920年建立了自己的汽車公司,開始設計製造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運動車。1931年由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將本特利公司買下了。兼併後的本特利公司也生產豪華轎車。“羅爾斯-羅伊斯”和“本特利”兩個車名實際上似乎同一種車,只不過根據不同的使用者將兩中車做得各有特色,魅力不同而已。本特利轎車是為了滿足富有的年輕人,追求高速駕駛、尋求刺激的需要。 天才工程師沃爾特·歐文·本特利先生的賽車情結締造了賓利品牌。極盡奢華的內飾 和精良的手工製造工藝,確立了賓利與勞斯萊斯同樣的超豪華皇家風範,但是賓利更注重車的運動性,賓利車強健的體魄和矯健的身法足以證明這一點。正是這樣的氣質讓賓利脫離了萊斯萊斯的框架,以“皇家運動員”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車壇。 從1912年成立到1924年勒亡賽道上的所向披靡,再到上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瀕臨倒閉而併入勞斯萊斯,直到1998年被大眾收購,賓利飽經磨礪,但是每一輛賓利車卻都有著傳奇的經歷。 1921年,賓利出品了功率85馬力,車速高達128公里的3升車型,這是當時最快的量產汽車。這一車型被認為是當時車壇極具創新意識的產品,並且開創了效能車這一概念。這款3升車打破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耐力和速度記錄,後來,其衍生車型還為賓利歷史性地一舉奪下1924年、1927年、1928年、1929年和1930年5年勒亡24小時耐力賽冠軍,賓利從此名揚天下。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財政危機而瀕臨倒閉的賓利成為勞斯萊斯旗下的一個品牌。1933年,第1輛由賓利設計,由勞斯萊斯負責生產的賓利汽車面世,命名為“3.5升”。這款車明顯帶有勞斯萊斯的風格,在造型上是30年代非常流行的款式,但運動效能並不出色。可是對於一度消沉後重現江湖的賓利來說,這已經算是成功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賓利迎戰了新的發展機遇。1946年,賓利生產的MK6的左置方向盤車型問世,這是賓利出品的第1款左置方向盤車型,預示著賓利已經將眼光投向了國外市場。 1952年,採用勞斯萊斯“銀雲”車身,配備4.9升發動機及自動變速箱的S型轎車上市,很快便取代了R型車,成為賓利新的主力車型。 1965年出品的T系列雖然採用了勞斯萊斯“銀影”的一體式車身,但是在動力系統、懸掛系統及剎車系統上都有了很大改進。 到1970年,T系列車型開始使用6.75升的V8缸發動機。80年代T型車的換型以及渦輪增壓系統的引進,給賓利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進入90年代,賓利的車型更加豐富。其中以1991年全新設計的雙門跑車ContinentalR最為引人注目。這使賓利脫離了多年來勞斯萊斯臃腫的造型,也使其運動精神光大。 ContinentalT是賓利與大眾合併前的最後一款車型。這款車採用高效能渦輪增壓發動機,由倫敦久負盛名的車身製造商穆萊納(Mulliner)製造,車型上還添加了“個人特別版”(PersonalCommission)字樣,以凸顯其尊貴氣質,這些再一次向世人顯示了賓利的王者風範。 1998年,賓利被大眾公司收購,一度有人擔心賓利的形象會被改變,但後來推出的雅緻RedLabel完全消除了人們的顧慮,德華人並沒有改變賓利,賓利的英國皇家血統仍然純正。我們相信,在大眾的品牌旗幟下,賓利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