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大光明
-
2 # 向陽花開7290
康熙皇帝一生五次上五臺山,留下許多傳說故事和遺蹟。
雍正皇帝只去過一次,是做皇子的時候跟著康熙一起的。當了皇帝之後,就日夜操勞國事,再沒有上過五臺山。
乾隆皇帝去過六次,是清朝皇帝中上過五臺山次數最多的,他效仿祖父,廣題詩文匾額,撥重金修建寺院。
清朝的皇帝十分重視藏傳佛教,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黃廟並存的漢藏佛教聖地,且離京城較近,所以清朝重點扶持了五臺山,清廷發源於關東,信奉喇嘛教,順治皇帝多次派喇嘛到五臺山建立護國佑民道場。因此,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也多次巡幸五臺山。
皇帝巡幸,不僅是自己禮佛參禪,更主要的是促進五臺山佛教事業的發展。
-
3 # 茹叔敬
其實標題目所說的都是帝王野史!說一說野史《康熙亂倫通姑母》。皇太極的幼女,順治的胞妹,康熙的姑母。長得娉婷俏麗,年紀大過康熙五歲。孝莊太后不捨得她出宮,所以她到二十五歲,還不曾出嫁,所以她乾脆跑上五臺山留長髮出家。康熙經常上五臺山尋找姑母,康熙平日和這位姑母最好,自幼跟著她一床同睡。後來,上了學聽完講回來,也找他姑母講解,這位大公主原也飽讀詩書,從此他姑侄兩人,常常談著學問,娓娓不倦。因此,情意越發濃厚。在沒人的時候,漸漸說些知心話,康熙卻忘了姑侄名分。這時康熙已有十七歲,情竇初開,終日和姑母親親密密,日子久了,兩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風流事體來。女兒家到底膽怯,她悄悄地把這事告訴母親(孝莊)。孝莊太皇大後嚇了一大跳,忙把皇帝喚來,暗地裡埋怨他。誰知康熙帝年小任性,乾脆要把姑母封做妃子。孝莊皇太后怕鬧出事來,只得聽孫兒胡鬧算了。後來姑母一直跑到五臺山留長髮出家。待到孝莊皇太后逝世,康熙好幾次到五臺山尋找姑母,那有姑母的蹤影呢?原來康熙如果尋找到姑母后封她做淑妃。
-
4 # 人生百味好好活著
清朝皇帝屢次去五臺山,真的是為了朝拜嗎?答案懇定是不完整的。
1.首先是宗教信仰。清朝還沒入關時,當時叫滿族,是少數民族一支,它們信奉的是藏傳佛教,是從蒙古傳教過來的,後漸漸的被滿族人所接受。當滿族人問鼎中原,建立清王朝,歷代皇帝都十分重視藏傳佛教,而當時五臺山是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黃廟並存的漢藏佛教聖地,且離京城較近,清歷任皇帝多次巡幸,在五臺山建立護國佑民道場。不僅自已禮佛參禪,也促進了五臺山佛教事業的發展。
2.政治上的需要。清朝皇帝可不止大清皇帝一個身你,其實還有另二個重要身份:一個是蒙古的大汗,另一個是藏傳佛教的活佛。在西藏,最高統治者實際上有三位:達賴喇嘛、斑禪,還有一位就是清帝。在當時西藏,清朝委派的代表是駐藏大臣,地位顯然不能和達賴,班禪相題並論,所以清王朝歷任皇帝借巡幸,朝拜五臺山,來表達一個政治訊號,皇帝才是這當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清帝在西藏三位活佛中權力最大者。
3.弘揚孝道,儒家思想需求。民間原有順治出家五臺山一說,這件事是否屬實眾說不一,如屬實,那清帝朝拜五臺山就可以當做是看望順治一或祭祀祖先,那是一種“孝道”的表現,完全符合當時的儒家精神。尤其是在清朝是以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這正是弘揚孝道,孝治天下的機會,符合儒家思想和當時中原地區的文化思想,有利於鞏固皇權統治。
以上三點,便是我的個人偏解,不足之處望見諒。
-
5 # 洛水清風
五臺山做為佛教重地,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善男信女前往跪拜祈福。在康雍乾三朝,這裡的香火達到鼎盛。據記載,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曾多次造訪五臺山。眾所周知,這三位皇帝不是佛教徒,那麼,他們三個人多次來到五臺山,究竟意欲何為,是為了百姓祈福,還是為了到此一遊?這兩種說法有些勉強。其實,他們來五臺山的目的是為了尋根問祖,這就牽涉到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的死亡之謎。
在《清史稿》中,關於順治的死因記載的很模糊。僅有11個字:丁已,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對於順治害什麼病,因何而死,隻字不提。但在北韓的史籍中,卻清清楚楚寫著順治死於天花,年僅24歲。中國的皇帝怎末死了,華人都不清楚,一個番邦北韓卻知根知底,這顯然太不可思議了。所以,在清史稿的編纂過程中,沒有采納北韓這種說法。
關於順治是不是死於天花,史學界一直存在很大爭論 。一派認為順治就是死於天花流行。另一派則認為,天花多發生在兒童、青少年身上,順治當時24歲,正值精力旺盛,抵抗力最強的時候,不可能染上天花。那麼順治既然不可能染上天花而死,那麼24歲的順治究竟去哪裡?
根據清宮滿文件案記載,順治14歲時在遵化打獵,認識了一個在山洞中精修的高僧,從此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20歲時,順治在太監精心安排下,在北京海會寺聽主持講解佛法,遂對佛教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在順治24歲那年,她最寵幸的董鄂妃因難產而死,順治一度心灰意冷,無心處理朝政。在董鄂妃死後僅僅100天,年輕力壯的順治就崩於養心殿。後世猜測,順治崇佛已久,所謂崩於養心殿不過是個託詞,早已看破紅塵的順治應該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了。
當然,這絕非後人憑空猜測,根據《康熙起居住》記載,康熙繼位不久,孝莊就帶他到五臺山禮佛。這就令人大惑不解,北京有的是佛教重地,孝莊為何要捨近求遠去五臺山呢!加上後來的雍正、乾隆在位期間,多次造訪五臺山,因此,有史學家推論:順治不是因天花病死,而是到五臺山出家了。還有一個佐證,也能證明順治出家五臺山。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慈禧太后倉皇西逃,當地官員要接待她,就從五臺山借了些用具。據隨行官員回憶,這些用具與宮中的用具極為相似。試想,一個佛教淨地,哪來如此豪華高檔的用具,很可能是順治出家五臺山時遺留下來的。
綜上所述 ,康雍乾常去五臺山,決不可是燒香拜佛,而是去尋根問祖,憑弔順治皇帝。
回覆列表
故去的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曾經寫到少年康熙登臨五臺山尋找出家的父皇順治皇帝的故事,因為擔心父皇的安危,還特意留下了韋小Bora保護順治的安全,結果在五臺山清涼寺中爆發了一場爭奪順治皇帝的大戰......
《鹿鼎記》中的順治
先放下順治皇帝是否在五臺山出家的爭論。我們來看看康熙與五臺山的不解之緣。根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共計五次登臨五臺山,分別是在康熙二十二年兩次、三十七年、四十一年、四十三年各一次。從時間上來看,康熙皇帝並不像《鹿鼎記》裡一樣,在即位之初就來到五臺山尋找順治的。他第一次登五臺山是在自己即位22年後,29歲時去的。此時的順治如果健在的話,應該是45歲左右。如果說康熙是為了尋找順治下落,為什麼要等到22年之後才去尋找?很明顯這是不合常理的。所以說順治在五臺山出家只不過是也是杜撰出來,並不是真的。既然康熙去五臺山不是為了尋找順治,那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五臺山
五臺山
這要從清朝皇室的信仰說起。滿清皇室信奉佛教,但是他們所信仰的並不是漢傳佛教,而是藏傳佛教,也就是俗稱的喇嘛教。我們都知道藏傳佛教的根坻在西藏地區,清朝皇帝朝拜喇嘛教當然不會大老遠的跑到西藏去。而當時的五臺山是內地佛教名山中唯一一座藏、漢佛教並存的名山。最關鍵的一點是五臺山離北京城很近,直線距離只有300多公里,放在交通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最多也就十天左右的路程。所以五臺山就成為了清代皇室朝拜的首選之地。
北京到五臺山地圖
康熙五次去五臺山都幹了些什麼呢?史料記載,康熙主要乾了這些事。賜給五臺山各寺梵文佛經、作詩、題匾、刻碑、修葺寺廟、做各種法會、賞賜寺廟裡的和尚們金銀珠玉。從這些活動中也確實找不出尋找順治的蛛絲馬跡。如果大家還不信的話,可以再看一下康熙的後代子孫與五臺山的情緣。
康熙皇帝
康熙之後,雍正即位,因為比較勤政,雍正基本沒有出巡過,也沒有去過五臺山。再之後,乾隆即位後曾六次登五臺山,比祖父康熙去的次數還多。嘉慶皇帝去過一次。再之後清朝國勢日衰,道光、咸豐等皇帝焦頭爛額,再也沒有心情來五臺山了。
康熙皇帝
從清代的皇帝登五臺山的次數來看,基本和皇帝的性格有關,喜歡出巡遊玩的康熙、乾隆祖孫倆去的次數最多,不喜歡遊玩的雍正在即位後一次也沒去過。這從側面其實也說明了,清代皇帝,包括康熙皇帝,他們去不去五臺山和順治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而純粹與他們對喇嘛教的信仰和好玩的個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