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57662238468

    暈%¥……·%……·¥—……%#·¥%

    澳門被葡萄牙侵佔

    澳門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澳門及鄰近地區,在公元前三世紀,從中國第一次得到統一的秦代開始,已正式繪入中國的版圖,成了南海郡番禺所屬的一部分。此後,從晉代起,屬東官郡;在隋代,屬南海縣;在唐代,屬東莞縣;到北宋時期,進一步受到中原人士的關注;到南宋時期,華北居民紛紛南遷,促使經濟進一步發展。1152年南宋政府拆東莞縣境,並割南海、番禺、新會三縣的濱海地帶,建立香山縣,澳門遂劃入香山縣轄,初屬香山縣延福裡恭字圍,後屬長安鄉恭常都,明代的嘉靖《香山縣誌》有記載。南宋末年,這一帶地區,成了南宋海上作最後抗爭的陣地之一,由澳門、路環、橫琴等構成的十字門古海道,曾成為南宋軍民與元兵對壘的古戰場。1278年初,年僅十歲的宋端宗在一場罕見的颶風中受襲,幾乎溺死於這片古戰場。宋兵為保護垂死掙扎的王朝,曾在澳門半島的“娘媽角”等地駐營紮寨,寫下漢族的一段國殤史。

    一千幾百年內,澳門地區雖然有人跡所及,但畢竟還只是舟船隨季候風寄泊之地。人們推測澳門半島之有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開成藏身之所。如今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始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據清代嘉慶年間由望廈村的舉人趙允菁的《重修澳門望廈村普濟禪院碑記》所記:“家自閩宦,現官粵之香山,遂世居澳地”,其先祖趙彥方的後裔,在明初定居於澳門。趙彥方原籍浙江省金華浦江縣,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出任香山縣令,幾年後“卒於官”,其後人陸續遷居望廈村,部分子孫“世居澳地”,成為土著居民,形成當年頗負盛名的望廈村,居民原籍多屬福建省莆田地區。與此同時,在澳門半島南部的南灣一帶,今日的燒灰爐等地,漁民定居日多,成為澳門的最早居民之一,搭建的茅廬草舍,逐漸形成疏落的漁村。在明成化年間,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廣東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資興建媽閣廟。

    始建時的媽閣廟,位於娘媽閣,初名海覺寺。媽閣廟歷史逾五百年,葡人商船最早來澳的,是在媽閣廟涉頭登岸,詢問居民地名。據說“馬交”(MACAO)之名乃由此而來,實為閩語娘媽的一音之轉而至。未有葡人來澳,便已有媽閣廟,便已有華人居澳。

    明朝時葡萄牙侵佔澳門

    明清時期的中外關係,比過去有很大的變化。明初以來,倭寇在沿海各地的侵擾,達兩個世紀。明清之際,沙俄開始強佔中國疆土,以致後來在雅克薩挑起了兩國間的戰爭。這在中外關係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一四九八年,達·迦馬發現東方新航路之後,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先到中國來,其後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再後有英華人、法華人和美華人。他們以商業、炮艦和傳教為手段,對中國進行野蠻的掠奪,使中國在對外問題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葡萄牙人於一五一一年征服滿剌加,於一五一三年就開始有商船到中國來。一五一六年,一五一七年,先後派商船到廣東出售胡椒等貨物,並非法佔據廣東東莞縣屬的屯門島。此後,又派馬斯客倫哈斯率領艦隊到福建漳州非法踏勘海岸地形。一五二一年,明因葡萄牙人拒絕退出屯門,以武力驅逐他們出境。一五二三年,一五四七年,一五四九年,葡萄牙人先後侵擾廣東新會的西草灣、福建的漳州和詔安,都被明軍擊退。但自一五三五年起,澳門一直有葡萄牙人居住。一五五三年,他們透過對地方官的行賄,以租借的名義佔據澳門的部分土地。一五五七年,他們在澳門私自擴充套件土地,建築炮臺,設立官署,儼然把澳門看作他們的殖民地。這是四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境內長期非法佔據的第一塊土地。不過中國在澳門仍設有官署,擁有主權。

    關於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英法列強接連侵奪中國權益,進一步刺激了葡萄牙這樣的西方小國對中國的侵略野心。葡萄牙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就佔據了澳門,到鴉片戰爭以後,眼見清政府的國防力量衰弱,便想正式吞併這塊中國領土。1880至1883年中俄、中法關係緊張時,葡萄牙當局幾次想乘機逼使清政府正式承認澳門歸葡所有,但都未能得逞。中法戰爭後,葡萄牙這一侵略意圖愈趨明顯。

    1885年7月18日,在倫敦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第九款中曾規定:中英雙方就儘速“派員查禁香港至中國偷漏之事”。1886年,清政府派江海關道員邵友濂和總稅務司赫德同香港英國當局會商港粵間貿易徵收稅金、防止走私的辦法。但是,香港英國當局表示,這類辦法必須以澳門同樣接受為前提,“澳門若不肯照辦,則香港亦不肯應允”。這一先決條件,無異於逼使清政府與葡萄牙去進行交涉,這就給後者直接進行訛詐提供了可乘之機。

    原來,英國強佔香港後,清政府對於由香港出入大陸的船隻和貨物,都照中國海關稅則,按洋貨收取進出口稅;而澳門是葡萄牙人租賃中國的地方,故而來往澳門的貨物,按照國內貿易的規定計徵稅款。這樣,香港的稅率大大高於澳門,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英國對此極不甘心,總想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這次得知赫德赴香港交涉鴉片貿易協定,就把實現這一圖謀寄託於赫德。赫德乘往香港之便,親赴澳門極力誘勸葡萄牙向清政府提出永遠駐紮、管理澳門並割讓拱北及馬溜洲等島嶼的要求。

    1886年6月,赫德和澳門葡萄牙總督羅紗密擬一個約稿,送交清政府參考。清政府授權赫德派中國海關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幹去里斯本進行談判,但卻明確表示,中國決不割讓澳門及拱北,只允許葡萄牙人在租賃並按年繳稅租銀的條件下治理澳門。1887年3月26日(光緒十三年4月19日),赫德的代表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也稱《里斯本議定書》。據此,葡萄牙同意按照香港的辦法在澳門協同中國緝查走私,而金登幹則代表清政府承認“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

    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時,曾應允其來華締約。同年12月1日,由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葡萄牙全權代表羅紗在北京正式簽訂《和好通商條約》,並於當日交換批准。條約共五十四款,主要內容為:一、中國仍允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二、葡萄牙得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口岸設領事;三、葡萄牙取得領事裁判權;四、葡人可以享受中國已給或將給其他國家的通商特權,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買土地,建造房屋,設立棧房、教堂、醫院等權。葡萄牙透過這個商約,肯定了它在澳門的地位,同時在中國取得了與其他西方國家同樣的特權地位。這樣,清統治者為了徵收鴉片稅的問題,竟在條約中出賣了澳門。而實際上,澳門對大陸上的鴉片及其他走私並未因此得以消弭,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反而更加黑暗了。然而由於華人民的堅決反對,1928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已正式宣佈:1887年12月1日簽訂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作廢。所以,葡萄牙盤踞澳門早已失去條約的根據。因而,中國在適當的時候收回澳門的全部主權,是順理成章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ng格式的圖片怎麼才能開啟成jp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