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石冷月
-
2 # 劍客談教育
五年級的孩子早上穿衣吃飯都磨蹭,表面上看來,是這孩子有拖延行為,但如果深入挖掘一下孩子的心理,很可能是孩子不願意去上學,才會故意磨蹭,一直捱到要遲到了才硬著頭皮去學校。
五年級的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簡單歸納一下,是因為學校有他不喜歡的人,有他不喜歡的事。
不喜歡的人要麼是老師,要麼是同學。家長要細緻地瞭解一下,老師是不是有對孩子的過高要求或者有過一些語言、行為上的懲罰,這些容易導致孩子對老師產生厭惡心理;還要搞清楚孩子在學校裡是不是有小對頭,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已經有一些拉幫結夥的現象了,也許題主的孩子正是被這些同學孤立的物件。更嚴重的是,最怕孩子在學校遭到了欺凌,對上學充滿著恐懼,又不敢對家長言明,因而用拖延行為來推遲到校的時間。
不喜歡的事可能出現在這些方面:一是有做不好的事,比如在學習方面落後於其他同學,感覺自己是落後分子,在學校裡品嚐不到快樂;二是有做不到的事,比如家長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像是要求孩子考到班級前幾名之類,孩子根本做不到,又不敢說,內心充滿著不安和無奈;三是有不該做的事,比如孩子對班上的某位女生產生了好感,而同時覺得自己不該有這種想法,心裡有罪惡感和羞恥感。
當然,除了以上談到的厭學心理,也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確沒有時間觀念,幹事不利索等行為習慣造成的磨蹭。排除了前面所說的原因後,家長可以在怎麼幫助孩子養成守時惜時習慣方面多下點工夫,具體怎麼做,其他答主講得比較詳細,這裡就不再重複。
-
3 # 教大育小
孩子磨蹭,主要表現就是孩子穿衣服,吃早飯,這個時候是特別磨蹭的。為什麼早上會表現特別明顯呢?
1.孩子有起床氣。處於起床氣的階段,孩子就會表現出磨蹭、賴床,甚至是發脾氣、哭鬧等。歸結根源,就是孩子沒有睡夠,表現的沒有精神和不清醒。過了起床氣之後孩子就會好很多。
2.孩子抗拒去學校,但又不得不去學校,那麼採取穿衣服磨蹭、吃早飯磨蹭的行為方式來拖延時間反正能夠多耽誤一分鐘就耽誤一分鐘吧。
3.孩子沒有時間和時間概念。對於還有10分鐘無法理解時間的長度,所以總認為還有時間,在這樣的狀態下,自然表現出來的就是沒有時間的緊迫感,因為他無法理解自然不會產 生緊迫感。
4.家長包辦太多,跟著媽媽的節奏就好了啊,至於說心理願意不願意都不重要,時間久了會對家長的催促起疲憊感。彷彿沒有聽到一般,家長就開始無奈了啊!
那要該如何讓孩子告別這個拖拉磨蹭的習慣呢?首先:讓孩子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睡眠足,自然醒的狀態下孩子是不會有起床氣的。如果精神很好,孩子比較清醒,那麼起床吃早餐都會顯得比較愉悅,自然就不會表現出拖拖拉拉的情況,自然就會好很多。早晨這個拖拉毛病自然就會不治自愈。
其次: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孩子找到去學校的樂趣和去學校的動力,讓孩子內在有動力。多和孩子溝通,及時的幫助孩子化解掉一些負面資訊,積極的去面對學習和學校的生活。
再次: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做好時間規劃。1.首先讓孩子能夠自己感受時間的長度,對於時間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只有充分體驗了時間的長短,才可以有預估做事時間的能力。
2.把鬧鐘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認識時間,自己掌控時間。當孩子自己有了時間的主動性以後,孩子就會開始規劃時間。具體的可以從早上起床吃早餐的訓練開始。
3.教會孩子如何統籌規劃時間。這項能力對於內個人來說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這個需要家長教會並訓練,然後堅持。
第四:孩子自己做出的失誤自己承擔後果。例如該出門了,孩子由於拖拉磨蹭自己導致的遲到孩子自己去承擔,家長絕對不抱怨,可以用一句話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任。”至於遲到了,老師如何懲罰都接受,中間不要去幫助孩子協調或者替孩子去解釋,不逃避責任。
沒有承擔過後果,孩子自然永遠都不能夠去理解這份痛苦,孩子永遠都不會改變。對於五年級的孩子還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是簡單的訓練這個習慣了,而是家長要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所做的教育方式和家長的行為是有哪些偏差的。
因為愛孩子,我們就會忍不住的想去替孩子做很多事情,忍不住的去替孩子承擔,可是當我們把孩子該承擔的承擔,就剝奪了孩子這個權利和成長的過程。自然,最終要買單的是家長。
作為家長,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做不好,就不放手,不要因為擔心,就失去原則。最好的愛,就是適時的放手,鼓勵孩子前行,家長永遠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
4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五年級的學生,一般都是獨立上學了。如果是您說的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是對上學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他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上學。
孩子之所以變得如此,更大人有很大關係。小學階段的孩子,受大人影響很大,尤其是老師和家長。
可能的原因及對策如下:
1、孩子平時被家長左右太多,沒有主見普遍的情況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都不是很滿意,因此總是透過命令和要求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沒有自主性,總是活在糾結當中。表現為如果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會不知所措,或者是做事沒有條理。如果家長告訴他要做什麼,他往往又不情不願,磨蹭。
【對策】給孩子一個鬧鐘,讓孩子試著自己起床。從週末開始練習,比如要求孩子7點半起床,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給孩子一個小獎勵,並且記得肯定孩子。
平時要慢慢讓孩子練習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作業是應該自己完成的時候了。家長不要過多的催促孩子,和他說好什麼時候寫作業,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如果第一天完不成,家長可以試著陪伴一下,但是中途不要打斷孩子,自己可以在旁邊看書,讓孩子連續地寫作業。
2、讓孩子在生活中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如果吃飯時間,孩子不準時吃飯,那麼家長應該讓孩子餓一頓。不要過多的催促孩子,叫一次吃飯不來,那麼家長可以吃完就收碗。告訴孩子只有飯點的時候有飯吃,錯過了就等下一頓。孩子透過這些事情,就能慢慢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行為上也會變得果斷一些,不會那麼拖拉。
3、孩子有可能是不願意去上學如果孩子成績差,感覺在學校不舒服,那麼他會排斥上學。有可能是上課聽不懂,或者是老師不認可他。家長需要和孩子談心,明白孩子在學校的感受。不過這可能很難,但是值得嘗試。因為你的孩子馬上就差不多到青春期了,內心在逐漸的變化。
在這裡,我要給你一個提醒,儘快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否則到了青春期,他很大程度上會越來越疏遠家長。
建議孩子爸爸和孩子多待一會,每天和孩子有一些溝通。如果不知道聊什麼,那麼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做運動。只有建立了親密感,孩子才會對你吐露心聲,也才有從“心”改變的機會。教育最怕的是沒有真誠的溝通,只是大人單方面的猜測或者是下命令。
當孩子願意跟你說心裡話了,問題才變得容易解決,這是關鍵點,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法。
-
5 # 陪讀的瑋媽
五年級的孩子應該也有十一二歲了吧!應該有時間概念了。早上穿衣服吃飯磨蹭,沒有時間緊迫感,家長有責任,孩子也有責任。早上起不來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可能頭天晚上睡的比較晚,或者作業太多寫的比較晚,導致孩子睡眠不足。在孩子放學後,要督促孩子先完成作業再做其它的事情,有些孩子寫作業會拖拖拉拉,我們就要每天給他指定作息時間表,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寫作業到晚上九點,十點前必須睡覺,作業沒寫完也不允許寫,孩子因為作業沒完成被老師批評幾次。他就不敢了?
第二,還是孩子時間觀念不強,又或者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上學怕被老師批評。對於這種孩子,我們應該提前給他定鬧鐘,到時間喊他起床,不起來就不要再催了,時間浪費了是他的事情,你就慢慢等他在家磨時間,看看他幾點能去學校,遲到幾次看他敢不敢了。
-
6 # 語文線上
父母,你的愛需要一點“硬”度!
做事磨蹭,沒有時間觀念,這是現在孩子的比較普遍的通病。
這是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注意教育的結果,因為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依著孩子的性子,家長小時候過分溺愛,父母缺少原則性,沒有給孩子樹立起規矩意識,那麼以後孩子很容易出現懶散,拖拉的壞習慣。幹什麼事情都心不在焉,對於家長的話彷彿有一種天然的遮蔽性。家長著急的頭頂冒汗,但孩子卻依然不緊不慢。
家長的挫敗感猶如陰雨連綿的壞天氣,沉重瀰漫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特別是看到別人的孩子利利索索,而自己的孩子卻是慢慢騰騰,父母瞬間會脾氣爆棚!
昨天,接待了一對父母,兩人都是博士後畢業,焦慮寫在臉上,無奈也寫在臉上。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一再苦訴:說起道理我們都說不過他,什麼都懂,就是磨蹭,昨天晚上那麼點作業,還是磨蹭到了近十點。我恨不得踹他幾腳,說了多少遍沒有一點效果,沒有一點效果!這怎麼辦?
我說實話,我的孩子也曾經有這樣的毛病,特別是早晨這一段時間,有一段時間,我做過統計,在早晨,我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快點!快點起床,快點洗漱,快點吃飯,快點整理書包,快點走……每當看到她醒來之後,坐在床上發一會呆,對我來說那就是受刑的時間,烈火灼心!
終於有一天,我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如果她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吃飯,洗漱,整理書包等任務,我將不再等她,我會按時出門,她搭不上我的車,將不能上學了。
我說到做到,那是我做的最決絕的一次,她以為我會像往常一樣在樓下等她,磨磨蹭蹭出門,結果我真的走了,於是她哭著回了家,用姥姥電話給我打電話,質問我為什麼不等她,她上午上不了學,老師會訓她。我說,我已經告訴過你,但你就是不聽,我會向你老師說明情況的。她說,好吧,那祝你好好工作!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話特別好使,只要我說什麼時間去幹什麼,女兒都會著急忙活地做,按照約定的點進行。
很多的時候,孩子磨蹭並不單純是孩子的事情,沒有天生做事磨蹭的孩子,只有後天養成的結果。
每次放學站隊,總會有一部分學生,磨磨蹭蹭在後面,讓整個隊伍去等。我說:走到後五名的學生要加作業。結果同學們瘋了一樣收拾書包,平時最磨蹭的那傢伙屁股上就像裝上了火箭一樣,竄出教室!
每一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講原則不守時的家長,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背後,也都有一個心軟的父母!
所以我認為對於孩子的磨蹭,一定要這樣去矯正:
1.後果自負,以後果促轉變。遇到問題,父母總是喜歡說道理,擺事實。殊不知,如果說教就能轉變,我相信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問題都會輕而易舉地解決。但並不是,說教很蒼白。磨蹭的孩子,父母沒有少說道理,但沒用。時間一長,反而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越說越磨蹭。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說教,父母事先規定時間,說清楚後果,完不成會怎樣,然後,父母下決心遵照執行,後果讓孩子自負。比如,孩子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起床,那麼早餐時間就沒了,取消早餐,只能餓著肚子去上學。真餓上一次,孩子就想著了,原來父母的話說話真算數。這樣的後果讓她自己承擔,以後果促轉變。正如上邊我說的,如果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出門,我就不等她了。我真的就沒有等她,她那天上午就沒有上學,以後就不敢早上的時候,磨磨蹭蹭了!
2.立規矩,遵守“火爐法則”。什麼點應該幹什麼,怎麼去幹,幹不完怎麼樣,都事先對孩子說清楚,讓她明白。然後嚴格遵照“火爐法則”執行。所謂“火爐法則”,就是把“火爐”燒得紅紅的,放在那裡,本身並不會主動燙人,但只要有人敢於觸控,它就必燙無疑,不會顧及觸控者的身份,人人平等,誰摸燙誰,而且立即處罰,沒有下不為例。火爐法則有四個特性:(1)警示性:一個火爐放在那裡,熊熊火苗,告誡旁人不能輕易觸碰和跨越,自然具有威攝力。制度就是規範,也應具有警示作用,起到事前的一個約束與預防作用。 (2)及時性:一個紅通通的火爐,如果你去觸碰它,你會馬上會被灼傷,而不是摸上去,等一下再感覺到熱。違背制度就會馬上得到相應的懲處,承擔相應的責任,及時性是獎懲的一個重要原則。 (3)必然性:如果你去觸碰火爐,你必然會被灼傷,而不會這次碰了會灼傷,下次就不會灼傷。違背制度必然會承擔相應的後果,而不會因為時間、地點的改變而改變。 (4)平等性: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去觸碰了火爐,都會被灼傷,火爐不會因為你是什麼人而選擇是否灼傷。
在規矩面上,父母要嚴格執行,這要求父母不能心慈手軟,不能全憑自己一時的心情,心情不好,嚴格執行,心情好的時候,就隨意原諒。一次通融,規矩的剛性原則被打破,規矩就不再是規矩了,就成了一張廢紙。孩子視同兒戲,喪失教育契機,毀掉的可能就是孩子!
3.父母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一個拖延的母親肯定有一個磨蹭的孩子,平時父母不嚴格要求自己,孩子肯定受到影響。你見過一個拖拖拉拉的母親,有一個守時利索的孩子嗎?沒有吧。所以父母想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4.拒絕寵溺,父母絕不包辦一切。有一個媽媽,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幹了,收拾書包,整理文具。孩子一旦沒有拿齊哪個文具,就讓媽媽送來,天長日久,就形成了依賴心理,反正有媽媽在,不用自己操心著急,因為有人操心著急,有人比自己還著急,所以就有了對自己得事情漠不關心,拖拖拉拉的毛病。成人也一樣,一個辦公室裡,總有一個很熱心很仔細的人,其他人開會的時候便總是玩手機,不用心聽講,因為有人已經詳細記錄,過後問問她就行了。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呢?所以,絕不包辦一切。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有了責任感,孩子磨蹭拖延的毛病會慢慢改變!
當然。要想做到上述一切的前提,父母的心必須首先“硬”起來。“狠”起來!要不然,一起打免談!
完全經驗之談,不當之處,請多指正!
-
7 # 花朵5506
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好辦。穿衣服,吃早飯磨蹭,那就讓他體驗一次,磨蹭帶來的後果。
我兒子小時候就是說個名磨嘰鬼。早上穿衣服,至少是20分鐘。每次吃飯都是從人前吃到人後,沒有40分鐘,一頓飯絕對吃不完。因為吃飯,穿衣的問題,我曾無數次的提醒,嘮叨,發火。後來發現我越是提醒越是嘮叨,他越慢。
後來我直接改變策略。看他磨嘰也不管,就讓他遲到去,反正遲到了有老師收拾他。老師收拾完後,他自己就長記性了。沒想到這招挺管用的。
因為磨嘰遲到,被老師批評了幾次。批評完,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第二天早上,不用人管,他就會操心自己的事兒。因為怕遲到,他無形中就會有時間觀念,所以花在穿衣服,吃飯就會越來越少。這樣,令人頭疼的磨蹭問題,就一下解決了。
其實孩子磨蹭的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包辦造成的。因為多數父母孩子幹什麼都不放心,擔心孩子上學遲到,所以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就不停的催,反覆的嘮叨。這樣做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喪失責任心,沒有主動意識。因為孩子感覺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自己主動的,都是在別人的被迫下完成的。所以潛意識裡,孩子就會有一種反抗情緒。他就會以磨嘰的形式表達出來。
所以,要治好孩子的磨蹭,最好的辦法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飯,幾點鐘上學,這些該他操的心。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頂多也就是到點了叫醒孩子。如果因為磨蹭的原因遲到了,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那他也是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過度包辦,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給予孩子最珍貴的教育。家長越放手,孩子越自覺,越獨立!
-
8 # 師說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沒有緊迫感,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沒有時間觀念沒有時間觀念,也就是不會合理利用時間,總是在對的時間裡做錯的事。
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興趣指向總是偏移,不是當前應該做的事情,早上穿衣服,心卻在想別的,或者手裡還拿著小玩具,是不可能快起來的。
三是對父母過度依賴因為一直以來,不管怎麼磨蹭,最後爸爸媽媽總會幫孩子做好,這是家長經常包辦代替的結果。
在很多孩子身上,這三個原因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三個原因都有,所以,對於磨蹭拖拉的孩子,要針對這三個原因,綜合施策。
一、訓練孩子進行時間管理首先是認識時間,五年級的孩子早就學過這方面的知識了,但要讓孩子切實感受到時分秒,比如刷牙,家長告知孩子用了3分鐘,孩子就會切實感受到了三分鐘有多長。
其次是遵守時間,比如上學時間,跟小夥伴約定時間,都要告知孩子應該遵守。老師為什麼要批評遲到的學生,就是因為學生沒有遵守時間。
三是合理利用時間,這方面,一定要讓孩子參與規劃自己的時間,早上穿衣服需要多少時間,吃早飯需要多長時間,從家到學校需要多少時間,晚上做作業需要多少時間,結餘的時間就是孩子玩耍的時間。
如果家長堅持進行時間管理方面的訓練,一個月的時間,孩子的時間概念就會建立起來。
二、對孩子進行注意力集中的訓練沒有專注力的孩子,是做不好事,學習也是不可能好的。注意力分散,不容易集中,我們可以透過專門的注意力訓練,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訓練的方法很多,有以視角為主的訓練,有以聽覺為主的訓練,也有綜合的訓練。這類圖書很多,如果家長不怎麼會,可以買本書對照訓練。
三、讓孩子嚐嚐拖延的後果孩子磨蹭拖拉,家長最常用的方法就不斷的催促催促,但是,家長越催促,孩子越漫不經心。所以,家長不要催促,只是告知,比如再不快點就遲到了,如果孩子還是磨蹭,就由他磨蹭,遲到了,讓老師批評了,就記住不能遲到了,以後就會反過來催促家長了。
四、讓孩子嚐嚐快的價值這跟第三點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做第三點的時候,如果孩子變快了,家長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這個獎勵物質上的也可以,但是要少用。因為快了,節省下來的是時間,所以把時間當做獎品,比如讓孩子看看電視,玩玩遊戲,或者積累起來去兒童樂園,這些對於孩子的吸引力都是很大的,是孩子最感興趣的。
綜上,透過訓練,孩子有了較強的時間觀念,注意力的專注度得到有效提升,拖延的後果體驗了,快的好處也嚐到了,孩子也就不再依賴家長了。這樣,孩子就會改變磨蹭拖拉的不良習慣,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
9 # 敖爸聊教育
有人說,孩子早起床、吃早飯最能挑戰父母的耐心,這話真實反映了父母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大多數父母早上要趕時間上班,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另一方面是寶貝不解風情、很不配合父母,經常賣萌賴床,起床之後吃早飯也是磨磨蹭蹭的,讓不少要趕著上班的父母頗感無奈。
因此,在這裡非常理解題主著急的心情。
關於題主所提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一點:就是孩子做事低效。
孩子做事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在孩子小時候錯過了最佳敏感期教育。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解決此類問題的時機是越早越好。
不過很多家長在面對剛處在萌芽狀態的問題時,一般都不會意識到此時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更不可能對這樣的問題加以重視,大多數是抱著視而不見的態度。
直到發覺孩子的問題比較明顯了,家長們似乎才猛然驚醒。但此時的問題往往已積重難返,難以得到有效地解決。
這就好比我們身體健康一樣,平時善待自己的身體,做好早期的預防,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健康受到不利影響。
所以,與其後期被動應對,花費很大的時間精力去消除孩子的壞習慣,還不如在早期主動出擊,未雨綢繆先打造好孩子的一身良好習慣。
根據題主所述,孩子已經五年級了,即使是從一年級算起,這種低效磨蹭的做事習慣到現在為止也已經有五個年頭了,要想徹底改變的確是很不容易。
但現在問題已經擺在題主面前,迴避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只能採取有效的辦法去積極解決好問題。
下面分享幾個小技巧,題主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
1、孩子要按時睡覺
這裡的按時入睡並非是孩子人躺在床上,卻依舊還是興奮的狀態。
孩子只有晚上按時睡覺,才能養成定時入睡、定時起床的生物鐘條件反射。要保證9-10小時的睡眠,晚上九點左右開始洗漱,並提前在床頭櫃上準備好第二天起床要穿的衣服。同時,要儘量保持臥室的安靜。
一般情況下,只要保證孩子在晚上十點前進入深度睡眠,早上七點左右起床就會比較順利,至少起床時不會帶著睏倦的“起床氣”。
2、早上提早十分鐘做好起床的準備工作
父母在起床前10-15分鐘做一些有輕聲響動的工作,如放點兒輕音樂等,開啟窗簾,讓戶外的新鮮空氣和光線透進室內,然後再準備叫孩子起床。
有了這些“鋪墊”,孩子會減少心理抗拒,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比較容易接受起床的要求。
3、對孩子做事方面要多一些鼓勵和獎賞
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經常對孩子說些鼓勵的話,比如:“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你看你做得多快”等。
另外,為了使孩子提高做事效率更有動力,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更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買一本他喜歡的書籍等等。
孩子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得到父母的鼓勵,有助於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4、讓孩子覺得做事高效很值得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高效的“甜頭”時,他的動作才能夠快起來。此時,有一點很關鍵的是,家長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大張旗鼓”地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任務之後,就要給孩子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力,孩子可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5、提高孩子的做事能力
如果是因為做事能力欠缺導致低效磨蹭的原因,父母也可以從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入手,比如穿衣服這件事,可以透過訓練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穿衣的速度。在訓練中最好多一些趣味性,如用秒錶計時,家人們一起來個穿衣比賽,孩子完成穿衣時間如果比上次縮短了一些,就可以判定為比賽獲獎。這對孩子提高穿衣的速度也可起到很明顯的激勵作用。
6、豐富早餐的花色品種
對吃早餐慢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豐富早餐的花色品種,使孩子產生較強的食慾。食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吃飯的速度;另一方面透過時間來管理吃飯問題,比如規定早餐20分鐘後還沒吃完就收碗筷,就嚴格執行下去。
在餐桌上擺上一個鬧鐘,孩子可以看得見,時間一到,孩子即使沒有吃完,都按照規定收拾好碗筷,不要擔心餓幾餐餓壞了孩子,但餓上幾次之後可以讓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意識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吃飯磨蹭了,否則餓著的是自己。
7、有必要時也可讓孩子因為磨蹭付出一定的代價
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磨磨蹭蹭的,家長先不要著急,也不要去幫他,但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裡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後果,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肯定會詢問他遲到的原因。
當孩子捱了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在早上就不敢再賴床了,吃早飯也不敢再磨蹭了。
當然,解決的辦法並不是只有以上幾種,還有很多,限於篇幅,這裡也就不一一展開具體說明了。
-
10 # 三毛的教育視界
不要害怕,也不要恐慌,沒有不愛磨蹭的孩子,這是非常非誠正常的現象。我們大人有時候還會磨蹭、懈怠呢,何況是不知道做事情後果如何的孩子?既然問題出來了,那我們就積極的去想對策解決。
一、首先保證孩子的睡眠,讓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起床,可以做誘惑的早餐,找孩子的興奮點,興趣點,必要時可以採取一些健康積極向上的鼓勵措施。1、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很有可能是晚上睡眠少,五年級的孩子大概年齡11歲,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保證在8-10小時之間,晚上十點之前必須保證睡覺,這樣才能保證第二天擁有充沛的精力。
2、營養豐富的早餐是孩子愉悅度過早晨的一個興奮點,沒有不貪吃的小孩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孩子不磨蹭,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孩子的興奮點,從而達到目的,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打磨,常說的堅持21天能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3、家長還可以制定好習慣表格,遵守了打分等積極向上鼓勵的方法來激發孩子,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採取一些積極向上的小的物質獎勵。
二、家長要以身作則,忌在面對孩子磨蹭的時候切忌反覆的嘮叨,多給孩子講積極向上的勵志故事,名人傳記,偉人作為等事蹟。1、小學五年級的孩子馬上就要到青春期了,家長切忌在面對孩子磨蹭的時候切忌反覆的嘮叨,不停的折騰,廢話連篇。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孩子磨蹭的問題,還會導致孩子逆反情緒和家長產生對立面。
2、可以給孩子讀讀曾國藩的家書,看他對後人的教誨。人們常說,不能把握清晨的人把握不好人生,讓孩子從思想高度上認識到磨蹭是不好的行為,是不被人喜歡和接受的行為。
3、家長以身作則,許多家長總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對了孩子就對了,想要孩子不磨蹭首先家長不能磨蹭,言出行行必果,做事雷厲風行,不婆婆媽媽。
三、讓孩子承擔自己磨蹭所造成的後果,家長要忍住,接受孩子的挫敗和適度的懲罰。沒有時間緊迫感的孩子通常是對做事情的結果不在乎的孩子。有時候我們做家長的看到孩子磨蹭,家長一著急就包辦了孩子的事情,替孩子做事。這樣看起來是幫助孩子度過了難關,實際結果是孩子更加的變本加厲,所造成的後果是孩子更加的磨蹭,惡性迴圈。
解決方法:經驗永遠代替不了體驗,讓孩子自己承擔因為磨蹭導致的惡劣後果,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允許孩子走彎道,允許孩子犯錯誤,只有孩子一次次的因為自己的磨蹭造成的後果赤裸裸的展現在自己眼前,看得見摸的著的時候,才會觸動孩子敏感的神經,才會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整個事件去思考,去想辦法解決,畢竟孩子都是想學好的,這時候家長一定要hold住。要冷靜對待,切忌急躁,對孩子冷嘲熱諷等。
四、好的環境好的夥伴可以影響孩子,可以找利落、不磨蹭的小夥伴互相影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1、曾經我女兒和提問者的孩子一樣,磨蹭,做事拖拉,什麼事情都滿不在乎。上初中二年級之前,她總是按照理想的狀態來精準的計劃時間,結果是事與願違,往往班車不按照你的計劃來,走路時間不按照你的時間來,事情的結果就是她當之無愧的是班級裡的遲到大王。永遠就要遲到那麼幾分鐘。
2、後來我們就給她找了一個同行的小夥伴,這位小夥伴很自律,每天定點上學放學,規規矩矩的做事情。自動和小夥伴上學放學一起同行以後,再也沒有遲到的事情發生。
3、倒退著給孩子計算時間,定好計劃表。按照出發的時間,一起商量給孩子計算每件事情的節點時間,先入為主,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
結束語:哪裡又不願意學好的孩子啊,家長密切關注,提前介入,告知磨蹭的危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孩子就改掉了磨蹭的習慣。相信您的孩子在您的精心關懷下,也一定能早日克服磨蹭的習慣,成為一個利索、有擔當的孩子。
回覆列表
五年級孩子還沒有時間的概念,亦不能自主管理時間,這說明問題完全出在家長身上,看來家長根本不重視家庭教育,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面對孩子的現狀,該怎麼辦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供參考。
第一,與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培養孩子時間意識。
小學一年級便已經在數學課上學過鐘錶的識字,和時間的計算。既然已經學過相關知識,為什麼不現生活中應用呢?雖然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但是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意識並不算晚。那就先從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著手,邁出第一步。這份時間表可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把早晨段、上午段、中午段、下午段和晚上段分開,每一段時間裡,安排常規要做的事,放在具體的對應時間段裡。
第二,讓孩子清楚,每一件事必須要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否則後面的事就沒時間做。
比如早晨這段時間,必須要做的事,鬧鐘響起床、上廁所、洗漱、整理床鋪、吃早餐、離家上學。家長必須要讓孩子清楚這幾件事的順序,每天晚上睡前和孩子針對這幾件事,進行交流,讓孩子鞏固每一件事所完成的時間段,所需的時間。鼓勵孩子自己看鐘表去做。否則,你在哪一件事上磨蹭,下一件事就不能進行,如你錯過了吃早飯時間,上午就要捱餓。如你在床上磨蹭不下地,對不起,那你就在床上不要下地了。到時我們上班走,你既吃不上早飯,也沒有人送你上學,看你怎麼辦。
第三,讓孩子體驗一下因磨蹭所帶來的後果,讓後果來懲罰孩子。
家長如果把作息時間表這事安排妥了,也和孩子認真就怎樣管理好自己的事交流了,孩子也知道必須要自己去管理每一件事,而不是依賴爸爸媽媽去催促,那接下來就是讓孩子去體驗一下因磨蹭拖拉所產生的後果了。如早飯吃不上,上午讓孩子餓一餓,他自然就記住教訓了。再如讓孩子因磨蹭遲到被老師批評,他也會記住教訓。事後再與孩子交流,進行深入引導,問問孩子是遵守時間約定做事好,還是被動捱餓和受批評好?孩子自然會選擇主動做事,家長再行鼓勵孩子即可。
第四,家長的反覆催促會降低孩子責任感,不把自己的事當事。
以前家長由於不懂如何培養孩子自我管理時間,但又怕孩子吃不上飯,上學又遲到,只好一遍又一遍催促。其實你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孩子越來越缺乏責任感,同時會變的越來越懶惰。凡是生活中懶惰的孩子,基本上找不到主動做事的目標,只能被動靠家長推著走。因此,家長知道這裡的利害關係後,必須要狠下心來撒手,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處處當孩子保姆,讓孩子失去基本生活獨立能力的鍛鍊機會。
第五,應該讓孩子為他的磨蹭拖拉耽誤時間而犯急,急的不應是家長。
以往是家長操心太多,越位包辦太多,結果搞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在那磨蹭個不休,就心裡火急火燎,可是孩子完全不管你急不急啊,反正急的又不是他(她)。現在家長知道這個道理後,你就需要逆向思考問題,即讓孩子去著急,比如你不提醒他下一件事該做什麼,他就會錯過做下一件事的機會,只要你卡住最後一件事,如你去上班順路送孩子上學,到了離家時間,你就告訴孩子,媽媽現在馬上就走了,你看著辦吧。恐怕當你開啟門要走時,孩子就會急的跳腳了。你給他兩分鐘時間準備,保證孩子就很快跟你離家走了。
總之,培養孩子時間意識,自主管理時間意識,需要家長多動腦,而不是總是習慣於嘴上去催促孩子。那樣的話,你累不說,孩子還嫌你煩呢。如此說,你願意做一個聰明的爸爸或媽媽好呢?還是做一個每天笨家長好呢?我想你肯定不願意每天因為孩子磨蹭拖拉而生氣上火。那就積極行動起來吧,你和孩子都來做時間管理的主人,而不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