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漢武帝和陳阿嬌的故事。 “金屋藏嬌”典故的核心人物是兩個:一個是‘想要藏嬌’的漢武帝劉徹,另一個是‘被藏嬌的陳阿嬌’。 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是赫赫有名;‘嬌’就是指陳氏,漢武帝劉徹的原配妻子,大漢孝武陳皇后。 陳氏的小名叫‘阿嬌’,世人喜稱之為陳阿嬌或者陳嬌。她父親是堂邑侯陳午,堂邑侯府是漢朝開國功勳貴族之家;母親是漢景帝劉啟唯一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是當時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陳阿嬌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漢景帝之母竇太后的寵愛。 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有後宮美人王娡生子劉彘(後改名劉徹),排行第十。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其中寵妃慄姬生子最多且生育了皇長子——劉榮。景帝把無出的薄皇后廢黜後,最初立長子劉榮為太子。 館陶長公主打算將女兒陳阿嬌許配太子劉榮,以期日後成為皇后。她使人問慄姬的意思,誰知慄姬惱怒長公主經常向景帝進薦美女分寵,竟然斷然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 此時,後宮美人王娡發現有機可乘,於是屈意迎合、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劉徹(當時只是膠東王)謀劃奪取太子寶座。 一日,館陶長公主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此典故載於 漢·班固《漢武故事》。 館陶長公主見阿嬌和劉徹年紀相當,從小相處和睦、感情也融洽,就同意陳阿嬌和劉徹這對姑表姐弟正式訂立婚約。兩人成年後便舉行大婚,結髮成夫妻。 ‘金屋藏嬌’是一個傳誦千年的婚姻傳奇,是一個男子 對自己之原配正妻 許下的承諾。 ‘金屋藏嬌’婚姻的締結是當時漢朝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因為陳阿嬌和劉徹的定婚,館陶長公主轉而全面支援劉徹,朝廷局勢大變。 長公主向弟弟景帝進言:慄姬崇信邪術,日夜詛咒其他妃嬪;每與其他妃子遇見,往往唾別人的背後,肚量十分狹隘;恐怕一旦為後,呂后人彘的慘劇就會重演! 景帝聞後打算試探慄姬,於是有一天問她:“我百年後,後宮諸姬,皆已生子,你應善待她們,千萬別忘記了。”一面說,一面暗中看慄姬的反應。誰知慄姬臉色忽紫忽青,半天不發一言,並且轉過臉不看景帝。景帝暗中嘆氣,易儲之心遂定。 經過長公主一番經營,景帝找藉口廢太子榮為臨江王。慄姬失寵,貶入冷宮,以憂死。 這裡要指出:中國的繼承傳統一直是‘立嫡立長’。就是說:正妻有兒子的,立正妻的兒子;正妻沒有兒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兒子中立最年長的那個。劉徹是嬪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長’;他是憑藉著妻子孃家的勢力才得以青雲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 漢景帝去世後,劉徹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陳氏為皇后。 在漢武帝執政初期,由於政見上和祖母竇太皇太后有分歧,劉徹幾乎失位。武帝當時沒有力量和竇氏較量,竇太皇太后逼迫武帝廢除了剛剛實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罷免,甚至有大臣被逼死獄中。當時劉徹的母親王太后就經常警告他: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后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 漢武帝轉而採取韜光養晦政策,從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間,他四處遊浪射獵,不問大政方針。有賴於皇后陳阿嬌作為唯一的外孫女極受竇太皇太后寵愛,再加上陳家以及館陶長公主的全力支援,才使漢武帝有驚無險保住帝位。 直到此時,‘金屋藏嬌’就象當年人們預想的那樣,是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羨慕不已的婚姻傳奇——年輕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諧、患難與共。 祖母竇太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親政,終於得以大權獨攬,徹底走出了危機。可嘆的是,‘苦盡’後卻未有‘甘來’,能‘同患難’的夫妻卻不能‘共富貴’。 陳皇后出身顯貴,自幼榮寵至極,難免嬌驕率真;且有恩於武帝,不肯逢迎屈就;與漢武帝漸漸產生裂痕。兼歲月流逝,卻無生育;武帝喜新厭舊,愛弛。 漢武帝喜好女色,多內寵,後宮無數:元朔中,上起明光宮,發燕趙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滿三十者出嫁之。掖庭總籍,凡諸宮美女萬有八千。 建章、未央、長安三宮,皆輦道相屬。幸使宦者、婦人分屬,或以為僕射,大者領四五百,小者領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輒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宮人既多,亟被幸者數年一再遇。挾婦人媚術者甚眾。 選三百人常從幸郡、囿,載之後車,車上同輦者十六人,充數恆使滿,皆自然美麗,不假粉白黛綠。侍尚衣軒者亦如之。嘗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 後宮中,漢武帝同母姐平陽公主進獻的女奴衛子夫最先為漢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時,漢朝宮廷裡發生一件真相莫測的‘巫蠱’案,矛頭直指被漢武帝冷落已久的陳皇后。 巫蠱,是古代信仰民俗;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是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巫蠱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由於古人迷信,對巫蠱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蠱’自古是宮廷大忌;又因為操作簡便,說不清道不明,被懷疑者根本無法自辯,一直是栽贓陷害對手的絕好伎倆。 綜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無數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這兩個字上。 劉徹二十七歲時候,以‘巫蠱’的罪名頒下廢后詔書:“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自此,漢武帝把陳皇后幽禁於 別宮長門宮內,衣食用度皇后待遇不變。 到這一刻,金屋崩塌,恩情皆負。於此,‘金屋藏嬌’與同時代的‘鳳求凰’以及後來的‘青梅竹馬’一起,都成為了關於‘承諾’和‘背信’、‘愛情’和‘婚姻’的笑話。 陳皇后數年後病逝,最後以翁主之禮與其母館陶大長公主劉嫖一起葬於竇太后陵墓側,即陪葬於漢文帝的霸陵。天可憐見,她最後是和疼愛自己的母親、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埋在‘妃園’。 此時,‘金屋藏嬌’的故事徹底落幕。留給人們的是長長的嘆息,留給歷史的是無盡的遺憾和悠遠的迴響。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的詩句隨著‘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至今,寄託後世無數俊傑對這位美麗高貴皇后的充分理解和無限同情。 陳皇后的被廢,明面的罪名是‘巫蠱’。但陳後之‘巫蠱’一說,後世多認為推敲起來破綻百出,總體上匪夷所思。 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武帝廢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綜觀漢武帝的一生,一直和外戚權勢纏鬥,制衡、打壓、剪除和利用等等手段更是輪番使用: 得帝位是因為外戚(館陶長公主和堂邑侯陳府),幾乎失帝位也是因為外戚(祖母竇太皇太后和竇家); 執政前期對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中後期是打壓平衡外戚軍權(衛子夫衛青家族集團,李夫人李廣利家族),晚期更是為了防止外戚對下一任皇帝的干擾而直接冤殺了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 從後宮朝堂爭鬥中勝出的漢武帝深刻了解外戚勢力的難纏和厲害。所以,當劉徹掌握實權後,陳家的財勢立刻從陳皇后的優點變成了她不可寬待的錯誤。 為了皇權能獨霸天下,為了避免陳家成為繼竇家之後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勢力,漢武帝剝奪陳皇后的後位以打擊陳氏是完全符合邏輯的。“皇后之位”的得與失,本質上永遠是政治斡旋的結果。 陳阿嬌的母親館陶長公主在女兒失位後,為女兒花千金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這就是所謂“千金買賦”。《長門賦》是西漢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漢武帝僅僅對《長門賦》表示了稱讚。 陳皇后被廢后兩年,因為生皇長子劉據,且異父弟弟衛青有軍功,衛子夫被立為皇后。
說的是漢武帝和陳阿嬌的故事。 “金屋藏嬌”典故的核心人物是兩個:一個是‘想要藏嬌’的漢武帝劉徹,另一個是‘被藏嬌的陳阿嬌’。 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是赫赫有名;‘嬌’就是指陳氏,漢武帝劉徹的原配妻子,大漢孝武陳皇后。 陳氏的小名叫‘阿嬌’,世人喜稱之為陳阿嬌或者陳嬌。她父親是堂邑侯陳午,堂邑侯府是漢朝開國功勳貴族之家;母親是漢景帝劉啟唯一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是當時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陳阿嬌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漢景帝之母竇太后的寵愛。 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有後宮美人王娡生子劉彘(後改名劉徹),排行第十。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其中寵妃慄姬生子最多且生育了皇長子——劉榮。景帝把無出的薄皇后廢黜後,最初立長子劉榮為太子。 館陶長公主打算將女兒陳阿嬌許配太子劉榮,以期日後成為皇后。她使人問慄姬的意思,誰知慄姬惱怒長公主經常向景帝進薦美女分寵,竟然斷然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 此時,後宮美人王娡發現有機可乘,於是屈意迎合、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劉徹(當時只是膠東王)謀劃奪取太子寶座。 一日,館陶長公主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此典故載於 漢·班固《漢武故事》。 館陶長公主見阿嬌和劉徹年紀相當,從小相處和睦、感情也融洽,就同意陳阿嬌和劉徹這對姑表姐弟正式訂立婚約。兩人成年後便舉行大婚,結髮成夫妻。 ‘金屋藏嬌’是一個傳誦千年的婚姻傳奇,是一個男子 對自己之原配正妻 許下的承諾。 ‘金屋藏嬌’婚姻的締結是當時漢朝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因為陳阿嬌和劉徹的定婚,館陶長公主轉而全面支援劉徹,朝廷局勢大變。 長公主向弟弟景帝進言:慄姬崇信邪術,日夜詛咒其他妃嬪;每與其他妃子遇見,往往唾別人的背後,肚量十分狹隘;恐怕一旦為後,呂后人彘的慘劇就會重演! 景帝聞後打算試探慄姬,於是有一天問她:“我百年後,後宮諸姬,皆已生子,你應善待她們,千萬別忘記了。”一面說,一面暗中看慄姬的反應。誰知慄姬臉色忽紫忽青,半天不發一言,並且轉過臉不看景帝。景帝暗中嘆氣,易儲之心遂定。 經過長公主一番經營,景帝找藉口廢太子榮為臨江王。慄姬失寵,貶入冷宮,以憂死。 這裡要指出:中國的繼承傳統一直是‘立嫡立長’。就是說:正妻有兒子的,立正妻的兒子;正妻沒有兒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兒子中立最年長的那個。劉徹是嬪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長’;他是憑藉著妻子孃家的勢力才得以青雲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 漢景帝去世後,劉徹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陳氏為皇后。 在漢武帝執政初期,由於政見上和祖母竇太皇太后有分歧,劉徹幾乎失位。武帝當時沒有力量和竇氏較量,竇太皇太后逼迫武帝廢除了剛剛實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罷免,甚至有大臣被逼死獄中。當時劉徹的母親王太后就經常警告他: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后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 漢武帝轉而採取韜光養晦政策,從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間,他四處遊浪射獵,不問大政方針。有賴於皇后陳阿嬌作為唯一的外孫女極受竇太皇太后寵愛,再加上陳家以及館陶長公主的全力支援,才使漢武帝有驚無險保住帝位。 直到此時,‘金屋藏嬌’就象當年人們預想的那樣,是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羨慕不已的婚姻傳奇——年輕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諧、患難與共。 祖母竇太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親政,終於得以大權獨攬,徹底走出了危機。可嘆的是,‘苦盡’後卻未有‘甘來’,能‘同患難’的夫妻卻不能‘共富貴’。 陳皇后出身顯貴,自幼榮寵至極,難免嬌驕率真;且有恩於武帝,不肯逢迎屈就;與漢武帝漸漸產生裂痕。兼歲月流逝,卻無生育;武帝喜新厭舊,愛弛。 漢武帝喜好女色,多內寵,後宮無數:元朔中,上起明光宮,發燕趙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滿三十者出嫁之。掖庭總籍,凡諸宮美女萬有八千。 建章、未央、長安三宮,皆輦道相屬。幸使宦者、婦人分屬,或以為僕射,大者領四五百,小者領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輒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宮人既多,亟被幸者數年一再遇。挾婦人媚術者甚眾。 選三百人常從幸郡、囿,載之後車,車上同輦者十六人,充數恆使滿,皆自然美麗,不假粉白黛綠。侍尚衣軒者亦如之。嘗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 後宮中,漢武帝同母姐平陽公主進獻的女奴衛子夫最先為漢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時,漢朝宮廷裡發生一件真相莫測的‘巫蠱’案,矛頭直指被漢武帝冷落已久的陳皇后。 巫蠱,是古代信仰民俗;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是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巫蠱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由於古人迷信,對巫蠱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蠱’自古是宮廷大忌;又因為操作簡便,說不清道不明,被懷疑者根本無法自辯,一直是栽贓陷害對手的絕好伎倆。 綜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無數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這兩個字上。 劉徹二十七歲時候,以‘巫蠱’的罪名頒下廢后詔書:“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自此,漢武帝把陳皇后幽禁於 別宮長門宮內,衣食用度皇后待遇不變。 到這一刻,金屋崩塌,恩情皆負。於此,‘金屋藏嬌’與同時代的‘鳳求凰’以及後來的‘青梅竹馬’一起,都成為了關於‘承諾’和‘背信’、‘愛情’和‘婚姻’的笑話。 陳皇后數年後病逝,最後以翁主之禮與其母館陶大長公主劉嫖一起葬於竇太后陵墓側,即陪葬於漢文帝的霸陵。天可憐見,她最後是和疼愛自己的母親、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埋在‘妃園’。 此時,‘金屋藏嬌’的故事徹底落幕。留給人們的是長長的嘆息,留給歷史的是無盡的遺憾和悠遠的迴響。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的詩句隨著‘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至今,寄託後世無數俊傑對這位美麗高貴皇后的充分理解和無限同情。 陳皇后的被廢,明面的罪名是‘巫蠱’。但陳後之‘巫蠱’一說,後世多認為推敲起來破綻百出,總體上匪夷所思。 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武帝廢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綜觀漢武帝的一生,一直和外戚權勢纏鬥,制衡、打壓、剪除和利用等等手段更是輪番使用: 得帝位是因為外戚(館陶長公主和堂邑侯陳府),幾乎失帝位也是因為外戚(祖母竇太皇太后和竇家); 執政前期對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中後期是打壓平衡外戚軍權(衛子夫衛青家族集團,李夫人李廣利家族),晚期更是為了防止外戚對下一任皇帝的干擾而直接冤殺了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 從後宮朝堂爭鬥中勝出的漢武帝深刻了解外戚勢力的難纏和厲害。所以,當劉徹掌握實權後,陳家的財勢立刻從陳皇后的優點變成了她不可寬待的錯誤。 為了皇權能獨霸天下,為了避免陳家成為繼竇家之後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勢力,漢武帝剝奪陳皇后的後位以打擊陳氏是完全符合邏輯的。“皇后之位”的得與失,本質上永遠是政治斡旋的結果。 陳阿嬌的母親館陶長公主在女兒失位後,為女兒花千金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這就是所謂“千金買賦”。《長門賦》是西漢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漢武帝僅僅對《長門賦》表示了稱讚。 陳皇后被廢后兩年,因為生皇長子劉據,且異父弟弟衛青有軍功,衛子夫被立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