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unei媽媽微課堂

    在招生中家長想要嗯腳踏幾條船佔坑,但同時又想要有一個學校給自己保底,這樣的做法呢,對校方的利益有所損害,不值得提倡。但又可憐天下父母心,符合人之常情。

    第一,說說我身邊朋友學校的一個例子。

    朋友是一所公辦9年一貫制學校的中層。就是小學和初中在同一所學校。

    按照該地學籍優先的小升初政策,凡是在這所學校念小學的孩子,只要想留校讀初中,都能夠無條件直升。

    雖然現在不能以成績來進行分班。但總有一些特色班實驗班的名號。這所9年一貫制學校的初中也有這樣一個特色班。每年的中考平均分要高出其他幾個班將近10分的樣子。

    小學部很多同學都想能夠直升到這個特色班,但也不乏一些學習成績非常優異,特長多多,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或家長,想在小升初的時候衝一衝重點民辦初中。

    學校想要留住優質生源,於是在小升初招生之前就啟動了內部的家校協議簽訂。

    協議上明確寫道,如果一旦簽訂了協議就預設是直升到本校的特色班,那麼就不能夠再出去考民辦初中了。如果出去考了民辦初中,但沒有被錄取,還想回到本校初中的話,將不考慮編入特色班。

    我和朋友說,如果是我的孩子,綜合實力的確比較強,我肯定讓他去搏一搏民辦初中。即使最後回到了本校的初中普通班,那在班級裡面也是數一數二的,一些學生幹部工作、三好學生的獲得的機率也比較大。

    但也不得不考慮到,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肯定是沒有特色班好。畢業班的時候,可能學校配備的師資力量,也會更傾向於特色班。這也是不得不擔心的事情。

    朋友卻說,其實他們要是真的去民辦考了沒有考上,回到本校還是會讓他們進特色班的。"難道真把他們放普通班去啊?"編入特色班,他們能夠更好的發揮學習上的特長,學校升學率增光添彩。 畢竟說起來,有一個班"拿得出手"。

    第二,"各地佔坑,最好有保底"的心態,並不只體現在家長對待孩子入學方面。

    大學畢業求職的時候,誰都不可能只投一家公司,就在家裡等它的回覆。

    肯定也是多家公司都投一投簡歷,即使有一些小公司比較快的回覆了,內心還是想要等一等大公司的回覆。想著畢竟沒有直接拒絕,說不定還有進大公司的機會。

    但接到小公司的橄欖枝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直截了當的拒絕?說我不來,我要等其他公司的結果呢?

    想必還是有一大部分人,會一邊向小公司表達有入職意願,商量著籤合同的時間。一邊還想著,要是大公司在自己和小公司籤合前聯絡我了,那我就馬上把小公司給回頭掉。

    家裡有病人住院的話,碰到病床比較緊張,肯定先進了一所普通的醫院,先佔著床位排隊等手術日期。

    期間如果有一些社會關係,或是親朋好友有渠道的,肯定想要找更高一級的醫院,著名的主刀醫師能夠開刀就更好了。

    那麼一旦搭上線了,想必也會火速把病人送過去。畢竟,有的選得話,誰會放棄更好的醫療條件呢?

    總結

    因此,我認為在招生時,家長多個學校去讓孩子去參加入學考試,但同時又想要有一個學校保底,這樣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同時,如果已經簽訂了協議或意向書,希望要有契約精神。不能動不動就毀約。否則學校的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一旦秩序亂了,沒有人會是贏家。

  • 2 # 陳天哲

    非常正常!招生中,見多了這樣的家長,不管是中小學招生,還是民辦院校、職業院校招生!害怕沒地方去,那是對孩子的成績不深入瞭解,或者成績有起伏,所以總是希望有所保底!但是,又總是心存僥倖或者心存希望,希望孩子在考試中順利考高分,然後跳到好的學校去!我們西安高鐵技師學院這幾天也遇到數位這樣的家長!

    我認為核心的原因,一,家長對孩子缺乏足夠的瞭解!二,隨波逐流,並不完全情楚自己要什麼,孩子適合什麼樣的學校!三,家庭教育的能力不足,才會導致這樣的心理問題!

    大家都知道李嘉誠,是一個廣東人,我們就用他來做案例,小學沒有畢業的他,不上學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希望大家瞭解完有所收穫!

    他從學徒時就瘋狂學習英文,訂閱西方英文雜誌,傳言他沒有錢買書,就買垃圾收購站的書籍來學習。他的學習專注度非常高,導致他慢慢明白學習的關鍵要素!一,不看對發展事業無用的書,即使內容再有趣味性!二,有用的書,即使沒有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與學問來!

  • 3 # 北冥1000

    哪個家長也不願意這麼做,到底因為什麼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嗎?有誰好好想想到底為什麼?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悲哀!

  • 4 # 新開湖教育數學大世界

    這種行為說不上光明正大,但也是符合人情世故,誰都想更好,連比人笨得多的兔子都三窟呢。

    但校方也有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證自己的生源的確定性。每個學校做法不同,一般是透過預交學費或交定金來限制學生的多頭佔位。我有個番禺執信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上個學期末密考完,番禺執信校長就找她家長談話,簽了協議了,進番禺執信初中最好的班~12班,預交了一個學期的學費2.8萬元。

  • 5 # xiaoming728116

    這是很正常的啊,有退路,不至於最後無校可讀,但也想搏一搏上一個好的學校,好的學校是孩子踏上工作崗位的一個敲門磚,一個起跑線。所以我認為這是正確又實用的選擇

  • 6 # 爬山看書的小小菜菜

    招生過程中有家長腳踏幾隻船,又想有學校給他保底,這是正常的現象。

    你想想中考高考為什麼要幾個志願呢?也就是說,為了避免孩子只是報考了一個學校,而又考不上的情況,那怎麼辦呢?其實道理不也一樣的嗎?

    就算平時成績多好,說的不好聽一句話,萬一考試那天發高燒了呢?那肯定對他的考試是有影響的,誰也不能說他成績很好很好他就能保證自己一定能進得了心儀學校。

    你像現在的小升初,像前幾年一樣可以考的時候哪一個家長不是報了很多所學校,萬一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學校考不上他還可以去第二或者第三的學校啊。

    你就像高考一樣,誰不喜歡清華北大復旦呢?誰不喜歡哈佛劍橋呢?問題要得考的上才行啊!假如你說你自己是學霸,你按你的那個考試分數,就是說平時的一模二模三模你都鐵定你能上的了清華北大,但是萬一呢,誰都有萬一臨場發揮不好的時候。難道除了這些學校你就不讀了,那肯定得有一個保底的學校啊。

    何況現在學校跟家長之間都是雙向選擇的後果。如果你作為學校來說,差的學生你當然也不想收。作為家長來說,如果這所學校達不到他的要求,他有更好的學校他能考得上肯定也會去更好的學校,這是人之常情,這也是大家雙向選擇的後果。

  • 7 # 小學英語有方法

    本人不贊同這種做法:

    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孩子,有的父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別人的權益。

    1.侵佔了其他孩子的名額

    學校招生名額是固定的,這樣佔名額,勢必影響後來報名的孩子。

    2.對學校工作的不尊重

    固定的名額,學校招收完就不在招,佔名額,不來上學,導致學校沒有完成相應的招生任務。

  • 8 # 老張簞食瓢飲話教育

    這種情況很正常,我認為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

    朋友孩子今年就要小升初了,他們選定了一所目標私立初中,另外遠了一所“兜底”的私立。結果未曾想他們的目標初中啟動招生晚了點,這就導致他們不得不先去“兜底”的哪所去面試……孩子順利透過選拔(大概是七選一),結果學校讓交定位費(即“訂金”),也不太多大概是五六千。由於目標學校還沒有開始招生,雖然朋友比較有信心孩子能被選上,但是還是怕出現風險,所以最終還是交了這筆錢。

    誰都一樣自己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平臺去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但是誰能保證自己孩子在各種選拔中不出現意外?即便是現在中高考都是先知道成績再報考的情況下不也有人因為種種原因出現“滑檔”掉坑裡的情況嗎?所以多做幾手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題主的問題以及我看另外的答主對此表示不贊成,可能是因為一方面對其他學生不公平,另一方面會影響到學校的工作。但是這都是你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啊!因為家長這麼操作是不違反目前任何招生規定的,屬於非常合理的參考策略。

    難不成是“羨慕嫉妒恨”?

    大可不必如此!

    首先這種學生的數量是有限的,對於一所學校的總招生人數來說並不會有多大的影響,然後對於所謂學校的工作造成影響那就更談不上了!因為對於這些學生(家長)而言,主動權從一開始就在自己的手裡,他們不過是實施自己的權力而已。所以這麼做絕對是無可厚非的。

  • 9 # 福運好影片

    就中考而言,很多都是利用不同城市公佈中考成績的時間差來形成佔坑現象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各個地方都是這樣做的,爭分奪秒的搶奪生源,才會導致這樣的現象出現。

    其實很多就是打這個時間差。比如像我們這兩個城市,我分別用A城市和B城市來聊聊個人理解(A城市省會城市,B二線城市,也算省內比較靠前的)。兩個城市中考時間都差不多,但這兩個城市出中考成績出業時間卻不一樣,B城市中考後差不多不到兩週時間中考成績就進行公佈,錄取,當地的孩子很快就能確定自己是否能被錄取。同時B城市有些民辦重點中學或者省級重點中學同步進行自主招考試(面向全省),就會吸引全省的孩子來考試,包括A城市對自己中考成績把握性不大的(因為成績沒有出來)。所以對於B城市裡既保住了本市區的優質生源,同時也吸引了大部分外地優質生源,但是有一個問題自主招生被錄取必須現場決定交費,一般2萬元左右。一般的家庭都會選擇先交費,相當於佔坑,至少有一個保底,心裡踏實,然後就是回去等A城市中考成績公佈。

    佔坑的主要是成績波動比較大或者成績中等的比較多,成績優秀的一般都不會沒上線或者沒有重點高中讀的情況。

    靜等A城市中考出來以後,如果考分比較好,上了本地重點線,一般都會選擇在本地讀,除非分數線上不了本地一類重點,有可能仍然選擇B城市的一類重點(這就是提前佔坑的優勢)。如果決定在A城市讀 ,就涉及到B城市的退費,一般可能會扣一點手續費,這個必須扣,你佔了坑,有可能讓有些孩子失去被錄取的機會。

    所以我理解佔坑現象,一方面可以讓讀不了本地一類高中的孩子換一個地方進入一類重點高中,特別對於成績中等或者中考失利的孩子也是一種讀高中的保證。小升初應該這種現象比較少,主要體現在高中。

  • 10 # 不拿情商說事

    這是個正常行為。

    可能你覺得不好,但那只是你的想法。

    判斷一個行為好不好,依據不能是個人喜好。另外,一個行為好不好還有時間性,也就是說,某個行為在此時好,但在彼時就可能不好。某些行為在這裡好,但在那裡可能就不好。這些你大概可以理解吧!

    至於報志願,家長保底思想,沒有侵犯別人權利,是規則範圍的,不存在坑蒙拐騙等違法行為,所以是正常的。倒是認死理,只認一條路走極端的所謂唯一選擇,顯得很不正常!

  • 11 # 4269825853988

    這個很正常吧。每個孩子家長都有理想的學校,又擔心去不了理想的學校,所以肯定會預留一個後備或者兜底學校,不然萬一理想的學校沒考上,後備學校又什麼沒有,導致最後沒學校讀了怎麼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期間,女生給男生花錢買禮物,男生要不要給女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