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澱讀書

    這個就要從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登基說起了。前面因為韋后專權,想要學婆婆武則天當女皇帝,所以後面太平公主、李旦和李隆基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最後李旦就登上了帝位,稱唐睿宗。

    (李旦,劇照)

    唐睿宗登基後,大功臣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便掌握了很大的權力。不過,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兩人看對方都不順眼,在這個時候就開始鬥法了。

    比如,先是太平公主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不是嫡長子,不應該立為長子。然後派人監控太子,試圖抓到李隆基的把柄。再就是拉攏朝臣,提出反對意見。最狠的就是直接找人在唐睿宗面前造謠,挑撥他和李隆基的關係。不過,李隆基也並不是好欺負的。為此,他採取的行動,就是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然後也培植自己的大臣為自己說話。等等。

    不過,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鬥法的過程中,唐睿宗看清了一個事實,就是想要其中一方來牽制另一方的如意算盤,是打不著了。因為這兩方的勢力都很大,也沒有機會和縫隙讓他自己安排些自己人在核心崗位上。還有,如果兩人還持續鬥下去,對國家政局的穩定,沒有什麼好處。

    於是唐睿宗就想,乾脆提前退位算了。不過,這次沒有傳位成功,因為太平公主可不想死對頭李隆基繼位。所以,太平公主便找人給唐睿宗進言,“陛下春秋未高,方為四海所依仰,豈得遂爾”,大意是說好不容易當上皇帝,還年輕,天下百姓都對您臣服,大好河山,怎麼就能退位呢。這麼一來,唐睿宗就改變了注意。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劇照)

    唐睿宗是沒有退位,但是行為上加強了太子李隆基的權力,太平公主這會就坐不住了。找人夜觀天象,說太子要當天子了云云。這一次太平公主棋差一招,誰知不但沒有嚇到唐睿宗,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弄巧成拙了,唐睿宗就坡下驢,說,既然天意如此,我就照著辦吧,把皇位傳給太子好了。

    這一下可把太平公主搞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可是太平公主畢竟是政治老手,她看當下局勢已定,為了自己權力不會流失,立馬從太上皇權力這件事上做文章了。

    她跟太上皇說,李隆基還年輕,沒有經驗,您不能做甩手掌櫃,要在大事上幫著多把把關。其實,當過皇帝的,體驗過權力的,對權力沒有不留戀的。這唐睿宗才當了兩年皇帝,肯定是沒有當夠的,他之所以選擇退位,主要是兒子和妹妹的權力太大,他管不了,無奈之舉。

    所以,當太平公主提出這個合情合理的建議時,他馬上就心動了。李隆基登基的時候,唐睿宗就沒有把軍機大權交給新皇帝,握在了自己手裡,這一下算是遂了太平公主的心意,因為只要不是李隆基掌權,她的權力就不會受到打擊。

    李隆基心裡也清楚,父親之所以會如此,多半是姑姑的功勞。太平公主還大量培植親信,想要架空李隆基,話說太平公主的勢力是“七位宰相,五處其門”,李隆基雖說當了皇帝,但是日子不好過呀,上有太上皇,下有太平公主的勢力。

    李隆基想要剷除太平公主的勢力,發動一場政變,然而訊息走漏,不但沒有達成心願,反而讓太上皇對新登基的皇帝有了忌憚之心,說是讓李隆基去北疆巡視,這就個通知非同小可,把新皇帝弄到政治權力中心之外的偏遠地區,這就意味著有可能太上皇要重新洗牌了,這可把太平公主高興壞了。然而,沒過多久,太上皇冷靜下來想了想,如果這麼做了,李隆基有可能被逼得帶兵反抗,就算不會,再找個聽話的皇帝,意味著爺倆都會受太平公主權力的制衡,所以,他改主意了。

    李隆基的心裡想必像熱鍋上的螞蟻,太平公主心裡想的是,太上皇怎麼老是拿不定主意。無論是哪一方,兩人都想到了要主動出擊了。不過最後,我們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勝出,太平公主自縊而死。

    其實,從以上的內容,我們也能看出來,天平公主和李隆基兩人一直在鬥法,太平公主對李隆基權力的威脅,不是一點半點,畢竟太平公主的政治野心並不在李隆基之下,所以李隆基要去除姑姑太平公主,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了。

  • 2 # 歷史哨聲

    先說根本原因:李隆基非常反對從北魏開始的在唐朝達到高峰的女性政治。唐朝的歷史可以分為唐玄宗李隆基之前是女性政治,唐玄宗李隆基之後是太監政治。李隆基結束了女性政治,開啟了太監政治。這就是為什麼李隆基在廢了皇后王氏之後,無論如何寵愛武氏或者楊貴妃,都不立她們為後的原因,就是斷絕女性政治,不給武氏或者楊貴妃參與政治的機會和可能性。

    殺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廢皇后王氏等都是李隆基極力反對女性政治的表現。

    雖然李隆基非常反對女性政治,但他能夠即位,卻離不開女性政治對他的支援。韋后之禮,沒有太平公主的支援,憑李隆基一個普通的親王,養那麼一兩百的死士,根本翻不起浪來。先天之變,雖然沒有名言皇后王氏的參與,但《舊唐書》中廢后王氏傳:

    “上將起事,頗預密謀,贊成大業。”

    元獻皇后楊氏傳:

    “後景雲元年八月選入太子宮。時太平公主用事,尤忌東宮。宮中左右持兩端,而潛附太平者,必陰伺察,事雖纖芥,皆聞於上,太子心不自安。”

    為此李隆基親自煮去胎藥,想要打掉懷著唐肅宗的楊氏腹中之胎。

    李隆基在宮中太監、宮女都是太平公主耳目的情況下,唯一能夠商議的人就是皇后王氏。

    先天之變

    在唐隆之變中,太平公主扶持下,李隆基得以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又在太平公主扶持下,李旦得以即位。

    按照宗法,本來太子的位置,應該是由嫡長子宋王李成器繼承,但李成器在面對李隆基的大功和太平公主對李隆基的支援,不得不退讓太子之位給李隆基。

    當上太子之後的李隆基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和當時掌控著朝政的姑姑太平公主發生了越來越多的矛盾。作為太子李隆基的新興勢力,和維持李旦朝政的太平公主勢力發生衝突,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

    一邊是自己的兒子,一邊是自己的妹妹,作為皇帝的李旦左右為難。因此李旦乾脆自己撂挑子,不幹了:

    711年2月,李旦命李隆基監國,六品以下官員由李隆基全權處理,雖然太平公主極力反對;

    712年8月25日,李旦直接禪位給李隆基,自己跑去當太上皇,把皇帝位置直接給了李隆基。

    皇帝都當上了,那麼李隆基為什麼還要殺太平公主呢?原因有兩個:一是上面所說的李隆基的價值觀——反對女性政治;二是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大了,李隆基這個皇帝根本就是個傀儡。李隆基能做一個傀儡皇帝嗎,尤其正值李隆基年輕氣盛之時!

    於是李隆基以太平公主陰謀推翻他為藉口,襲殺支援太平公主的大臣,這就是先天之變。

    太平公主在李隆基剛即位時的勢力:

    朝廷中的7名宰相有5名宰相是太平公主的人,佔據72%。《資治通鑑》對太平公主勢力之大的描述是:

    “自宰相以下,進退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紀,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也就是說,除了宰相,其他官員的升降,只要太平公主說一句話沒有做不到的。7個宰相有5個宰相,就連皇帝的命令都難以執行。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無幾的人之外,大多數都依附太平公主。

    即:皇帝位置是你李隆基的,朝廷實權卻在太平公主手裡。

    先天之變中被認為是太平公主勢力的人:

    1、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孫)、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胡僧惠範;

    2、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散騎常侍賈膺福、中書舍人李猷;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

    3、竇懷貞、岑羲等因此事伏誅者達十七家。

    先天之變的意義

    在先天之變後,太平公主曾經透過唐睿宗李旦要求李隆基饒命,但被李隆基堅決拒絕,最後被李隆基賜死在家裡。而唐睿宗李旦原本在李隆基即位後還保留著三品以上官員任命的權力,也被李隆基奪走。

    即:透過先天之變,李隆基:擊敗姑母太平公主,控制朝廷;逼迫父親唐睿宗交權,獲取全權官員任免權。

  • 3 # 飛海

    李隆基之所以要除掉太平公主,那就是因為太平公主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他的皇位了。

    一個雄主,對於皇位的重視程度,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可以完美的註解皇帝對皇權的重視。

    古代的政治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稍有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古代就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傳統。

    為了得到皇位,骨肉相殘,手足相殘的事情中國還少嗎?李隆基對太平公主,也不算什麼新鮮事情。

    況且太平公主也確實有想染指皇位的野心和想法。

    自古天家無親情啊。皇位之爭,殘酷又血腥,無人能倖免。

  • 4 # 一點點歷史

    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內部高層鬥爭多是為了權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也不例外,本是一個戰壕的戰友,還有過親密的合作,最終因為權力爭奪反目成仇,鬧成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李隆基是太平公主親哥哥相王李旦的第三子,從血緣關係上來說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親姑姑。

    李隆基年幼喪母,由於武則天稱帝的原因,幼時的李隆基長期被幽閉,直到“神龍政變”之後20歲的李隆基才得以有所作為。

    而作為武則天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也是個苦命的人,第一任丈夫薛紹被餓死在監獄,而此時23歲的太平公主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最小的兒子剛剛滿月,不知是受了刺激還是報復,此後的太平公主一改第一段婚姻時的老實本分,成為了私生活放縱切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

    唐中宗李顯在位期間,大權旁落至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手中,權力慾望極盛的韋皇后想要效仿武則天臨朝攝政,為此不惜毒死中宗李顯,對於韋氏集團來說,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都是阻礙,於是密謀除掉他們。

    李隆基雖然年輕但是卻有遠謀,他早就暗中結交了皇帝親軍“萬騎”,在命懸一線的時候聯合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剷除了韋氏黨羽,後來又逼迫李重茂退位,擁立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

    李隆基因功被立為太子,而太平公主晉封萬戶,二人成為了朝中兩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太平公主懼怕李隆基一旦繼位會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多次在李旦面前進言,以李隆基不是嫡子身份,讓李旦廢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軟弱的李旦無法調和他們的關係,索性甩手不幹了,將皇位交給李隆基,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爆發了正面衝突,當時太平公主佔據絕對優勢,滿朝上下皆是其黨羽,他們曾計劃將李隆基毒斃,但是未能成行。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向果斷的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利用羽林軍和禁軍將太平公主黨羽一網打盡。

    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在家中。

    姑侄鬥法最終以李隆基的徹底勝利而告終,在李隆基的統治下,大唐走向了極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肉糊了鍋怎樣能消除異味?