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房哥肚雜貨鋪
-
2 # 五行缺瞌睡
有一種造反叫做被逼無奈。歷史上的例子從民間百姓到王侯將相都有。
三國演義中魏延也是一個。諸葛亮的聰明是內政,軍事未必,北伐即是例證。諸葛亮敬業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有了所謂事無鉅細,鞠躬盡瘁。但這樣的缺點就是不放權,一言堂。每一次魏延提出與他不同的北伐策略都會被他認為是挑戰權威。次數多了,就成了所謂的“反骨”。而魏延,作為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每一次受打壓如果一點脾氣都沒有,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大將。正因如此,我認為魏延是被逼無奈。至於馬岱偷襲,更顯示了諸葛的算計,而不是寬容用人。這一點,曹操高明的多。也因此麾下戰將謀士如雲,而不不像蜀漢問靠諸葛武仗關張。
-
3 # 四川達州人
我不認為魏延要造反。
反而,這應該是荊州人之間的內部爭奪。
劉備集團最大的特色就是,荊襄士族+東州士合作壓制益州本地世家。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國策,劉備如此,諸葛亮劉禪也都是如此執行。
魏延是荊州小世家出身的武人,也是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在蜀漢政權中就屬於很尷尬的存在,既不算劉備的原從系,也不是早期來蜀的東州集團,而作為籍貫荊州的外來戶卻又不屬於諸葛亮為首的荊襄集團。
諸葛亮死後,原本該是資歷、戰功、職位、爵位最高的魏延來做臨時代理人。但諸葛亮就是不喜歡魏延,將代理人交給看不起魏延的楊儀。
實際這是諸葛亮設好的局,私下向劉撣推薦蔣琬做政治接班人,姜維做軍事接班人,名義上卻讓楊儀出頭去和魏延來爭奪一個臨時代理人的職務。
最終也如諸葛亮策劃的那樣,楊儀幹掉魏延,卻對只擔任中軍師不滿,然後劉撣順手就將楊儀廢黜,蔣琬姜維分別上位。
所以,作為外來戶,魏延不可能造反,實是想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落到一個家族傾覆的可悲下場。
-
4 # 曙光即將來臨
我認為魏延不會謀反。他只想在諸葛亮死後繼續進行北伐。
魏延要造反只是諸葛亮的危言聳聽。他想殺魏延不是因為魏延真的會謀反。魏延在北伐時期一直提供各種意見給諸葛亮,但是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計謀都過於冒險,不願意採納。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不輕易涉險。恰恰魏延喜歡出奇兵。
諸葛亮害怕自己死後,魏延身為大將軍不退兵漢中,而繼續北伐,又沒有人能制止。故而說他會造反將魏延殺掉。
其實魏延並無反心,他一心想為蜀國吞併曹魏。只是諸葛亮擔心魏延兵敗會導致蜀國的滅亡,才安個謀反的罪名給他。
-
5 # 皇天后土金生水起
可以肯定,魏延不是要造反。諸葛亮死時下令楊儀帶兵撤回漢中,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在當時形勢下,以魏延在蜀國的勢力和威望還不足以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因此魏延若要謀反只可能向北投靠魏國,但事實上魏延是帶兵向南行的。
他搶到楊儀前面撤退,並沿路燒燬歸路,逼楊儀停止撤退,並揚言要接過兵權繼續帶兵北伐。當時魏延和楊儀都派人給劉禪送信說對方要造反,劉禪徵求了蔣琬和董允的意見,決定相信楊儀的話並派人追殺魏延。陷入困境的魏延最後被楊儀派出的馬岱殺死。當魏延腦袋被送到楊儀手中時,楊儀把魏延的腦袋扔到地上用腳踩,回到成都楊儀又滅了魏延滿門。從這裡可以看出,魏延造反案實質上是魏延和楊儀之間的內訌。魏延和楊儀的仇恨由來已久,並愈演愈烈,在當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諸葛亮死時命令楊儀領兵,令魏延非常不滿 ,認為諸葛亮死後自己就是蜀國軍界第一人,軍隊理應由自己帶領。於是拒不執行斷後的任務,追上楊儀意圖奪取兵權。而當時幾乎所有蜀國官員都不站在魏延一邊,導致魏延爭權失敗而被殺。魏延謀反案純屬蜀漢內訌,楊儀因一己之私令蜀國失去一員才能出眾的大將,令人氣憤。魏延死後,楊儀也因為不滿朝廷的任命屢發牢騷,後來因被朝廷發配邊疆而自殺。所以,這件內訌最終以兩敗俱傷告終,其結局令人唏噓感嘆。
-
6 # 爾朱少帥
魏延是被諸葛村夫為首的蜀漢文管集團給陰了一把害慘的,魏延根本沒有造反。
魏延此人有勇有謀,關鍵是敢於兵出險招,奇兵致勝。但是魏延此人的性格傲嬌,自視甚高,不太合群,這點跟關羽還有點相似。魏延屬於劉備集團的元老骨幹,戰功顯赫,在劉備心中的分量不比關張低。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年鎮守荊州的封疆大吏位置給了關羽,在任命漢中太守時,大家都以為會在五將上將中選一個時,劉備將這個封疆大吏的位置給了魏延。魏延說了,曹操起全國之兵來攻打的話,我給你守住漢中;曹操派十萬大軍來攻的話,我就讓他們有來無回。魏延說到做到,做漢中太守期間,漢中穩如泰山。
當年諸葛亮北伐,魏延就屢次想要分兵奇襲,可惜與諸葛亮穩紮穩打的思路不符,受到諸葛亮的打壓。倘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得以實施,蜀漢會不會拿下長安,進而據函谷關而窺探中原呢?我看可能性很大,“子午谷奇謀”與劉邦、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諸葛亮連五千兵馬都不敢賭,魄力不夠啊,就是差距!所以諸葛村夫只是“伏龍”,而劉邦是“真龍”。
魏延之死,就是諸葛村夫的陰招。他死前,前腳讓魏延代行他的丞相權利,後腳就讓楊儀、費禕、姜維執行自己的命令。本來魏延就與楊儀等人不和,魏延是代理丞相,要發號施令,楊儀、姜維卻以老丞相的意願“雞毛當令箭”,雙方必然起衝突。
這不,一通火拼,本質上就是派系鬥爭,魏延敗北,卻被背了一個謀反的黑鍋。可惜一代奇才就此殞命,真要造反的話直接待在漢中,等著投降曹家就OK了,何必跑回益州啊?
-
7 # 初心如舊
魏延是否要造反?
魏延的相貌,性格,武藝等與關羽有點相似,比如面如重棗,驕傲,武藝高強等。但他的資歷,地位沒法與關羽比肩。在早期,五虎將把魏延的武力壓制,魏延自己也識趣,相安無事。到三國後期,只有諸葛亮的資歷,威望對魏延有震懾力。由於諸葛亮的謹慎性格,蜀國的實際情況,子午谷之計被擱置,魏延心中不服,但還是盡職盡責。諸葛亮一死,魏延的狂妄自大,立時顯露。加之接替指揮的楊儀,與魏延本就有很深矛盾,因此,就有了一系列反常行為。看三國志.魏延傳: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遂夷延三族……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
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叛亂】
這裡說,魏延的死,並不是馬岱混入魏延軍中,用偷襲方式斬殺(這說明也肯定不是諸葛亮的死前安排)。而是因為魏延部下,聽了何平的斥責,覺得魏延理虧,都逃散了,馬岱領兵追殺,最後斬首魏延。至於說魏延武藝要強於馬岱,為啥馬岱還能殺掉魏延?那是把個人武力誇大了。在冷兵器對決中,個人武力實際是不能對抗群毆的。比如,典型的典韋許褚等六對一斗呂布等。
如果說這是小說故事,不足為憑,那霸王烏江自刎,就很能說明問題。陳壽先生說的很清楚,魏延不往北拒敵,而向南,是想殺掉楊儀,加之魏延平時不合群,有議論說可能接替諸葛亮,連蔣琬都帶著宿衛營,從成都趕了過來,實際並不是魏延真造反。但魏延燒絕棧道,截堵大軍這些行為,確實過火了。自己一時任性,連帶兒子都遭殃,太不值了(4:04)
-
8 # 勇在心田
謝邀!魏延是在諸葛亮死後,退軍蜀中,半路被馬貸偷襲斬殺的,他是劉備一直比較看重的一員大將,曾鎮守漢中十年,善出奇謀,曾建議諸葛亮兵出子午直取關中,如果,諸葛亮聽了魏延的建議,也許蜀國的情形又不一樣了,但諸葛亮一生謹慎,沒有采納魏延的提議,後又與長史楊儀關係不和,所以,我認為魏延是不會造反的,這完全足蜀國的一些官吏對魏延的報復,將造反的帽子扣在了他的身上。這也是蜀國後來越來越弱的原因,內部腐朽。總之,魏延是不會造反的,他一心只想為蜀國領兵北伐,卻成為了政敵的藉口,將之斬殺了,可憐一代名將,就這麼冤死了!
-
9 # 逆水裡的魚
魏延字文長,三國後期蜀國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一說到魏延就知道他早晚必反,因為《三國演義》對於魏延造反的情節寫得也比較詳細,最後被馬岱斬殺!
這個情節是出自《三國演義》這部文學小說裡!對於我所瞭解的一些知識,我認為不足以證明魏延當初有造反的心裡!雖然魏延曾經有獻計諸葛奇襲子午谷,諸葛沒有同意,心中有些不滿!有時擅自行動,難免會讓人懷疑有造反之心!對於魏延謀反,也只是懷疑而已並沒有過硬的證據,如果魏延要造反,當初他被王平打敗,直接北上投奔司馬懿豈不是更好,而他是往漢中逃跑這也能夠說明魏延沒想造反!
根據記載,諸葛亮託付兵權的物件是魏延,而楊儀與魏延原本不和,擔心魏延手握軍權是會對自己下手,所以造謠魏延要北上投敵,就發兵攻打魏延,魏延擔心接戰後難以說清,所以逃避不戰,最後被殺害!所以我認為魏延當初沒有要造反,心中不滿還是有的!(個人觀點)
-
10 # 歷史簡單說
魏延沒有造反之心,但是確實卻有造反之實。那我們來看看魏延當時都做了哪些事情。
我們知道,在諸葛亮的時候,魏延就不怎麼服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打仗過於小心,所以經常找諸葛亮分後自己打,比如最出名的那就是子午谷奇謀,但是蜀軍本來人就不多,這樣一分兵,那麼勢必分削弱蜀軍的戰鬥力。
另外諸葛亮打仗比較習慣穩紮穩打,不會去涉險,自然是不會答應魏延的請求了。那麼在諸葛亮臨死之前,他是知道魏延可能不會聽命的,所以秘密召開了沒有魏延參加的會議,參與人員有,楊儀,費禕,姜維。
就退軍問題做了兩個安排,一個是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另外一個是,如果魏延不肯斷後,大軍就自己撤走,不要管魏延了。那麼從這個退軍安排,可以看出,諸葛亮就有考慮到魏延很有可能不退軍的可能。
果然,魏延認為諸葛亮死了之後,北伐的事情可以由他來接任,不需要退軍,讓丞相府的人回去即可。那我們來看看魏延都做了哪些造反的事情。
一,不聽諸葛遺命,不肯退軍,也不肯為大軍斷後,後來知道大軍要撤的時候,在大軍未動的情況下,提前撤軍。
二,撤軍的時候,把大軍歸路的棧道給燒燬了,讓大軍只能另闢山路,這樣是置大軍於危險之中,要是魏軍追擊,後果就很嚴重。
三,搶先在南谷口擺好陣式,攻擊大軍部隊,只不過,被王平的一句話,丞相屍骨未寒,你們怎敢如何?魏延的軍士都知道是魏延錯了,所以都散掉了。
四,與楊儀互表叛逆,當然結果就是朝中的蔣琬與董允認為楊儀是不會叛的,叛的是魏延。
客觀的說,魏延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自視過高,還有與楊儀的矛盾十分之深,他的行為是為了殺楊儀等人,但是也明顯這是造反行動了。所以,魏延造反,這個是很明確的事實。
回覆列表
魏延不是要造反,是諸葛亮太過於打壓魏延。假如諸葛亮在北伐時期算主帥,魏延就是副帥的職務。但是諸葛亮的所作所為已經犯下了用兵的大忌,屬於窮兵黷武,並且獨斷專行。假如當時採納一些魏延的建議也不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