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婉秋聊育兒

    毀掉一個孩子有很多原因,溺愛只是其中一種。

    老人說:慣子如殺子。講的就是溺愛對孩子的傷害:看似是對孩子的愛,其實是對孩子的傷害。

    1、溺愛剝奪了孩子自主探索事物的權利。

    剛剛學會蹣跚走路的寶寶,磕磕絆絆地向前取他喜歡的玩具,大人看著不忍心,一個箭步衝上前幫助他拿來,遞到他的手裡。孩子正在學習探索這個世界,竭力去突破能力所限,是他成長的需要,大人如果經常這樣,不僅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還對孩子的好奇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等孩子長大後,凡事都想依靠大人去完成,自己懶得做事情,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突出的興趣愛好,這時大人可能會嫌棄:這麼大的孩子了一點也不懂事。

    2、溺愛的實質是大人對自己“內在小孩”的外部投射。

    溺愛是裹著糖衣的陷阱,溺愛的實質父母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在填補童年時潛意識中的缺陷,但它卻披著”一切為了你好“的外衣,而變得彷彿不可指責。

    溺愛可以分為兩種:包辦型的溺愛和縱容型的溺愛。包辦型的溺愛是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不需要考慮孩子的自主意願;縱容型的溺愛是孩子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不管要求合理與否 。

    溺愛是一種懶惰的、不負責任的愛。

    有溺愛行為的父母,其實並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也並不真正關注孩子的成長需要,他們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們心目中的形象。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獨立意願,尊重孩子的想法,真愛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適應孩子的成長需求,滿足他不同的成長需要。

  • 2 # 夢伊然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給他一部手機,長時間看手機的孩子缺乏交流和溝通,家庭教育,由實變虛,由直接變間接,親情變疏遠,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諸多的不良影響。

  • 3 # 歷史故事講解員ZDJ

    是的,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溺愛的危害就是:“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極少考慮他人感受,缺乏責任感;孩子會不珍惜物品,浪費金錢;缺乏獨立生活自理和思考的能力;做事懶散無紀律。”

    愛孩子是件好事,但是過度的愛很可能會變成溺愛,溺愛屬於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

    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有調查明確指出,溺愛型家庭的幼兒比嚴厲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兒更易發生感統失調。現在絕大多數的年輕人因初次成家,源於生活的壓力,就忙於工作,在孩子的身上很少花心思,心想反正孩子由父母等長輩帶著不會出差錯,正因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分溺愛保護,總是怕孩子受傷、受欺負長期摟抱式保護,剝奪所有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機會,長期下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無論孩子有何要求,他們就會馬上滿足孩子,能解決的立刻解決,不能解決的想辦法解決,這樣會令孩子覺得任何事物都是很易容就可以得到,缺乏為生活奮鬥的體驗。加上有的家長誤以為只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花數萬元進好學校,就能成才。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

    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只了孩子喜歡的都隨他去。例如:吃飯時候,孩子不吃飯,利用零食當代餐,家長也不多加阻止,總是慣著他。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

    因為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不能像在家裡那樣任性和為所欲為,要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轉向尋求父母幫助。溺愛型家長一般很反感別人的批評,並不斷為自己的溺愛行為尋找更多的藉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師的說服教育工作很難奏效。長此以往,對寶寶的成長,性格形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錦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