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北人小凱
-
2 # 努力的小烏鳥
種地先看水源,二看種什麼莊稼,三種植果樹如桃.梨.蔔萄……四.養殖,如蝦其它等,父妻二人單純種地,……最低五十畝以上,自己能有耕田機,且有拖車箱方便運糧,再看本地適宜種養什麼,在咱老家大包戶就種一季水稻,都包的散戶的地,每個細節都精打細算,都直播稻種,什麼時候該打藥,藥打幾遍,什麼時候該施肥,肥施多少,心裡都有數,都恰到好處,不同的地方看種什麼收益高一點,該要請人工時也是要的,種地你種幾畝地只能有吃的,又沒高收益的什麼特色種植,大家都去種地已經不合適宜,農業承載不了那多人,能有什麼好辦法。……
-
3 # 淡月映輕雲
教育 養老 成本太大 靠種地沒有辦法完成家庭責任 種地還多一層風險靠天 生產農資價格高 用工成本高 沒相關補貼基本要倒貼 傳統作物的機械化量產在加上進口它們節約了更多成本 農產品價格怎麼會高 平原低海拔高溫地區都不賺錢 高原高海拔低溫地區就別想了 唯特色種養植不受價格限制無法量產作物還不錯 傳統種植又沒相關鑑定機構檢驗品質而提高定價 高品質的農產品 又沒相關農業專業 醫食療專家宣傳 消費基本認識不到農產品 品質的高低 只知道產品價格高低 一樣的農產品 選擇的都是低價農產品 只有大家都知道了健康 才能讓農業找到春天
-
4 # 2020xiang
我種了十年,我也想放棄了,這兩年柑橘行情不好,利潤好低而且還要冒很大風險,投資確實大,每畝果園差不多要5000(掛果2-5年的樹),如果不豐產確實很難回本,價格在1.5~2.5的幅度,以前砂糖橘基本都3~5塊每斤,所以以後也這樣純粹靠品質,薄利多銷就算好的了,管理不得當辛苦養的樹一下子就垮了,農業,成為一種技術性,風險性的行業,不是每個人每塊地都能種出好的水果的!我們村的有好多人已經欠了農資很多錢了,果樹還是不能賺錢,這樣下去不知怎麼能回籠資金,我也是勉強撐著,每年連打工都不如,簡直差不多養不活了!我也想問一句,怎麼辦呢?怎麼脫貧才是王道,還提什麼奔小康!?我覺得像我這樣的農民很多,這是國情,不是個人問題!
-
5 # 終歸農村
有人說種地投入大不掙錢,不想種了,該如何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
種地不掙錢,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如今農村的大量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土地有不少丟荒,足以說明種地收入低,不如外出打工收入。比如老家種植玉米的,不算地租,只算整地費、種子費用、化肥支出、農藥費、灌溉費、人工費等,綜合起來投入大概500元。而一畝玉米地產量在1200斤左右,收購價格0.8元/斤,產值為960元。減去成本,獲利460元。
一畝玉米地獲利460元,看似還可以。如果要想獲利更多,就需要規模化種植。但是,規模化種植會產生租地費,一畝地的租金在450~800元/年。這樣算下來,種植玉米根本就不賺錢。類似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種植也基本差不多。沒有利潤可圖,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於是產生年輕勞動力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父母則帶著孩子,種植一兩畝地,以維持生計的現狀。
那麼,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將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動力吸引回鄉創業呢?如下有些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適當調整水稻、玉米和小麥等糧食價格很多村民在家種了一輩子地,對於水稻、玉米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頗為熟悉。所以,要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應該建立在農民對某些方面比較擅長的基礎上。
當前,水稻、玉米和小麥的市場收購價格比較低,一畝地種植下來幾乎不賺錢。如果能夠適當調整價格,實現每畝地可獲利500~600元,進行規模化種植,達到100畝,年獲利50000~60000元,比外出務工強,誘惑力是非常大,對於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是非常有效果的。
大力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發展特色產業也是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在特色種植方面,有重樓種植、大棚栽種雞樅菌、沃柑種植、香椿種植、種桑養蠶等;在特色養殖方面,有鴕鳥養殖、梅花鹿養殖、狍子養殖、蛇養殖、野豬養殖、竹鼠養殖等。以上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養殖專案。
但是,這些並不是農民經常種植或者養殖的物件,加上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所以,需要有帶頭致富人,透過傳授種養技術,解決銷售來達到吸引農民參與種養,提高種養積極性的目的。
-
6 # 李爾勳1
種地不掙錢,這是當時的事實。其原因是水費,化肥,農藥,柴油,籽種,機械耕作費用等合起來,畝收入其本頂平或所剩無幾,這就是根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適當降低費用,使農民出產的東西有銷售之地,別爛在地裡,政府幫忙解決問題。例如西瓜成熟需要及時銷售,農民上城去賣地皮費,市管費,車未年檢扣車等,誰敢去賣不種倒也心閒。所以由於多方原因,我認為訂單種植比較放心,但要政府操心,農民方可安心。
-
7 # 眉縣老張獼猴桃
農民不願種地的根源是糧賤傷農,種地養不活人。而解決的辦法是:提高糧價,但這顯然是行不通的,與國家政策相悖,也不利於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那麼,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要想真正的提高農民收入,只有降低農資價格,在醫療和教育方面向農村傾斜,在農村養老方面向農村傾斜,使農民靠微薄的土地收λ能夠生存,那時還有多少人會不願種地呢?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比如土地流轉,農戶精耕細作沒有租金都無利可圖,大戶除過補貼,靠種糧真的能掙錢嗎?
-
8 # 魯北人小凱
這個是現在農民的一大難題,農民種地投入太多,又不值錢,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選擇去上班,打工。依他們說:農民種地靠天吃飯,上班的話不管旱澇保豐收。意思就是指著種地吃飯就餓死了,上班的話最起碼每個月有固定工資,不至於溫飽解決不了,有點事拿不出錢。只要能提高收入,覺得種地也是有前途的就可以。
現在我們這邊就有很多人選擇去打工上班,寧可打零工掙錢。年輕人在家都上班,要麼去城裡打工,像60歲以下的主要靠種地生活的現在都去附近工廠上班了,一個月不少掙,也得三四千塊錢,家裡的地還能種著,兩全其美。
至於該如何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呢?除非知道種什麼農作物掙錢,還有就是比如農民種十畝地可以補貼多少錢,十畝地以上補貼多少,100畝補貼多少?農民看到有利可賺當然就會種地了。還有買農資產品可以得到相應的補貼,最主要的還是引進一些適合當地種植又賺錢的好專案。有一個有技術的帶領人。這樣對農民種地來說有很大的好處,農民積極性自然能提高。
-
9 # 努力的小烏鳥
種地先看水源,二看種什麼莊稼,三種植果樹如桃.梨.蔔萄……四.養殖,如蝦其它等,父妻二人單純種地,……最低五十畝以上,自己能有耕田機,且有拖車箱方便運糧,再看本地適宜種養什麼,在咱老家大包戶就種一季水稻,都包的散戶的地,每個細節都精打細算,都直播稻種,什麼時候該打藥,藥打幾遍,什麼時候該施肥,肥施多少,心裡都有數,都恰到好處,不同的地方看種什麼收益高一點,該要請人工時也是要的,種地你種幾畝地只能有吃的,又沒高收益的什麼特色種植,大家都去種地已經不合適宜,農業承載不了那多人,能有什麼好辦法。……
-
10 # 淡月映輕雲
教育 養老 成本太大 靠種地沒有辦法完成家庭責任 種地還多一層風險靠天 生產農資價格高 用工成本高 沒相關補貼基本要倒貼 傳統作物的機械化量產在加上進口它們節約了更多成本 農產品價格怎麼會高 平原低海拔高溫地區都不賺錢 高原高海拔低溫地區就別想了 唯特色種養植不受價格限制無法量產作物還不錯 傳統種植又沒相關鑑定機構檢驗品質而提高定價 高品質的農產品 又沒相關農業專業 醫食療專家宣傳 消費基本認識不到農產品 品質的高低 只知道產品價格高低 一樣的農產品 選擇的都是低價農產品 只有大家都知道了健康 才能讓農業找到春天
-
11 # 2020xiang
我種了十年,我也想放棄了,這兩年柑橘行情不好,利潤好低而且還要冒很大風險,投資確實大,每畝果園差不多要5000(掛果2-5年的樹),如果不豐產確實很難回本,價格在1.5~2.5的幅度,以前砂糖橘基本都3~5塊每斤,所以以後也這樣純粹靠品質,薄利多銷就算好的了,管理不得當辛苦養的樹一下子就垮了,農業,成為一種技術性,風險性的行業,不是每個人每塊地都能種出好的水果的!我們村的有好多人已經欠了農資很多錢了,果樹還是不能賺錢,這樣下去不知怎麼能回籠資金,我也是勉強撐著,每年連打工都不如,簡直差不多養不活了!我也想問一句,怎麼辦呢?怎麼脫貧才是王道,還提什麼奔小康!?我覺得像我這樣的農民很多,這是國情,不是個人問題!
-
12 # 終歸農村
有人說種地投入大不掙錢,不想種了,該如何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
種地不掙錢,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如今農村的大量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土地有不少丟荒,足以說明種地收入低,不如外出打工收入。比如老家種植玉米的,不算地租,只算整地費、種子費用、化肥支出、農藥費、灌溉費、人工費等,綜合起來投入大概500元。而一畝玉米地產量在1200斤左右,收購價格0.8元/斤,產值為960元。減去成本,獲利460元。
一畝玉米地獲利460元,看似還可以。如果要想獲利更多,就需要規模化種植。但是,規模化種植會產生租地費,一畝地的租金在450~800元/年。這樣算下來,種植玉米根本就不賺錢。類似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種植也基本差不多。沒有利潤可圖,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於是產生年輕勞動力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父母則帶著孩子,種植一兩畝地,以維持生計的現狀。
那麼,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將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動力吸引回鄉創業呢?如下有些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適當調整水稻、玉米和小麥等糧食價格很多村民在家種了一輩子地,對於水稻、玉米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頗為熟悉。所以,要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應該建立在農民對某些方面比較擅長的基礎上。
當前,水稻、玉米和小麥的市場收購價格比較低,一畝地種植下來幾乎不賺錢。如果能夠適當調整價格,實現每畝地可獲利500~600元,進行規模化種植,達到100畝,年獲利50000~60000元,比外出務工強,誘惑力是非常大,對於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是非常有效果的。
大力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發展特色產業也是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在特色種植方面,有重樓種植、大棚栽種雞樅菌、沃柑種植、香椿種植、種桑養蠶等;在特色養殖方面,有鴕鳥養殖、梅花鹿養殖、狍子養殖、蛇養殖、野豬養殖、竹鼠養殖等。以上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養殖專案。
但是,這些並不是農民經常種植或者養殖的物件,加上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所以,需要有帶頭致富人,透過傳授種養技術,解決銷售來達到吸引農民參與種養,提高種養積極性的目的。
-
13 # 李爾勳1
種地不掙錢,這是當時的事實。其原因是水費,化肥,農藥,柴油,籽種,機械耕作費用等合起來,畝收入其本頂平或所剩無幾,這就是根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適當降低費用,使農民出產的東西有銷售之地,別爛在地裡,政府幫忙解決問題。例如西瓜成熟需要及時銷售,農民上城去賣地皮費,市管費,車未年檢扣車等,誰敢去賣不種倒也心閒。所以由於多方原因,我認為訂單種植比較放心,但要政府操心,農民方可安心。
-
14 # 眉縣老張獼猴桃
農民不願種地的根源是糧賤傷農,種地養不活人。而解決的辦法是:提高糧價,但這顯然是行不通的,與國家政策相悖,也不利於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那麼,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要想真正的提高農民收入,只有降低農資價格,在醫療和教育方面向農村傾斜,在農村養老方面向農村傾斜,使農民靠微薄的土地收λ能夠生存,那時還有多少人會不願種地呢?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比如土地流轉,農戶精耕細作沒有租金都無利可圖,大戶除過補貼,靠種糧真的能掙錢嗎?
回覆列表
這個是現在農民的一大難題,農民種地投入太多,又不值錢,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選擇去上班,打工。依他們說:農民種地靠天吃飯,上班的話不管旱澇保豐收。意思就是指著種地吃飯就餓死了,上班的話最起碼每個月有固定工資,不至於溫飽解決不了,有點事拿不出錢。只要能提高收入,覺得種地也是有前途的就可以。
現在我們這邊就有很多人選擇去打工上班,寧可打零工掙錢。年輕人在家都上班,要麼去城裡打工,像60歲以下的主要靠種地生活的現在都去附近工廠上班了,一個月不少掙,也得三四千塊錢,家裡的地還能種著,兩全其美。
至於該如何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呢?除非知道種什麼農作物掙錢,還有就是比如農民種十畝地可以補貼多少錢,十畝地以上補貼多少,100畝補貼多少?農民看到有利可賺當然就會種地了。還有買農資產品可以得到相應的補貼,最主要的還是引進一些適合當地種植又賺錢的好專案。有一個有技術的帶領人。這樣對農民種地來說有很大的好處,農民積極性自然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