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森森1209
-
2 # 輕鬆一笑說八卦
看過《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唐僧師徒經過千辛萬苦才取的真經,途中遇見數不勝數的妖魔鬼怪和日曬雨淋,算一算那唐僧師徒總共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唐僧師徒為什麼要經歷過這麼多磨難才能取得真經呢?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在書中的九十九回中講到:“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其實在《西遊記》整本書中,作者吳承恩用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是為了闡述“道”的,解釋“道”本質。
九九歸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最初乃是珠算中的用語,意思是算來算去還是還了原,現在用來指歸根到底的意思。九乃是最大的數字,但是九最後還是要歸到一,所以一才是最大的。因此,作者在整本《西遊記》中是用“一”來解釋“道”的本質。
所以,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只是作者用來證明“道”的本質,用“一”來證明“道”的概念。
“一”在《說文解字》中乃是萬物之始的意思,書中是這麼說的:“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這是符合《道德經》中道生萬物的理論。
在《道德經》中也講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一”乃是最接近道的本質,古代人把“一”作為萬物之始,也叫做太極;而“道”的最初形態就是無極,所以就有:“天地本無極,無極生太極”之說,也就是講到天地本是有“道”演化而來的,所以“一”也就變成了一個衍生萬物的綜合體。
在書中作者認為“一”就是“道”,在道家曾經有這麼一句話:“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所以可以說在《西遊記》中開天闢地的太上老君,也是大道之根,元氣之祖。因此書中的太上老君乃是道的化身,更是“一”的化身,書中說開天闢地的乃是太上老君,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乃是道開天闢地或者“一”開天闢地。
在《道德經》中也講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在道家中認為“一”最初聚形聚氣而變成太上老君,所以“一”在道家中就是“道”的意思。在《西遊記》中一直出現一個“九九”字和“三三”的字,其實都是“一”的意思。在書中最後講到:“九九歸真道行難,堅持篤志立玄關”。
所以,在《西遊記》中作者吳承恩把唐僧師徒要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寫出來,只是為了用“一”來詮釋“道”的本質。
-
3 # suqiu塵埃落定
佛門講究九九歸真,想要成為佛,必須歷經劫難,而佛門以9看做是最大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歷劫到最多數才能成佛。在這次取經途中,成佛的就只有唐僧和孫悟空,其實這也是他們兩人的劫難,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孫悟空和唐僧一樣也是歷經了81難才成佛的,像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五指山都是在歷經劫難。只是孫悟空的前八難和唐僧的前八難都是不同的,只有後面的七十三難才一樣。
-
4 # 野生導演
在書中的九十九回中講到:“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其實在《西遊記》整本書中,作者吳承恩用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是為了闡述“道”的,解釋“道”本質。九九歸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最初乃是珠算中的用語,意思是算來算去還是還了原,現在用來指歸根到底的意思。九乃是最大的數字,但是九最後還是要歸到一,所以一才是最大的。因此,作者在整本《西遊記》中是用“一”來解釋“道”的本質。所以,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只是作者用來證明“道”的本質,用“一”來證明“道”的概念。在《道德經》中也講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一”乃是最接近道的本質,古代人把“一”作為萬物之始,也叫做太極;而“道”的最初形態就是無極,所以就有:“天地本無極,無極生太極”之說,也就是講到天地本是有“道”演化而來的,所以“一”也就變成了一個衍生萬物的綜合體。在書中作者認為“一”就是“道”,在道家曾經有這麼一句話:“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所以可以說在《西遊記》中開天闢地的太上老君,也是大道之根,元氣之祖。因此書中的太上老君乃是道的化身,更是“一”的化身,書中說開天闢地的乃是太上老君,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乃是道開天闢地或者“一”開天闢地。在《道德經》中也講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在道家中認為“一”最初聚形聚氣而變成太上老君,所以“一”在道家中就是“道”的意思。在《西遊記》中一直出現一個“九九”字和“三三”的字,其實都是“一”的意思。在書中最後講到:“九九歸真道行難,堅持篤志立玄關”。所以,在《西遊記》中作者吳承恩把唐僧師徒要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寫出來,只是為了用“一”來詮釋“道”的本質。
-
5 # 袖珍小夥的打工生活
至於為什麼唐僧師徒四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這個你應該問問吳承恩
西遊記裡面師徒四人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正是對他們每一個人的考驗,其中也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
在這麼遙遠的路上自然會經歷許多磨難,當然在這裡的九九八十一難,並不是說是真的有81個難關,只是古時候的人善用修辭。其實西遊記裡面為什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放到現在來看也是一樣的,為什麼大家在上大學之前要經歷中考高考?這麼多年的苦讀也是為了檢驗你學到的知識有多少。
在西遊記裡面也是如此,師徒四人在取經的道路上可以說遇到了許多困難,而每個人在一開始的性格以及經歷都是不一樣的,或多或少都有許多缺點存在。而在取經之路上他們改變了很多,從他們經歷的各種磨難,其中的一些情節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以及社會上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因此在西遊記裡面特意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也是用來考驗四人中的每一個人。最終唐僧沒有辜負如來的期望,戒掉了身上的心魔,知道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肩負的責任,最終取得真經。
-
6 # 鹽巴汁
《西遊記》不是一篇神怪小說,而是講修佛修行,孫悟空明明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為何不揹著唐僧一個跟頭就到了,因為必須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在於路途遠近在於經歷磨難方能修的正果。悟空是唐僧的心,一刻不得消停。白龍馬是唐僧堅定的信念(正所謂心猿意馬);八戒是唐僧慾望,吃喝性玩,普通人有的想法都給了八戒;沙僧是一個無趣的人,他代表理性和邏輯。西遊記最後一偈:“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五陰都空了,身心都沒有了,到達這個境界,忽然間,“杜宇一聲春曉”,春天的境界迴轉來了,生機活潑。“那時節,識破源頭,便見龍華三寶”,明心見性。
-
7 # 小阿豪1
在《西遊記》中,唐僧取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其實,八十一難的設定本身並不嚴格。有時,作者將一難分為二、三難以湊數,如「黃風怪阻」、「請求靈吉」二難實際上是一個故事的兩個階段。有時,並非唐僧本人直接遭難,如「心猿遭害」,受磨難的只是孫悟空。還有的如「祛道興僧」就更算不得是取經人之難了。
難事各有寓意
從八十一難的具體描寫來看,則各有寓意。或取譬自然,或象徵社會,或影射歷史,或直指人心。其角度不一,寫法各異,多姿多彩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乃至整個人類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三打白骨精
三次變身
她先變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巧言哄騙唐僧,卻被孫悟空一眼看穿,一棒打去,妖精使出「解屍法」,預先化作一股妖氣逃走,將假屍留在山路之下。第二次她變成一個年邁的老婦,又被孫悟空認出,舉棒照頭便打。那妖怪又出化元神,脫真而去,再把假屍留在山路之上。最後她又變成一個老公公,仍被孫悟空識破。這次,孫悟空念動咒語,喚來當地土地、本處山神,在雲端照應,終於真正打死了這個變化多端的妖怪,救護了唐僧。
告誡凡事認清真相
烏雞國救主
國王枉死
烏雞國國王與一個全真道士結為兄弟,不料那道士是個妖怪,在遊園時,趁國王不備,將其推入井中,自己搖身一變,化作國王模樣,篡位奪權,而且霸佔了王后。
當唐僧師徒路過烏雞國時,國王的鬼魂在夢中謁見唐僧,請求唐僧派孫悟空替他斬妖降魔,辨明邪正。孫悟空得知此事,欣然答應,滿懷信心地對國王說:「這棍子在我耳朵裡跳哩,如今決要見功。管取打殺妖魔,掃蕩邪物。這江山不久就還歸你也。」他先變作一個名叫「立帝貨」的小人,向太子說明真相,令其配合行動,又指使豬八戒下井背出國王屍首,用從太上老君那裡要來的金丹救活他。最後當眾揭露妖怪行為,正要將其打殺時,文殊菩薩前來勸阻,說明因果。原來這妖怪本是文殊菩薩座下的一隻青毛獅子,因當初烏雞國國王曾開罪文殊菩薩,故青毛獅子特奉如來佛旨,下凡懲戒國王。
西梁國留婚
英雄難過美人關
取經路上,唐僧師徒不僅受了很多磨難,也遇到不少誘惑。中國古語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之說,因此,女色的誘惑也成了取經人多次碰到的挑戰。西梁國留婚就是其中的一次。
女兒國留婚
喜劇情味
看上去這一段故事平淡無奇。但在進入西梁女國之前,作者別出心裁地描寫豬八戒與唐僧誤飲子母河水,有了身孕,不得不找落胎泉水打胎,充滿喜劇情味。而在他們將離未離女兒國之際,突然又有一個女妖跳了出來,平空把唐僧攝去成親,這使原本平淡鬆弛的情節陡然轉為離奇緊張。
三調芭蕉扇
早有嫌隙
一調
二調
三調
三調芭蕉扇寫得波瀾起伏,環環相扣,是《西遊記》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滅法國難行
殺一萬個和尚
取經四眾經過滅法國時,那國王發誓要殺一萬個和尚,已殺了9,996個,加上唐僧師徒四人,正好湊成一萬。因此,形勢從一開始就很嚴峻。
情節詼諧輕鬆
為了躲過這一劫,他們化裝成販馬商客,並睡在客店的一個大櫃子中,沒想到這個櫃子被盜,又為官兵所獲,抬到官府。孫悟空使出奇招,拔毫毛變作瞌睡蟲,佈散皇宮五府六部各衙門大小官員宅內,使有品職的官員都昏睡過去,又用分身法,把他們的頭髮也都剃光,也成了和尚模樣。
第二天早上,國王、皇后、大小官員發現自己都成了光頭,幡然醒悟,從此再也不敢殺戮和尚,滅法國就變成了欽法國,一場殺身大禍也神奇地化險為夷了。
這個故事在《西遊記》中很有代表性。它以詼諧輕鬆的筆調展現了一場殘酷的宗教迫害。這種宗教迫害是以歷史上屢見的滅佛為背景的。
通天河落水
魚籃觀音
孫悟空和豬八戒一起,變作童男童女,在妖怪來吃人時,突然襲擊。妖怪逃入河中,封凍河水,在唐僧師徒踏冰過河之際,妖怪迸裂冰凍,致使唐僧落水被擒。孫悟空無奈,只得到南海去請觀音,觀音攜竹籃前往營救,並用籃子從水中撈起一條金魚,原來這妖怪是觀音蓮花池裡的金魚成精。
在觀音傳說中,魚籃觀音在民間有多種說法,小說戲曲中也多有表現,如在著名的「馬郎婦故事」中,觀音幻化為提籃賣魚的美女,忽然暴死,屍體糜爛,以此警示世人,不可貪色。《西遊記》卻沒有突出這種勸化世人的寓意,而是著重表現觀音收妖除害的功績。而在這一過程中,作者更為她點染了親切感人的品格。因此,《西遊記》的描寫是極富獨創性的。
豬八戒形象突出
在這個故事中,豬八戒的形象表現得很突出,作者具體描寫了他豐富的生活常識與勞動經驗,如用稻草包裹馬足以防冰滑等,這是豬八戒平時不為人知的長處。
首尾呼應
在這一段故事的結尾,作者又描寫一個老黿自告奮勇負載唐僧師徒渡河,並請唐僧到西天后幫他問壽,但在取經完成時,唐僧卻忘了詢問此事,老黿怒將取經歸來的唐僧再次沉入水中,因而湊足了八十一難。由於作者前有鋪墊,後有照應,相互映襯,使結構顯得十分完整。
比丘國救嬰
小兒心肝為藥引
唐僧師徒路過比丘國,見到每戶人家門前都放一個鵝籠,籠裡藏著小男孩,非常奇怪。一打聽才知,此處的國王貪愛一位道士所獻美女,以致身體衰弱,又聽道士之言,欲以1,111個小兒的心肝為藥引。
降伏妖怪
孫悟空識得那道士是妖怪,令土地、社令等諸神先將小兒藏起。而道士對國王說唐僧的心肝強過丟失的小兒,孫悟空又化作唐僧,自己將胸腹剖開,滾出一堆心來,但並無道士所言的黑心,接著孫悟空現出原形,與妖道苦戰20餘回合,妖道不敵化作一道寒光投東而走,卻被壽星在空中罩住,現出壽星坐騎白鹿的本相。孫悟空又將化為美女的狐狸精打死,回城令諸神送歸小兒。
對明世宗的影射
這一故事雖頗顯離奇,但研究者指出它很可能是對明世宗的影射。因為明世宗的好色縱慾、崇道滅佛,都與比丘國國王相似。據《萬曆野獲編》記載,世宗還曾選四百多女孩供煉藥用。在此數回中,提到的「錦衣官」是明朝官制,「謹身殿」也為明代宮殿,這也說明《西遊記》的幻想並非憑空虛構。
-
8 # 童寶生活篇
為什麼唐僧他們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而不是七七四十九難或者是雙十一百的劫難?偏偏就是九九八十一,在唐僧他們到達西天被封為佛後,因為只有八十難,而被觀音還加了一難。這到底存在了什麼隱情呢?原來佛門講究九九歸真,想要成為佛,必須歷經劫難,而佛門以9看做是最大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歷劫到最多數才能成佛。在這次取經途中,成佛的就只有唐僧和孫悟空,其實這也是他們兩人的劫難,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孫悟空和唐僧一樣也是歷經了81難才成佛的,像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五指山都是在歷經劫難。只是孫悟空的前八難和唐僧的前八難都是不同的,只有後面的七十三難才一樣。
-
9 # 可可悅悅生活記錄
在書中的九十九回中講到:“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其實在《西遊記》整本書中,作者吳承恩用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是為了闡述“道”的,解釋“道”本質。九九歸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最初乃是珠算中的用語,意思是算來算去還是還了原,現在用來指歸根到底的意思。九乃是最大的數字,但是九最後還是要歸到一,所以一才是最大的。因此,作者在整本《西遊記》中是用“一”來解釋“道”的本質。所以,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只是作者用來證明“道”的本質,用“一”來證明“道”的概念。在《道德經》中也講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一”乃是最接近道的本質,古代人把“一”作為萬物之始,也叫做太極;而“道”的最初形態就是無極,所以就有:“天地本無極,無極生太極”之說,也就是講到天地本是有“道”演化而來的,所以“一”也就變成了一個衍生萬物的綜合體。在書中作者認為“一”就是“道”,在道家曾經有這麼一句話:“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所以可以說在《西遊記》中開天闢地的太上老君,也是大道之根,元氣之祖。因此書中的太上老君乃是道的化身,更是“一”的化身,書中說開天闢地的乃是太上老君,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乃是道開天闢地或者“一”開天闢地。在《道德經》中也講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在道家中認為“一”最初聚形聚氣而變成太上老君,所以“一”在道家中就是“道”的意思。在《西遊記》中一直出現一個“九九”字和“三三”的字,其實都是“一”的意思。在書中最後講到:“九九歸真道行難,堅持篤志立玄關”。所以,在《西遊記》中作者吳承恩把唐僧師徒要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寫出來,只是為了用“一”來詮釋“道”的本質。
-
10 # 成都小池薦房
西遊記裡面師徒四人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正是對他們每一個人的考驗,其中也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
在這麼遙遠的路上自然會經歷許多磨難,當然在這裡的九九八十一難,並不是說是真的有81個難關,只是古時候的人善用修辭。其實西遊記裡面為什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放到現在來看也是一樣的,為什麼大家在上大學之前要經歷中考高考?這麼多年的苦讀也是為了檢驗你學到的知識有多少。
在西遊記裡面也是如此,師徒四人在取經的道路上可以說遇到了許多困難,而每個人在一開始的性格以及經歷都是不一樣的,或多或少都有許多缺點存在。而在取經之路上他們改變了很多,從他們經歷的各種磨難,其中的一些情節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以及社會上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因此在西遊記裡面特意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也是用來考驗四人中的每一個人。最終唐僧沒有辜負如來的期望,戒掉了身上的心魔,知道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肩負的責任,最終取得真經。
搜尋
西遊記人物死亡名單
西遊48位佛排名
唐僧八十一難口訣
唐僧佛魔一念高畫質圖
西遊記人生哲理
-
11 # 天下觀視劇
取經,不是為了得到紙面上的經文,而是獲得真實的經歷。從小就疑惑,孫猴子一個筋斗雲就結束了,何必受這八十一難呢?一遍一遍的重播,一遍一遍的回憶,或許每一難帶給師徒的考驗才是最為重要的。反觀之,這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需要的正能量,堅持,積極,樂觀,努力。這也是九九歸一的本質與初衷。
-
12 # 可愛的怪叔叔
《西遊記》這部小說的情節是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經歷為真實素材來創作的,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演變。
歷史上的玄奘的取經,經歷了很多的艱險磨難,不過在玄奘本人的記述中,我們看不到太多這方面的具體記述,我覺得這也是玄奘非常偉大的地方,儘管他自己回來以後寫的《大唐西域記》記述他去西域經歷的一百多個國家的情況,但是在這部鉅著中,幾乎沒有記載他自己個人的艱辛的經歷,實際上在玄奘那個時代的長途旅行本身就是非常艱難,可歌可泣的,一定有很多動人事蹟值得講述,但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裡幾乎一筆也沒有寫到他自己,這也為後世取經題材文學作品將唐僧的形象寫得那麼庸弱無能,提供了一個可能——如果他在《大唐西域記》裡把自己寫得具體點,甚至不用誇張,對後來《西遊記》那樣貶損性描寫都會構成一個無法繞行的障礙。
我們看他在回國之前寫給皇帝的《還至於闐國進表》裡這樣講到,他所經歷的那些地方是如此艱辛,“流沙之浩浩,陟雪嶺之巍巍,鐵門巉嶮之塗,熱海波濤之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但是他接著說,“憑恃天威,所至無鯁,仍蒙厚禮,身不苦辛。”好像靠著皇帝的威望,一路之上沒有任何艱難困苦。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是撿好聽的話說給皇帝聽,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玄奘謙虛的品格。
在他的弟子慧立、彥悰整理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卻可以看到《大唐西域記》裡沒有的一些情形。比如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述玄奘去西域經過的冰雪高原、沙漠戈壁的情形,如 “冰雪所聚,積而為凌”“風雪雜飛,雖復履重裘,不免寒戰”,即使你穿的再多都會覺得非常寒冷,晚上還要“席冰而寢”,可以想見那樣一種艱難的情形。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西遊記》其實不算是“西遊記”,因為它所描述的那種自然山水儘管也有非常險惡的情形,也有火焰山的炎熱,通天河的冰凍,但那種嚴峻,其實還是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人們可以想見的,換句話說,《西遊記》的作者也許缺乏對西域的實際瞭解,無法想象和描寫出《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所記述的冰雪高原、沙漠戈壁的情形。
到了宋代的時候,有一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它的篇幅不是很長,和後來的《西遊記》遠遠不能相提並論,但已基本上呈現出玄奘西行取經故事的完整面貌,其中講到唐僧取經,曾兩次 “中路遭難”,西行路上可謂“千死萬死”,非常艱辛,因此有一個猴行者,也就是後來的孫悟空,主動提出來幫助他取經。《取經詩話》提到了一路上“多有禍難之處”,但還沒有磨難具體數字。
元末明初的時候取經題材又有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部《西遊記平話》。這部小說沒有完整地儲存下來,但在一些文獻記錄了它的情節梗概,也保留了兩個片斷,使我們可以大致想象《西遊記平話》的規模和敘事上的特點。
據《樸通事諺解》記載,取經人遭遇過黑熊精、黃風怪、地湧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兒怪,又經過了棘鉤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等惡山險水,而孫悟空幫助唐僧“救師脫難”。其中提到“怪害患苦,不知其幾”,這句話表明在《西遊記平話》的時代,“九九八十一難”可能還沒有完全成型,更沒有把“八十一難”作為全書的一個基本的命意來構思全部的情節。
現在我們就來看《西遊記》,它的整體結構大概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前7回,都是寫孫悟空鬧三界的故事。《西遊記》以孫悟空開篇,表明取經題材的主人公已經轉移到他身上。第二部分,8-12回,是唐太宗入冥的故事,這是情節轉向取經的過渡。第三部分即13 -100回,是《西遊記》的主體部分,也就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和“八十一難”展開的過程。
為什麼是“八十一難”?“八十一”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當中,有它特定的意義。它是古代陽數之極“九”的九次重複,象徵終極圓滿、事物發展至於完備的狀態。這一數字在古代官制、天文、律數、宗教、醫學等的各種文獻中均有提及。
在小說第99回,概述了“八十一難”的名目,實際上是唐僧出生開始所經歷的種種磨難。
就《西遊記》的描寫來看,“八十一難”的設定並不是很嚴格的,甚至有湊數之嫌。為了滿足“八十一”這一完備數字的數理意義,在第99回到了西天的時候,觀音菩薩看玄奘所經歷的災難薄,數下來只有八十個,還少一個,所以又安排了一個老黿沉水作為一難以補足“八十一”的數字缺憾。
這一難,前後呼應,雖是湊數,安排得還是自然的,不過,多多少少也有點勉強。所以當年胡適很不滿意,他曾經對魯迅說,《西遊記》的第八十一難,“未免太寒傖”,和整個小說不相配。因此,他重寫了一個第八十一難的故事,這個故事寫得比較複雜,佛教意味比較重。一路上孫悟空降妖伏魔,打死很多妖怪。在回來的路途中,那些妖怪的亡靈又找到唐僧,高喊“唐僧還我命來”。唐僧動了“無量慈悲”之心,情願捨身讓這些妖怪來吃他。當全身的肉都割盡,只聽到空中一聲“善哉!真菩薩行!”唐僧從夢中醒來,“了得西公案,圓成九九劫數”,功成圓滿。這種與佛一樣的慈悲品格,胡適覺得可以撐得住全書的意義。
“八十一難”的設定並不是很嚴格的,還表現在“八十一難“實際上只有四十一個故事。作者在後面有時把一個故事拆成兩難或者是三難。比如在小說裡面,“黃風怪阻”和“請求靈吉”被算成“八十一難”的兩個難,但實際上遇到黃風怪,然後請靈吉菩薩來幫助降魔是一個故事,按說不應該算成是兩難,但是為了八十一難,就把它拆開了。類似還有過通天河時,請觀音菩薩來把魚精給收復了,這也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同樣被拆成“身落天河”和“魚籃現身”兩難了。這種分災析難的拆解,主要是為了追求八十一數字的完備意義。
另外,有些“難”並不是唐僧本人直接遭難,“八十一難”前四難是唐僧出生的故事。按照小說的描寫,所有的磨難都應該是唐僧親身遭受的磨難才對,所以觀音菩薩在看災難薄的時候說“聖僧受過八十難,唐僧九九之數未完”,也就是說所有災難都應該是指向唐僧的才對,但我們實際上看到在小說裡面有一些難,比如說“心猿遭害三十難”,心猿即孫悟空,直接遭受遭難的是孫悟空;“袪道興僧三十五難”是降服了車遲國三妖以後的一個結果,也不是唐僧本身遭遇什麼難,作者將其與前面“搬運車遲”“大賭輸贏”一起分成了三難來寫;還有第65回“四眾皆遭大厄難”,在回目裡特別提到“四眾”遭難,不只是唐僧一個人受罪。
總之,“八十一難”的設定,主要是為了突出“八十一”這一個極致完備的數字,就小說實際的描寫來講,並不是非常準確的安排。
“八十一難”的主體構成
“八十一難”從結構上來說可以分成設難者、施難者、受難者、解難者這樣幾個不同的主體。
設難者是這個“難”怎麼形成的、由誰安排的。取經四眾在取經道路上遭遇的一些磨難並不是偶然的。“八十一難”有一個頂層設計者就是佛祖,第10回他宣講到佛經的時候,說佛經本來應該是“我待要送上東土”,但是“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親自給他們送過去,他們不會重視,一定要“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他認為東土必須有主動的需求渴望,佛經的意義才能實現。所以“八十一難”從一開始就是佛祖的安排,有意識地讓取經人經歷很多的波折。
具體之“難”的安排很多時候則是由觀音菩薩主導的,比如“四聖試禪心”,就是小說裡面一段非常生動有趣的情節。觀音菩薩、黎山老母、文殊、普賢,變化成美女,來試探取經四眾是不是堅定誠心。而這一切都是觀音安排的。在經過平頂山的時候,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這兩個兇惡的妖魔原來是太上老君身邊看爐子的童子,後來被孫悟空降服時,孫悟空指責太上老君放縱自己身邊的童子到下界作妖為惡,老君說“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這裡寫得比較幽默,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一個事還要麻煩觀音菩薩三次),送他在此託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受難者,是指“八十一難”的接受的主體。從取經四眾所必須經歷的波折這一層面來說,所有受難者應該都是唐僧以及他的徒弟。所以在小說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描寫,他們確實是經歷了非常艱難恐怖的考驗、折磨。第86回寫到幾個小妖怪把唐僧拿了,一個要把他剁碎了,用大料煎了香噴噴的吃;一個說要把他蒸了吃;一個說煮了吃比較好,還省柴火;又一個說把他醃了吃,“吃的長久”。孫悟空聽著都非常生氣,“我師父與你有甚毒情,這般算計吃他!”由此可以看到在取經過程中,唐僧面臨了怎樣的風險。
不過,就小說的實際描寫來看,受難者其實也不單單是取經四眾,因為在每個具體的災難的描寫過程中,那些妖魔所侵害的可能是那些地方的普通人,從國王到平民,從婦女到兒童,從百姓到僧人。比如說車遲國國王聽信妖道的蠱惑,折磨和尚,在這個描寫中,實際的災難承受者主要是那些僧人,而取經四眾只是扮演了一個救世主、一個解難者的角色。
我們再看施難者。剛才講了,那些磨難有不少是由如來、觀音他們安排的,但是這個災難究竟由誰來實施?在小說裡面描寫是各類妖魔,用孫悟空的一段話來說是:“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西方的歸佛,東方的歸聖。北方的解與真武,南方的解與火德。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這些妖魔概括的說有兩個大的類別,一類是神佛世界下凡精怪,神佛身邊的一些動物下凡變成精怪,像黃風怪、黃袍怪、金角銀角大王,靈感大王、、地湧夫人等等,都是神佛身邊的動物或者童子,他們有的是偷偷下凡,有的是經過觀音的授意安排。
除了這種天獸下凡以外,還有一類是世間的精怪,就是在各地的一些精怪,包括動物精怪、植物精怪,按照中國傳統觀念,物老成精,什麼東西有了年頭都可能成精做怪的,如黑熊精、白骨精、紅孩兒、九頭蟲、木仙庵樹精、蜘蛛精、多目怪、花皮豹子精等等。
《西遊記》解難的過程中,觀音菩薩經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她一方面是一個具體的設難者,但在很多時候她又作為一個解難者被孫悟空他們請出來幫助。所以明末清初的小說評點家金聖嘆,評點《水滸傳》的時候,認為《水滸傳》比《西遊記》好,說“《西遊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這大體也符合《西遊記》的實情。
不過,《西遊記》畢竟是宗教色彩很強的一部小說,清代的劉一明在評點《西遊記》時說:“《西遊》每到極難處,行者即求救於觀音,為《西遊》之大關目,即為修行人之最要著,蓋以性命之學,全在神明覺察之功也。”他認為這樣的描寫不僅僅是一種結構上的需要,還有宣揚觀音信仰的意義。這一說法也是有道理的。觀音的形象在《西遊記》裡也非常突出,甚至可以說是最為突出的一個神靈的形象,孫悟空請觀音來幫忙不僅僅是結構方式與衝突解決的手段,應該也有對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信仰意義的表達在裡面。從解難者的角色意義來看,金聖嘆的評點可能稍微簡單了一點。
八十一難”的宗教寓意與闡釋
八十一難的基本寓意在於,“八十一難”的寓意從最基本的角度來看,它顯示了這樣一個過程,取經是一個理想,一種追求,這樣一種理想、追求要取得成功,一定不會是那麼簡單的,一定會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災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須的。在這一觀念的基礎上,《西遊記》作者透過對“難”的分類、展開,強化歷難克險、不斷臻於完美的終極指向。總之,只有經過千辛萬苦,需要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夠實現完美的結局,這就是“八十一難”基本的寓意。
由於《西遊記》是一部以佛教人物的傳奇經歷為題材的小說。在演變過程中,又被賦予了強烈的道教思想。同時,世俗化的描寫必然融入了鮮明的儒家文化意識。所以《西遊記》在中國古代小說的詮釋過程當中有一個其他小說所沒有的奇特的現象,就是儒釋道三教競相解說《西遊記》,把《西遊記》看成是演繹各家思想的一部小說。
剛才講到,《西遊記》這個題材本身是佛教的,當然佛教的詮釋更加突出。清初有一個叫尤侗的人寫了一篇《西遊真詮序》,他認為《西遊記》這部書是“《華嚴》之外篇”,是宣揚《華嚴》思想的一部小說,“八十一難,正五十三參之反對”。《華嚴經·入法界品》裡敘述了善財童子一心向佛,一路上先後向菩薩、佛母、比丘、天女、長者這些人參訪請教,並依教奉行,終於獲證善果。《西遊記》描寫紅孩兒被收服,特別提到“如今說童子拜觀音,五十三參,參參見佛,即此是也”。作者把紅孩兒的故事和《華嚴經》裡所說的善財童子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尤侗說“八十一難”是“五十三參”之反對,就是說《西遊記》的降妖伏魔過程是《華嚴經·入法界品》所敘述的正面參訪請教過程的翻版。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他又說《西遊記》八十一難其實就是“傳《華嚴》之心法也”。
胡適也持有這樣的觀點,他在《西遊記考證》中說到《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信心求法,勇猛精進,經歷一百一十城,訪問一百一十個善知識,畢竟得成正果。“便是《西遊記》的影子,一百一十城的經過便是八十一難的影子。”
從道教的角度闡釋“八十一難”的更多,比如陳士斌《西遊真詮》第八回有悟一子評語,講到《西遊記》裡面 “設險設怪,作魔作難,至十萬八千之遠,八十一難之多,一十四年之久”,一般的人可能一看取經或者修行的道路這麼艱難,就會產生畏懼之心,以為是不可實現的,“以為必不可至之地,必不可脫之厄,必不可成之功”,但是,他指出《西遊記》並不是要讓人產生這樣一種畏懼的心理,他認為所謂仙師是要“發明未得真傳,而有千魔萬難之極苦;已得真傳,而有一永得之極樂也”。他認為這個才是《西遊記》“八十一難”所要表達的根本意圖。
我們看《西遊記》“八十一難”的寓意,主要還是要從小說具體的描寫來看。《西遊記》中提到過一部非常重要的佛經《多心經》。所謂《多心經》是民間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俗稱,民間將“蜜多”拆分,重組為“多心”一詞,是一種誤讀,但意思卻很貼近《心經》的本義。唐代《獨異志》裡有一個傳說,講的是玄奘在取經之前,有一個老僧向他傳授了一部《多心經》,告訴他只要會誦讀《多心經》的話,一路上就會“山川平易,道路開闢,虎豹藏形,魔鬼潛跡”。也就是說,只要靠《多心經》,一路上都不會有任何的磨難,當然也不會存在“八十一難”。
這個《多心經》的出現在取經題材的作品裡面有一個很奇妙的過程,雖然唐代已經有了這樣的傳說,但是在宋代的《取經詩話》裡面,講到法師取到佛經的時候,裡面沒有《多心經》,後來有人專門將《心經》送給了他。這同樣是因為這個《心經》特別重要,所以要以特別的方式傳給他,並告訴他“切須護惜”。按照這個描寫,《多心經》當然不可能在取經道路上幫助法師戰勝磨難。
《西遊記》則上承唐代傳說,從一開始就賦予了《多心經》重要的位置。第19回,唐僧剛上路,就有一個禪師給他傳授《多心經》,告訴他“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在《西遊記》裡,《心經》是唯一被完整引述的佛經,這也可以讓我們看到,對於《西遊記》來講《心經》的重要性。
在此後的小說情節當中,《西遊記》經常提到《心經》。如第四十三回,寫唐僧過通天河的時候,被河水所驚擾,就問孫悟空這是哪裡水聲?孫悟空提示他,說“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如果你記得這個《多心經》,就知道那些東西你都不應該放在心上,你就不會怕這些妖魔,妖魔自然也就不會來騷擾你;如果你念念不忘,心懷恐懼,招來六賊紛紛,處於驚恐狀態當中,“怎生得西天見佛?”通常情況下,唐僧聽到孫悟空這樣的開導,就會排除這種雜念繼續向前。比如說第八十五回,同樣的情形,唐僧又是感到非常的驚恐,神思不安,孫悟空再次提醒他你把《多心經》早已忘了,唐僧聽了,便“心神頓爽,萬慮皆休”,進入比較安寧的精神狀態。
比較有意思的是,《西遊記》中一方面突出《多心經》在取經過程當中的重要意義,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經常看到的情形是,唐僧正念著《多心經》,妖怪就出來,一陣妖風把他給攝走,看上去《多心經》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這雖然在藝術上有一種反諷的效果,但並不意味著對《心經》的一種否定和背叛,只是表明在這個小說的情景設定當中,有這樣一種需要。
《西遊記》裡面還有一個描寫也挺有意思的,在唐僧取經之前,觀音菩薩給了他一件袈裟,告訴他穿上後“不遭受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便是好處”。言下之意只要西行路上穿上這件袈裟就不會有磨難的。然而《西遊記》裡頭有兩個磨難卻直接跟這件袈裟有關,一個是觀音禪院,一個老和尚看中了袈裟,想要謀奪,策劃放火燒死唐僧師徒,這是一次磨難。後來老和尚沒有得逞,黑風山的妖怪又把袈裟給搶去了。也就是說這件袈裟不僅沒有讓唐僧避免災難,反而讓他遭受兩次災難,所以,《西遊記》的思想確實非常複雜,題材本身的宗教性質與小說的世俗化、趣味化描寫,有時也有反差。
如前所說,“八十一難”的基本寓意就是,所有的災難都是成功道路上所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而“八十一難”在小說敘述層面還交待了兩個不可超越的理由,因為讀者很自然地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孫悟空那麼大的本事,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可以到西天去,為什麼不直接到西天替師父把佛經取回來?或者駕雲把師父帶到西天去?《西遊記》的解釋是。第一,唐僧肉身凡胎,不能駕雲。第22回的時候寫到,豬八戒聽說孫悟空能一縱有十萬八千里,就說:“哥啊,既是這般容易,你把師父揹著,只消點點頭,躬躬腰,跳過去罷了;何必苦苦的與他廝戰?”孫悟空說明他與豬八戒,因為“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不能夠被駕雲帶去西天。
更重要的意思就是,我們剛才講到,“八十一難”是如來佛的設計,經不可輕傳,孫悟空又說:“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只有經歷了磨難,誠心誠意求取佛經,才會領受佛經的真諦,才會重視它的價值和意義。
《西遊記》的“八十一難”具體呈現方式就是一個個降妖伏魔的故事,“魔”這個說法本來並不是中國固有的一種觀念,雖然《西遊記》裡描寫很多妖怪、精怪、鬼魂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想象,但是“魔”這個說法是來自印度,來自佛教。“魔”的梵文字義“魔”的梵文字義是“擾亂”、“障礙”等,從佛教的角度看,則指一切煩惱、疑惑、迷戀等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降魔”其實就是這種內心鬥爭的具象化。
在佛教典籍中,這樣的故事很多,如傳說淨飯王太子發願坐樹下,若道不成,終不起。魔王想破壞太子的道願,以弓箭、魔女、天位相威脅和誘惑,太子對此毫不動心,終於成佛。敦煌變文中的《破魔變文》等後世文學作品都敷演過這一故事。
在《西遊記》描寫唐僧收服孫悟空,就是所謂“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也就是就,取經的首要努力,就是要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能排除干擾。作者把“六賊”這個佛教和道教共有術語,具體化為六個剪徑的強盜。他們分別叫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心猿孫悟空皈依了佛教後,首先就是把這六個剪徑的強盜給打死了,也就是戰勝了六賊、六慾。當然,這種慾望的干擾不只是一個“六賊無蹤”的簡單的過程,它是貫穿始終的,很多降妖伏魔都可以理解為取經者所面臨的內心困擾及其戰勝這種困擾的艱辛過程。
他們進來以後,小說描寫“八戒餳眼偷看”,描寫女主人的容貌,作者不是採用客觀的敘述,而是透過透過豬八戒的偷看,來描寫她如何的“脂粉不施猶自美,風流還似少年才”的女性之美,寫出了豬八戒的心思。
莊主對取經四眾說“小婦人孃家姓賈,夫家姓莫”,這個“賈”和“莫”,意味著是虛假的。女莊主極力渲染家資萬貫,良田千傾,還有三個女孩,正好取經四眾經過這裡,“小婦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唐僧一直推聾裝啞,不予理會。這是他意志堅定的表現。而“豬八戒聞得這般富貴,這般美色,他卻心癢難撓;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針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他不斷提醒師父,“你好道也做個理會是”,幾次三番要大家“從長計較”。他的心思很明白的,當然就是要留下來。師父當然不會留下來;孫悟空說我從小不曉得幹那般事,他也不會留下,何況他早就知道內情;沙僧更是堅定,說“寧死也要往西天去,絕不幹此欺心之事”。因此,只有一個豬八戒經受不起美色的誘惑,抱怨師父不會幹事,把話說絕了,聲稱“大家都有此心,獨拿老豬出醜”,“都這們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了。”
實際上,豬八戒參加取經,就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他出門之前跟他的岳父高太公說了這樣的話,說“丈人啊,你還好生看待我渾家:只怕我們取不成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過活。”“只恐一時間有些兒差池,卻不是和尚誤了做,老婆誤了娶,兩下里都耽擱了?”孫悟空和唐僧因為三打白骨精發生摩擦,唐僧把孫悟空趕回去,後來唐僧又被妖怪搶去,豬八戒到花果山去請孫悟空回來,沒想到一到花果山,他就極其感慨地說:“且是好受用!且是好受用!怪道他不肯做和尚,只要來家哩!原來有這些好處,許大的家業,又有這多的小猴伏侍!”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以為孫悟空跟他一樣的想法,他說:“若是老豬有這一座山場,也不做甚麼和尚了。”
可以說,從取經一開始,豬八戒就有打退堂鼓的打算。面對四聖試禪心那樣一種富貴和美貌的誘惑,他當然經受不起考驗,因為唐僧、孫悟空、沙和尚都拒絕,他又不好當面應承下來,便偷偷的溜出去跟莊主說他留下來。這裡小說的描寫特別生動,雖然我們透過影視劇等藝術形式能夠看到小說的一些情節再現,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去看小說的文字,《西遊記》這一段描摹特別生動,那不是一般的影視所能夠完全復現的。當時,“那八戒跟著丈母,行入裡面,一層層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盡都是門坎絆腳。”把他的急情貪色刻畫得栩栩如生。
接下來的場面,小說還有很喜劇情味的描寫,因為莊主有三個女兒,現在只有豬八戒一個人表示留下來,三個女兒究竟配哪個合適?豬八戒非常貪心,說“既怕相爭,都與我罷;省得吵吵鬧鬧,亂了家法”。這當然不行的,於是就用撞天婚的辦法,讓他蓋上一個頭巾來摸左摸右,摸也摸不到,這是很多繪畫和戲曲、影視都很熱衷表現的一個場面,確實非常滑稽,同樣也很生動地表現了豬八戒當時受到情慾撩動的醜態。最後莊主提出,三個女兒每個人織了一個汗衫,你穿得上哪一個就讓你配哪個。結果豬八戒穿上了汗衫,就變成了繩索緊緊把他綁在那裡,最後一直把他吊在樹上,第二天早上孫悟空、沙僧他們才把豬八戒解救下來。
在這個故事最後,作者寫到一首頌子,也就是一首小詩,其中有這樣的提示:“聖僧有德還無俗,八戒無禪更有凡。”唐僧非常堅定,沒有這種世俗還俗之念;而豬八戒禪心不定,老是思凡。神靈就是用這樣的辦法告誡他“從此靜心須改過,若生怠慢路途難”。
四聖試禪心的意義不是宗教觀念所能夠限定的,但是從這個災難的設定角度看,仍然與戰勝六賊是一脈相承的。對此,清代一些評點本有所揭示。汪澹漪的《西遊證道書》是清代比較流行的《西遊記》的評點本,他認為道家以酒、色、財、氣為傷人之四賊,佛家說財、色、名、食、睡,眾生五欲樂。四賊、五欲,意思是相近的,都差不多,孫悟空他們參加取經以後,“五行既備之後,諸魔未來面美色先見,亦以諸魔之境易持,而美色之關難破也。”取經道路上首先要克服慾望、特別是美色的誘惑。
張書紳《新說西遊記》從儒家思想觀念來評點《西遊記》,他說:“讀豬八戒之招親,而知《西遊》之寓意實深也。”四聖試禪心的寓意在於儒家所講的“言修身體道之君子,不務本卻先務末,則不知所務矣”。一個君子修身體道首先要正心誠意,他認為這也是四聖試禪心的寓意所在。
實際上,在《西遊記》中,有關女色誘惑的描寫非常多。經過西梁女國的時候,面對西梁女王的引誘,唐僧堅定地說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雖然《西遊記》中對唐僧有很多那種調侃性、嘲諷性的描寫,他也確實在很多時候表現得柔弱無能,但是有一點卻是小說很強調的,就是他的意志堅定,面對美色誘惑,小說總是寫他“一生只愛參禪,半步不離佛地”,“鐵打的心腸朝佛去”,如果不是有他這樣一種堅定的志向,“第二個酒色凡夫也取不得經”。這一點我們千萬不要看輕了,孫悟空降妖伏魔固然是無比艱難兇險的過程,但是一個普通人要戰勝慾望的誘惑,同樣也是十分艱難的。可以想象,如果唐僧不能把持自我,稍有動搖,取經順時可能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因此,剛才我們提到《西遊證道書》第五十四回回前評還有這樣一段話:“一部《西遊》中,惟女魔最多。始於四聖,終於天竺玉兔,復間以屍魔、杏仙、蠍、鼠、蜘蛛之類,參差錯出,不為少矣。而其中最危而最險者,無如一西梁女國。”為什麼最危險的是西梁女國?他認為原因在於,西梁女國表面看沒有危險,女王也是凡人,不像其他妖怪要蒸要煮要吃唐僧,但“所謂處逆境易、處順境難也”,面臨危險,人當然可能動搖,但抱定了必死的念頭,置之死地而後生,也可能是人最堅定的時候。相反,處於順境,面對比四聖試禪心時更大的榮華富貴,能夠堅定志向,更為難得。所以,陳士斌的《西遊真詮》也說,“評者謂三藏八十一難中,當以此為第一大難,洵知言哉!” 西梁女國是不是第一大難,可以見仁見智,不過,清代評點家的闡發,確實有值得關注的地方。
需要說明的是,“八十一難”不光有一種宗教的寓意,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也是契合的,這一點前人也有所指出,比如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總批》中,就引述了我們很熟悉的《孟子》裡面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說明只有歷經磨難,“方才作得將相,方才建得功業,方才成得大聖大賢”的道理,他認為孟子是“正面寫而明言之”,而“三藏之千魔百怪,備極苦處,歷盡艱難,方才到得西天,取得真經,成得正果,是對面寫而隱喻之”,無論正寫還是隱喻,中國文化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觀念與“八十一難”的宗教寓意是相符合的。
另外在中國民間還有一種“好事多磨”觀念,這一觀念同樣“八十一難”的寓意可以相互呼應。
-
13 # 早晨5435
81次 九九八十一難 金蟬遭貶第一難,知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古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齋 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主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八戒十二難,黃風怪阻十三難,知請求靈吉十四難,流沙難渡十五難,收得沙僧十六難,古四聖顯化十七難,五莊觀中十八難,難活人參十九難,齋貶退心猿二十難,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主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蓮花洞高懸二十五難,知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被魔化身二十七難,號山逢怪二十八難,古風攝聖僧二十九難,心猿遭害三十難,請聖降妖三十一難,齋黑河沉沒三十二難,搬運車遲三十三難,大賭輸贏三十四難,主祛道興僧三十五難,路逢大水三十六難,身落天河三十七難,知魚籃現身三十八難,金 兜山遇怪三十九難,普天神難伏四十難,古問佛根源四十一難,吃水遭毒四十二難,西梁國留婚四十三難,齋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難,再貶心猿四十五難,難辨獼猴四十六難,主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難,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難,收縛魔王四十九難,知賽城掃塔五十難,取寶救僧五十一難,棘林吟詠五十二難,古小雷音遇難五十三難,諸天神遭困五十四難,稀柿疼穢阻五十五難,齋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拯救疲癃五十七難,降妖取後五十八難,主七情迷沒五十九難,多目遭傷六十難,路阻獅駝六十一難,知怪分三色六十二難,城裡遇災六十三難,請佛收魔六十四難,古比丘救子六十五難,辨認真邪六十六難,松林救怪六十七難,齋僧房臥病六十八難,無底洞遭困六十九難,滅法國難行七十難,主隱霧山遇魔七十一難,鳳仙郡求雨七十二難,失落兵器七十三難,知會慶釘鈀七十四難,竹節山遭難七十五難,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難,古趕捉犀牛七十七難,天竺招婚七十八難,銅臺府監禁七十九難,齋凌雲渡脫胎八十難,路經十萬八千里,聖僧歷難簿分明。
佛曰:九九歸一!這其實也是吳承恩的用意,意即非常多的意思! 經歷困難方能取得成功,經歷磨難才能更好的體現價值 九九歸一方能取得真經!
-
14 # 互動產生價值
西遊記裡面特意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也是用來考驗四人中的每一個人。最終唐僧沒有辜負如來的期望,戒掉了身上的心魔,知道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肩負的責任,最終取得真經。
-
15 # 沒睡醒的野馬
在西遊記的片尾佛主如來就說到,當時師徒四人來到大雄寶殿,如來問觀音師徒四人一路經歷多少磨難,觀音說不多不少整好80,如來佛祖說我佛以九九歸真。後來才有了通天河畔老龜把師徒四人弄掉河裡的故事
-
16 # 叟身春心
在道佛兩家中,一均為最完美的意境。一心,一念,一真,都是指修行接近於圓滿的果報。按易經的解釋,九為單數中的最大數,代表乾的最高境界,雙九重疊為八十一,即修行,證果己成,歸真入道。也叫一真法界。所以,西遊記即然是講佛與道的故事,就必須尊循兩家的文化,以一収尾。
回覆列表
在《西遊記》中,唐僧取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其實,八十一難的設定本身並不嚴格。有時,作者將一難分為二、三難以湊數,如「黃風怪阻」、「請求靈吉」二難實際上是一個故事的兩個階段。有時,並非唐僧本人直接遭難,如「心猿遭害」,受磨難的只是孫悟空。還有的如「祛道興僧」就更算不得是取經人之難了。 難事各有寓意 從八十一難的具體描寫來看,則各有寓意。或取譬自然,或象徵社會,或影射歷史,或直指人心。其角度不一,寫法各異,多姿多彩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乃至整個人類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是白骨成精,潛靈作怪。她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但又懼怕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便用計迷惑唐僧。 三次變身 她先變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巧言哄騙唐僧,卻被孫悟空一眼看穿,一棒打去,妖精使出「解屍法」,預先化作一股妖氣逃走,將假屍留在山路之下。第二次她變成一個年邁的老婦,又被孫悟空認出,舉棒照頭便打。那妖怪又出化元神,脫真而去,再把假屍留在山路之上。最後她又變成一個老公公,仍被孫悟空識破。這次,孫悟空念動咒語,喚來當地土地、本處山神,在雲端照應,終於真正打死了這個變化多端的妖怪,救護了唐僧。 告誡凡事認清真相 這個故事很有哲理意味,其告誡人們要善於識破偽裝,認清真相。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都受到了不辨真偽的唐僧指責,以至懲罰。孫悟空知其不可(指唐僧不准他殺害人)而為之,越發表現了他的忠誠和除惡務盡的堅定。 烏雞國救主 國王枉死 烏雞國國王與一個全真道士結為兄弟,不料那道士是個妖怪,在遊園時,趁國王不備,將其推入井中,自己搖身一變,化作國王模樣,篡位奪權,而且霸佔了王后。 孫悟空的救世熱忱 當唐僧師徒路過烏雞國時,國王的鬼魂在夢中謁見唐僧,請求唐僧派孫悟空替他斬妖降魔,辨明邪正。孫悟空得知此事,欣然答應,滿懷信心地對國王說:「這棍子在我耳朵裡跳哩,如今決要見功。管取打殺妖魔,掃蕩邪物。這江山不久就還歸你也。」他先變作一個名叫「立帝貨」的小人,向太子說明真相,令其配合行動,又指使豬八戒下井背出國王屍首,用從太上老君那裡要來的金丹救活他。最後當眾揭露妖怪行為,正要將其打殺時,文殊菩薩前來勸阻,說明因果。原來這妖怪本是文殊菩薩座下的一隻青毛獅子,因當初烏雞國國王曾開罪文殊菩薩,故青毛獅子特奉如來佛旨,下凡懲戒國王。 這個故事鮮明地表現了孫悟空的救世熱忱,也說明他確實是歷代君王所盼望的能臣干將。 西梁國留婚 英雄難過美人關 取經路上,唐僧師徒不僅受了很多磨難,也遇到不少誘惑。中國古語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之說,因此,女色的誘惑也成了取經人多次碰到的挑戰。西梁國留婚就是其中的一次。 女兒國留婚 西梁國是個女兒國,國中純陰無陽,盡是婦女。女王傾慕唐僧風度,有意招他為夫,並讓出王位。豬八戒極為羨慕,而唐僧卻不為所動,表現出他堅定的意志。經孫悟空巧妙安排,女王只得以禮相送。 喜劇情味 看上去這一段故事平淡無奇。但在進入西梁女國之前,作者別出心裁地描寫豬八戒與唐僧誤飲子母河水,有了身孕,不得不找落胎泉水打胎,充滿喜劇情味。而在他們將離未離女兒國之際,突然又有一個女妖跳了出來,平空把唐僧攝去成親,這使原本平淡鬆弛的情節陡然轉為離奇緊張。 三調芭蕉扇 早有嫌隙 唐僧師徒路過火焰山,須得芭蕉扇搧滅山上八百里火焰方能透過。此扇在牛魔王之妻鐵扇公主手中。而在此之前,孫悟空與牛魔王之子紅孩兒作戰,並請來觀音將其降服;又與牛魔王之弟如意真仙大戰一場,因而更增加了雙方的仇恨。 一調 果然,孫悟空前去借扇時,鐵扇公主挾恨不予,還將他煽出五萬裡外。孫悟空從靈吉菩薩處討得定風丹,又變作小蟲子,鑽入鐵扇公主腹中,迫使她交出扇子,這是一調。但一調所得是把假芭蕉扇,煽得火光更旺百倍。 二調 這次孫悟空變作牛魔王,從鐵扇公主那裡騙得寶扇,得意中一時大意,卻又反被牛魔王所變的豬八戒奪回扇子,這是二調。 三調 三調更為緊張,孫悟空與牛魔王各施神通,變化賭鬥,不分高下。最後,在佛祖和玉帝所派來的四位金剛、托塔天王父子和火焰山土地等眾神的協助下,孫悟空才將牛魔王降伏,取得芭蕉扇,永遠煽熄了火焰山大火。 三調芭蕉扇寫得波瀾起伏,環環相扣,是《西遊記》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滅法國難行 殺一萬個和尚 取經四眾經過滅法國時,那國王發誓要殺一萬個和尚,已殺了9,996個,加上唐僧師徒四人,正好湊成一萬。因此,形勢從一開始就很嚴峻。 情節詼諧輕鬆 為了躲過這一劫,他們化裝成販馬商客,並睡在客店的一個大櫃子中,沒想到這個櫃子被盜,又為官兵所獲,抬到官府。孫悟空使出奇招,拔毫毛變作瞌睡蟲,佈散皇宮五府六部各衙門大小官員宅內,使有品職的官員都昏睡過去,又用分身法,把他們的頭髮也都剃光,也成了和尚模樣。 第二天早上,國王、皇后、大小官員發現自己都成了光頭,幡然醒悟,從此再也不敢殺戮和尚,滅法國就變成了欽法國,一場殺身大禍也神奇地化險為夷了。 這個故事在《西遊記》中很有代表性。它以詼諧輕鬆的筆調展現了一場殘酷的宗教迫害。這種宗教迫害是以歷史上屢見的滅佛為背景的。 通天河落水 取經四眾過通天河,事見第47至49回。通天河裡有一個妖怪靈感大王作祟,專吃童男童女,孫悟空答應陳家莊民之請,為他們降妖。 魚籃觀音 孫悟空和豬八戒一起,變作童男童女,在妖怪來吃人時,突然襲擊。妖怪逃入河中,封凍河水,在唐僧師徒踏冰過河之際,妖怪迸裂冰凍,致使唐僧落水被擒。孫悟空無奈,只得到南海去請觀音,觀音攜竹籃前往營救,並用籃子從水中撈起一條金魚,原來這妖怪是觀音蓮花池裡的金魚成精。 在觀音傳說中,魚籃觀音在民間有多種說法,小說戲曲中也多有表現,如在著名的「馬郎婦故事」中,觀音幻化為提籃賣魚的美女,忽然暴死,屍體糜爛,以此警示世人,不可貪色。《西遊記》卻沒有突出這種勸化世人的寓意,而是著重表現觀音收妖除害的功績。而在這一過程中,作者更為她點染了親切感人的品格。因此,《西遊記》的描寫是極富獨創性的。 豬八戒形象突出 在這個故事中,豬八戒的形象表現得很突出,作者具體描寫了他豐富的生活常識與勞動經驗,如用稻草包裹馬足以防冰滑等,這是豬八戒平時不為人知的長處。 首尾呼應 在這一段故事的結尾,作者又描寫一個老黿自告奮勇負載唐僧師徒渡河,並請唐僧到西天后幫他問壽,但在取經完成時,唐僧卻忘了詢問此事,老黿怒將取經歸來的唐僧再次沉入水中,因而湊足了八十一難。由於作者前有鋪墊,後有照應,相互映襯,使結構顯得十分完整。 比丘國救嬰 小兒心肝為藥引 唐僧師徒路過比丘國,見到每戶人家門前都放一個鵝籠,籠裡藏著小男孩,非常奇怪。一打聽才知,此處的國王貪愛一位道士所獻美女,以致身體衰弱,又聽道士之言,欲以1,111個小兒的心肝為藥引。 降伏妖怪 孫悟空識得那道士是妖怪,令土地、社令等諸神先將小兒藏起。而道士對國王說唐僧的心肝強過丟失的小兒,孫悟空又化作唐僧,自己將胸腹剖開,滾出一堆心來,但並無道士所言的黑心,接著孫悟空現出原形,與妖道苦戰20餘回合,妖道不敵化作一道寒光投東而走,卻被壽星在空中罩住,現出壽星坐騎白鹿的本相。孫悟空又將化為美女的狐狸精打死,回城令諸神送歸小兒。 對明世宗的影射 這一故事雖頗顯離奇,但研究者指出它很可能是對明世宗的影射。因為明世宗的好色縱慾、崇道滅佛,都與比丘國國王相似。據《萬曆野獲編》記載,世宗還曾選四百多女孩供煉藥用。在此數回中,提到的「錦衣官」是明朝官制,「謹身殿」也為明代宮殿,這也說明《西遊記》的幻想並非憑空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