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00535509220

      1.誰道人生無在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寫出了作者人老而新卻不老的一顆像年輕人的心 。,"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起筆頗有氣勢,從長江著筆,巨大的空間;千古風流人物,廣闊的歷史時空,無數的英雄豪傑;將此二者聯絡起來,組成一個極為遼闊悠久的時空背景;浪淘盡,歷史長河的沖刷。是悲哀,也是一種通脫,通古今而觀之的氣度。  “故壘西邊,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說前邊是一個氣勢非凡的大場景,那麼,此時出現的則是一個細緻精確的小場景,作為三國古戰場的赤壁究竟在何處,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蘇東坡所寫之赤壁與歷史上赤壁之戰的赤壁絕非一處,對此,東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處點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極大,既拍合詞題,又為下闕緬懷周公瑾預伏一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集中寫出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總束上文,帶起下片。前文為我們描繪的精彩畫卷不由不使人發出“江山如畫”的讚歎;錦繡河山,地傑人靈,如畫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傑,三國時候正是英雄雲湧、奇才輩出的年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  上片立足寫景,為英雄人物出場作鋪墊。  “遙想公瑾當年……灰飛煙滅”:在三國這個歷史舞臺上,英雄人物風雲際會,而最令東坡嚮往的是周瑜,以“遙想”領起五句集中寫青年帥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嚮往,必然要挑選最能表現人物的素材。史載,建安三年,孫策親迎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將”的官職,並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後十年他才指揮了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這一細節,以美人襯英雄,(西施、范蠡泛舟湖上)接下來從容貌儀態上寫周瑜儒將風流姿態,大敵當前,談笑自若,指揮鎮定,強敵瞬間瓦解。  “故國神遊……華髮”:這裡邊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同黑暗的政治現實和橫遭貶謫的坎坷處境大相牴牾,思緒深沉、感慨頓生,仕途蹭蹬、壯懷莫酬,詞人自感蒼老,同年方氣盛卓有建樹的周公瑾恰成對照。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歷史現實交相震撼,詞人於天地之中頓生達悟,既然人生如夢,何不放懷一笑,馳騁于山林、江河、清風、明月之中,灑脫情懷於此略見一般。(坡仙)  本詞極雄麗之至,大起大落,橫絕今古。既認知人生如夢,又極寫人生之輝煌,使人難辨其究竟消極還是積極,人生功業雖輝煌而終歸於夢,但縱使如夢畢竟曾經輝煌,也許如夢的輝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嚮往。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在雄長豪宕壯麗恢弘之中,隱然一種低徊婉轉深隱幽微的情思綿綿不盡。  3.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賞析:這句話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而它是透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裡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後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讚美所稱讚的名作。

  • 2 # 藍風24

    上聯”三星日月光“,第一詞“三”是數目字,對句必找一個相對數目字,日、月、星是三樣發光的自然界物體,與前面詞直接聯絡,對句也必須與之相對應,看來不難,實則不易。

    下聯“四詩風雅頌”,“詩”指的“詩經”,它由《風》《雅》《頌》組成。“雅”又分“大雅”“小雅”,合起來是四部分。所以稱“四詩風雅頌”。

    該句為蘇軾因出知杭州有功,被任命為翰林乘旨上朝謝恩,遼使挑釁,出上聯“三星日月光”,宋若對上即為上邦,否則便為下邦,天子傳旨有能對者加官進爵,滿朝文武百官都默不做聲,天子又急又惱,無可奈何時,蘇軾施大禮道:“四詩風雅頌”,遼使聽了啞口無言,掃興而去,事後,朝廷果然為蘇東坡加官,提為禮部尚書。

    擴充套件資料: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是由什麼粒子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