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
2 # 車視窗
機油作為發動機的血液,它的作用是對發動機內各個部件表面形成一層油膜,來保護各個部件不磨損,還起到對發動機內部降溫作用。
目前基本沒有什麼冬季機油和夏季機油之說,通稱為四季油。像長江以南地區氣溫高,機油可以四季用一個標號。對於北方比較寒冷地區,冬季放了一晚,第二天早晨車輛點火吃力,應該選擇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一般按照廠家保養手冊選擇機油標號。例如機油標號5W-30前面的數字代表低溫流動性,其中W代表Winter是冬天的意思,分為0W,5W,10W,15W,20W;W前面的數值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5W就是最低溫度-30℃。
後面的數字30是代表機油在高溫下的粘度指標,數值越大粘度越高,粘度越高,對發動機保護越好,相應的阻力大,但是費油。好多車主把機油後面數字認為是對應的氣溫,認為夏季氣溫30多度,應該換40的機油,這是錯誤的認識。
綜上所述,冬季機油夏季用不會高溫,對於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應該選擇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
-
3 # 瘋陳修車
可以用,但是不建議,冬季的機油比較稀,會損耗的很快。
夏季的機油會比較濃。但是,夏天氣溫高,要求機油高溫下的粘度一定要保證。有的適合冬季用的機油只是保證在低溫下機油的粘度適合(低溫好啟動),等級達不到夏季的對高溫下機油流動性的要求。這個要注意了,在自己替換機油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自己車子本等級或高一級別的機油。
拓展資料
機油,即發動機潤滑油,英文名稱:Engine oil。密度約為0.91×10³(kg/m³)能對發動機起到潤滑減磨、輔助冷卻降溫、密封防漏、防鏽防蝕、減震緩衝等作用。被譽為汽車的“血液”。機油由基礎油和新增劑兩部分組成。
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新增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效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效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10W-40就是它的SAE標準粘度值,這個粘度值首先表示這個機油是多級機油,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數字代表低溫時的流動效能,數值越小低溫時的啟動效能越好。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高溫時的穩定效能(即變稀的可能性),數值越大說明機油高溫的穩定效能越好。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適用最低氣溫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大),適用的氣溫範圍越大。
-
4 # 天和Auto
發動機機油為四季通用(有關機油的知識都在這裡)
每當四季更迭時汽車使用者們總會考慮如何保養汽車,是否需要換油、是否需要保養漆面、是否需要避光防曬等等。然而這些顧慮基本都是因為不太懂車所致,汽車的適應能力遠不是人可比,尤其是發動機的“血液”機油的適應能力很強,因環境溫度的變化更換機油是沒有必要性的,除非選錯了機油。本篇將分為三章解析機油的相關知識,首先從“四季通用”的概念作為切入點。
機油與溫度以【5W-30】為參考:W_winter,釋義為冬季或低溫,在機油領域中代表凝固點,與數字組合代表不同的冰點等級。但數字並不是冰點溫度的數值,而是計算公式中的資料,計算方式為{5+(-35)=-30};這是【5W-30】的冰點標準,其他標準的機油只需要通用公式計算。
0W-20=-35℃
0W-30=-35℃
10W-30=-25℃
20W-30=-15℃
按照公式計算得出的結論已經很清晰,不過有兩點仍然需要解析,參考下圖。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冰點溫度的極值與流動性,簡而言之環境溫度越接近機油的凝固點,機油的流動性就會越差。通俗的解釋可以這樣理解:假設用車地冬季的最低溫是-25攝氏度(零下25度),車輛選擇【5W】標準的機油可以滿足需求,因為機油冰點溫度是-30℃;但如果選擇【0W】-35℃的機油則會有更理想的用車體驗,因為在極限低溫啟動發動機時機油的流動性更強,啟動的順暢程度就會越好。所以機油的冰點溫度選擇建議冗餘,機油冰點溫度建議大於環境最低溫10℃左右。
知識點:5W-30的橫槓後的【30】是機油高溫粘度,這一標準與低溫冰點(流動性/粘度標準)無關,也就是說機油具備兩個效能——滿足低溫啟動,滿足高溫有效潤滑。低溫標準需要按照用車地的環境最低溫決定,但高溫標準是不能盲目改動的;因為發動機正常熱機狀態下的執行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比如某些NA自吸發動機會在95℃左右,某些Turbo高效能渦輪機就會在110℃上下,透過執行溫度對機油效能的影響而計算出對機油高溫標準的要求,這是工程師的任務且總能算出最科學的結果。所以選擇機油必須參考使用者手冊中的建議標準,確定機油高溫粘度後,再對低溫標準進行調整。
機油高溫粘度實際指的也是流動性,因為核心位置的活塞與缸壁潤滑依靠的是飛濺或噴射,機油噴射到缸壁上依靠活塞下行運動擠壓,以碾壓形成油膜的方式進行潤滑。假設某臺發動機建議使用30高溫粘度的機油,此時噴射機油在缸壁上因地心引力往下流動的速度假設為【5】,噴射後活塞在機油往下流動後可以擠壓的機油是可以形成高質量(厚度)油膜的。
但如果將粘度標準降低只20級,機油的流速可能就是【3】,那麼活塞在下行時擠壓到的機油就會變少,因為“稀”的機油在引力影響下過量的流走了,於是降低標準就會造成發動機的磨損。而如果將機油粘度升級為40級,此時機油流走的部分太少則會造成活塞碾壓的機油太多,結果是活塞執行的阻力變大導致發動機扭矩下降,直觀感受是車輛的動力變差且油耗升高。
綜上所述,發動機機油的低溫粘度數值需要按照不同用車區域的溫度適時調整,但是高溫粘度標準既不應該升高更不能降低。且機油的低溫與高溫粘度標準可理解為“兩個功能”,是互相不干涉或不影響的功能;說白了就是低溫標準不論有多低,只要高溫粘度標準符合發動機所需,那麼在任何季節用車就都能夠勝任了。
礦物質機油
全合成機油
半合成機油
知識點:三種機油都會有相同的高低溫粘度標準,比如5W-30。那麼機油的潤滑與其他各種效能,是不是會按照礦物與合成進行區分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機油的引數相同,不論機油是礦物質還是全合成,其潤滑能力至少在各自理想工況的階段都是相同的;三種機油區別的只是效能的“抗熱衰能力”,什麼是抗熱衰?
油動車裝備的內燃式發動機統稱為“熱機”,是透過燃燒燃油產生熱能,利用熱能轉化為動能的發動機。燃燒必然會產生高溫,高溫會造成機油各種效能的緩慢下降,這就是機油效能的【熱衰】。礦物質機油的基礎油是石油提煉的產物,其抗熱衰能力是最差的;在效能平平的NA自然吸氣發動機中也只是可以用到5000公里——這是礦物機油的建議使用機型與更換週期標準,那麼合成油與半合成呢?參考下圖,先了解概念最重要。
全合成機油指基礎油利用人工化學合成的方式打造,毫無疑問,這是效能抗熱衰最強的型別。在高效能的渦輪增壓機中,礦物機油的最佳潤滑能力也許只能持續2000公里,但是全合成機油就能用到10000公里;這是【5W-30】引數相同且潤滑能力相同,礦物機油與全合成機油抗熱衰能力差異帶來的實際用車影響,一言以蔽之:全合成機油減少更換頻率反而省錢。不過全合成機油的效能過於強了,一些動力中規中矩的增壓機或自然吸氣發動機沒有必要用這種機油,而且全合成機油的價格也過於高;於是出現了以“礦物基礎油”和“合成基礎油”調和的半合成油,這種機油的效能可以滿足一般增壓機用5000公里,NA機頭能用到7500公里,關於機油等級的本質差異就聊這麼多。
最後一節:機油的更換週期參考里程
時間
這兩個標準應該參考哪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里程,因為時間不會那麼輕易的讓機油變質。內燃式發動機是一個相對密封的機體,機油加註位置是曲軸箱;發動機熄火時曲軸箱真的沒有什麼空氣,機油加註口是密封的、機油尺位置是密封的、氣門基本關閉且活塞環本也有一定密封性,所以空氣不會持續地與曲軸箱內部空氣進行交換。那麼在小小的箱體內的空氣中,其中的氧氣佔比又只有20.95%,這些空氣有什麼能力與添加了抗氧化物的機油產生所謂的“超級反應”,導致機油的變質呢?
正常機油的建議更換週期最多為一年,理論上用超過1年也什麼問題,只要發動機執行時的聲線沒有變化、機油的色澤與擴散環沒有異常,那麼對於行駛里程極少的汽車而言就能繼續使用。更換的標準按照里程判斷即可,上文提及的擴散環指利用機油試紙進行測試,這種試紙很容易買得到,成本僅僅為幾分錢一張。關於機油的相關知識本篇就講這麼多,供參考。
-
5 # 貓眼看車
我不建議把冬季專用機油延續到夏季繼續使用,混用不是出現高溫的情況,而是冬季機油在高溫環境下的粘稠度達不到發動機運轉標準,低粘度的冬季機油無法起到保護髮動機的作用,所謂的太稀了出現高溫的情況,主要是指的發動機各個環節磨損加重,起不到潤滑、密封、降溫的作用了。
機油型號分三類:夏季、冬季和四季機油;其中冬季專用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W前的數字越小,代表這款機油的低溫粘度越小,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
夏季專用機油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代表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也就越高;
四季通用型機油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適用的氣溫範圍越大。
-
6 # 質信車服
本文觀點:所謂的冬季機油和夏季機油的區分其實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所有機油都已經是四季通用的了,所以不存在題主所說的問題了。
首先,很早之前機油確實是分為夏季和冬季機油2種,這是因為那時候的生產技術還做不到能夠生產出四季通用的機油,所以為了配合發動機在高溫天氣和寒冬天氣更好的運轉,只能生產2種機油,這種機油也叫單級油,冬季機油分5W,10W,15W,20W四個級別,夏季機油(春夏秋季使用)分20,30,40,50四個級別。在這個時期使用機油時確實要根據季節來選擇不同的機油。
其次,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這種根據不同季節選擇不同機油的麻煩也已經被更加先進的多級油解決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機油,比如標識5W30或0W20等這種機油。這種機油可以完全適用在任何季節,只是在使用時儘量按照廠家要求選擇合適的粘度級別和品質級別即可。W代表的是冬季,W左邊的數字是指低溫環境下機油的流動性,數字越小流動性越好,W右邊的數字是指高溫環境下機油的粘度,數字越大粘度越大,反之粘度越小。比如北方地區選擇W左邊數字越小的機油最好,而W右邊的數字儘量根據車系進行選擇,目前大部分歐洲車型以30和40居多,而美日韓系則以20和30居多。當然最簡單的是按照廠家要求進行選擇即可,簡單方便準確。
回覆列表
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誤區,現在的機油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冬季夏季之分了,只有最合適發動機的機油粘度,只要機油粘度選擇合適是可以一年四季使用的。
機油粘度級別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部0W/5W/10W 代表了機油低溫粘度,W前部數字越小機油低溫流動性越好。這個低溫粘度需要根據你的所在地區最低氣溫進行選擇,0W開頭的機油可以應對-35度的低溫,5W可以應對-30度以上的氣溫,這兩個開頭的機油可以適用於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冬季低溫環境了,如果冬季氣溫不是很低,用10W的機油粘度也是可以的。
機油粘度後面的20/30/40代表的是機油高溫運動粘度,這個粘度需要根據廠家要求來選擇。不同發動機對機油高溫運動粘度設計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按照廠家要求選擇合適的機油粘度,才能確保發動機處於最佳狀態。只要你按照廠家要求選擇機油粘度,一年四季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存在冬季夏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