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8年2月7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時許,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發射獵鷹重型火箭。 在這發被稱為“跨時代”的火箭上,埃隆·馬斯克還將一輛2008年產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了火箭,目標是飛往火星軌道,跑車上安裝有三個攝像頭。馬斯克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這三個攝像頭會提供非同一般的視覺,地球上的人類會看到跑車飄往火星。
11
回覆列表
  • 1 # 醫療建築營造學社

    這個事情在言必稱新經濟的網際網路時代,引起了很大的振動。但查其核心,和跨時代的技術特徵和未來應用場景還是很有限的。

    先來看幾個公開資料:都是在50年前美蘇爭霸創造的記錄。

    1.美國土星5號起飛重量3038噸;總推力達3400噸左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2.蘇聯的能源號,最大直徑20米,起飛重量2700噸,低軌最大載荷105噸。3.獵鷹9號,總重量1420噸,起飛推力2240噸,近處地軌道63噸。

    火箭的技術特徵,大家注意媒體宣傳“在服役”,其實我們還清楚的可以記得土星5號等美俄爭霸時期,最大火箭排行榜,按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獵鷹重型應該在歷史榜單的第四位水平,而且和第一二名的差距接近1倍,他們是接近120噸。

    發動機水平,看幾個公開資料。

    1.美國80年代,航天飛機發動機,也是未來SLS主推發動機,RS25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擁有240噸的推力,推重比甚至達到了80以上,而在極限情況下,4臺RS25的推力可以達到千噸左右,只需要1臺RS25發動機,就能把超過20噸的貨物運載到太空。而4臺RS25發動機能夠產生超過1000噸推力,L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50噸。2.俄羅斯的RD170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用在“能源”運載火箭上的超級發動機,在第一次發射的時候,就達到了806噸的推力,4臺RD170即可產生3200噸以上的推力,完全能夠支撐120噸以上近地軌道運載能力。3.梅林發動機。梅林1D,推力摺合約66噸。雖然較為可靠,但各項指標均已落後,算不上什麼強大的火箭發動機。

    從技術本質水平,尤其是主流的運載火箭水平,獵鷹不是代表美國的國家技術水平的最高水平,在先進系統應用方面,中歐日各國還是有很多領先很多年的。尤其是MUSK的火星移民等憧憬還是需要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要做的,尤其是最受制約的大推力超級發動機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反過來講,也許MUSK並沒有真的想短期內實現火星夢想,但在目前的技術前提下,MUSK確實造出了價效比極高,完全可以滿足一般任務發射的火箭。對整個國際發射市場的影響的巨大的。以此為基礎作為跳板,吸納很多的資金進入,NASA給予更多的技術支援,完全有可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重型火箭。

    關於公司成本控制,我們就不談秒殺其他國家火箭發射報價了,看看開發費用控制就讓人驚歎,這個效率恐怕比獵鷹重型發射成功更讓人驚掉下巴。

    看一個數據:美國的EELV火箭花費了35億美元,阿里安5火箭的研製費用更高,獵鷹9號火箭3億美元的研製費用降低了一個數量級。在飛船開發上,中國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神舟飛船花費30億人民幣,日本1997年開始研製的HTV貨運飛船花費了680億日元/8.5億美元,歐洲自1995年以來ATV貨運飛船研製花費了19億美元,這些對比無不顯示出SpaceX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成功。

    綜合看來。獵鷹重型發射成功,有四個成功是讓人激動的,第一是發射成本低廉是讓人激動的;第二是他的七拼八湊技術底蘊整合在一起,已經超過了除美俄外的大部分國家隊,這是讓人深思的;第三,這也完全實現了NASA的提攜SPACEX等,美國宇航創業公司的初衷;第四更讓人唏噓於美國強勁的航天儲備人才與技術底蘊。

    獵鷹重型成功,帶給我們的啟發,讓我們回想起,MUSK造出特斯拉,除了能源管理系統是自己的,其他一切技術都是既有汽車和電氣製造技術,而他卻能走出一片天空。這背後,其實強調的是技術整合能力、全球資源配置視野、PMP專案管理能力、一招鮮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用全球互聯的思維在做創新創業。記得錢學森在完成兩彈一星時,特別推崇一門學科是系統論,美國曼哈頓計劃逐漸展露頭角的PMP。我相信MUSK一定是位優秀的專案管理者、資源整合者——沒有人才、有限的技術、有限的經費卻能做成偉大的事情。我們身邊充斥著“等靠要”的“三無”專案管理者。其實考慮到我們身邊也有MUSK這樣的人存在,好比阿里大疆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勁有兩個讀音,請問怎麼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