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柏林6月2日電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德國《明鏡》週刊採訪時表示,如果伊朗攻擊以色列,北約不會給予以色列軍事援助。
8
回覆列表
  • 1 # 國際觀察員

    表示在中東問題上,歐洲和美國的利益並不一致。

    以色列和伊朗開戰,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中東越亂,美國越可以從中斡旋,獲得最大的石油利益,還可以打破俄羅斯、伊朗和敘利亞的戰略聯盟,擊破其繞開美國建立歐亞貿易大通道的企圖。

    但對於歐洲各國,可是大大的不利:

    (1)伊核協議後,英法德在伊朗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若以色列和伊朗懟上,之前的投資會打了水漂,損失巨大。

    (2)中東若亂,會有大量的難民湧去歐洲。當年的羅馬帝國就是被大量日耳曼難民坑死了(匈奴人阿提拉的"黃禍"),當今的歐洲各國也已經很危險。

    近日,歐盟正處於和美國"鬧分手"的時期,兩家不但大打貿易戰,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公開懟美國"歐洲應該替代美國成為世界的領導者",歐洲各國該已在北約內部的投票中投了美國反對票。看來以後美國很多事不但要繞開聯合國,還要繞開北約了。

  • 2 # 顏二哥有言23

    北約組織秘書長公開宣稱不會在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中幫助以色列。這毫無奇怪!因為以色列不屬於北約成員國,不實用於北約組織的第五條款。即對組織任何成員國的攻擊就意味著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北約組織有責任和義務予以支援。也就是說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是在北約組織的責任之外。從歷史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多次重大沖突中,北約都沒有參與支援以色列就可見一斑。但是,值得提到的是北約組織的條款並沒有阻止北約組織成員國以自己國家的名義單獨出面支援以色列。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和英國在歷史上的數次中東戰爭中都給予以色列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支援。其實,北約組織秘書長所謂的北約不支援以色列的表達對以色列毫無影響。因為以色列有足夠的實力對抗伊朗的任何攻擊。加上作為北約組織的大哥大的美國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援。以色列更加不用擔心伊朗的威脅。也就是說北約組織秘書長此時此刻站出來重複這一眾所周知的北約條款,毫無實際意義所言。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他是在什麼背景下,懷有什麼動機說這樣的話?猜測是回答記者的提問而作出的官腔回答吧?!如果是,那簡直是了無新意了!

  • 3 # 奮鬥94697

    北約成員國大多數是歐洲,這些國家都有伊斯蘭教,如果幫以色列就等於幫助了他們的敵人,會造成歐洲混亂,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 4 # 手機使用者3653470941

    看什麼看有什麼好看的,是人都看不下去了。一個巨人被人打掉右手什麼感覺?左手在亞洲也快掉到太平洋了,小袋獸又算得了什麼。

  • 5 # 宏偉42115886

    暴露幾個問題

    1在特朗普的北約過時論點背後,歐洲軍事防務問題實際上出現了一定的隱患。英法德主要歐洲國家實際上是高度依賴美國軍事保障本國國家安全。因此,在以色列作為代理人戰爭替美國出頭時極度憂慮被拖入亂局。

    2北約,歐盟,歐元,時下已經是扯不清,道不明,理還亂的局面。無論是貿易戰大棒,還是耶路撒冷遷館都極為明顯的釋放了美國搞亂歐洲搞亂中東挑起爭端的動向。避免以色列過激的行為是歐洲當務之急。

    3脫歐浪潮和民粹氾濫導致歐洲面臨嚴峻的碎裂趨勢。英國的事實脫離,義大利的脫離會導致德奧地利合併成為可能,德法同盟進一步緊密,歐洲將會走向以德法奧為代表,英,義大利,西班牙為代表的對立陣營。考研德法的時候到了。

    4時機成熟以庫爾德建國為切入點的打擊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陰謀會被美國沙特以色列推進到明處。同步搞亂中東和歐盟。因此看住以色列和沙特是歐洲和北約的必考題。

  • 6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伊朗抓住機會將自己的勢力擴充套件到了敘利亞。截至目前,由伊朗支援的在敘武裝人員已經接近10萬之眾,不僅為巴沙爾政權穩定局勢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對以色列產生了直接的威脅。以色列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一直對伊朗在敘軍事目標進行打擊。自美英法對敘利亞發動巡航導彈打擊、尤其是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以色列在得到美國明顯背書的情況下,加大了對伊朗目標的打擊力度。據以色列官方媒體報道,以色列對伊朗在敘的90%的目標進行了打擊。以伊局勢驟然緊張,兩國一度瀕臨正面戰爭。

    而昨天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再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伊朗攻擊以色列,北約不會給予以色列軍事援助,其中意味,頗值得揣測。對於北約秘書長的如此表態,筆者有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1、從規則上來說,北約確實沒有義務在以色列遭到軍事打擊時援助以色列,無論攻擊方是誰。以色列雖然是美國在中東的頭號盟友,但是它不是北約成員國,只是北約夥伴國而已。北約是一個集體自衛組織,其核心的集體防禦原則不適用於以色列。規則上如此,實際情況中也是如此。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數次戰爭中,即便是阿拉伯國家主動進攻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北約也從來沒有對以色列進行公開的軍事援助。

    2、在中東問題上,歐盟與美國有明顯的分歧,尤其是伊朗問題上。特朗普上臺以來的“美國優先”原則使得美國、歐盟在一些國際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突出表現在伊朗核協議上。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遭到歐盟的反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親自在白宮內勸說特朗普不要退出,但是特朗普在雙方會見後直截了當的宣佈退出,一點都不給馬克龍面子。歐美在國際重大問題上出現如此大的分歧很罕見。與美國不同,歐洲在伊朗擁有廣泛的經濟利益,尤其是法國和德國。法國的石油公司道達爾在伊朗最大的油田專案上擁有30%的股權,而且在簽署《伊朗核協議》後歐洲空客公司與伊朗達成了100架客機的銷售合同。如今,這些價值數百億歐元的大合同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成了廢紙,歐洲的經濟利益遭到巨大損失。而最近,美國和歐盟甚至也爆發了貿易戰,捎帶著加拿大也遭了秧。在“美國優先”的政策下,美歐的裂痕還有加大的趨勢。

    據稱,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在伊朗最大油田30%的股權將轉讓給中石油......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最大的贏家是誰呢?

    3、伊朗目前的彈道導彈雖然打不到美國,但是能打到歐洲啊。由於美國在伊朗沒有什麼核心利益,伊朗目前也沒有威脅到美國安全的可靠軍事手段,所以特朗普在伊朗問題上表現的咄咄逼人。這跟美國處理北韓核問題的思路差不多。當北韓的彈道導彈還打不到美國本土的時候,美國也是對北韓採取高壓政策,並且對朝核問題的各方之間挑撥離間,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而北韓周邊的各方都不希望半島生亂。但是北韓在獲得了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之後,雙方都要在新加坡面談了。在伊朗問題上也是這樣,美國隔岸觀火,歐洲卻感同身受,因為伊朗問題一旦失控,歐洲將面對軍事、政治、還有移民問題上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當然不願意與伊朗衝突,這也是歐盟力主維持伊核協議的原因。

    伊朗各型導彈覆蓋範圍,可見歐洲也在其打擊範圍內,但是美國暫時還是高枕無憂。

    4、即便北約不插手援助,以色列也能擊敗伊朗。目前在敘利亞的交鋒中,伊朗基本沒有還手之力,尤其是以色列在將五代機F35投入實戰之後,雙方的技術差距無法彌補。

    以色列F35在大白天掛著龍勃透鏡大搖大擺的飛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這是對伊朗赤裸裸的嘲諷和威懾。伊朗透過黎巴嫩真主黨在敘利亞有重大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以色列對伊朗在敘軍事目標的強力打擊已經影響到了巴沙爾政權的穩定,俄羅斯為了穩定住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已經要求伊朗軍事人員撤離以敘邊境60公里之外。而且由於伊朗威脅到了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後重建的利益和秩序,俄羅斯已經要求伊朗將軍事人員撤離敘利亞。伊朗在敘利亞內戰中出力最多、耗資最大、傷亡慘重,現在缺被各方打擊和排擠,落得裡外不是人的境地。伊朗在敘利亞如何收場,值得大家關注。

  • 7 # 手機使用者77965931796

    伊朗絕對打不過以色列:以色列實力確實很牛:又有美做後盾:心中有數:可以全力以赴的幹:伊朗就不一樣了"如全力開戰:美一定會介入`所以只能忍氣吞聲:沒辦法

  • 8 # 手機使用者54959811161

    假的,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就上過當,當年西方說伊拉克丶科威特發生戰爭,西方不插手,就是誘使伊拉克出兵,然後呢,大夥都知道了。

  • 9 # Scott88888

    這問題。如果北約不支援我以色列攻打伊朗軍隊。我以色列可以使用小型核武器毀滅駐紮在伊朗的8萬駐軍,也很能把敘利亞和周邊國家夷為平地包括俄羅斯軍隊。既然是核武器說話的時代。這和國家大小無關我。誰的核武器爆炸威力和數量來決定地球的命運了。我以色列核武器數量足夠雜碎半個俄羅斯面積的領土不止

  • 10 # 原創點評

    北約不援助以色列很正常很合理,以色列又不是北約成員國不受北約保護。這次北約秘書長喊話的背景很有意思,內塔尼亞胡馬上歐洲出訪,美國同歐洲面臨關稅之爭,伊核協議美歐互不讓步,巴以矛盾不斷激化。這些背景之下就能看出北約秘書長,其實也是歐洲的意圖了。內塔尼亞胡出訪歐洲談判,歐洲給他來個下馬威,爭取各項談判的主動。內塔尼亞胡還馬上出訪歐洲多國,就是去談判伊核協議、巴以矛盾等敏感問題。歐洲借北約秘書長之手先給他來個“大棒”,為之後的談判增加氣勢。

    美歐貿易摩擦刀兵相見,歐洲拿以色列的訴求反擊要挾美國。G7財長會議不歡而散,法國財長最後警告美國發出貿易之爭預警。以色列是美國的“親兒子”,歐洲準備打兒子威脅爹倒逼美國妥協。伊核協議、巴以矛盾歐洲都已站在了美以的對立面。

    歐洲宣揚立場表明態度,示好伊朗明確隊形站位。這次北約秘書長即是在拿捏以色列,警告威脅美國,又是示好伊朗表明支援態度。同時正式在國際上明確在以伊問題上的站隊,有徹底和美國來個硬碰硬的架勢。

  • 11 # 惱人梧桐

    北約聲稱如果以色列和伊朗開展,絕對不會幫助以色列,這個話我們要從兩個方面聽。

    一方面是戰爭從來就是講究“虛實”,這裡北約的講話,不妨看成是試探,因為以色列與美國是盟友,而北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軍事組織,幫助與否,最後的意見是美國,而不是一個北約組織說了算的。

    但是這個時候說這番話,無非是試探一下雙方的反映,因為自從以色列對駐在敘利亞的伊朗軍事進行打擊後,這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雙方好像都沒動靜了,此時出來說這番話,看看反映,到底是打還是不打?

    另一方面,極有可能為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我們知道,北約前不久要吸收喬治亞為成員,這是明擺著擠壓俄羅斯,烏克蘭的事情還沒了,又要吸收喬治亞,腹背受敵,還有伊朗是和俄羅斯友好國家,也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傳統勢力,伊朗和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援,觸及了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翻過手來,支援以色列對付伊朗,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竟然說以色列和伊朗動手,不會幫助以色列,這話三歲的小孩都不信。

    但是話說出來,肯定有其用意,用意何在?無非是試探虛實,或是煽風點火,達到不可告人之目的。當然我們相信,伊朗政府不會輕易相信這一句話,就和以色列動手的。

  • 12 # 商務新觀察

    歐洲與美國因為近期的伊核協議及貿易制裁問題出現了裂縫。再加上北約本來就沒有義務保衛以色列。

    眾所周知,以色列並非北約組織的成員國,只是北約組織的夥伴國而已。根據北約組織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的安全保證不適用於以色列。

    北約組織到底是什麼?

    北約組織是美國與西歐、北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陣營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此舉使得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禦體系,也是美國世界霸權國家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誌。

    按照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話來說,北約以前和現在都沒有參與中東和平程序或該地區的軍事對抗,北約組織更沒有這個任務。

    我們可以從北約秘書長的話中明顯感覺到,帶著一種與之無關緊要的語氣。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歐洲的態度,畢竟美國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在歐洲盟友的盡力保全下,雖說伊核協議暫時繼續保持,但是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能否得到履行才是關鍵。

    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要對歐洲盟友徵收制裁性的鋼鋁關稅。此舉將嚴重損害歐洲企業的利益,同時對歐洲盟友造成巨大影響。這個時候,歐洲與美國的關係很微妙。

    美國不惜代價保護自己的美國優先權,勢必引發歐洲盟友的離心離德。就在近期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對歐洲提出過三原則,其中就有歐洲必須與伊朗繼續石油等貿易活動,同時確保伊朗原油出口不受影響。為了伊核協議能繼續存在,歐洲這次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所以,怎麼可能會去支援以色列對付伊朗呢!即使為了歐洲的安全,也不會參與。

    我想歐洲的潛臺詞就是,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不是歐洲的盟友。有啥事可以去找美國支援,反正美國一向如此。這就是歐洲的態度!

  • 13 # 執斧談史說事

    應該說的是以色列和伊朗開戰的話不是所有北約國家都會支援以色列才對,因為北約中的法國和德國等國家肯定不想參與,而美國則肯定會幫助以色列,英國則有點不好說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以色列並沒有全面進攻伊朗的能力,而伊朗同樣也沒有在以色列家門口打敗其的能力,所以雙方如果爆發大戰單挑的話戰場一定是在敘利亞。

    因為以色列離伊朗有1000多公里遠兩國並不接壤,而以色列缺乏戰略投送能力無法把兵力投送到伊朗的家門口。而伊朗雖然可以透過其部署在敘利亞的部隊進攻以色列,可是光靠敘利亞的駐軍顯然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更何況以色列和伊朗都有彼此都有毀滅對方的能力,以色列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可以利用其核彈把伊朗打成焦土,而伊朗在同樣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中程導彈把國土狹小的以色列打成焦土,所以指望以色列和伊朗本土決戰除非面臨生死存亡否則是不現實的。

    如果缺乏外力情況下彼此都沒有能力也不敢大規模攻擊對方的本土,那麼以色列要和伊朗爆發大戰就一定會是在敘利亞戰場上,可是有俄羅斯的存在以色列並不敢派出大規模部隊入侵敘利亞,所以雙方在敘利亞依然難以爆發大規模戰爭。

    因此以色列和伊朗頂多在敘利亞南部的德拉省地區打一場敘利亞的區域性戰爭,而法國和德國等國家和伊朗有大規模的貿易往來,顯然不想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選邊站。而美國則早想利用以色列削弱伊朗勢力,所以一定會支援以色列甚至不排除和其聯合出兵。

    至於美國忠實小弟從之前慣例來看一定可能會幫助以色列,但是從目前其忤逆美國不退出伊核協議來看又不好說了,至於其它北約國家支援不支援誰就都無關緊要了。

  • 14 # 虎賁軍huben

    北約有自由選擇是否支援以色列

    北約是一個政治軍事聯盟,其中就有明確一條:北約裡面任何一個國家受到襲擊,其他國家都應該按照本國受到襲擊進行反擊。但是可惜的是以色列並不是北約國家,所以北約不是美國,他們沒有必要非得出兵支援以色列。

    以伊開戰,歐洲漁翁得利

    以色列和伊朗開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歐洲國家的核心利益區,所以沒有必要幫助任何一個國家,甚至他們更希望伊朗消耗一下美國的國力。同時歐洲也不希望讓中東局勢更加緊張,現在美國退出伊核協定已經讓歐洲頭疼不已,如果說以色列和伊朗還打起來,歐洲國家更希望可以讓雙方更冷靜一點!

  • 15 # 李姓先生

    從目前中東地區的總體局勢來看,以色列和伊朗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儘管前一段時間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不斷,以色列頻繁空襲伊朗駐敘利亞部隊,伊朗軍隊甚至在4月10日當天向以色列的戈蘭高地發射了幾十枚導彈。不過面對緊張的局勢伊朗方面始終保持了很大的剋制,於是伊以兩國之間的衝突也就沒有進一步升級。(內塔尼亞胡和特朗普)

    不過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矛盾總是難解難分,兩國在敘利亞的矛盾稍稍緩和之後,伊朗核問題又再次擺上了以色列和伊朗爭論的檯面。由於美國已經於上月宣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色列強烈支援美國的決定,同時它也希望歐盟國家能夠站在以色列和美國這一邊,不要留在伊核協議之內。出於這樣的目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在出訪英法德三國,試圖說服歐盟支援以色列。

    就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出訪歐洲之際,6月2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卻表示,如果伊朗和以色列爆發衝突,北約將不會給予以色列軍事支援。那麼北約秘書長的話能不能代表全體北約成員國,北約對以色列是否已經存在很大的不滿,美國的態度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事實上斯托爾滕貝格的話很簡單,也很好理解,大概意思就是你以色列有本事就儘管跟伊朗打,反正跟北約沒有太大關係。當然,美國是北約的老大哥,但是北約並不等於美國,北約和美國的立場也會存在差異。美國固然是不可能對以色列跟伊朗之間的戰爭不管不顧,然而北約內部的很多國家對於以色列最近的一系列行為存在很大的不滿。尤其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巴以衝突問題都引起了很多歐洲國家的強烈不滿。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是非常積極主動,他正在出訪英法德三國的路上,試圖與歐洲各國達成更多的共識。內塔尼亞胡的出訪也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合歐盟各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分歧,但是英法德三國的態度不可能因為內塔尼亞胡的出訪而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以色列和歐盟國家的分歧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這種分歧還在因為巴以衝突和伊核問題而不斷擴大。

    (內塔尼亞胡和默克爾)

    對於以色列和中東地區國家的衝突,北約原本就很少介入,因為大多數歐洲國家並不想惹怒整個伊斯蘭世界。所以如果以色列和伊朗開戰,北約依然不會在軍事上支援以色列,以色列更多的還是必須依賴美國這個老大哥。美國和北約並不是一個概念,在歷次中東戰爭當中,始終都是美國單方面在幫助以色列,北約各國只是偶爾提供一下基地給美軍使用。

    總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非常簡單明確,北約從來都不是以色列的保護傘,北約也不會在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當中站隊。以色列和北約之間的分歧主要在於歐洲各國,無論何時北約都會盡量避免在以色列和伊斯蘭世界之間選邊站,畢竟以色列不是北約的全部,中東地區其它國家對於北約也很重要,對此美國也是心中有數,所以美國政府並不會強硬幹預北約高層的決定。

  • 16 # 大正看世界

    對此“大正”認為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態說明,北約內部出現分歧,那就是美國和歐洲各強國(英國、法國、德國)矛盾,北約作為多個歐美國家的軍事聯盟組織是不支援以色列與伊朗產生任何衝突的,也不會以幫手的形式幫助以色列對付伊朗,也有點向伊朗說明北約和美國的區別,美國是美國,北約是北約,雖然北約情況下多數都是美國來主導北約的,北約也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權利。

    其實真正原因在於歐洲三強國與美國在伊朗核協議上產生嚴重分歧,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意孤行,強行退出伊核協議,而英國、法國、德國則因為與伊朗特殊利益,留在伊核協議中,並且勸說美國也留在核協議中。不過美國怎麼可能聽從歐洲這些小弟的建議,鳥都沒鳥,讓歐洲三強國很惱火。所以歐洲三強國只能獨自承擔伊朗核問題面臨未來風險,畢竟伊朗付出了大價錢,歐洲也要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伊朗的石油利益確實太誘人了。

    其實北約秘書長表態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就起間接起到表明歐洲各國不會摻和以色列和伊朗之間戰爭問題的作用,意思是你們隨便打,我們歐洲就當吃瓜群眾就好了。北約不過問不代表美國不過問,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根源就是美國鼓動以色列挑起的,伊朗也是局勢所逼,展開的一次反擊。

    一旦以色列與伊朗徹底打起來,美國必定會出兵援助以色列,到時候就看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中東格局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就拭目以待的。不過短期倒是看不出以色列與伊朗出現大規模衝突的可能,雖然兩國各自都劍拔弩張。

  • 17 # 建章君

    以色列不是北約成員國,與北約雖然是夥伴關係,但北約本身對以色列不負有集體防禦的安全保障義務的。

    但北約的成員國,肯定可以以本身的名義幫助以色列,比如美國恐怕會幫助以色列,但這不意味著北約其他成員國因此在伊朗與以色列發生戰爭時,也得站在以色列一邊而與伊朗為敵。

    然而這裡頭顯然有模糊地帶。假如美國在幫以色列時,美國在波斯灣上的軍艦遭遇伊朗攻擊時,北約應當站在哪一邊呢?

    也就是說,北約所謂不幫以色列的前提,其實還得是能約束住北約的成員國不介入伊朗與以色列的戰爭之中,否則很可能辦不到。而北約想約束美國的行為,顯然比聯合國約束美國更困難。

    所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此事上的表態其實等於還只是說了一句空話而已。以色列與伊朗如果發生戰爭,要是烈度高的話,北約肯定是會身不由己被拉下水的。

  • 18 # 鐵嶺鋒

    橫看豎看,以色列這條狐假虎威的美國獵犬,近幾個月來,在特朗普政府的鼓動之下,都是鬧的太出格,竟在那些老北約及歐盟骨幹國家的菜鍋里拉屎散尿,想幫助美華人把這一鍋好菜給糟蹋嘍,再把這些國家逼回到美元霸權的剝削下,他們沒出手揍它都是給它臉了,還幫它糟蹋自己這鍋菜?有病啊?

    最近以色列作的太歡,先是違反國際法遷都東耶,攪亂中東。繼而多次侵入敘利亞領空對伊朗志願者反恐武裝肆無忌憚發動攻擊,造成伊朗人員物資的巨大損失。又派戰機侵犯伊朗,被人幹掉也是罪有應得。以色列近期之所以如此瘋狂,只因眾所周知的美國對其全力支援,讓它目空一切了,又是七天打敗伊朗,又是多長時間滅掉土耳其,其狂妄無以復加,其目的是剷除伊朗,做中東地區二大王。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支援以色列稱霸中東,一是為是維護其中東地緣戰略利益,更重要的是維護海灣富油區石油美元的壟斷地位,消除伊朗原油出口對其壟斷地位的巨大沖擊,迫使歐盟那些主要經濟體國家(同時也是除美國之外的北約骨幹國家),重新回到石油美元的吸血割肉的被剝削壓迫中。特朗普政府的這種企圖盡人皆知,因此做為北約同盟的骨幹力量,歐盟對此當然竭力反對,還豈能蠢到幫助以色列去打伊朗。既然歐盟不幹,美國又無力去幹,那這個北約還有誰能去幹?當然沒法去幹了。

    筆者認為,內塔尼亞胡當局帶領下的以色列,舉世公認的聰明民族,但似乎境界格局過於太小,至今沒有形成自已民族發展的大戰略,僅滿足於美國羽翼下的一箇中東二掌櫃地位,欺負一下週邊弱小,侵佔點周邊領土,僅此而已。卻從未考慮過一旦美國霸權崩塌,自身泥菩薩過江之際,甩下你這個棄兒孤立無援處於眾多仇敵環伺之下,其結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 19 # 亦新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柏林6月2日電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德國《明鏡》週刊採訪時表示,如果伊朗攻擊以色列,北約不會給予以色列軍事援助。如何來看待斯托爾滕貝格的這番講話?

    一、北約是歐洲的一個軍事組織,這些國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經濟組織歐盟。實際上就是這些歐洲國家,在特朗普上臺以來,與美國政治和經濟關係的變化。斯托爾滕貝格的講話其實是多此一舉,以色列並不是北約國家,以色列的安全問題北約沒有義務。但是斯托爾滕貝格這樣公開的說出來,還是有其用意的。這說明北約歐洲盟國與美國的關係在疏遠,存在隙縫。

    二、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的中東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調整變化。特別是在對待以色列問題上,特朗普一意孤行,違反聯合國決議,以及大多數國家的意願。比如5月8日幾乎不顧全世界的反對,悍然退出伊核協議。為了執意支援以色列,5月14日美國在耶路撒冷搞的遷館儀式,都是遭到了北約成員集體批評和抵制。美國對外關係,尤其是對以色列關係上的一系列行為,與北約歐洲國家的立場觀點不一致,並且利益相沖突。

    三、以色列目前在中東地區,雖然頗有實力像個小霸王。但以色列畢竟是一個蕞爾小國,人口只有800萬,國土面積加上佔領鄰國土地,也只有2.5萬平方公里。而且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高調有餘,低調不夠。與阿拉伯國家的爭奪,激烈而無情。真的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整個伊斯蘭世界幾乎都是以色列敵人,除了阿拉伯國家之外,現在最大的敵人是伊朗,在敘利亞以色列與伊朗已經是短兵相接。以色列已是多次下重手,偷襲伊朗軍事人員和設施。5月14日之後,土耳其又衝在伊斯蘭世界第一線,驅逐了以色列駐土大使,雙方互放狠話關係直降。以色列最近以來,對外環境趨於緊張。

    四、斯托爾滕貝格的講話是針對美國說的,以色列自己也應該是清楚。北約國家在對待阿以關係,不像美國有明顯的傾向性,歐盟甚至一致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肯定伊朗的立場。

    綜上所述,北約聲稱如果以色列和伊朗開戰,絕對不會幫助以色列。實際上是向特朗普施加壓力,不要在中東地區一味的支援以色列。事情鬧大了北約國家不會幫助美國承擔後果,對美國和以色列都有提示和警告作用。特別是在6月1日開始美國針對歐盟的鋼鋁出口關稅,揮舞貿易大棒開打貿易戰,也具有現實意義。

  • 20 # 衝擊時評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表態,只能代表北約歐洲盟國的意見,美國是否幫助以色列,絕不是北約歐洲盟國所能夠說的算的,也不是這些歐洲國家所能夠阻止得了的。

    歐洲國家與美國在以色列問題上一直有分歧

    這裡是巴以衝突中,歐洲國家都堅定的站在巴勒斯坦一方,在歷次聯合大會對巴以問題進行表決時,以色列一方經常只有美國在內十幾個國家支援,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支援巴勒斯坦。

    說到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分歧,歐洲國家態度也更加偏向伊朗。在此前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的過程中,歐洲國家就沒有與美國站在一起,而是採取有力行動堅決捍衛伊核協議。

    更重要的是,伊朗並沒有主動進攻以色列的能力,接下來如果伊朗和以色列發生衝突,一定是以色列主動挑起的。無論以色列的理由是伊朗發展核武器還是其他原因,歐洲國家都會堅持和平渠道解決,不會支援以色列的軍事冒險行動。

    如果以色列和伊朗發生軍事衝突,看來美國難以使用北約的名義對伊朗動武

    雖然歐洲國家不願意在以色列和伊朗未來的軍事衝突中選邊站,但是美國卻不會受制於歐洲盟國的觀點。美國一定會為以色列提供一切有可能的軍事援助,儘可能的幫助以色列戰勝伊朗。現在歐洲盟國的堅決反對,美國就無法再使用北約的名義對伊朗動武。

    因為特朗普上臺之後,奉行美國至上的單邊主義,美國與歐洲盟國的關係出現了大踏步的退步。歐洲國家與美國,無論是對俄羅斯還是對敘利亞、伊朗這些主要熱點問題上的態度和觀點,都不一致。在科索沃和阿富汗大顯身手的北約組織,恐怕短期內要名存實亡,再也難以組織有效的軍事行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淝水之戰後,東晉為什麼沒能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