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養魚苗前要清整魚池,進行消毒,然後投入有機肥培育浮游生物,放養後前期可以投餵豆漿、豆餅漿等食物,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後面再調整飼餵措施,除此之外每天還要巡查池塘,瞭解鰱魚的生長情況。
1、鰱魚的生長習性
鰱魚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層,在春、夏、秋三季鰱魚大多在水域的中上層活動覓食,到了冬季則會潛到深水區越冬。鰱魚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在魚苗階段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在生長到1.5 cm以上後則逐漸的轉為攝食浮游植物。另外,鰱魚的攝食性還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一般在春秋兩季,除了浮游生物外,還會攝食大量的腐屑類餌料,在夏季水位較低時,鰱魚的攝食量增加,並且水位越低,攝食量越大。冬季進入越冬期後則基本上不攝食,並極少運動。
鰱魚喜高溫,適宜的水溫為23~32℃,因此在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好,此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可提高產量和質量。鰱魚生性較為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是行動較為笨拙,個體大小相似的鰱魚常喜歡叢集的游到水質較肥的明水區,但是鰱魚膽小,害怕驚擾,一旦受到驚擾就會跳出水面。鰱魚的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在池塘養殖條件下,如果飼養管理到位,在當年即可達到500~800 g,三齡魚體重可達3~4 kg,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kg。鰱魚一般性成熟的年齡較早,要比草魚早1~2年,3 kg以上的雌魚即可達到成熟,每年在4~5月產卵。鰱魚的耐氧能力極差,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低就會馬上浮頭,有的還會很快的發生死亡,因此在人工養殖鰱魚時要注意這些生長習性。
2、鰱魚人工養殖方法
池塘的選擇。人工養殖鰱魚池塘的選擇很重要,池塘要求排灌水方便,換水條件良好,養殖鰱魚的池塘面積一般為10~30畝(1畝約為667 m2),如果面積高於30畝時則要使用網隔將其隔成若干的小塊,以便於飼養管理。池塘的水要求深一些,平均水位要求達到2m以上,以便於高溫季節鰱魚安全度過夏季。在養殖前要對池塘進行消毒,消毒不宜進行淺水消毒,否則在消毒後再注水還會將病原體帶入,應在池水灌到正常養殖水位後,在魚種放養前的20天再進行消毒。其方法是在魚種放養前使用生石灰按照每畝150 kg的量化漿趁熱潑灑全塘,同時池塘的四周也要潑到,然後將池塘周圍的雜草清除,以免昆蟲在塘內產卵。
培育鮮活餌料。在魚池消完毒後,在魚苗投放前的10左右,要在池塘中施人基肥,以增加水體的肥度,培育大量的浮液生物,使鰱魚苗下塘後即可吃到豐富鮮活的餌料。基肥施加量為每畝施入有機肥300~400 kg,然後每隔2~3天每畝潑灑30~40 kg的糞水。
魚苗放養。魚苗放養的最佳時間為5月的中、下旬,此時池塘中的水溫可穩定在18℃以上,此時放養最合適。要選擇優質的魚苗,品種純正,大小均勻,無病無傷,在魚苗入池前要做好魚體的消毒工作,如果讓未消毒的魚苗直接人塘養殖,會將病原體帶人,當水溫、水質、魚體的體質較弱時會導致病原體迅速發展而使鰱魚大批次的患病。因此一定要將魚體徹底消毒後再放養,一般使用3%的食鹽水浸泡5 min,殺滅魚體表面的寄生蟲和病菌。待消毒處理完成後即可投放魚苗。魚種的規格以偏大為宜,一般要求達到每尾100~200 g,放養殖的密度為要根據水質的肥度來確定。
日常管理。科學投餵,在魚苗剛人塘時對攝食飼料還不適應,此時可以選投餵一些豆漿、豆餅漿等,以提高魚種的成活率,同時還可加快生長的速度,當鰱魚適應後即可不再喂豆漿。剛開始魚苗主要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兼食一些飼料碎屑,因此水域中的天然生長或者透過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鰱魚的良好天然餌料,為了促進這些浮游生物的繁殖,要對池塘進行施肥,除了在投放魚苗前要施基肥外,在養殖過程中也要進行追肥,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適宜的條件。隨著鰱魚的生長,除了攝食浮游生物外,還應新增一些有機飼料屑,以促進鰱魚的生長速度,同時還可增強體質,促進性腺的發育,因此可以在秋季和鰱魚產後投餵一些麩、糠類的精飼料,可有效的提高養殖效果。
投餵飼料要根據鰱魚的生長習性進行科學的投餵,這是促進鰱魚快速生長一個關鍵措施。鰱魚有夜間攝食的習性,因此可在夜間加喂1次,注意在日常投料時不可過量或者不足,如果過量會使餌料剩餘,不但會造成浪費,還會汙染水體,不足則無法滿足魚的生長需求。一般投餵量,以體長為10—16 cm魚的投餵量佔魚種總量的6%~10%即可,投餵時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加強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巡查池塘,觀察水質的顏色、鰱魚的活動情況,以便及時的發情異常以做出及時的處理。池邊的雜草和水中的雜物、死魚等要及時的清除,投料臺要經常清掃和消毒,為了避免鰱魚患病,還要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另外,還要定期的拉網檢查,以提升水的肥力,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同時還便於檢查鰱魚的生長情況。要注意在拉網的過程中要操作細心,以免使魚體受傷。
在放養魚苗前要清整魚池,進行消毒,然後投入有機肥培育浮游生物,放養後前期可以投餵豆漿、豆餅漿等食物,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後面再調整飼餵措施,除此之外每天還要巡查池塘,瞭解鰱魚的生長情況。
1、鰱魚的生長習性
鰱魚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層,在春、夏、秋三季鰱魚大多在水域的中上層活動覓食,到了冬季則會潛到深水區越冬。鰱魚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在魚苗階段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在生長到1.5 cm以上後則逐漸的轉為攝食浮游植物。另外,鰱魚的攝食性還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一般在春秋兩季,除了浮游生物外,還會攝食大量的腐屑類餌料,在夏季水位較低時,鰱魚的攝食量增加,並且水位越低,攝食量越大。冬季進入越冬期後則基本上不攝食,並極少運動。
鰱魚喜高溫,適宜的水溫為23~32℃,因此在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好,此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可提高產量和質量。鰱魚生性較為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是行動較為笨拙,個體大小相似的鰱魚常喜歡叢集的游到水質較肥的明水區,但是鰱魚膽小,害怕驚擾,一旦受到驚擾就會跳出水面。鰱魚的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在池塘養殖條件下,如果飼養管理到位,在當年即可達到500~800 g,三齡魚體重可達3~4 kg,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kg。鰱魚一般性成熟的年齡較早,要比草魚早1~2年,3 kg以上的雌魚即可達到成熟,每年在4~5月產卵。鰱魚的耐氧能力極差,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低就會馬上浮頭,有的還會很快的發生死亡,因此在人工養殖鰱魚時要注意這些生長習性。
2、鰱魚人工養殖方法
池塘的選擇。人工養殖鰱魚池塘的選擇很重要,池塘要求排灌水方便,換水條件良好,養殖鰱魚的池塘面積一般為10~30畝(1畝約為667 m2),如果面積高於30畝時則要使用網隔將其隔成若干的小塊,以便於飼養管理。池塘的水要求深一些,平均水位要求達到2m以上,以便於高溫季節鰱魚安全度過夏季。在養殖前要對池塘進行消毒,消毒不宜進行淺水消毒,否則在消毒後再注水還會將病原體帶入,應在池水灌到正常養殖水位後,在魚種放養前的20天再進行消毒。其方法是在魚種放養前使用生石灰按照每畝150 kg的量化漿趁熱潑灑全塘,同時池塘的四周也要潑到,然後將池塘周圍的雜草清除,以免昆蟲在塘內產卵。
培育鮮活餌料。在魚池消完毒後,在魚苗投放前的10左右,要在池塘中施人基肥,以增加水體的肥度,培育大量的浮液生物,使鰱魚苗下塘後即可吃到豐富鮮活的餌料。基肥施加量為每畝施入有機肥300~400 kg,然後每隔2~3天每畝潑灑30~40 kg的糞水。
魚苗放養。魚苗放養的最佳時間為5月的中、下旬,此時池塘中的水溫可穩定在18℃以上,此時放養最合適。要選擇優質的魚苗,品種純正,大小均勻,無病無傷,在魚苗入池前要做好魚體的消毒工作,如果讓未消毒的魚苗直接人塘養殖,會將病原體帶人,當水溫、水質、魚體的體質較弱時會導致病原體迅速發展而使鰱魚大批次的患病。因此一定要將魚體徹底消毒後再放養,一般使用3%的食鹽水浸泡5 min,殺滅魚體表面的寄生蟲和病菌。待消毒處理完成後即可投放魚苗。魚種的規格以偏大為宜,一般要求達到每尾100~200 g,放養殖的密度為要根據水質的肥度來確定。
日常管理。科學投餵,在魚苗剛人塘時對攝食飼料還不適應,此時可以選投餵一些豆漿、豆餅漿等,以提高魚種的成活率,同時還可加快生長的速度,當鰱魚適應後即可不再喂豆漿。剛開始魚苗主要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兼食一些飼料碎屑,因此水域中的天然生長或者透過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鰱魚的良好天然餌料,為了促進這些浮游生物的繁殖,要對池塘進行施肥,除了在投放魚苗前要施基肥外,在養殖過程中也要進行追肥,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適宜的條件。隨著鰱魚的生長,除了攝食浮游生物外,還應新增一些有機飼料屑,以促進鰱魚的生長速度,同時還可增強體質,促進性腺的發育,因此可以在秋季和鰱魚產後投餵一些麩、糠類的精飼料,可有效的提高養殖效果。
投餵飼料要根據鰱魚的生長習性進行科學的投餵,這是促進鰱魚快速生長一個關鍵措施。鰱魚有夜間攝食的習性,因此可在夜間加喂1次,注意在日常投料時不可過量或者不足,如果過量會使餌料剩餘,不但會造成浪費,還會汙染水體,不足則無法滿足魚的生長需求。一般投餵量,以體長為10—16 cm魚的投餵量佔魚種總量的6%~10%即可,投餵時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加強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巡查池塘,觀察水質的顏色、鰱魚的活動情況,以便及時的發情異常以做出及時的處理。池邊的雜草和水中的雜物、死魚等要及時的清除,投料臺要經常清掃和消毒,為了避免鰱魚患病,還要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另外,還要定期的拉網檢查,以提升水的肥力,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同時還便於檢查鰱魚的生長情況。要注意在拉網的過程中要操作細心,以免使魚體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