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羊頭山位於高平市神農鎮,這裡不僅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也是“精衛填海”經典傳說故事的發生地。除此之外,羊頭山山高林密,景色也十分迷人,“羊頭夕照”是有名的高平古八景之一。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展示了羊頭山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本期《激情山水遊》就帶你走進羊頭山。  來到羊頭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氣勢恢宏的祭祀廣場和神農廟。它們依山勢而建,北高南低。周圍群山環繞,翠木叢生,耳邊不時傳來百鳥的啁啾聲,更增添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息。  整個祭祀廣場為南北走向,南北長90米,東西寬50米,寓意為“九五之尊”。廣場由三個圓形平臺構成,炎帝雕像就矗立在第一個圓形平臺內。炎帝神農是人類從遊牧時期向農耕時期過渡的一代始祖,所以我們後人將他塑成了牛首人身像。  圍繞著炎帝雕像周邊的,是十二根直徑為1.2米,高9米的圖騰柱。這十二根柱子代表著十二個生肖,象徵著炎黃子孫世代繁衍不息。整個圓柱上的圖案都是以史料為依據,加以提煉融合的,從而體現了炎帝精神,傳播了炎帝文化。  離開祭祀廣場,沿著石階繼續向上走。這裡被稱為故道區,兩邊的水流叫故道不流。水流潺潺作響,源源不斷地向下流去。  上到石階頂上,莊嚴巍峨的神農廟赫然出現在眼前。  神農廟分為上下兩院。走入下院,正殿上方刻著“炎帝殿”的字樣,大殿裡供奉著炎帝神農氏的塑像。由於炎帝開創了農耕文化,墊定了以農立國的基礎,所以被世人尊稱為神農氏。殿前左右兩邊刻著一幅對聯,記載著炎帝對後人的豐功偉績。  上聯是嘗百草 替羶腥 羊頭山下立耒耜 文明肇緒神農氏,下聯是教蠶桑 調藥石 丹朱嶺前開日中 新火傳庚華夏族。這副對聯裡面隱含著炎帝的十大功德。也就是說在上古時期咱們的遠古先民都是以遊牧,茹毛飲血為生的,所以他們當時只能靠捕魚、狩獵和採集一些野生果實來為生,可是炎帝這個時代呢因為大地上的人口越來越多,飛禽走獸越來越少,人們捕獲不到獵物只好餓肚子。餓肚子不說,有的人遇到生瘡害病就更沒轍了,只有硬撐,很多人硬撐不下去就白白地搭上了性命。這種種疾苦炎帝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苦思冥想就想出要自己親自去嘗百草,後來炎帝就踏著我們羊頭山的山山嶺嶺,嚐出了五穀,以後就解決了咱們的飢餓問題。那麼既然有了糧食就得有農業工具,後來炎帝又發明了耒耜,它就相當於咱們現在農業工具其中的一種犁地的犁。它的發明和使用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了新的發展時期。後來炎帝還教人們栽桑種麻,用蠶絲麻線織成布帛,做成衣服。那時吃飯的時候用石片吃,後來炎帝又發明了陶器——碗,他還創立了日中為市,首闢市場,開創了商業和貿易的先河,也發明了五鉉琴為演奏音樂,方便了人們的閒瑕生活。這些功德都是炎帝在羊頭山上開始並且完成的。大殿前的這方水池叫神農洗藥池,也叫研藥池,是當年炎帝採藥歸來,在這兒分藥、洗藥、研究藥材的地方,相傳炎帝踏遍了羊頭山的山山嶺嶺,才嚐出了三百多種中草藥可以治病,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就將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藥學志著命名為《神農本草經》。  在神農廟裡還有一塊鎮殿之寶,那就是唐碑。  這塊碑是武則天唐天授二年重修清化寺時立的,上面記載了炎帝在羊頭山上的豐功偉績,還註明了羊頭山是第一代炎帝軌公的兒子柱的出生地,並且還記載了炎帝陵的地理位置,建築規模。上面的字跡已經風化太嚴重,模糊不清了,但上面依稀可辨看出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等等記載。  在神農廟的上院裡完好地儲存著一院唐代的建築,院子中央是一座舍利塔,說明了當時這裡主要是宣揚佛教文化的地方。  沿著山中的石階繼續上行,兩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遮天敝日,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走在山路上,感覺也非常涼爽。  上山不多長時間,就看到了“北魏石窟”的指示牌。順著箭頭的指向,我們來到了石窟群前面。  這個石窟大都是北魏的,也有北齊的,也有隋唐的,大都是砂石雕刻,規模比較小,位置比較分散。現在咱們看到的這個石窟它是唐代的,隋唐時代的,它裡面的規模比較小,在半圓形的石窟裡面,雕的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兩位天王,這個佛呢坐在蓮座上,蓮座下面是兩位供養人,這兩位天王身披盔甲,腳踏鬼魃,手持兵器,是保護裡面的,這個是隋唐時代的。  它是最早也就是咱們的寺廟最早起源於石窟的。也就是剛開始呢和尚在裡面坐禪修煉,每當颳風下雨的時候呢,往上面弄個雨搭,相當於遮風蔽雨用的,上面那個小方孔,起這個作用的。過高平,發現了羊頭山的炎帝文化,於是抽調工匠,在這裡就地利用巨石雕鑿石窟,工程浩大,歷經了八十多年。後來在北齊,隋唐時期,陸陸續續又建造了一些石窟。據估計,羊頭山上的石窟總共有40多處,如今儲存完好的有9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週期有哪些種類?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