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第十三回,唐僧西天取經剛離開長安城,來到了兩界山遇上猛虎,幸虧"鎮山太保"劉伯欽相救。唐僧於是來到劉家借宿,恰好趕上劉父周忌,劉母吩咐"就浼長老做些好事,念卷經文,到後日送他去罷"。次早,唐僧敲響木魚,唸了五本經,分別是《度亡經》、《金剛經》、《觀音經》、《法華經》、《彌陀經》、《孔雀經》。最後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
那麼,唐僧超度亡靈的效果如何?原文:那伯欽的父親之靈,超薦得脫沉淪,鬼魂兒早來到東家宅內,託一夢與合宅長幼道:"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託生去了。你們可好生謝送長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
顯然,唐僧的這項技能就是超度亡靈,講白了,就是他念經就能消了鬼魂的罪業,可以離開地獄超生到好地方。我們知道,地府條規森嚴,誰該受罪誰該超生那得十殿閻王說了算,可唐僧念一通經文,就讓他們立馬放人,究竟是唐僧的面子大,還是別的原因呢?
當然,唐僧乃如來佛祖二弟子金禪子轉世,閻王或許也會給點面子,不過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別的和尚唸經也有超度亡靈的功效,只不過沒有唐僧那樣立竿見影。因此,誰唸經很重要,念什麼經更重要。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唐僧唸的六本經究竟有何魔力:
一、《度亡經》
顧名思義,乃超度亡人之經典。它由藏傳佛教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師在公元8世紀寫成,經名為《中陰得度》,譯為《西藏度亡經》,簡稱《度亡經》。核心要義:死亡並不是一件哀傷的事情,而是可能在瞬間得到完全的解脫。死後會立刻進入中陰狀態,透過這個經驗,即使最不成熟的人,都可以擁有純潔的生命。
二、《金剛經》
即《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中影響非常大的一部經典,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歷史上唐玄奘曾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為最剛硬的金屬,是金中之精堅者,百鍊不銷,能斷萬物,以此比喻斬斷一切煩惱、痛苦,成就佛道的大智慧。
三、《觀音經》
由於觀音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觀音經》被賦予了神奇實用、救苦救的功能,其中《十句觀音經》最廣為流傳: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僧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唸佛不離心。相傳南北朝一位將軍名叫王玄謨,打了敗仗,很快就要被殺,後來唸誦《十句觀音經》一千遍,果然免去一死。
四、《法華經》
即《妙法蓮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比喻“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五、《彌陀經》
即《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與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為大乘佛教經典之一,為淨土宗所尊崇,被列為淨土三經之一。此經於前半段宣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的莊嚴以及阿彌陀佛佛號由來與意義;其後闡明勸導眾生誦唸阿彌陀佛之名號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孔雀經》
又稱《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依此經所載,持誦此經有止雨、祈雨、消災等功效,而且能除恐怖、怨敵、一切厄難。西遊記原著中,如來親口道出來歷:孔雀乃鳳凰之子,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如來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被他吸下肚去。如來剖開孔雀脊背,欲傷他命,諸佛勸解封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綜合來看,唐僧唸的這六部經書全部是佛教的經典。有四部的主角都是世尊如來,另兩部則是觀音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西遊記讓唐僧選擇念這六部經來超度亡靈,暗示瞭如來、觀音、孔雀大明王三位在佛門中的崇高地位。特別是提到那位孔雀大明王菩薩,為後文中他的兄弟大鵬金翅雕出場做足了鋪墊。
西遊記原著第十三回,唐僧西天取經剛離開長安城,來到了兩界山遇上猛虎,幸虧"鎮山太保"劉伯欽相救。唐僧於是來到劉家借宿,恰好趕上劉父周忌,劉母吩咐"就浼長老做些好事,念卷經文,到後日送他去罷"。次早,唐僧敲響木魚,唸了五本經,分別是《度亡經》、《金剛經》、《觀音經》、《法華經》、《彌陀經》、《孔雀經》。最後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
那麼,唐僧超度亡靈的效果如何?原文:那伯欽的父親之靈,超薦得脫沉淪,鬼魂兒早來到東家宅內,託一夢與合宅長幼道:"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託生去了。你們可好生謝送長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
顯然,唐僧的這項技能就是超度亡靈,講白了,就是他念經就能消了鬼魂的罪業,可以離開地獄超生到好地方。我們知道,地府條規森嚴,誰該受罪誰該超生那得十殿閻王說了算,可唐僧念一通經文,就讓他們立馬放人,究竟是唐僧的面子大,還是別的原因呢?
當然,唐僧乃如來佛祖二弟子金禪子轉世,閻王或許也會給點面子,不過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別的和尚唸經也有超度亡靈的功效,只不過沒有唐僧那樣立竿見影。因此,誰唸經很重要,念什麼經更重要。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唐僧唸的六本經究竟有何魔力:
一、《度亡經》
顧名思義,乃超度亡人之經典。它由藏傳佛教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師在公元8世紀寫成,經名為《中陰得度》,譯為《西藏度亡經》,簡稱《度亡經》。核心要義:死亡並不是一件哀傷的事情,而是可能在瞬間得到完全的解脫。死後會立刻進入中陰狀態,透過這個經驗,即使最不成熟的人,都可以擁有純潔的生命。
二、《金剛經》
即《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中影響非常大的一部經典,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歷史上唐玄奘曾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為最剛硬的金屬,是金中之精堅者,百鍊不銷,能斷萬物,以此比喻斬斷一切煩惱、痛苦,成就佛道的大智慧。
三、《觀音經》
由於觀音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觀音經》被賦予了神奇實用、救苦救的功能,其中《十句觀音經》最廣為流傳: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僧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唸佛不離心。相傳南北朝一位將軍名叫王玄謨,打了敗仗,很快就要被殺,後來唸誦《十句觀音經》一千遍,果然免去一死。
四、《法華經》
即《妙法蓮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比喻“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五、《彌陀經》
即《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與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為大乘佛教經典之一,為淨土宗所尊崇,被列為淨土三經之一。此經於前半段宣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的莊嚴以及阿彌陀佛佛號由來與意義;其後闡明勸導眾生誦唸阿彌陀佛之名號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孔雀經》
又稱《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依此經所載,持誦此經有止雨、祈雨、消災等功效,而且能除恐怖、怨敵、一切厄難。西遊記原著中,如來親口道出來歷:孔雀乃鳳凰之子,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如來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被他吸下肚去。如來剖開孔雀脊背,欲傷他命,諸佛勸解封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綜合來看,唐僧唸的這六部經書全部是佛教的經典。有四部的主角都是世尊如來,另兩部則是觀音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西遊記讓唐僧選擇念這六部經來超度亡靈,暗示瞭如來、觀音、孔雀大明王三位在佛門中的崇高地位。特別是提到那位孔雀大明王菩薩,為後文中他的兄弟大鵬金翅雕出場做足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