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糕,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搬新家時,為了迎接親朋好友到新房“溫鍋”才蒸的。因為老家有個習俗,有喬遷之喜時,會在老房子發好面,到新房子去蒸,蒸好後,切成長條形或方形小塊,分給親戚朋友,寓意大家一起發財。當然一般上下兩層用發好的白麵,中間一層用黃米麵或高梁米面,因為在老家,只有這種粘的東西才稱為“糕”。
現在超市看到的發糕,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但也是我願意吃的一種,所以看到後也會順便買一塊,但從來沒想到自己蒸,感覺那是件複雜的活。
昨天看到切開的大南瓜,實在不願意連續吃,也不忍心看著它爛掉,為什麼不自己試著做發糕呢?這樣可以多用掉一些南瓜,發糕放得時間也長一點。感覺自己有做麵食的經驗,應該不難,想到就立馬動手,把南瓜切成小塊,用高壓鍋蒸熟,放在面盆裡,不太燙時,加入發酵粉、少許糖、乾麵粉,用筷子攪拌,麵粉可分多次放,這樣更容易把握量,攪拌也省力些,其實用筷子攪有些累,如果不嫌粘手,直接用手或戴一次性手套更容易操作。攪得差不多了,我就直接把麵糰倒到蒸鍋的篦子上,當然下面鋪了一層玉米葉,這也是膠東人的智慧喲。因為已吃過晚飯,所以沒直接蒸,今天早晨直接開火,20分鐘即可出鍋,第一次做,感覺不比外面買得差,因為沒有加一點水,南瓜的成份自然更多,所以口感更糯更細膩,看來以後自家又多了一種吃南瓜的方法。
實踐之後才知道,蒸發糕比蒸饅頭更容易,也更省時省力,區別就在於,和麵時前者稀一點,攪勻材料即可,後者揉得時間越長,吃起來越筋斗。
發糕,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搬新家時,為了迎接親朋好友到新房“溫鍋”才蒸的。因為老家有個習俗,有喬遷之喜時,會在老房子發好面,到新房子去蒸,蒸好後,切成長條形或方形小塊,分給親戚朋友,寓意大家一起發財。當然一般上下兩層用發好的白麵,中間一層用黃米麵或高梁米面,因為在老家,只有這種粘的東西才稱為“糕”。
現在超市看到的發糕,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但也是我願意吃的一種,所以看到後也會順便買一塊,但從來沒想到自己蒸,感覺那是件複雜的活。
昨天看到切開的大南瓜,實在不願意連續吃,也不忍心看著它爛掉,為什麼不自己試著做發糕呢?這樣可以多用掉一些南瓜,發糕放得時間也長一點。感覺自己有做麵食的經驗,應該不難,想到就立馬動手,把南瓜切成小塊,用高壓鍋蒸熟,放在面盆裡,不太燙時,加入發酵粉、少許糖、乾麵粉,用筷子攪拌,麵粉可分多次放,這樣更容易把握量,攪拌也省力些,其實用筷子攪有些累,如果不嫌粘手,直接用手或戴一次性手套更容易操作。攪得差不多了,我就直接把麵糰倒到蒸鍋的篦子上,當然下面鋪了一層玉米葉,這也是膠東人的智慧喲。因為已吃過晚飯,所以沒直接蒸,今天早晨直接開火,20分鐘即可出鍋,第一次做,感覺不比外面買得差,因為沒有加一點水,南瓜的成份自然更多,所以口感更糯更細膩,看來以後自家又多了一種吃南瓜的方法。
實踐之後才知道,蒸發糕比蒸饅頭更容易,也更省時省力,區別就在於,和麵時前者稀一點,攪勻材料即可,後者揉得時間越長,吃起來越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