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健心理李子

    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種狀態,是人都有經歷過,屬於正常現象。

    王陽明曾說過,“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知而不行是不知”,知行合一謂之道。

    最新的研究表明,不是有動機就會行動,而是行動能激發動機,進而會有更多的行動。

    有想法,就去做,把繁瑣的任務分解成若干小部分,從小事做起。不能等動力很大了或者萬事具備了,才去有所行為。

    一旦人投入到某項任務中,特別是小小的成功體驗,會有意想不到的積極心理感受。也就是說,動機和行動互為一體,相互促進。

    所以,幹就是了。

  • 2 # 咧嘴木樁

    知恥嗎?害怕嗎?有無敵的氣勢嗎?有就去做!這些都是原生動力。不甘的錯離對大概也不還了,不害怕就有了不盡的折騰,無敵氣勢來源於學習或生活中的自信養成的精神,合在一起叫浩然之氣,來自於對未知的認知過程。不抬槓,不氣綏,從認識真真做開始,閱讀與借鑑不可少,思考反思與觀察全上陣,一頭鑽進去自求多福,一切與當初的你影響甚大!準備好了就進吧。

  • 3 # 懶萌萌愛生活

    你提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最近新看的一個新的名詞解釋,叫做“積極廢人”。

    何為“積極廢人”,是指那些“愛給自己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的人;儘管心態積極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他們往往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典型特徵:間斷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是不是跟你描述的你的症狀很像?如何改變這種情況?當然是訂立目標之後就要將落實到行動上,最好是每日定個目標,今日事今日畢,給自己一個督促。有了改善之後,定立長期的時間表,根據時間表安排自己工作和作息,改變原有的狀態。不光思想上要積極,行動上也要積極。

    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堅持一定會有所收穫。

  • 4 # 春城遇見您

    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一事無成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島 君 說

    一個段子,雖然今天看起來有點老,但卻仍然形象:

    你用小米手機,穿凡客T恤,泡貝塔咖啡聽創業講座,宅家看哈佛公開課,知乎果殼關注無數,36氪每日必讀,BAT大格局瞭如指掌,張小龍貪嗔痴如數家珍。肉夾饃只吃西少爺,約飯局去雕爺,喜歡羅永浩勝過喬布斯,逢人便談網際網路思維……

    如果上述條件都符合,那你應該還在每天擠地鐵。

    今天也許裡面的有些內容可以修改成優衣庫、混沌研習社、得到、各種知識付費、階層固化,但本質卻沒變。

    作 者:田志剛

    來 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KMCenter)

    在2010年我出版過一本《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的書,是講個人知識管理的。在書出版前和出版後,讓我認識了許多對這個感興趣的人。但也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人,應該是那些希望上進的人們。這裡面有一些人看了書,也問過一些問題,後面就不知所終了。我把他們叫做“不活躍”的學習者。

    還有一類人,這種人除了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還喜歡各種學習,參加各種拆書活動、學習時間管理、聽各種TED講座、參加各種社群。這種人我成為“活躍的”學習者。

    但十幾年過去了,我觀察到的是這些活躍的學習者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四處學習而有特別大的成就,反倒是那些不活躍的人有不少做的風生雲起,起碼成了某個領域的高手。

    為什麼整天想著學習和長進的人卻沒有長進呢?

    今年“兩會”上,火箭軍的兩會代表,火箭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李賢玉出名了。她是高二參加的高考進入北京大學,還是當年黑龍江省的理科狀元。

    從這個角度看,天賦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採訪中她卻說:

    我這個人沒多麼遠大的目標、多麼長遠的打算。我的特點在於,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有機會,一定能抓住。不管幹什麼,有踏實和堅持,鐵定能幹好。

    這其實代表了一類人,個人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不是非要做什麼才算數,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但只要告訴她做什麼,她願意下大工夫並持之以恆,做不好不罷休。

    北京兒童醫院的賈立群主任,也屬於這樣的人。賈立群主任這樣的人彷彿沒有自己明確的主張,但卻將每個到他跟前的事情做到極致:當年上山下鄉是潮流,沒得選擇,他就去了。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沒有關係和依靠的他透過自己的工作讓大家認可,他是被大家推薦上的工農兵大學;他本來喜歡無線電和汽車,但推薦上醫科大學也就讀了,在學校時十分刻苦,據說在學習解破學的時候將頭蓋骨借到宿舍研究,早晨醒來時頭邊就是頭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兒童醫院的放射科,通常這樣的科室是輔助科室,但他又能透過數十年如一日,做成頂尖高手,把賈氏B超診斷推向爐火純青。

    在寫《如何成為專家》時,我曾經採訪過一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是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國家級榮譽稱號。由建設部根據《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評選辦法》的要求,每兩年(偶數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名額一般不超過20人。),問他如何成為大師。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不知道啊,起碼我之前沒想過成為大師。只不過是活太多,幹活就是了”

    按時髦的說法,每個人都要follow your heart,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專業、崗位,才能夠做出成就。但上面的3個人貌似都不是,也做出了成就。

    幹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當然最好,但問題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怎麼辦?而且有許多人,說實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興趣點和方向的,那怎麼辦?

    拋開這些,基於我們的研究和觀察看: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核心是必須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當然,這個方向和目標可能是你自己確定的,也可能是被外界賦予你而且你認可的。

    為什麼許多人在軍隊容易做出成就,因為那裡講究服從:分配你幹這個事情,而且必須幹好,像李賢玉這樣的就如魚得水了,讓我幹就能幹好。賈立群也屬於這樣的人,連燒鍋爐都比別人燒的好。

    另一個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標必須是客觀和靠譜的。

    為什麼方向和目標這麼重要呢?

    因為只有確定了方向和目標才可能談到有深度,而只有深度才有超額的價值。現在知識過剩的環境下,如果你沒有方向和目標,不能聚焦到一個點上,那麼你學到的東西就是多個領域的常識,而這些常識帶不來優勢。如果你掌握的東西都能在百度上搜到,那憑什麼人們要請你呢?用百度就行了!

    在實踐上也是如此,如果你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某個領域或者專業的高手,而初級水平最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即便將來你不再做這個專業了,你在成就某個領域高手過程中所獲得的方法、能力對於遷移到其他專業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抽象化、概念化程度越高的能力才越容易遷移。

    許多教育專家建議,應該讓小孩們練習一項愛好並爭取達到專業水平,並不是為了未來讓他們未來去幹這個,而是讓他們知道專業和業餘的差別,等將來他們想清楚自己想幹什麼的時候,知道幹到什麼水平才算入門、什麼才算頂尖。

    如果他從來沒有達到過專業的水平,可能這輩子在任何領域都是一個“愛好者”的角色。

    當你有了一個方向和目標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沒有時間去為知識焦慮,你也就有了自己對於資訊和知識的“過濾器”:不屬於你方向和目標的東西,再好也跟我沒關係。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這個時候你才知道那個是屬於你的一瓢!這個時候你也就明白,許多書其實沒有讀,許多人也不需要見!

    當你有了一個方向和目標的時候,你會目光堅定充滿力量。即便人們說再多的階層固化和社會分級,你知道固化是因為沒有較高價值,只要自己的價值提升了,就可以實現階層躍升,這都不是事兒!

    僅僅提升自己的動機沒有用(想想那些每天像打了雞血似的人們),動機太強烈甚至會讓你走進歧途,許多太想改變的人都去做保險和傳銷了。要想真正的實現長進,還必須將動機與方向和目標結合起來,熱情和動力只有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才有價值,如果沒有方向的熱情就是火災!

    這也是為什麼說那些整天糾結於讀書、時間管理、印象筆記的人沒有大長進的原因,他們學了那麼多的方法和工具,卻從來沒有真正用在一個方向和目標上。同時,你還要在這個方向和目標上去真正去做專案、完成任務,反思提升提煉,只有這樣子,才能最後將這個方向拿下、搞定。

    當然這個過程是要有幾個反覆,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懂了,但可能後來又發現還是有許多盲點,那就繼續去查漏補缺!

    總結一下,在這個時代,如果你真的想去提升自己,必須要有一個方向和目標,只有在這個方向和目標下的正向積累才有價值!

    那怎麼定這個方向和目標呢?

    第一個是你明確的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那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標。但我還可以給你一些建議是,你要將這個目標再細化成可以操作的,就是再弄小一點。如果你拿不準你的目標是不是靠譜,可以發到留言裡面,也許我們能給您一些建議。

    第二個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什麼,那就考慮將你手上的工作做到極致。為了將你的工作做到極致,你還需要學什麼、實踐什麼、思考什麼自然就出來了,這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標。就像前面舉的例子,女將軍和兒童醫院的主任那樣,既然幹了這個就乾的最好,為了幹到最好其他事情可以放下,聚焦一處,幹上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一定會大有收穫。

    對於大部分想上進而沒有方向和目標的人,我的建議是:

    控制你的慾望:你的興趣遠遠大於你的能力和時間,感興趣的事情太多不是NB而是大坑,你那麼努力卻沒有大成的原因就是你想的太多,收縮自己的興趣,聚焦一處。許多有所成就的人不是那些太敏感聰明八面玲瓏的人,你需要點老僧入定的精神。

    興趣沒有那麼重要: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那就將手邊的這件事做到極致。為了能做到極致,你就知道自己該學什麼、做什麼、想什麼了。即便將來你不做這個事情了,你也會感謝這個過程,因為任何領域到最後其實差不多。

    相信時間的回報:一年幹十個事情還是十年幹一個事情,回報是不一樣的。將一件事情幹到極致,時間會給你要的回報。

    從2003年第一次寫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就接觸到各種想上進的人,到2010年《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出版後,更多這類人跟我交流和溝通。在寫《如何成為專家》的書過程中,我們與數百位各領域的高手進行過交流和訪問,發現那些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人除了努力外,都有一條:他們都有一個專業和方向。

    而那些也有上進動機、也拼命努力卻最終沒有所得的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一般都有很多方向,對很多事情感興趣,做過很多事。

    聰明的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為什麼有的人好像什麼都知道但現實中卻一事無成?

    知乎網友提問

    為什麼有的人好像什麼都知道但現實中卻一事無成?

    知乎網友回答:

    @劍聖喵大師

    1、

    然而他的日子卻悽慘無比,不僅各類聚會隨不出份子錢,打個遊戲的各類付費道具都需要我贈送。

    我理解他,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只需不斷探索並快樂著。但我又很難理解他,知識轉化為財富真的有那麼難嗎?

    直到最近我發現了原因。

    沙大神的英雄聯盟是被我帶進坑的,不到幾月就成了其中高手。但奇怪地是,他的段位停留在中上水平就再也上不去了。

    我問他:要不要努力一下,爭取成為職業玩家!

    他說:“那些什麼王者級別的,都是些不會享受生活的蠢貨,一天只知道擼啊擼,我不屑成為他們。”

    我接著問他:那如何看待那些段位比他低的玩家,他們不就在享受生活嗎?

    他回答我:“一群小白,不僅操作上手殘,戰術上更是垃圾。”

    沙大神說這話的時候得意洋洋,彷彿他只需要用一點點努力就可以達到常人無法達到的水平。他不僅看不起那些和他付出了同樣努力卻得不到相同效果的人,他更看不起那些努力是他幾倍,但成果只比他優秀一點的人。

    我突然想起了,我初中時的同桌女生,她總是每晚複習到深夜,但期末考卻只比我高几十分。我得意洋洋的向周圍人炫耀,要是我和她一樣努力,早就清華北大了吧!

    我的這份炫耀毫無意義,最終上清華的是她不是我,在努力這件事上,成果大於速度。或者說,這個世界不關心誰跑的有多快,它只看重誰先跑到終點。

    考70分的人是永遠沒有考90分的人厲害的,無關誰付出了多大努力。付出30%努力做到50%的人只能收穫內心虛幻的成就感,那些付出了200%只收獲了80%的人卻能得到這個世界的獎勵。

    沙大神之所以一事無成,就在於他既不能像職業玩家一樣靠遊戲為生,也不能像休閒玩家一樣娛樂舒心。他的生活充滿了掌聲,實際上一事無成。

    小時候,媽媽總告訴我們:如果你再努力一點就會很了不起哦!這個信念一直支援著我們走到今天,殊不知這份自信害了我們,成了我們偷懶的最好藉口。因為“努力一點就行”是不斷努力下去的最大敵人。

    2、

    曾經的我也以自己是一名斜槓青年為榮,除了主業是一名心理學教師外,我熱愛畫畫,遊戲打得不錯,時不時還能寫點現實小說,另外還撩的一手好妹。如果要把我名字前面加上字首的話,幾頁紙都寫不完。

    很長時間以來我很滿足這種狀態,我認為自己興趣廣泛,熱愛生活。

    但漸漸地我開始發現不對,機靈如我卻在面對人生上的全線潰敗:遊戲上我被高手虐的一塌糊塗,寫作平臺上我的小說閱讀量寥寥無幾,我投稿的畫無數次被退稿,我申報的課題被學術大牛輕鬆擠下。

    我跟導師彙報了我的情況,導師笑著說。

    “你只是看起來很厲害!你聰明地以為,你能通曉各大領域。實際上,你在每件事上都做了逃兵。”

    看起來很厲害,只是我的自我感覺罷了。真正的厲害是有一個分水嶺的,這個分水嶺就是搜尋引擎,如果你能提供的東西都能在網上搜到,那你一定並不厲害。舉例,很多人在遊戲上多贏了幾次就覺得自己厲害,這真的是一種錯覺。你必須玩到能和百度上釋出影片的那些人一個技術,那才叫厲害。我可以不厲害,但我絕不炫耀。

    其次,人的一生雖然有無數的分支,但卻是有主線任務的。我所有擅長的東西是必須沿著我的一個專長展開的。我的主線任務從來沒變過啊,一直都是在科普心理學的道路上戰鬥。於是我整合了我所有的技能,讓他們為這個主線服務。

    我用自己的畫畫技術,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劍聖喵大師的頭像。

    我不再單純地寫歷史小說,而是用通俗的文筆來科普心理學知識。

    每天工作完畢後,我會開啟遊戲玩幾局,不在乎輸贏,純粹消遣。

    我非常喜歡現在的自己,現在的我已經沒有過去那麼狂妄了,我似乎更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我沒有了過去爆棚的自豪感,反而無時無刻我都在感受自己的膚淺。

    每晚睡覺前我不再得意自己有過什麼成就,我開始回憶自己走過的路,回憶起這條荊棘的路上我的每個腳印有多深,有多痛苦。

    3、

    “看起來很厲害”到“真正厲害”差著10086本書。

    “真正很厲害”到“生活達人”差著十萬八千次嘗試。

    花兒們總以為有了刺就可以顯出自己的厲害,殊不知真才顯示出它的弱小。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不擔心你學不到東西,我只擔心你學到一點東西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這種智力上升的厲害感,其實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快感。有時候思想的冗餘比思想的貧乏更加可怕。

    即便你滿腹經綸,如果你自命清高從不寫作,把知識分享給別人也只能是默默無聞。即便你武功蓋世,如果不鋤強扶弱、匡扶正義,也難成一代大俠。

    真正厲害的人,是不會用“厲害感”裝飾自己的。生活達人們不管看起來是否厲害,他們都不會在真刀真槍的實戰面前抱頭鼠竄。

    即使你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經天緯地的才華,富可敵國的金錢.....即使你擁有這個世界上人人羨慕的一切,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真正的強大永遠是沉默的。

    @馬華興

    必須要對知識做一個分類。一類叫陳述性知識一類叫程式性知識先講程式性知識,比如,我知道怎麼能遊蛙泳,第一步,人在水裡,頭進入水中,閉氣。第二步,把兩手伸直,雙腿併攏第三步,雙手分開,壓水,兩肘收到胸前。第四步,頭出水,呼吸第五步,雙腿回撤,呈青蛙腿。第六步,雙腿蹬出。但是,我知道了,我把步驟全背下來了,我甚至找做了一特漂亮的PPT給大傢伙講出來了,大傢伙也聽明白了,也覺得我懂了。你把我扔水裡,我還是得帶游泳圈瞎撲騰。再比如,英語發音,我一朋友英語不好。她說為啥呢。因為當初英語老師教很多英語語法和發音規則,她一聽就明白了。比如 in English,要連音,她很快就發現規則和規律了。然後她就覺得,懂了。然後她就不練了。最後,就傻逼了。這也是程式性知識。程式性知識的一個特點就是,HOW TO。一切程式性知識都屬於『什麼都知道但是一事無成。』一切程式性知識都屬於『什麼都知道但是一事無成。』一切程式性知識都屬於『什麼都知道但是一事無成。』而程式性知識需要動的是手、腳、嘴、以及身體的各種器官,但不一定需要動大腦。一個廚子可以不明白為什麼茄子要先過油,再煮就出味。他只要照著做,除錯,調整幾遍,就好。而操蛋的是,這世界的大多數工作,都用到的是程式性知識。再說『陳述性知識』比如:望廬山瀑布 這首詩這就是陳述性知識。它講的是 WHAT再比如:為什麼蘋果熟了會落到地上?因為萬有引力定律然後把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和推導列出來。這也是陳述性知識,這是WHY。什麼都知道但是一事無成。往往『成事』需要的是程式性知識。即便一些要用到陳述性知識,但也需要轉化成程式就是把WHAT\WHY轉化成HOW TO。比如,你知道各種古詩,但要做成事,那就是『作詩』那就不能光背古詩,還得自己寫。即便『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那不也得『吟』嗎?當我們『什麼都知道』時,不妨問自己,SO WHAT。然後就知道下一步該幹嘛了?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學校教育中很操蛋的地方就在於這裡。教的最多的是WHAT,成吉思汗哪年生哪年死哪年統一全蒙古要考,船字第五筆是什麼要記。然後稍微教一教WHY,類似十萬個為什麼。即便如此,我學到了大學,工科,依然沒有真正理解狹義相對論。而SO WHAT和HOW,就教的最少了。這樣怎麼能建設好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呢?

    @清歡

    有的人透過汲取各種資訊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並從中獲得了生命的大和諧,這對他們而言已經足夠了,他們不需證明自己的豐富或成功,世俗以為的成功在他們看來也未必有意義;

    有的人偏巧就是喜歡各種稀奇古怪的知識,就是喜歡,但是那些知識都沒什麼可應用性,比如鼻屎是什麼味(除非真的有人打算研發鼻屎味的多味豆);

    有的人只是你以為他什麼都知道,他今天跟你說的一個頗有意思的新知識可能是他昨天上廁所時翻雜誌偶爾看到的,他並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簡單複述,你就覺得他什麼都懂了,其實並不是,那這和他現實裡能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顯然也沒有關係了;

    有的人喜歡錶現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也就是你們說的“滿瓶不動半瓶搖”,不過他們通常也不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危害,除了引起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的盲目仰視外。他們自己從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覺得愉悅——且不說這種心態健康與否,基本上是對人無害的(令你反感不能算!),不如圍觀群眾們自己提高一下甄別能力?

    確實什麼都知道,而且也想兼濟天下的人——在知道和理解,在理解和行動之間,路漫漫其修遠兮,沒有幾個人走得成。能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再轉化為現實的行動力,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還要有天時地利。有的人是自己看得破忍不過,有的人是時不我與。

    原因多多,不一而足,但說到底都是別人的事。

    吹皺一池春水啊。

    @蕭秋水

    我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1、知行合一的角度。

    很多事情,只是知道而已,這是“知道分子”,並不是“知識分子”,看上去才高八斗,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那不過是“別人的知識”,書本上的,其他人的觀點,不是自己的,因而不能轉化為行動、生產力、效益。在現實中,也就不會有突出的成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心理學方面的書有很多,不少人都如數家珍,如果說到給別人診治心理問題,可能就做不到。那麼,市場又怎麼願意付費給這些人呢?其實中國的高分低能也和這類似。

    在這個角度上,更多的是個人問題。

    2、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角度。

    “現實中一事無成”,不清楚這個標準指的是什麼?父母望子成龍,如果孩子進的不是事業單位,就會認為是一事無成,妻子望夫成龍,如果比不上李澤楷,也會覺得丈夫一事無成。如果“成”指的是世俗意義上的五子登科、官運亨通,這個可能不是某些人的標準,他們飽讀詩書,腹有才華,滿足於自己的小天地,不願意遵從外界的成功標準,這樣的人,在題主的眼裡,有可能是一事無成。

    在這個角度上,他們有自己的快樂,其他人不需要多操心。我們有幸生活在相對寬鬆的時代,這是幸事。

    @楊昱

    有個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人問這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我覺得這世界的知識,自己已經都瞭解的差不多了,您這麼博學,為什麼還總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呢?

    愛因斯坦在紙上畫了個圈,說,假如這個圈代表您所掌握的知識,而圈外是您所不瞭解的其它知識,正因為您只瞭解了這麼大的一個圈的知識,所以您的視野也只能達到這個小圈的周長,於是您所以為的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的邊界,也只有這麼一小段周長而已。

    愛因斯坦又在小圈的外面畫了一個大圈,說,而這個大圈是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正因為我知道比您多,圈的周長比您的長,所以,我才知道這宇宙裡有更多的知識,是我所不知道的。

    這故事不知真假,小時候老師曾用它來教育我要謙虛,她總在說那句老話——滿瓶不響,半瓶響。

    如果您的知識能比您所描述的那些侃侃而談的“博學”更寬廣,更精深,您就會發現他們所說的,其實錯漏百出,而您若想要和他們解釋清楚他們所犯的錯誤,則要上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口水,甚至到最後他們也未必領情。

    所以,幹嘛費那勁呢!

    平時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博學之才”,很多時候就連“半瓶”也算不上,他們只不過是忘了蓋“瓶蓋”,不小心接到了幾滴渾濁雨水而已。

    這樣的人不成功,又有什麼不對嗎?

    @Li Carly

    看到一張圖覺得很精闢知識是dots, 但要有用需要connect the dots.

    @海公子

    我在學習“心學”的時候感觸最深的就是:

    如果你做不到一件事,那麼你就沒有真正清楚一件事情。

    很多人通常意義上說的,“懂了”,其實只是表明你足夠聰明,可以理解別人的字面意思。但實際做的時候,你卻要讓自己的行為符合事情本身的發展邏輯。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需要透過一個考試,這個考試需要你一月內做完一本300頁的題集,但你之前不知道。

    這個考試你知道我曾經高分透過,然後來問我,應該怎麼做。

    我說:做完那個300頁的題集。

    你說:哦,太簡單了我知道了!

    但你實際做的時候,

    發現自己時間管理能力,精力水平,心態,學習能力,自制力,做計劃的能力,全部沒有達標。

    對於我來說,8:00起床做10頁很自然,總之我能把每天10頁任務完成。

    但是對你來說,8:00起床就已經很難了,起來之後什麼都學不了。

    類似地,很多看上去知道的東西,其實你並沒有資源和能力來執行。但是你並不知道自己沒有。更常見的是,你不承認自己沒有。

    所以,真的知道就是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正道。自己做不到就不要怪別人教不會你。事實上,自己餓但要別人替你張嘴的人在生活中遍地都是。。。

    不要像他們一樣,

    加油。

    我努力奮鬥了10年,卻一事無成!失意遊戲人何去何從?

    這兩封信,是兩位遊戲從業者寫給“飯大官人”的。寫信人在信裡表達出了對行業、對自己的認知和無奈,或許能給正在忙碌的遊戲人一些共鳴,或許能給即將進入遊戲行業的新人一點成長的提醒。GameRes遊資網經“飯大官人”授權,將這兩封信推送出來。

    第一封信

    失意遊戲人的人,該何去何從?

    說來慚愧我投身遊戲行業已經第十年,作為“遊戲策劃”卻是屢戰屢敗多年來連一個值得一提的產品都沒有。今日我寫這封信並非是為述說心中的苦悶,而是代表廣大遊戲行業底層的邊緣人來探求一個指引。我以多年來的失敗為恥,但不以為羞,懇求能得賜教指點,更希望把我們的困境展現給更多行業新人所見,讓他們能引以為鑑。這恐怕也是我們能對行業能做最後的貢獻。

    我們是什麼人?

    我們是遊戲行業的邊緣人。

    職位與能力可能各不相同,但當初都是帶著一顆熱誠之心投入遊戲行業,多年來因為各種自身或機遇問題而一直沒有成就。一邊是自己年紀漸長卻沒有“成功專案”的光環加持,又錯過了學識與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邊是行業新人不斷湧現憑藉各種優勢逐步取代我們。

    而自己或主觀情感放不下對遊戲的執著或客觀上沒有其他出路,只能苟活於各個團隊的卑微職位之間靜候某日終歸到來的辭退信。

    如果一百年後有人編著一本中國遊戲發展歷史的話,“飯大官人”與“打不死的小強”等的名字會如歷史長河中泛起的浪花一般閃耀,而我們則是深埋河底的沙石——為數眾多卻無人銘記。

    通俗地說我們就是某名企業提出34歲之後要被“清理”出公司的包袱。

    我們面對怎樣的困境

    1、能力不符合市場需求

    我們最核心的問題是自己的能力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我們被公司“體制化”了。

    我們當初投身遊戲行業時,未能參與一二線的團隊,缺少一位“師傅”的引領,又未有幸接觸到飯大官人等人的著作,只能以公司的對員工的要求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但三線小團隊的工作環境與需求會導致員工的成長兩極分化,要麼與公司一併成長最終成為能獨擋一面的管理人員,要麼隨著公司的倒閉或發展停滯個人發展也難以有所提升,比較不幸我們屬於後者。

    在小公司的環境中我們面對著兩種困境:

    一種是被限定在某一個領域內發展。典型莫過於那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公司文化要求,讓員工長時間投入一個市場細分的領域內。例如一個只有少數人使用的遊戲引擎,一個種奇特的美術風格,或者說一個小眾使用者型別的遊戲平臺。

    另一種是充當“打雜”,隨著團隊的專案情況被隨意抽掉安排在各個崗位,完成領導交付的各種臨時任務。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今天做UE設計,明天做數值模型,後天做QA測試,遊戲上線後還要負責運營活動。看起來各項能力都有所涉及,但缺乏持續專研沒有一樣技能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連團隊內的程式與美術都會帶有鄙視地說一句:“沒有您,我們照樣做遊戲,您只是老闆的跟班而已。”更諷刺的是當下獨立遊戲行業的發展確實印證著沒有策劃依然能有各種優秀的遊戲出現。

    兩種困境的結果都是我們無法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更何況公司連一款“成功專案”都沒有,根本算不上真正在從事遊戲行業。我們所積累的經驗的也不被其他團隊所承認。

    2、“窮忙族”的死迴圈

    正因為我們的能力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導致了在團隊中的地位卑微。以至於其他人認為我們的是時間是團隊中最廉價的資源,可以隨意被揮霍。所以有了行業內一種很低效的

    “陪加班”形態。哪怕自己已經完成了任務出於“團隊精神”還是要陪著程式人員一起加班通宵,進而成為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我最嘆息一位朋友,40歲的人陪著一群20幾歲的程式設計師通宵加班,明明沒他的事卻不得不留下,只能在夜深人靜時困在公司電腦前修改自己孩子的作業。而他的主管是一位30歲曾在騰訊任職4年內的策劃,他卻寧可拉著整個策劃部門留下測bug來向老闆表達“忠誠”和“管理能力”,也不想利用一下晚上時間分享經驗與技能提高策劃部門整體的製作能力。

    我的朋友實際上成了“公司的奴隸”,公司榨取了他幾乎所有的時間,他沒時間去提升自己或是籌備一下其他的人生道路,如同籠中的小白鼠最終奔跑到力竭而亡的一刻。

    當我把大官人的書給他看得時候,他的表情是驚訝然後是深深的落寞。驚訝於原來遊戲行業內還有這樣深邃的知識值得去學習,更驚訝於自以為辛苦多年是“天道酬勤”實際上不過是“井底之蛙”。落寞於“相逢恨晚”要能早日頓悟人生豈會如此不堪,更落寞在於他深知與行業新人相比早已日落西山。

    3、命運的不由自主

    想必有不少人認為我們有今日的處境純屬“咎由自取”,是當初沒有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所種下的惡果。然而隨著我在行業內的時間越長結交的朋友越多,越發感到身處行業中的身不由己。

    一個遊戲的成敗有太多因素影響,遊戲行業早些年是野蠻生長如今是泡沫狀態,加上游戲產品某種程度上“嬴者全拿”的特點,市場上根本容不下那麼多遊戲產品,一個專案的失敗成了一種常態,“成功”反而是一種偶然。

    遊戲行業裡的狗血故事已經夠多了,我們身在其中能做的也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

    自己尋找的破局之道

    作為一名多年來一事無成的遊戲策劃,面對當下的困局我設想了以下幾個應對方案:

    第一個方向,著“輸少當贏”的理念懸崖勒馬徹底退出當下的遊戲行業。把自己僅有輸剩一點的人生投入到更高性價比的事業當中。

    (1)放下游戲設計的執念,換一個角度看待“遊戲”將它視為一種純體形產品,將自己定義為“產品經理”。將現有的遊戲專案作為自己轉型的磨練,重點研習專案管理技能,讓自己能能力適用於更多網際網路產品,擴充套件就業能力。

    (2)從遊戲運營路線開始,專心研究資料分析與行為經濟學,消費心理學等技能。再結合自身學習程式語言做網路爬蟲,最終成為資料分析師,在下一個時代的中謀求一席之地。

    (3)憑藉營銷能力,轉為廣告文案,婚禮策劃,普通商業策劃等。儘管無法與營銷專業的人員相比,但該類工作得核心能力是溝通是當下遊戲策劃標配的能力,容易實現轉型。

    (4)如自己有寫作特長,成為遊戲媒體相關撰稿人或編寫自己的網路小說,透過作品最終建立個人品牌。

    但這沒有一條是我所想走的道路,因為我始終放不下對設計遊戲的執著。所以我選擇了重新開始程式設計,做一名業餘獨立遊戲開發者,期望此生最終能製作出代表自己的遊戲。

    在事業上我想走是第二個方向,馬上辭職換取一段相對自由的時間,無論是拜讀各位所編寫的著作或是拜訪各個團隊中的朋友,用盡一切方法追補那些年錯過知識與經驗。然後重新定義自己在遊戲行業中的發展方向,重新出發尋找一個靠譜的遊戲團隊儘快走上良性迴圈的道路。

    但我也深知這一條路的艱難,所以特來向飯大官人求教。

    (1)除了參與實際運營專案外(因為當下專案真的不可能成功),有什麼其他方式能提高自身能力?

    (2)飯大官人您學習多年以來認為對事業與能力有關鍵幫助的書單懇請賜予。

    (3)沒有成功專案,無法長期加班,自身體能下降的情況下如何能讓新的團隊接納我們?又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按我們的情況應該向新的團隊銷售自身什麼特長?

    (4)如何優雅地向各種打雜需求說不?避免陷入“窮忙族”的死迴圈?

    (5)拋開團隊的因素,有什麼價值或成就是我們自身可以持續積累並且被行業所承認的?

    我們不敢奢望大官人能給大家一個完美的答案,畢竟大官人沒有救贖我們的義務,而我們每個人選的路終歸要自己面對。但我仍期望飯大官人能把您心中的答案連同我這封信一併展示給大家,相信讀者中必然會有人因此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菜無心可活,那麼人無心呢?”

    遊戲行業的邊緣人

    2018年3月21日

    第二封信

    現在回想起來所有“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我的“偏執”。

    偏執於遊戲行業,所以十三歲起立志從來沒考慮過其他行業,更無準備其他技能。

    偏執於“遊戲策劃”的職稱,第一年西山居讓我去做3D場景設計我沒去。

    偏執於認為自己能把遊戲做好,所以不自量力地身兼多職。

    偏執於追求一次成功專案,所以不懂"止損",屢戰屢敗地在一家公司做了7年。

    7年歲月換來了在公司內位極人臣,但也成了井底之蛙。現在回首細想每一天都是最佳離開的時候。

    形象一點比喻大官人你們是在參謀部透過收集資料編著《戰爭論》,而我在小山寨為了存活只能總結“游擊戰”。

    三線公司的存活策略是用“三流的人員做二流的產品”,說白了放棄設計直接山寨,賺的是和一線城市制作費比起來的差價。

    “公司是一輛汽車的話,策劃就是其中的潤滑油”——這是前老闆明說的話,我卻偏執到想用行動來證明策劃絕不僅僅是為了輔助團隊速度的工具。所以每次我都身先士卒衝在最前線,每次都總結專案的不足。

    偏執地認為透過自己的努力至少可以帶領團隊做一款拿得出手的遊戲,美術人員畫不出效果我提前幫他們找好參考圖,程式設計師說實現不了我提前準備好演算法和邏輯圖甚至破解其他遊戲的程式碼給他們。做好遊戲介紹的PPT去跟客戶講解我們公司,回頭做甘特圖給老闆確保進度正常,遊戲的bug我測了,就連遊戲機檯也是我帶領策劃去搬。

    我當時以為自己是“聖騎士”,能T能奶自帶光環給團隊加屬性,自己每天都能有成長。現在回想我不過是一臺自動洗衣機,老闆不過把一件件的髒活扔給我,以我的“責任心”去抵禦他的專案風險。

    我的“積極主動”不但害了我自己,其實也在害了公司,其他人變得被動不再有責任心,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策劃去兜底。程式和美術的主管實現了“位高權重責任輕,錢多活少離家近”,老闆樂於做甩手掌櫃,也不給他們任何進度壓力,公司上下樂也融融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切的背後某種程度是我的偏執在支撐,我猶如《雪國列車》裡在齒輪間工作的小男孩——一個活著的潤滑油。

    5年前我終於做好了一款屬於公司自己可以上線的遊戲,嚴格來說那是我第一天真正從事遊戲行業,也是這輛車執行不再順暢的開端。那次運營災難級別的失敗讓遊戲沒能存活超過2個月,揭示了策劃團隊對遊戲數值和運營的一無所知,機緣巧合下看到了“打不死的小強”的微博,我才明白我和行業的差距差的是一個維度。

    從那天起我開始“推活”——不允。從老闆到前臺都認為我做得所有事都是理所當然,如今我卻在逃避自己的責任。

    再一次偏執害了我,偏執地不想讓策劃部門晚上再做低效的測bug工作跟老闆和程式部門鬧得不可開交。偏執地認為數值與運營才是策劃的發展方向不應把精力放在美術設計上。偏執地認和自己奮戰多年的夥伴是可以講道理而不是利益。偏執地認為“天道酬勤”付出多年終歸應有回報。

    結果無一例外地失敗,老闆鑑於我在團隊多年表現所建立的榜樣,也鑑於二三線城市一時找不到這樣的自動洗衣機,所以讓其他策劃接替了我的工作“讓我去做認為對的事”。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是想讓我體面地離開,我卻偏執地認為是讓我“韜光養晦”以圖將來。因為從那天之後招聘的策劃都要有數值能力。

    1年後公司有了一次關鍵的發展機會,鑑於美術團隊一向的出色表現和老闆出色的銷售技巧,同時獲得了三家著名的手遊運營公司訂單,我和古代被髮配計程車大夫一樣重新被召回走馬上任。

    我的任務——2個月時間按老闆已談好的玩法做一款S級別手遊。

    一個50人不到公司,同時做3個S級別的遊戲,如果我不是那麼偏執的話,其實我應該懸崖立馬。

    第一個遊戲,由老闆親自掛帥開發,上線2週數據不理想對方解約。

    第二個遊戲,副Quattroporte帶領研發了2年,上線活躍度平均1個月,沒有大推。

    第三個遊戲,我帶兩個從業一年的女生和一個頗有潛質的新手策劃“大頭”在2個月內完成。其實我根本無法選擇只能在前面兩個遊戲中直接拿功能來填充,結果自然是2個月後遊戲雖然完成,但對方拒絕接受。派了我將來的朋友“伊藤”作為運營來在上線前調整。老闆也把公司的命運壓在了第三個遊戲上,幾乎投入了全公司的資源。

    而這一調整把多年以來擠壓的問題全面激發,成了我和公司最大的失敗。

    後來伊藤和我成了朋友之後才說起:“原來定2個月的時間是因為你們老闆的銷售能力太強了,把我老闆忽悠得以為你們已經做好遊戲專案只差上線修改就好了。加上運營這邊幾個遊戲都沒成果必須靠你們的遊戲來拉昇業績,所以才讓我來務必把你們的遊戲做好。但我沒想到你的專案是個山寨貨,團隊人員不單無知還傲慢,我接上手了還真不知拿你怎辦好。”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那半年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感覺我就是李中堂,以一己之力拿著落伍的“北洋水師”打一場不可能贏得仗。

    老闆認為我把專案當成自己的跳板,感覺我在賣國求榮不以公司的利益為重據理力爭。

    下屬認為我在談判桌上唯唯諾諾,是洋人的狗腿子拿他們的辛苦勞動換自己的專案獎金。

    伊藤認為自己在談馬關條約,我在死皮賴臉地拖延他的修改需求。而他也知道我是唯一能聽得懂他在說什麼的人。

    其實我由始至終都很清楚,我和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交點是把這個專案做上線,否則這半年的修改期投入就會成為沉沒成本。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專案消耗盡了每一個人的耐心,伊藤想放棄卻無法向公司交代,我不想放棄也同樣無法向公司交代。

    究其根本,是長期來對策劃定位的錯誤,導致團隊只有執行製作能力。面對伊藤以超一流的產品設計要求,我們甚至不知道要怎麼修改。

    那半年我是內外交困,深陷迷惘。一邊知道在數值和運營不足已是致命缺陷必須要補充,不能再事事親力親為,但另一邊當下形勢我如果不兜底專案必然失敗。

    結局是伊藤把鍋甩了給我,運營方指定我要退出這個專案,其他策劃人員無一人想接手。我的存在成了公司失敗的紀念碑,老闆從此對我冷落並且逐步削弱我在團隊的聲望暗示失敗是我個人能力不足與他管理方針無關。其他成員也不認同我和伊藤的設計理念,甚至認為只要遊戲美術畫面好便足夠。

    再後來公司把一位之前離開公司前往深圳的策劃挖了回來,重新開始配備數值策劃,當然是因為他有“成功專案”經驗。而我被調離遊戲研發崗位和其他閒散人員去做一個小遊戲平臺網站。

    我的理智告訴我我在這家公司路已經走完了,但偏執卻總讓我感覺可以翻盤。我這次把低階的活推給其他更低階人來做例如測bug,自己從零開始學習如何運用一個網站。我連一個網站的IP和VP是多少才是正常都沒有概念,老闆卻天天催著我拿整套運營方案。我真的感到力不從心,不知是幸或不幸這種日子沒過多久就結束了。

    因為其它人測bug不仔細,暴露了我們引流使用者的意圖。導致了我們的小遊戲網站被業內兩大平臺網站列入了合作商的黑名單,等於這條路被徹底堵死。接下來的手續反而顯得單調乏味,無非是全公司開會開除我而已~~~~

    那一年30歲,被開除的那一天晚上,其他交好的同事們一臉沉重地為我辦了一場散夥飯,我卻過得像生日派對一樣高興。

    那種感覺就像雪國列車翻了,我赤腳站在雪地上寒冰刺骨,但從今往後每走一步都是我自己的人生。

    伊藤和我脫離了利益的矛盾,反而惺惺相惜。他說知道我能力不夠只是在死撐,我做不好這遊戲但每次修改都會有結果,他無法甩了這件事。現在換其他人來都不願意跟他談,他反而可以名正言順地談崩了不用負責。我如果早一些去一線城市發展的話也許會成為他可靠的夥伴吧。

    這半年透過朋友的內推也發現自己的能力與經歷已經不符合鵝廠與豬廠的要求,無法再參與一線市場的產品。只能退而求次謀求二三線城市的團隊,所幸我家在珠海本地尚有幾個遊戲公司。有幸去了某廠的某城分部,老闆原定安排我一個月的工作量我3天內解決,還能在數值層面給予他設計反饋意見,運營總監也頗看好我的商務溝通能力想招募我,以至於激起了現任主策劃對我的戒備·······

    我也是在這時候認識了40歲還在公司通宵陪程式加班的策劃朋友,他讓我清晰地預見到我即便在這公司全力發展最後又是一臺全自動洗衣機,而這次還要受到程式部門更多的制約。

    這次偏執算幫了我的忙,當機立斷地讓我沒過試用期就自動辭職,哪怕我一個人寫程式碼做獨立遊戲我再也不想過以前的日子了。

    當年我離開後公司裁撤了3分之1人手,他雖然憑著自身的能力留了下來。但沒過多久就和老闆鬧翻了,原因是老闆加強了對策劃部門的控制要求絕對的服從,不能再有其他想法阻礙公司的發展。他不甘心走我的老路,覺得我對策劃的定義才是他想追求的,老闆認為他是我餘黨必須清除。他離開公司後也恰好在珠海找到一家遊戲創業團隊用了1年不到的時間做到了製作人級別,目前正重新組建團隊對公司進行改革。

    所以我目前的人生有了很戲劇的一幕········我的前下屬成了我現在的上級。

    他對我禮賢下士尊重有加,也認同我對策劃的定義與培訓方向。但如今他的位置變了站在公司管理層的角度他也不得不做各種妥協,其中就包括了“推活”和讓策劃做各種瑣事。我是信奉“科西法則”的人,對於大頭所取得的成就我並不嫉妒,現在的老闆選擇退居幕後託孤給他是因為他確實有能力帶領團隊走向成功,我從心底期望他能成功,行動上也儘可能地輔助他。

    大頭他天賦聰明,年少英武在古代絕對是將領的好人才,今天哪怕公司做不下去散夥了他依然可以去北上廣闖蕩,相信不出幾年又是一家公司的ceo。我和他相比真有點李中堂和袁世凱的比喻。

    所謂的創業公司不就是指還沒盈利,每天都活在生死線的邊緣嘛。錢不夠人力資源當然吃緊,所以我才陷入糾結。

    我知道當然應該推活,集中精力做對自己而言機會成本最低的事,如果我不做不出3年我真的只能黯然退場,大頭和我關係再好也只能禮送我離開。

    而如果現在不管其他事,必然掉地上。於公是陷所有人的利益於不顧對自己也無益,公司倒了我恐怕只會更難找下一家。於私是有負朋友的信義,陷他於危難而不顧,他日回首只怕空留餘恨。

    我現在每天上班都在剋制內心,不讓偏執把自己拉入黑暗中成為“死亡騎士”只為自己而活。又要堤防“體制化”在心裡的殘留避免成為事事兜底的爛好人。

    看著程式美術做事不到位,要剋制自己不要衝動上去“指點”人家,避免激起對方反抗情緒,又要考慮遊戲最終品質想著公司的錢燒幾個月後運營是否願意接包。

    白天忙忙碌碌想還能為團隊做些什麼,晚上夜來人靜惶恐自己的進步了什麼。

    行文至此,其實我也知道不再是理智的事,更多是情感的糾結,這就是所謂聽過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吧。

    依舊是那句,感謝指點賜教,路終歸要自己走。

    第三封信

    來自飯大官人的回信

    當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全文讀完真的是深深的無力感,感覺命運給這個同學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

    一時間,也感覺有一些無措,我把這篇文章轉給了幾個過得還不錯的老朋友看了,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答案,大家的反饋分別是:

    “都這個樣子了,別救了,我們沒有能力幫助每個人。”

    “他們走錯了路,就需要自己花時間去補,但我們沒有精力陪他們補了。”

    “可悲,一把年紀還沒學會工作,失敗了這麼多年還沒開悟。”

    “就算你給了他解決方案,他還是會掉到另外的坑裡。”

    “這個行業有沒有師傅教都沒差別,自學能力才是重要的。”

    ……

    當然,還有很多,但大致的意思相同,病入膏肓,建議放棄治療。

    但是真的做不到放棄,原因有二:

    1、從他的字裡行間的情緒,感覺像抱住了救命稻草,點名希望求助。

    2、從個人風格而言,很多的人越是覺得難的題,越是較勁,想破解。

    簡單看看這個同學的狀態。

    1、今年是工作的第10年,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

    2、蹉跎多年,沒好專案,成長慢,沒人要,如此負迴圈。

    3、體力不比年輕人,年紀大被歧視,職場環境死迴圈。

    當然還可以歸納更多的屬性。他也心生動搖,希望離開這個行業。

    然而他還是不甘心,一直在努力尋找出路。

    歸納總結回答他的五個問題。

    (1)除了參與實際運營專案外(因為當下專案真的不可能成功),有什麼其他方式能提高自身能力?

    針對他的個體情況,我給他劃了一下,我書裡面對他有幫助的地方,比如P343頁有一個同學是如何遭遇爛專案,但是透過自己的雞賊和努力,最終逆襲跳槽到S級專案的經歷。

    當然也私自給了他一些指點,非寫成文章的話,主題是《遇見了糟糕環境,流氓上司,如何優雅脫身》

    但是太多的年輕人無法判斷,糟糕環境,流氓上司,更不具備優雅脫身的能力和技巧。

    有些東西,根本不適合寫出來發(壓力太大),只能是根據各自的情況,診斷私聊。

    (2)飯大官人您學習多年以來認為對事業與能力有關鍵幫助的書單懇請賜予。

    我沒書單,但他給我提供了一個書單,密密麻麻的,我結合他的情況為他精選了一些書籍,內容和效率很重要,有些內容的書看一本,其他的都不用看了。不單單是極大節約時間,也能規避一些爛內容。

    (3)沒有成功專案,無法長期加班,自身體能下降的情況下如何能讓新的團隊接納我們?又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按我們的情況應該向新的團隊銷售自身什麼特長?

    什麼都會一點,但是都不精的人,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的能力不好說,但是基本適合做一件事——專案管理。

    他能溝通,知道過往哪裡容易出什麼么蛾子事,哪裡是易錯點。在各個部門之間做好一個翻譯官,管控進度,沒什麼大的問題。

    求職就是銷售自己,這裡面彎彎繞太多,文末展開。

    (4)如何優雅地向各種打雜需求說不?避免陷入“窮忙族”的死迴圈?

    這個問題,跟問題1相似,書裡8.1《人在職場,如何快遞打造個人競爭力》一文中,P352、P353、P354有寫。當然任何策略的展開都是有前提條件的,優雅的避開“死迴圈”也是有技巧的,書裡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5)拋開團隊的因素,有什麼價值或成就是我們自身可以持續積累並且被行業所承認的?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每個人不同。最好的背書就是專案光環加成,雖然我們也遇見太多的水貨。大家都面試過的,專案光環有的時候就是個P,有沒有水準,高手一問便知。

    個體而言,單項能力強,但是團隊爛這種情況在很多場景都是存在的。

    給文中主角的建議,什麼都懂一點,拿著一套成熟的專案管理框架就可以為團隊做輸出了,非要獲得“承認”的話,考一個PMP的勞動技能證,國家是承認的。

    對自己不會放棄的人,我也不會放棄,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儘自己努力,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就好。

  • 5 # 意向空間

    十分推薦你看一本書,叫做《時間的悖論》由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所著,裡面重點講了時間觀的問題,時間觀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在此十分建議你去閱讀。還有,要想變得更好就要改變自己,而你要記住,蛻變是伴隨著痛苦與磨難的,你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不會是舒服的,要擁有未來的時間觀,好的東西一定不是唾手可得的,要得到就要付出,要想有好身材就要花時間運動健身,要想學會新知識,就要刻苦讀書鑽研,成天心理想著改變不去行動是沒用的。還有一點,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他能讓你瞭解這個世界,認知你自己的內心,但也絕對不會是靈丹妙藥,沒有可以直接給你改變的捷徑,你需要的是認知自己,並鞭策自己,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 6 # 成都使用者19191

    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懶”嘛!道理誰都懂,知道怎麼做,就是不去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國如此,人也如此。

  • 7 # 情感小C

    朋友,這個叫做奴性,大多數人都是從小有家長管,大一點有老師管,一路都是被管過來的,沒人管就不前進,不思進取,不思考生活的真正意義,現在到了沒人管束的時候,便沒了前進的動力。有沒有發現,那些自律的人都會比周圍的人優秀很多,那些有想法的,有主見的也都有了一番事業,最熟悉的例子就是馬雲。

    以前我也有過這種狀態,等你真的明確了奮鬥的目標,明白拼搏的意義以及你要擔負的責任時,你會毫不猶豫的勇往直前,不會再懈怠,希望朋友你可以儘快明白這些道理。

  • 8 # 知和大叔

    今天剛好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什麼是“偉人”,什麼是“妄人”?畢竟兩個人只有一字之差。

    得出的結論是,所謂“偉人”就是那些不僅會想還會說,說了還能去做,做了還能成功的人;

    反之,“妄人”就是永遠停留在想象或是觀點的層面上,只停留在觀點的爭鋒上,永遠無法落地。

    這個觀點同時也得到了創業者李想的證實,他曾說如今能說的人太多了,能說會做的人很少,能說、能做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真正的創業者是最後一種人。

    其實,當下“道理都懂,但仍舊過不好一生”的人大有人在,而且不是少數。這也不是一種原因造成的,有太多主客觀原因存在,比如個人的拖延症、目標不清晰、執行能力比較弱等多種原因存在。

    沒有誰天生就是行動人的巨人。如果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說一本書的厚度,根據我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來說(我曾是湖南衛視外宣負責人、快手APP市場總監)修煉好內功尤為重要,僅針對這一點提出四個改善建議:

    第一,從內心正視問題,不逃避。

    為什麼把這個問題當作第一點?從我接觸過的很多人來看,太多人把行動力弱、想去改變無法改變當作一種自卑,甚至是一種病,不敢去正視。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還是上面我說過的,再優秀的人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一點點學習改變得來的。所以,不要自卑,也不要氣餒,只有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不逃避,跟著學習的方法一點點改變,誰都可以成為行動上的巨人,自己事業上的成功者。

    第二,找到問題對症下藥。

    我這裡說的問題是面對的所有問題。

    什麼算所有問題?

    我在工作中會有一個問題分析法,非常管用。如果面對一項問題,自己可以列出來如果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面對哪些困難,自己去想,全部列出來。然後再去為這些問題逐一排序,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不要怕多,要一個個來。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視覺化、階段化,這樣心裡其實就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永遠停留在想和說的階段。

    第三,分階段完成給予自己鼓勵。

    如果是按照第二階段進行,一定要給予自己獎勵。

    獎勵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比如完成一個小目標給予一次購物的機會等等。這樣的好處是讓自己內心不至於一直都有挫敗感不敢推進,而是讓內心慢慢適應改變的節奏,給予改變的信心。

    這一點其實看看我們經常玩的一些手遊遊戲非常突出,當你進階到某個階段透過虛擬禮物或是頭銜獎勵,給予你足夠的信心向前邁進。

    第四,及時盤點改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後不再重蹈覆轍。

    其實改變過程中,不能只顧著快速突進,也要及時的回顧盤點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目的就是正視問題的同時找到解決方案,下一次不要重蹈覆轍。也可以完成某一項任務後覆盤取得勝利的原因及哪些做得還不足,下一次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等等。

    總之,改變自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來,不要著急。

    祝好。

  • 9 # 胡文生心理

    有心改變,缺乏動力。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是有理論依據的,就是"需要與動機關係"理論。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表現為有機體對內外環境條件的欲求。

    動機是激發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並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或內部動力。有無動機不能直接觀察出來,可根據人的行為表現加以判斷。

    有心改變,只是說明有需要,並不說明有動機。沒有動機一定沒有改變的動力。

    需要是動機的前提條件,需要出現時,動機並不一定會隨其出現,只有在需要有可能獲得滿足的預知情況下,動機才會出現,否則動機是不會形成的。

    比如,在每所中學都有這樣一部分學生,沒有學習動力,厭倦學習,但你問他是否想上大學,他回答得很堅定: 想上 ! 想上大學,這是他的需要,當他感到學習有困難時,他會預知到他的需要滿足不了,於是就不會產生學習的動機,於是就表現出厭學。針對這種現象該怎麼辦呢?

    就是用策略性暗示的方法,啟用需要與動機之間的關係。首先讓他確定目標,沒有目標不會產生動機。比如,厭學的學生想上大學,上大學只是模糊目標,這不起作用,要讓他評估自己能上哪個具體大學,這個大學以往幾年錄取分多少,他現在分數與錄取分差多少,再看哪些科目還有多大上升空間,其實就是把大目標分割為幾個小目標,當他認為小目標有實現預期時,動機就產生了。這就激活了需要與動機之間的聯絡。

    只有這樣才能讓"有心改變“,再產生動機,才會達到成功目標。

  • 10 # 哎喲菲菲不錯哦

    一事無成的人,有心想改變,卻缺乏改變的動力,你問心理上怎樣描述這種心理?很簡單,就用一句俗話來描述最直白:你想活得像豬一樣,卻沒有豬那樣活得心安理得!

    是不是很形象!很貼切!

    這樣的人生,歸根結底一個字原因:懶!

    什麼叫缺乏動力?你買房了嗎?買車了嗎?都沒有吧!你一事無成,連女朋友都沒有,只能看著偶像意淫,網購女朋友擼啊擼,這還不夠動力?!父母親含辛茹苦把你扶養大,送你讀了十幾年的書,把一生老底都挖沒了,現在就眼巴巴看你成家立業了,而你,什麼都沒有!沒有!什麼都沒做!這還不夠動力?!

    要激發自己動力,首先,放下手機!放下游戲!放下沒日沒夜的和妹子聊騷!放棄熬夜!放棄喝啤酒擼烤串!放棄遠大理想!先從鍛鍊意志開始!那麼,去跑步吧!去健身吧!當你可以做到每天堅持跑步1小時連續3個月,培養了你的意志力以及身體分泌了快樂元素多巴胺,你就會有動力去努力賺錢了!從賺小錢開始,一點一滴,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當你窮困窘迫的狀況得到不斷改善時,慢慢地、逐漸地,你的動力會源源不斷,你的動力會像一隻陀螺,停不下來!

    祝你生命不止動力不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Y的歌詞裡帶“心碎”的所有歌曲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