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周之Hans

    這個實在不好說,變數過多了。

    首先來看看梁山和宋江,

    第一,梁山英雄雖多,但其實也是一幫愛打架的人湊在了一起而已,有真正的武功和本事的人沒幾個,而水滸傳中把梁山描寫得如此厲害,其實並非事實,至少,梁山的軍事實力是遠不及方臘的,興盛時也不過幾萬人而已。

    宋江,是一個權利慾極強的人,自從他坐上領導位子,梁山內部的排擠異己的情況就發生了,比如,林沖就被邊緣化,而且被邊緣化甚至之後默默無聞的大有人在,要不是後來徵方臘,很多人的名字就消失了(當然,研究表明,其實宋江並未徵過方臘),而且宋江上山的出發點和之後的一些事情,表明宋江是一個有著強烈封建禮教而卻沒有大志的人。

    第二,方臘在某種意義上講,出自草根,而且是深受迫害的階層,他起義的目的絕不僅僅是佔山為王,這從他起義後不斷向外擴張並且不斷的壯大自己就可以證明。而並非宋江那樣偏安一隅等待詔安的思想

    綜上所述,如果兩方合作,大致會出現以下問題:

    1.雙方誰主導?定會有一番爭鬥

    2.理念上的差異,會使雙方因為目標不同而產生分歧甚至於分道揚鑣

    3.即使勉強合作,求同存異,在有一定結果後(初步或者階段性打敗宋朝)也會在權力,理念,利益上產生更嚴重的矛盾,就好比李自成和張獻忠。

    陋見

  • 2 # 雲中之筆

    我是雲中,來回答的你的這個假設性問題。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政治環境,宋江方臘時期處於北宋末年了。當時是宋徽宗趙佶執政,這是一位信奉道教的皇帝。興建道觀追求窮奢極欲的豪華生活,政治上聽重用奸臣蔡京童貫只輩迫害忠良形勢一落千丈。

    在這樣的腐敗環境下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於是各地農民起義相繼爆發,而起義的隊伍中以山東河北一代的宋江,與南方浙江安徽一帶的方臘起義軍為最大規模。而且這兩方起義隊伍中又頗多驍勇善戰的能人異士。

    都是被逼無奈對當時的朝廷失望心懷怨恨,所以說起義的隊伍無論將士還是士兵,上下同心對抗的方向是一致的。

    再看當時的朝廷,因重用奸臣,大量忠臣良將遭到排擠殘害,軍隊整體上缺乏戰鬥力。最為主要的是當時的朝廷賣官鬻爵不得民心。

    宋徽宗坐鎮開封,如果此時,宋江若能與方臘聯手,是具備了地利人和的成功因素。對開封可以行成南北夾擊的態勢,有相當大的把握,可以與當時的朝廷相抗衡。樹起義旗一呼百應,推翻宋徽宗腐敗的朝廷不是沒有可能。

    唯一的一點不利因素,就是不論北方的宋江,還是南方的方臘。雖說是被逼無奈,不滿朝廷的腐敗統治揭竿而起,但起義的人們,也僅僅是為了能夠獲得朝廷的公平待遇,在人們心中,並沒有想著推翻當時的政權。

    再者梁山與方臘,當時都被官方城之為賊寇。這在老百姓心中,是不正統的代表。所以即使老百姓支援起義隊伍,也只是希望朝廷有所改觀,而並非建立新的政權。這一點,是不利於起義成功的致命因素。

    再次,中國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宋朝也不例外甚至達到了頂端。忠君愛國的思想,在當時也深入人心,後期崖山海戰十萬軍民,寧願跳海也不做亡國奴就是個例子。常說宋朝重文輕武,但並不缺乏鐵骨錚錚的民族脊樑。

    最後,綜合以上所述,儘管北宋處於政治腐敗的末年,從軍事、政治、人心等因素來看,宋江方臘等起義之輩,似乎擁有獲勝的可能。但整體綜合分析,羸弱的北宋,也不是一兩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就能隨便打垮的。

    孟子的天時地利人和,上面假設的時候,我只說了地利與人和,沒有說天時。歷史的前進潮流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也就是常說的天道天數吧。非人力而能左右。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戰況連連敗退,結局被海州知府張叔夜伏擊,宋江被俘,起義以失敗告終。方臘遭到叛徒出賣也被殺害,起義同樣以失敗告終。

    《水滸傳》中是小說演繹,歷史上真實的宋江面對朝廷的招安,一直是拒絕的。

  • 3 # 西詞上仙

    《水滸傳》裡的宋江和方臘一起聯手也是無法推翻北宋的。

    宋江和方臘都是有歷史原型的,《水滸傳》正是根據他們的真實經歷演義出的小說。

    歷史上的宋江和方臘起義的結局都是失敗的,如果兩人聯手抗宋,更是要失敗的,原因如下:

    一 宋江和方臘的軍事實力差別巨大

    在北宋時期,因為引進了越南優良的“占城水稻”,才使得全華人口從三千多萬,增長到一億多。

    而在歷史上的宋江更可憐,帶著三十六人起義,後來流竄于山東、河北、江蘇一帶遊擊作戰,人數有所擴張,但規模一直非常小。

    而與之相比,歷史上江南浙江地區的方臘已經稱帝,軍隊數十萬。方臘在杭州失守潰敗後,軍隊還有二十多萬人,至最後被官軍圍捕時,尚有兵將七萬多人。

    從軍事體量上來說,宋江和方臘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宋江率領一百零八將的梁山泊隊伍規模,在方臘這裡只能當個打前鋒的小隊伍。

    宋江一幫人只能禍亂一方,但對於國家級別的這種軍事較量來說,對決定戰爭勝敗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因此,就軍事實力來說,宋江和方臘聯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宋江,只考慮方臘就行。

    而無論《水滸傳》小說,還是歷史上真實原型的方臘都是戰敗的。

    所以,宋江和方臘聯手也是會失敗的。

    二 宋江和方臘的政治追求有分歧

    《水滸傳》中的宋江,原為鄆城縣押司小吏,生活屬於有錢有閒之人。畢竟能仗義疏財的“及時雨”,那也是要有錢人才可以做到的,一般家庭的疏財幾次就沒錢了。而能獲得仗義疏財的美名,那可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持之以恆才行。

    另外,宋江屬於官吏,官本位思想非常嚴重,一直認為做官才是正途。

    所以,宋江的革命性並不強。宋江之所以落草為寇,實在是形勢所迫,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並非其本意。

    這就導致宋江後來雖然佔山為王,甚至與官軍作戰,但總是沒有把事情做絕,總還是想透過招安的方式迴歸原先正常的官吏生活。他並不想反抗到底,他的反抗只是形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一旦有一線希望迴歸以前生活,他是會立刻放棄起義的。

    而方臘不同,方臘原先的出身是漆園主,是商人,沒有嚴重的官本位思想。由於宋朝末年徽宗時期,官吏腐敗,苛捐雜稅嚴重,民不聊生,所以起義的隊伍很多,其中方臘的起義隊伍聲勢最為浩大。

    方臘在南方起義,軍事實力很強,鬥爭的堅決性也始終如一,寧敗不降。方臘後來戰事失利,被官軍圍困杭州的惡劣情況下,宋朝打算招安他,他卻堅決不受招安,抵抗到底。

    所以,宋江和方臘的政治訴求和起義的堅決性不同,即使兩人聯手對抗北宋,也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容易被宋軍實施“招安”政策,進行分化。宋江肯定欲受招安,方臘則堅決不受招安,那兩人必然會因政治分歧產生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進而導致兩人互相猜忌不滿,進行內鬥,最終兩敗俱傷,被宋軍漁翁得利。二人聯手抗宋,必以失敗告終。

    三 宋江和方臘起義的軍事戰略不同

    宋江打仗始終擺脫不了流寇習氣,四處出擊,劫掠為主,以遊擊作戰方式侵擾州縣之後,並不據為己有,地盤範圍並沒有隨之大肆擴張。

    歷史上的宋江更是如此,帶領三十六人起家,多次以少勝多擊敗官軍,侵襲州縣,橫行於山東、河北、江蘇周邊地區,但並沒有一步一個腳印的完全佔領這些州縣地區,只是搶完就跑。

    所以,宋江的地盤有限,人數有限,最怕大集團軍對正面對抗。

    但怕什麼總會來什麼。宋江率眾前往江蘇時,遇到海州知州張叔夜以數量眾多的官軍埋伏圍困。宋江既沒有另外的援兵,也無路可逃,就只能投降了,起義失敗。

    而方臘與其不同,方臘軍隊龐大,以陣地戰為主,攻城拔寨之後,便佔為己有,迅速擴張自己所控制的地盤。有了足夠的地盤,就控制了大量的耕地,軍隊的後勤糧草供應就有了保障,所以軍隊發展到幾十萬的數量。方臘憑藉不斷擴張的勢力範圍,才有了稱帝“聖公”的底氣和資本。

    所以,宋江和方臘如果聯手抗宋,光是怎樣打仗就要鬧矛盾,走向決裂。宋江有游擊戰的勝利經驗,自然堅信游擊戰才是最好的軍事戰略;方臘則有陣地戰的成功經驗,當然更有底氣堅信陣地戰才是做大做強的方式。

    兩人都是“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一方起義首領,自然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不願服從他人,所以未打仗,就已矛盾衝突了。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就是所謂的“一山不容二虎”。

    如果宋江和方臘兩人聯手抗宋,不僅不能形成合力推翻北宋,反而會彼此掣肘,內耗嚴重,加速兩人起義的失敗程序。

    [關注作者,感悟深層次的文化解讀]

  • 4 # z金蓮

    可以,因為當時的宋朝沒有什麼名將,能呼風喚雨的就只有高球一個人。高球其實並不會打仗。

    那麼問題來了,推翻後誰做皇帝呢!

  • 5 # 歲月靜好7684209691403

    在現實當中,方臘的農民起義軍,從造勢到聲望,要遠遠大於當時的水泊梁山,及其它一些佔山為王的草寇。但就憑這一點去推翻一個王朝,可能實力還是差的很遠。若從推翻大宋王朝的時間點而言,當時宋朝的內外政治環境,社會各種狀況,還不置於到了要垮臺的境地。哪怕方臘和這些山頭王聯手,也基本無力憾動。

    《水滸傳》這部書,是作者本人把梁山眾好漢,用一種演繹的手法,儘可能的提高和放大來充分描繪的。書中人物和故事情節實少虛多,真真假假的摻和在一起,編繹出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宏偉鉅著。假如我們按書中描寫,水泊梁山宋江等好漢,其規模和所作所為上來言之。單憑梁山這些義軍,就足以推倒大宋然後取而代之。

  • 6 # 漫心隨記

    小說裡看作者想不想了,這個不提。放到現實中應該不能。這個需要條件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照宋朝那是看,雖然佞臣當道,但百姓還有飯吃,不可能跟你們一幫反賊造反的,而且名不正言不順,幾乎沒有勝算可言。

  • 7 # 丶沙迦灬

    你想多了,遼國那麼強大,也沒有把宋朝滅了(因為有了南宋)。你可能老聽到北宋後期皇帝多麼昏庸之類的歷史,但是正規軍畢竟是正規軍,豈是一幫江湖綠林好漢說推翻就推翻的?你知道北宋和遼朝大大小小打了多少場戰役嗎?積累了多少軍事經驗嗎?所以,他們是完全不可能有機會推翻北宋政權的!

  • 8 # 花非花夜非葉

    有可能。

    北宋軍隊雖多,戰鬥力奇低。童貫去打遼軍時帶的是宋軍精銳,當時的遼軍已被金軍重創,而且宋軍幾倍於遼軍,依然大敗。再者,開啟封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戰法,挖黃河,次戰法歷時千年而不衰。

  • 9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Msight極客說

    236文章

    267萬總閱讀

    檢視TA的文章>

    0

    分享到宋江和方臘聯手會不會推翻宋朝,又會有幾種結果

    2017-05-20 08:58

    說起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個個是英雄豪傑,敢於和朝廷抗衡,最後宋江不願意看見兄弟們一輩子,背上謀反和犯人的罪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隨後朝廷安排宋江等梁山好漢去攻打方臘,結果108將死傷大半,宋江也落得個慘死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而方臘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能聚齊號稱百萬大軍,並且攻佔了宋朝的六洲五十二縣,最後卻被宋軍攻破最後一座城池而死,那麼如果方臘和宋江聯手去對抗宋朝,是不是會推翻宋朝呢?

    首先宋江和方臘都是因為宋朝的官員壓榨百姓,百姓民不聊生,沒辦法過日子了,才起義的,兩人起義是非常得民心的,宋江手下都是英雄豪傑108將,方臘也不是吃素的,手下個個精兵強將,梁山好漢集合林沖等5人之力,才把方臘手下大將王寅殺死,可見之厲害,國師鄧元覺和魯智深大戰幾十回合,並且佔上風,只因武松幫助,才把鄧元覺擊敗,再加上宋朝奸臣六賊,弄的百姓怨聲載道,已經不得民心了,那麼宋江和方臘聯手是很有可能把宋朝推翻的。

    但是宋江和方臘推翻宋朝後,又能怎麼樣呢?首先推翻宋朝後,手底下已經損兵折將不少,已經無力再對抗其他勢力,這時候金國已經崛起,他們會坐收漁翁之利,把宋江和方臘一網打盡,再加上宋江和方臘只是聯手而已,一旦推翻宋朝,兩幫人馬也許會勢同水火,會掙誰當皇帝,就算一方服氣,推舉一人當了皇帝,難道歷史上殺開國功臣的皇帝還少嗎?更何況兩隊人馬並不是一個領導,說白了只能說,宋朝氣數未盡,兩人更不可能聯手,如果總歸是如果。

  • 10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核心問題是儒家文化培養的北宋官僚系統還是百足之蟲,雖死不僵。什麼蔡京、童貫、高俅……不是好人,但是為了維護北宋政權也是盡心盡力的。說白了,氣數未盡,還在苟延殘喘。

    對比梁山和方臘,雖然是正義或者替天行道。但反過來,沒有正確的思想武裝頭腦。還是小農思想,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剛開始,大家有勁頭,時間一長,也疲了。最後,爭權奪利,內部開始瓦解,自然也就失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家長有責任檢查批改作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