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我也

    其實對於現在社會群體,從法律角度來說,人人是平等。所以很多人對於我們口中的孝道這一說法覺得道德綁架。因為他們覺得對於孝的存在本省就是雙方的不是平等表現。孝道從不講子女的權利,只講義務。

    更甚至,也有人說那是因為孩子並沒有選擇權,一個不是自己做出的選擇憑什麼要揹負那麼大的責任?他們覺得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並不是誰屬於誰,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生孩子的終極目的是基因的延續。所以孩子即使什麼也不做,只要活著,就是在執行父母安排的既定任務,父母就應該給予補償和協助,而不是相反。

    而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孝順是道德綁架這完全是極端人士的理解。別忘了我們從小到大,父母們對我們的關懷,他們愛我們甚至過於生命的。所以,孝順不是道德綁架,是成年人對著年老的爸媽應盡的責任。

  • 2 # 穀雨163845795

    個人觀點,孝敬父母不是道德綁架,無論從社會發展和社會需要來看,孝敬父母都是應該的,大部分人都有步入老年的時候,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免去了人與人之間,親情和責任之間許多人為裂痕。所謂的孝敬父母是道德綁架,應該指父母未盡到對兒女的養育責任,自己胡作非為,自私自利,甚至給社會和兒女造成傷害,法律和道德都不允許的一些行為,父母在兒女成長過程中沒有釋放正能量,造成兒女失去投入社會的機會。這樣的父母,若還心甘情願的孝敬,就是愚孝,也是道德綁架。

  • 3 # 狂奔的小海龜

    孝敬父母和道德綁架?這個問題就好像是說,孝敬父母是大家逼你去做的,不是自己自願去做。所以,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他本身三觀不正。父母生我,養我,我有義務,責任在他們年邁的時候去保護他們,照顧他們,像大樹一樣去替他們遮風擋雨,就像他們在你小的時候保護你一樣,烏鴉尚知反哺,何況我們是智慧的人呢?生活不只是只有自己,還有親情,愛情,友情。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和道德無關。

  • 4 # THEKING531

    本人理解,這句話就是錯誤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百年之後,你想孝順都來不及了。說孝敬父母是道德綁架的人,以後終究會後悔。

    本人爺爺奶奶都已八十多,叔叔伯伯長年在外省工作,很少回家。雖然爺爺奶奶物質條件比一般人好,叔叔伯伯也將爺爺奶奶搬到縣城住,但老人並不開心。一棟大房子,就住爺爺奶奶兩個人,平時沒人來往,周圍鄰居都不熟,太孤獨了。

    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本人理解“父母在不遠行”的道理。本人休年假回家看望爺爺奶奶,一天清早起來,發現奶奶突然生病在床,爺爺因腳不方便,又不知道使用手機,只能坐在一旁乾著急。看到這情況,本人眼淚都掉下來了,馬上把奶奶送醫院。如果我沒回家,後果不堪設想。

    孝順父母並不單單隻給錢,有時間,希望各位多陪伴探望父母。相比錢,陪伴更為重要。

    本人理解不了說“孝順父母是道德綁架”這句話的人,養兒防老,天經地義。孝順父母本是兒女做的事情。將心比心,誰都有變老的時候。本人想反問說道德綁架這類人,難道你們會不老嗎,會不生病嗎。難道你們不需要自己的子女孝順嗎?

  • 5 # 芃序

    這種觀點肯定是不對的!其實不用我說!大家自然都明白!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孝敬父母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我想說的是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是真的錯了?或許他的出發點根本不是我們理解的意思呢?很多話很多事都要前後統一起來,全面瞭解!僅憑一句話難眠斷章取義!我個人父母都已經離世!每每想起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覺確實扎心!但是這個人說孝敬父母!我想和贍養父母還是有區別的!凡事有度,孝敬父母事實上也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酌情考慮!你一日三省,熱湯熱水,每天海參人參的換!但別人或許做不到!或者你看到子女自己吃雞,老人吃粗糧,你會不會說一句不孝敬父母?這個時候就有道德綁架的嫌疑了!我堅信絕大多數子女是孝順善良的!孝敬父母不是道德綁架,但旁觀者心口評價難眠就會道德綁架!

  • 6 # 上頭派掌門

    謝邀。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孝道,孝,不僅是一種珍貴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治理天下的方略。《孝經》中寫道: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認為孝是至德要道,是所有品德的根本,大行孝道能讓家庭和睦,鄰里友善,天下安定。

    基督教有十戒,第五戒為“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其它的還有“雖然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不求回報的,但兒女總應有愛的回報吧”,“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等。道德和宗教都是勸善的,我們受父母生養之恩,倘若心中有善,首先應當施與我們的父母。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順,你還能指望他善待別人,奉獻社會嗎?

    動物族群的繁衍全靠本能,人類有智慧,有意識,能夠制定倫理和道德,使族群朝文明的方向進發。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只有家庭和睦了、向善了,社會這個龐大的機體才能真正穩固。因此,自人類誕生以來,各個族群,各個國家,都在試圖穩固家庭關係,提倡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和諧。試想一下,假如某個族群提倡父子鬥,兄弟爭,夫妻冷漠,這個族群能長久嗎?

    孝,是種族繁衍的重要紐帶和保證,是需要人人遵守,並內化於心的重要規則。道德和法律對孝順父母有要求,但這和道德綁架是兩碼事。比如之前有網友要求馬雲捐款,這是道德綁架,因為捐款是道德鼓勵的事,而非道德要求。對一個有品行的人而言,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就算它是緊箍咒,也是防止人做壞事的,而不是阻止人做好事。

  • 7 # qzuser190975131

    首先感謝邀請回答,其次,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無解。道德綁架,個人理解,實際上是一種所謂的商業化管理程式,在我們生活中存在著一些普遍現象,有些人因為工作需求,刻意隱瞞事實,利用談話技巧等手段,達到自己的目標,從而實現工作中的戰略部署,提高績效,展現自己的風采,回到話題上來說。兒女成長,父母年邁,無論高低貴賤,人始終逃不過生老病死,可能因為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20歲的一個想法,父母辛辛苦苦養育我們這麼多年,是不求回報嗎?在我的潛意識裡,是這麼認為的,拋開中國傳統精神,僅以此話題為例,父母之所以希望兒女快速成長,盡到父母養育兒女的責任,同時,也為以後年邁的生活打下了物質基礎,因為沒有人想等自己年紀大的時候,因為家庭壓力,四處奔波,所謂安享晚年,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寄託與希望,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是想完成自己這生沒有完成的事業與夢想。凡事有因必有果,只不過在適當的場合,這些因果轉瞬即逝,不被人們所提起。

    同樣,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去打拼,去奮鬥,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明天能比今天好,如果每個人沒有夢想,沒有目標,單靠信念支撐,未來的希望又能如何。可能我讀書比較少,對於深層次的含義,我無法理解,也許這個文章和問題,沒多大聯絡,但謝謝。實屬心中所想,因此我認為此回答無解。(如有冒犯,請幫助及時糾正。)

  • 8 # 橙月488

    問題的這句話,關鍵不在“孝敬”兩個字,關鍵在“道德”兩個字上,我敢保證——說這話的人,肯定是孝敬父母和長輩的,說不定比我們做的更多更好,他反對的是“道德”這個東西。

    首先要承認:父母養育下一代,方式多種多樣,富足的給錢就行,智慧的讓他們受教育,普通人賺多少用多少,把孩養大就行,生活窘迫的,大娃恐怕很早就要為弟弟妹妹們外出打工掙錢甚至養家了(也有的娃養不大會被親戚家領養)。社會對養活下一代的方式允許多樣化,並不認為這其中蘊涵著什麼“道德”與“不道德”,但“孝敬”長輩恐怕不行——倒過來一定不行,生活窘迫的兒女,不得已把老人送到生活富足的親戚家裡“寄養”?不行——社會認為,這不“道德”!由此可見,這愛子女與孝父母,本質是一樣的事情——都是屬於非常非常個人的“私”事,我們用昂貴的化費讓子女念貴族學校,幾乎與用很大的開銷辦老人的葬禮一樣——都要個人掏腰包。“圍觀的人”從不掏錢(因為沒半毛錢關係),但“圍觀者”有一項很大的權力,叫“評價”,眾人的評價(就是一致認同的那個東西),叫“道德”。

    我感覺,最大的孝敬還不是兜裡有多少銀子的問題,大眾公認的另一件事是——“尊敬”要比花銀子重要,比較公正的看法是:平時對待老人的態度,比最後燒錢重要的多的多。但萬一社會評價就是隻看人們“最後這一拜”,並以此為結論,怎麼辦?誰來又來為這個社會的普遍的“結論”講句公道話呢?怪異的是——這個幾乎沒有。於是,平時不孝的,往往都是最後大掏腰包的,哭的震天動地,時不時掀起眼角,瞅瞅周圍人的反應,估摸著差不了,剩下的就是見人就說出了多大多大力(真是有錢),於是他被眾人原諒。只是這遲來的救贖總是讓人生疑,原諒歸原諒了,但我們還是不知道(或叫不能肯定),今後、平時、每天這些人是否會敬老愛幼、尊敬長輩們了。但更大的問題是——“道德”是寬恕這些行為了,還是放縱了這些行為?這對口袋裡沒有幾毛錢,卻天天在身邊盡力伺候的那些人,公平嘛?這都讓人生疑!

    所謂“道德”,歸根結底還不是“課堂”上得來的,更多是從人們的生活中的記憶和比較中反覆揣摩來的,就是遵從榜樣比尊敬書本牢靠的多,即所謂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這個東西莫過於皇上了吧?封建皇上說話,兒子總是要聽的吧?但事實不是,豈止不是,還往往倒過來,玄午門之變,“太宗”乾的那些買賣,是“高祖”大人事先吩咐的嗎?當然不是。史上把國君活活餓死者有之,先皇被虜偏安一隅不報家仇者有之,見勢不妙,弒父殺兄,翻開歷史,彼彼皆是,小民糊塗,聖人說的:仁義禮智信忠恕孝悌廉恥...,那個“孝”跑哪裡去了?其實凡事別往復雜裡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容易,封建皇上端坐就行,大臣們站在兩側呆若木雞,有一人絕頂聰明,上前跪地,高聲稟奏,說昨夜翻書,明明白白寫著“刑不上大夫”(言下之意,何況您皇上呢),於是群臣俯地高呼“皇上聖明”(就是乾的漂亮)。此人不光挽回了皇上的名譽,且救了所有大臣一命(想不出理由弄不好全砍了),更讓小民徹底明白了“孝”跑哪裡去了,原來引據的都出自同一本書,所以“孝”本身還是對的(只是“廉恥”又不知跑到哪裡去了,真是讓人頭疼)。

    我們都知道,孝敬是高尚的品行,孝敬老人如孝敬天地,但表現高貴的品行也要看地方、分場合,更不能拿我們普適的“道德”去約束別人的“信仰”。比如,青藏高原人們認為“天葬”是對去世長輩最大的尊敬,蒙古人則吩咐兒孫們死後一定要把他抬到山裡給神的使者狼,...這在他們是很自然很樸素的願望,我們大眾的“道德”管不著,就是“道德”這個東西也是有“邊界”的,它的權力與權威遠遠不是看上去無邊無際的大。豈止是有邊界,有時還因人的看法不同,“孝順”或“尊敬”的表現出來的方式也大不相同,“阮步兵(阮籍)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什麼叫“箕踞不哭”啊,就是“席地而坐,不掉眼淚”,還有“莊子妻死,鼓盆而歌”(莊子認為這是對亡人尊敬的表達)。而傳統“道德”告訴我們,以上均屬另類(就是意外的、不可理喻的或無法效仿的),至於我們大眾的“孝敬”,應該還是現在的樣子才好!

    最後,且撇開“道德”這沉悶的話題,講為什麼要“孝敬”老人,我經常去養老院走動,發現越是中高檔的所在床位一半是空的,低端所在(多數是鄉間民辦、條件簡陋的)則往往一床難求(這是什麼原因可以寫一本書這裡不展開)。我還問過很多頗有收入和積蓄的老人們,憑他們經濟能力(基本也夠的上中產階級門檻了),完全可以住在條件很優越的(中高階的)養老所在頤養天年了,答案令我震驚的一致——“為孩子們省錢”(儘量多留下點錢給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孝敬”不只是“常回家看看”,也不是“大把大把花錢”(當然有銀子也是好的),更不是“常做給別人看看”(這個肯定不好),“孝敬”恐怕也不是“道德”,它應該是一種“美德”,我們“孝”與“敬”,不僅是為了老一輩人的生活,更要“敬畏和敬重”的是——老人們歷經滄桑和艱辛生活後,卻依舊保留的仁慈、無私、寬容、惦念和對下一代無盡的愛!我們發自內心“孝敬”,是時時在聆聽和觸控父母和前輩的一切“美德”,我們活著的人安生立命,一個重大的責任是——上代的大愛與“美德”,不在我這一代中斷;相反,要把這“美德”傳下去,作為留給下一代最寶貴的財產。大美無言,大德無聲,大孝無私——這是每個人天生就應該有的美德。

  • 9 # user7676041603407

    婚姻法規定,子女有繼承遺產的權,和詹養老人的義務。百善孝為先,行孝不但是履行義務,更是社會道德,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古人提倡不但要孝敬自己的雙親,還須及他人之老。一些被文革洗腦的反孔孟之流總拿。老人說事,未必他們不想到有老的時候?

  • 10 # 杉青隨律

    哈哈,聽著這句話,感覺很彆扭。如果有人說孝敬父母是道德綁架,我想說,說出這句話的人,本身就沒有道德。孝敬自己的父母都感覺是社會、大眾逼迫你去做似的。那這樣的人還有什麼道啊、德呀。如果一個人連道德都沒有了,更談不上“綁架”了。綁你什麼?架你什麼?

    平時的人與人之間得到了別人的幫持和資助。對方都會表示感謝和感恩。何況自己的生身父母了。自己的生身父母給了生命。從生下來懷抱吃母乳、擦屎尿、教說話、扶走路。三到五歲之前分分鐘心掛著, 一直養到18歲的成年人。仍然都在惦記著,這樣的母親母愛不應該回報嗎?她付出的愛,不知要比其他人多出多少倍,可以說是無價的。

    我們人成家了,立業了,做成了幾件事,總覺得父母親不如自己了。可是畢竟是父母把我們拉扯養大的呀。想想自己現在是怎麼喜歡關心自己娃的吧,就能體會到當年的父母也是這樣關心喜歡自己的。贍養、孝敬父母出於自心,根本談不到綁架。

  • 11 # 寅芝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把兒孫當馬牛!當長輩不要小看晚輩,要懂得施恩,施恩創造美麗,感恩創造腐敗!當長輩負責培養教育晚輩,一直到自己無能為力了,這是責任亦是債。債還清了,放下執著,看透人生,行樂及時,人生七十古來希,55歲提前退休,讓年輕人接手,得快樂時且快樂!俗話:人生自古誰無死?老來不死累兒女,久病床前無孝子,做人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境界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xt文件怎樣批次提取文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