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落無聲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這一篇《戒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

    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非淡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是求學的道理;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才能要靠學問培養出來,有天才而沒有學問修養,我們在孔子思想裡也說過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的論點,和“才須學也”的道理是一樣的。“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還要有廣博的學問。

    學問哪裡來的?求學來的,“非靜無以成學”。連貫的層次,連續性的對仗句子。“慆慢則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 “驕傲”的這個“驕”字。講到這個“驕”字很有意思,我們華人的修養,力戒驕傲,一點不敢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

    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一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學,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驕傲和很吝嗇不愛人的毛病,這個人就免談了。看諸葛亮的《戒子篇》,同他作人的風格一樣,什麼東西都簡單明瞭。

    這道理用於為政,就是孔子所說的“簡”;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說的“儉”。但是文學的修養,只是一種附庸,這是作學問要特別注意的。現在是一個資訊過剩的時代,也是一個煩躁的時代,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

    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花的花語代表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